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1 發掘題目中的隱圓來解題知識解讀在處理平面幾何中的許多問題時,常常需要借助圓的性質,問題才能解決.而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圓并不存在,這就需要我們能利用已知的條件,借助圖形的特點把實際存在的圓找出來,從而運用圓的性質來解決問題,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問題獲得巧解或簡解,這是我們解題必須要掌握的技巧.作輔助圓的常用依據有以下幾種:①圓的定義:若幾個點到某個固定點的距離相等,則這幾個點在同一個圓上;②有公共斜邊的兩個直角三角形的頂點在同一個圓上;③對角互補的四邊形四個頂點在同一個圓上,簡記為對角互補,四點共圓;④若兩個三角形有一條公共邊,且這條邊所對的角相等,并且在公共邊的同側,則這兩個三角形有公共的外接圓.簡記為同旁張等角,四點共圓.培優學案典例示范例1 將線段AB 繞點A 逆時針旋轉60°得到線段 AC,繼續旋轉( 得到線段 AD,連接CD.(1)連接BD.①如圖1-1-1①,若α=80°,則∠BDC的度數為 ;②在第二次旋轉過程中,請探究∠BDC的大小是否改變 若不變,求出∠BDC的度數;若改變,請說明理由.(2)如圖1-1-1②,以AB為斜邊作 Rt△ABE,使得∠B=∠ACD,連接CE,DE.若∠CED=90°,求α的值.【提示】(1)①∠BDC=∠ADC-∠ADB,利用“等邊對等角及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可求出∠BDC 為 30°;②由題意知,AB=AC=AD,則點B,C,D在以A 為圓心,AB為半徑的圓上,利用“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于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可快速求出∠BDC 仍然為 30°;(2)過點A 作AM⊥CD 于點M,連接EM,證明“點A,C,D在以M為圓心,MC為半徑的圓上”.【解答】跟蹤訓練如圖1-1-2,在菱形ABCD中,∠B=60°,點E在邊BC上,點 F 在邊CD 上.若∠EAF=60°,求證:△AEF 是等邊三角形.【提示】不難發現 ,所以點A,E,C,F共圓,再利用“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獲證.【解答】例2 (1)如圖1-1-3①,在正方形 ABCD 中,點 E 是BC 邊上的任意一點,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線CF 于點F.求證:AE=EF.(2)若把(1)中的條件“點 E 是BC 邊上的任意一點”,改為“點E 是 BC 邊延長線上的一點”,其余條件不變,如圖1-1-3②,那么結論 AE=EF是否還成立 若成立,請證明;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提示】連接AC,AF,顯然∠ACF=∠AEF=90°,所以A,E,C,F 四點在以AF 為直徑的圓上.(1)如圖1-1-4①,當點E在BC 邊上時,∠AFE=∠ACE=45°,于是△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獲證;(2)如圖1-1-4②,當點E 在BC 邊的延長線上時, 于是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EF 獲證.【拓展】本題將“正方形”改為“正三角形”,“∠AEF=90°”相應改為“ ,仍然可以運用構造“輔助圓”的思路.還可進一步拓展為“正n邊形, 仍然可延續這種思路,讀者可自己完成.【解答】跟蹤訓練將一副三角板(Rt△ABC和 Rt△DEF)如圖1-1-5①擺放,點 E,A,D,B在一條直線上,且D 是AB 的中點.將Rt△DEF 繞點D 順時針方向旋轉角。 在旋轉過程中,直線DE,AC相交于點M,直線DF,BC相交于點N,分別過點 M,N作直線AB 的垂線,垂足為G,H.(1)如圖1-1-5②,當 時,求證:AG=DH;(2)如圖1-1-5③,當α=60°時,(1)中的結論是否成立 請寫出你的結論,并說明理由;(3)當 時,(1)中的結論是否成立 請寫出你的結論,并根據圖1-1-5④說明理由.【提示】本題除了常規解法外,還可以考慮構造“輔助圓”.【解答】例3 在△ABC中,AB=AC,過A點的直線a從與邊AC重合的位置開始繞點A 按順時針方向旋轉角θ,直線a交BC 邊于點P(點 P 不與點B,點 C重合), 的邊MN 始終在直線a上(點M在點 N 的上方),且BM=BN,連接CN.(1)當 時.①如圖 1-1-6①,當θ=45°時,∠ANC的度數為 ;②如圖1-1-6②,當( 時,①中的結論是否發生變化 說明理由;(2)如圖 1-1-6③,當. 時,請直接寫出 與 之間的數量關系,不必證明.【提示】由于在旋轉過程中不變的關系是: 易知 由 可知A,B,N,C 四個點在同一個圓上(如圖 則 這樣思考,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解答】跟蹤訓練在△ABC中, ,M是AC 的中點,P 是線段BM上的動點,將線段 PA 繞點P 順時針旋轉2α得到線段PQ.(1)若 且點 P 與點M 重合(如圖1-1-8①),線段CQ的延長線交射線BM 于點D,請補全圖形,并寫出 的度數;(2)在圖1-1-8②中,點 P不與點B,M重合,線段 CQ的延長線與射線BM 交于點D,猜想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數式表示),并加以證明;(3)對于適當大小的α,當點 P 在線段BM 上運動到某一位置(不與點 B,M重合)時,能使得線段 CQ的延長線與射線BM交于點D,且PQ=QD,請直接寫出α的取值范圍.【解答】例4 如圖1-1-9,點A 與點B 的坐標分別是(1,0),(5,0),點 P 是該平面直角坐標系內的一個動點.(1)使∠APB=30°的點 P 有 個.(2)若點 P在y軸上,且∠APB=30°,求滿足條件的點 P 的坐標.(3)當點 P在y軸上移動時,∠APB 是否有最大值 若有,求點 P 的坐標,并說明此時∠APB 最大的理由;若沒有,也請說明理由.【提示】(1)已知點A,點B 是定點,要使∠APB=30°,只需點 P 在過點A,點 B的圓上,且 所對的圓心角為60°即可,顯然符合條件的點 P有無數個.(2)結合(1)中的分析可知:當點P在y軸的正半軸上時,點P 是(1)中的圓與y軸的交點,借助于垂徑定理、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勾股定理等知識即可求出符合條件的點P 的坐標;當點P 在y軸的負半軸上時,同理可求出符合條件的點P 的坐標.(3)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可證得:在同圓或等圓中,同弧所對的圓周角大于同弧所對的圓外角.要 最大,只需構造過點A,點B且與y軸相切的圓,切點就是使得∠APB最大的點P,然后結合切線的性質、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矩形的判定與性質、勾股定理等知識即可解決問題.【解答】跟綜訓練如圖1-1-10①,∠MON=60°,點A,B為射線OM,ON上的動點(點A,B不與點O重合),且. 在∠MON的內部、△AOB的外部有一點P,且AP=BP,∠APB=120°.(1)求AP的長;(2)求證:點 P在∠MON的平分線上;(3)如圖1-1-10②,點C,D,E,F分別是四邊形AOBP 的邊 AO,OB,BP,PA的中點,連接CD,DE,EF,FC,OP.若四邊形CDEF 的周長用t表示,請寫出t的取值范圍.【解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