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歷史 年級 八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外交事業的發展學習目標1.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實。 2.認識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3.了解改革開放后中國發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4.認識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高。課前學習任務1.閱讀教材和學習任務單,完成初步預習。 2.通過互聯網查閱聯合國的相關資料。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自主閱讀書本85頁的第2段,找出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什么時間、哪次會議上? 2、思考:為什么是“恢復”而不是“加入”? 3、探究:我國為什么能夠在20世紀70年代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材料二: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期,世界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蘇聯軍事力量、綜合國力迅速增長,西歐和日本的崛起,美國的霸權地位日趨衰落。 ——《世界近代現代史》 材料三: 隨著亞非拉一批新興獨立國家加入聯合國,打破了少數國家操縱國際事務的局面。毛澤東說:“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 【學習任務二】中美、中日建交 1、根據課本87頁歸納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的過程,并繪制一條時間軸。 2、探究: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黨人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當時正值美國面臨著二戰以來最為嚴峻的形勢。越南戰爭的沉重負擔,國內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危機的加深,使美國在同蘇聯爭霸中,日益處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薩斯的一次講話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個力量中心(美國、蘇聯、西歐、中國和日本)的看法。為了適應這種新的形勢,并改善美國在同蘇聯爭霸中的不利環境,所以,尼克松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戰后國際關系史》 材料二: 就中國方面來說,要著重對付蘇聯當時對我國安全所構成的直接和嚴重的威脅,要解決臺灣問題以實現國家統一大業,要恢復和擴大國際交往、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也需要緩和同美國的關系。——《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3、思考:中美、中日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材料一: 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 材料二: 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中日《聯合聲明》 【學習任務三】全方位外交 自主閱讀書本87-88頁,找出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繼續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與外交原則,形成了什么樣的外交布局 改革開放后,我國有哪些外交成就? 3、結合本課所學,分析中國外交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推薦的學習資源1.紀錄片:《重返聯合國紀實》 2.紀錄片:《敢教日月換新天》第二十一集《大國外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