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 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 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課程標準】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
第3課 古代亞洲的文化
【問題導引】1.指出古代西亞、東亞和南亞的文化成就;
2.說明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認識
【基礎必備】
古代西亞的文化
(一)兩河流域蘇美爾文化
1.(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目前所知):楔形文字
2.(文學)世界上最早的史詩(目前所知):《吉爾伽美什》
3.(建筑、藝術)蘇美爾人的泥偶雕像與壁畫;亞述帝國的王宮建筑、波斯王宮的豪華裝飾。
4.(法律)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
(二)阿拉伯文化
1.特點:繼承和融合征服地區(古代埃及、西亞、希臘、羅馬以及印度文化典籍),結合阿拉伯人的風俗、語言和傳統,創造了阿拉伯文化
2.成就:
(1)文學方面:“懸詩”、《天方夜譚》
(2)科學上:①(數學)《積分和方程計算法》把代數數學發展為獨立學科;
傳播了“阿拉伯數字”(印度的數字符號)
②(天文學)《薩比天文歷表》對歐洲天文學產生影響
③(醫學)醫學百科全書_——《醫典》
3.地位: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二、古代東亞的文化
古朝鮮:(1)科技:青銅器和鐵器,瞻星臺
(2)史學:《三國史記》,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史書
(3)藝術:音樂、舞蹈源遠流長
(4)文化(典章制度、文字、學術文化和風俗習慣)深受中國文化影響
古日本:(1) 天皇制與武士道
(2) 文學:詩歌集《萬葉集》和小說《源氏物語》
(3)建筑:法隆寺
(4)繪畫:大和繪和浮世繪
(5)文化(典章制度、文字、思想)深受中華文化影響
三、古代南亞(古代印度)的文化
宗教: (1)公元前1500年左右,出現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
(2)公元前6世紀,產生佛教 提倡“眾生平等”和忍耐順從
(背景:印度社會矛盾尖銳,人們對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不滿)
(3)4世紀,印度教興起,逐漸發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
文學: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藝術(與宗教有關):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藝術的代表
數學:發明了包括“0”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
四、認識:(1)古代不同地域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表現出明顯的多元特征;
(2)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
【合作探究】
“金字塔”作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承載著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歷史。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埃及首席考古學家稱,日前在吉薩發現的新墓群的隨葬品中發現大量測量、計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此外,還發現了原始的金屬手術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醫治的痕跡,說明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醫療待遇,而奴隸是不可能得到這種待遇的。通過對這些遺跡測算,共有大約2萬名勞工參與建造金字塔,他們的生活費用由其家鄉的富裕家庭承擔。
——摘編自《北京晚報》(2010年10月27日)
材料二 1560年,瑞士鐘表匠布克在游覽金宇塔時,做出一個石破天驚的推斷:金字塔的建造者,絕不會是奴隸,而只能是一批歡快的自由人。布克原是法國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對羅馬教廷的刻板教規,鋃鐺入獄。在獄中,布克發現無論獄方采取什么高壓手段,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誤差低于1/10秒的鐘表;而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輕松制造出誤差低于1/100秒的鐘表。
——摘編自劉燕敏《平和的心是金》
(1)根據材料一,指出考古學家提出的關于金字塔建造者的新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埃及金字塔建造的社會條件。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布克做出這一推斷的因素。根據上述材料,概括人們關于“金字塔建造”新看法的認識來源。
【答案】(1)新觀點: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勞工,而非人們普遍認為的奴隸。
社會條件:古埃及奴隸制經濟迅速發展;法老對全國實行專制統治;古埃及陵墓文化提供文化基礎;幾何、天文等科技的發展。
(2)因素: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促進個性解放;布克的人生經歷。
認識來源:考古發掘的新成果;個人的生活經驗與所處的社會環境。
【素能測試】
1. 中國、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臘和古代東方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阿拉伯帝國充當了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國這一特殊身份的
A. 東西方交流的加深 B. 阿拉伯人勤奮善學 C.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D. 阿拉伯帝國的強大
