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7張PPT)高考選擇題突破題型(五)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圖像命題視角一 化學反應速率圖像1.速率—時間圖像 t1時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正反應速率瞬間增大,然后逐漸減小,而逆反應速率從t1開始逐漸增大;t2時升高溫度,對任何反應,升高溫度,正反應和逆反應速率均增大;t3時減小壓強,容器容積增大,濃度變小,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均減?。?br/>t4時加催化劑,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均增大且相等。2.根據圖表中數據和定義計算反應速率3.認識催化劑對反應速率影響的三大誤區誤區1 催化劑不參加 化學反應 實際上,催化劑不是不參加化學反應,而是在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基本不變。正催化劑通過參加化學反應,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數,從而增大反應速率誤區2 催化劑都是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的 實際上,催化劑有正催化劑與負催化劑,正催化劑加快化學反應速率,負催化劑減慢化學反應速率誤區3 催化劑的效率與催化劑的量無關 實際上,催化劑參與了化學反應,是第一反應物,既然是反應物,催化劑的表面積、濃度大小必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比如用酵母催化劑做食品,酵母量大自然面就膨大的快。催化劑的用量是會改變催化效率的1.在相同條件下研究催化劑Ⅰ、Ⅱ對反應X→2Y的影響,各物質濃度c隨反應時間t的部分變化曲線如圖,則( )A.無催化劑時,反應不能進行B.與催化劑Ⅰ相比,Ⅱ使反應活化能更低C.a曲線表示使用催化劑Ⅱ時X的濃度隨t的變化D.使用催化劑Ⅰ時,0~2 min內,v(X)=1.0 mol·L-1·min-1D2.在一定條件下的2 L密閉容器中,X、Y、C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一定不正確的是( )DA.反應到A、B、C三點時的瞬時速率C>B>AB.由題意可知瞬時速率與平均反應速率無關C.某點切線的斜率越大,瞬時反應速率越快D.沒有催化劑I-,H2O2就不會發生分解反應答案 C解析 A.由題中信息可知,瞬時速率與切線的斜率有關,切線的斜率越大瞬時速率越大,由圖知A、B、C斜率大小A>B>C,即瞬時速率A>B>C,故A錯誤;B.瞬時速率即平均速率的極值,二者有必然的聯系,故B錯誤;C.當觀察的時間間隔無限小,平均速率的極值即為化學反應在t時的瞬時速率,所以切線的斜率越大瞬時速率越大,故C正確;D.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不能改變化學反應本身,H2O2本身可以發生分解反應,催化劑可增大速率,但不會影響反應的發生、方向和限度,故D錯誤。命題視角二 化學平衡圖像1.化學平衡的兩種典型圖像(1)轉化率(或含量)—時間圖像:圖甲表示壓強對反應物轉化率的影響,對于反應后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壓強越大,反應物的轉化率越大;圖乙表示溫度對反應物轉化率的影響,對于吸熱反應,溫度越高,反應物的轉化率越大;圖丙表示催化劑對反應物轉化率的影響,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能改變反應物的轉化率。(2)恒壓(溫)線:分析時可沿橫軸作一條平行于縱軸的虛線,即為等壓線或等溫線,然后分析另一條件變化對該反應的影響。2.陌生圖像的關鍵點分析(1)(2)(4)B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細 析 圖解析 CA.該反應的ΔH<0B.a為n(H2O)隨溫度的變化曲線C.向平衡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平衡不移動D.向平衡體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轉化率增大DC課堂練習A.從a、c兩點坐標可求得從a到c時間間隔內該化學反應的平均速率B.從b點切線的斜率可求得該化學反應在反應開始時的瞬時速率C.在不同時刻都存在關系:2v(B)=3v(X)D.維持溫度、容積、反應物起始的量不變,向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c(B)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中曲線乙所示C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①的活化能比反應②的活化能大B.0~20 min內,Z的平均反應速率為6.0×10-3mol·L-1·min-1C.反應30 min時,v1∶v2=2∶3D.45 min時Y的濃度為0.24 mol·L-1BA.曲線Ⅰ代表0 ℃下X的α-t曲線B.反應進行到66 min時,Y的物質的量為0.113 molC.