資源簡介 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素養目標】1.運用表格和圖片,結合中西方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況,從時空觀念角度了解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2.搜集文字資料和歷史圖片,結合近代以來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及問題,從唯物史觀角度來辯證地認識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重點難點】1.重點: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化的進程和居住條件的改善2.難點:認識城市化進程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基礎知識】一、城市化的演進(一)城市化含義 從傳統的鄉村社會到現代的城市社會的漫長演進過程推動力 工業化 推動了人類社會城市化進程表現 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生產逐漸向城市集中,越來越多的人從鄉村走向城市影響 一方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所需的勞動力與消費市場,另一方面對城市的設施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二)城市化的進程1.世界城市化進程1851年 伴隨著工業革命展開,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50%的國家1851年后 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二戰后 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2007年 世界城鎮人口已經達到總人口的50.14%2.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鴉片戰爭后 西方列強與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廣州等成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起 資本主義工商業 。近代化性質的 工商業城市 陸續出現、發展、壯大,吸引了大量鄉村人口進城,開啟了近代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城市化進入新階段1978年改革開放后 城市化進程加快21世紀以來 城市化迅猛發展2011年 城鎮人口超過總人口的一半二、 居住條件的改善(一)居住條件改善原因 城市的發展;建筑技術的革新表現 (1)19世紀中后期,美國人發明了電梯,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 (2)19世紀70年代,比利時首次使用 鋼筋混凝土技術 (3)20世紀以來,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廣,私人衛生間等快速普及(二)城市服務社區服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城市中的社區蓬勃發展,社區的功能也從最早的慈善救濟發展到教育、醫療、服務、娛樂、綠化等各個方面生活服務 商業 倉儲式商場、超市、購物中心等紛紛出現,很多購物中心將商品銷售、金融服務、餐飲和娛樂休閑等功能整合到一起休閑文化娛樂 公園、廣場、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體育場館等場所數量越來越多,居民的生活更加多樣意義 提供了更便捷、豐富的生活服務,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們提供了極大便利三、基礎設施的發展(一)原因: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以及功能的增加。(二)表現達標檢測1.19世紀以來,倫敦廣泛流行用“城市之肺”比喻公園、公地等城市綠地,報刊媒介大肆宣傳“城市之肺”的益處,城市公共衛生改革者也極力利用這一比喻同城市綠地侵占者進行抗衡。這體現了英國( )A.階級矛盾難以調和 B.工業化發展中價值觀念沖突C.衛生改革成就顯著 D.城市化的發展水平停滯不前2.1917—1985年,蘇聯人口增長了0.6倍多,從1.63億人增加到2.738億。其中城市人口從0.291億人增加到1.775億人。據此可知蘇聯A.城市化進程較為顯著 B.鼓勵人口自由流動C.實現了城鄉均衡發展 D.支持公民多生多育3.1961年、1963年、1965年中國城市化水平分別為19.3%、16.8%、18.0%,1965年與1960年相比,城市化水平下降了1.7個百分點。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國( )A.經濟發展模式變化 B.經濟比例失調抑制工業化進程C.經濟體制改革緩慢 D.蘇聯經濟模式不適合中國國情4.1976年聯合國在溫哥華達成了一項關于改進人居質量的綜合性規劃。這項行動規劃經參與會議的132個國家的代表一致通過,具體化為64條建議,涵蓋六個領域:人居政策與策略;人居規劃;機構與管理;住房、基礎設施與公用事業服務;土地;公眾參與。這項規劃A.解決了城市化進程中的主要問題B.有利于世界各國居住環境的改善C.說明城市環境問題受到世界關注D.表明人類的生存環境在不斷惡化5.如圖是古代都城遷移示意圖。據如圖可知A.交通因素影響都城布局 B.經濟水平決定都城位置C.古代都城均是水運樞紐 D.開封成為古代政治中心6.下表反映了蘇聯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的變化,其中1926~1939年變化的主要原因應是年份 1917 1922 1926 1939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 18% 16% 18% 32%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全面實施 B.新經濟政策實行自由貿易C.計劃經濟加快了工業化進程 D.“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