2. 古代兩河流域和埃及在統一之后都建立了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統治。下列選項中最能體現這兩個地區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是
A. 《吉爾伽美什》、《漢穆拉比法典》 B. 《漢穆拉比法典》、金字塔
C. 金字塔、泥板文書 D. 《漢穆拉比法典》、泥板文書
3. 史詩《吉爾伽美什》將城邦首領吉爾伽美什描繪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進行殘暴統治,致使民怨四起,人們便向神靈哭訴,于是神靈創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懲罰他,但兩人在決斗中成為好朋友,此后吉爾伽美什棄惡從善,為民除害,立下許多功績。材料可以用來反映
A. 尼羅河流域文學發達 B. 兩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C. 亞述帝國的王權崇拜 D. 伊斯蘭教的重要影響
4. 在兩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創之時僅是一種記賬的工具,樸素而簡陋。其后,兩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來輔助記憶。接著,楔形文字成為記錄口頭語言的體系。最后,楔形文字則成為表達和溝通思想的工具。這表明
A. 文字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B. 文字的功能經歷了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C. 文字產生之后就具備完善功能 D. 文字的書寫經歷了一個由繁到簡的演變
5. 兩河地區天然無屏障……許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戰爭史。北部的大雨加上源頭山脈的積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毀壞農田。蘇美爾人……試圖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消除各種潛在的沖突。對此解釋正確的是
A. 兩河地區依靠對外移民生存 B. 法典指《漢謨拉比法典》
C. 洪水導致蘇美爾人對外掠奪 D. 地理環境影響政治走向
6. 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數學家,他第一個使用包括“0”在內的數碼代替阿拉伯原來的字母記數法。這套數碼也憑借其著作傳入歐洲,后為世界所采用,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大大促進了計算科學的發展。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 阿拉伯人發明了這套數碼 B. 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C. 阿拉伯人創立了伊斯蘭教 D. 阿拉伯人傳播了光輝燦爛的西方文化
7. 據考古發現,約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蘇美爾語書寫的泥板歷書(共109行)是目前所知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農人歷書。就其內容(從灌溉、耕耘到收獲)而言,是一部小自耕農的農業手冊。漢謨拉比時代還開鑿了運河并有管理嚴格的灌溉網。這表明
A. 古代巴比倫比較重視農業發展 B. 楔形文字形成與農業發展有關
C. 古代蘇美爾人是農業的創始人 D. 古代巴比倫是農業最發達的國家
8. 互相學習、充實、傳承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規律,阿拉伯文化在整個中世紀是一個強勢文化,對東西方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特別是“阿拉伯人點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歐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 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化傳播使者 B. 阿拉伯文化對文藝復興有推動作用
C. 文化傳播實現于國家統治范圍內 D. 歐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東方國家
9. 當中國的造紙術在公元8世紀時傳至包括埃及在內的阿拉伯世界后,便逐漸取代了埃及傳統的、原料單一的紙莎草造紙術。這表明埃及紙莎草造紙術失傳的一個主要原因是
A. 埃及紙莎草短缺且依賴進口 B. 中國和埃及商貿聯系進一步加強
C. 中國造紙術造紙成本降低 D. 埃及紙莎草造紙工序未見詳細記載
10. 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商業繁榮,國家、神廟、私人都積極參與商業活動。與商務有關的條文幾乎占《漢謨拉比法典》總條數的一半。由此得出
A. 商業繁榮推動了古巴比倫相關法律條文的制定
B. 《漢謨拉比法典》有效解決了古巴比倫的法律爭端
C. 政府、神廟和私人都直接推動了商務法律條文的制定
D. 《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漢謨拉比國王的命令
11. 古代西亞蘇美爾人發明了60進位制,用于測量土地、計算糧食產量和人工。推動這一文明成果產生的主要因素是
A. 農業發展 B. 洪水泛濫 C. 軍事擴張 D. 歷法計時需要
12 阿拉伯人有一句諺語:“人間懼怕時間,而時間懼怕金字塔。”歷經數千年風雨滄桑的金字塔,見證了古埃及文明的燦爛與輝煌。下列關于古埃及文明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B. 亞歷山大帝國和拜占庭帝國先后占領古埃及
C. 古埃及文明延續了近3000年
D. 月亮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
答案1—12 CBBBD BABCA A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永顺县| 奉贤区| 沭阳县| 额敏县| 东明县| 聂拉木县| 忻州市| 福建省| 巩留县| 哈密市| 深圳市| 信丰县| 青河县| 大邑县| 安新县| 武胜县| 临猗县| 台山市| 阳东县| 乌恰县| 蒙阴县| 诸城市| 泰宁县| 德兴市| 平邑县| 灵璧县| 繁昌县| 安丘市| 新巴尔虎左旗| 黔江区| 湖北省| 承德市| 广汉市| 宝坻区| 桃江县| 六盘水市| 大姚县| 禹州市| 江华| 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