該反應ΔH>0D.加入催化劑,X的平衡轉化率升高A解析 A.據圖可知,平衡前反應相同時間,曲線Ⅰ所示條件下轉化率更小,即反應速率更慢,溫度越低反應速率越小,所以曲線Ⅰ代表0 ℃下X的α-t曲線,A正確;B.據圖可知反應進行到66 min時,X的轉化率為0.113,但初始投料未知,所以無法計算此時Y的物質的量,B錯誤;C.曲線Ⅱ所示溫度更高,但平衡時X的轉化率低,說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ΔH<0,C錯誤;D.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但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D錯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甲中的A、B、C三個點中只有C點是平衡點 B.圖乙中平衡常數K(E)=K(G)C.圖乙中E點的v逆小于F點的v正 D.圖乙中NO2的濃度c(E)=c(G)DA.a點、c點乙烯的濃度:a>cB.a點對應乙烷的平衡轉化率大于40%C.V1∶V2=1∶12D.a點、b點容器內的壓強之比為28∶3B課后練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②為放熱反應 B.1>a>bC.x點CO2的轉化率大于80%D.700~1 300 K,反應①基本不發生D解析 A.由圖m一定時,隨溫度的升高,5-HMF的轉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動,反應②為吸熱反應,故A錯誤;B.反應中增大一種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大另一種反應物的轉化率,反應②中,CO2 的含量越大,5-HMF轉化率越高,1CA.溫度:T2<T1B.反應速率:v(C)<v(B)C.CO的體積分數:w(A)>w(E)D.平衡常數:K(A)>K(G)C解析 壓強相同時,T2→T1,NO的體積分數減小,說明平衡正向移動,而該反應為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故T2>T1,A項錯誤;B、C點溫度相同,但C點壓強較大,故v(C)>v(B),B項錯誤;A點NO的體積分數大于E點,則A點相對于E點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O的體積分數增大,故w(A)>w(E),C項正確;A點溫度比G點溫度高,升高溫度,該反應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減小,故K(A)<K(G),D項錯誤。CA.該反應的正反應方向為放熱反應B.M點時,產物乙烯的體積分數約為7.7%C.其他條件相同時,M點的反應速率一定比N點的反應速率大D.溫度高于250 ℃,催化劑催化效率降低可能是因為高溫使催化劑失活CD8.甲醇水蒸氣重整制氫(SRM)是獲取理想氫源的有效方法。重整過程發生的反應如下:A.選擇300 ℃作為反應溫度比較適宜B.工業生產中一般選用負壓(低于大氣壓)條件下制氫C.選用CO2選擇性較高的催化劑有利于提高CH3OH的平衡轉化率D.270 ℃時,容器中的H2(g)約為2.744 mo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9.利用CO2制備甲醇是溫室氣體資源化重要途徑。在某CO2催化加氫制甲醇的反應體系中主要存在如下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ΔH3=-90.7 kJ·mol-1B.曲線a表示CO的物質的量分數隨溫度的變化C.在不改變反應時間和溫度條件下,增大壓強能提高CH3OH的產量D.在240~270 ℃內,溫度改變對反應Ⅰ和反應Ⅱ平衡影響相反且程度接近BA.反應①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②B.該溫度下,反應③的平衡常數大于1C.t1時,B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D.t2時,c(C)=c0-c(B)AD12.(2022·深圳一模)在容積為V L的恒溫密閉容器中模擬工業合成氨。充入N2和H2的總物質的量為1 mol,容器內各組分的物質的量分數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下列說法錯誤的( )A.該反應的ΔH>0B.X點CH4的轉化率為20%C.X點與Y點容器內的壓強比為51∶55D.Z點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為0.16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15.(2022·廣州畢業班綜合測試)物質X能發生如下反應:①X―→mY;②X―→nZ(m、n均為正整數)。恒容體系中X、Y、Z的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m=n=1B.t1時,c(X)=c(Y)C.反應的活化能:①<②D.t2時,X的消耗速率等于Z的生成速率D16.(2022·南京調研)CH4與CO2重整可以同時利用兩種溫室氣體,其工藝過程中涉及如下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