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 課時3 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學習目標】1.會推導出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邏輯推理)2.熟記公式的形式及符號特征,掌握公式的變形形式.(邏輯推理)3.會用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進行簡單的三角函數的求值、化簡.(數學運算)【自主預習】1.兩角和的正弦、余弦公式是什么 2.兩角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是什么 1.若tan α=3,tan β=,則tan(α-β)= . 2.已知tan α=2,則tanα+= . 3.= . 4.已知sin α=,α是第一象限角,且tan(α+β)=1,則tan β的值為 . 【合作探究】探究1 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問題1:從兩角和的正、余弦公式出發,你能推導出兩角和的正切公式嗎 問題2:兩角差的正切公式又如何推導呢 問題3:兩角和的正切公式中角α,β的取值范圍是什么 為什么 新知生成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名稱 公式 簡記 條件兩角和的 正切公式 tan(α+β)= T(α+β) α≠kπ+,k∈Z,β≠kπ+,k∈Z,α+β≠kπ+,k∈Z,α-β≠kπ+,k∈Z兩角差的 正切公式 tan(α-β)= T(α-β) 特別提醒:(1)在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中,角α,β,α+β,α-β均不等于kπ+,k∈Z,這是由正切函數的定義域決定的.(2)在應用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時,只要tan α,tan β,tan(α+β)(或tan(α-β))中任一個的值不存在,就不能使用兩角和(或差)的正切公式解決問題,應改用誘導公式或其他方法解題.如化簡tan,因為tan的值不存在,所以不能利用公式T(α-β)進行化簡,應改用誘導公式來化簡,即tan==.新知運用一、正切公式的正用例1 (1)求tan(-75°)的值;(2)已知cos α=,α∈(0,π),tan(α-β)=,求tan β的值.方法指導 (1)75°=45°+30°,利用兩角和的正切公式求解;(2)由已知可求得sin α的值,則可求得tan α的值,因為β=α-(α-β),所以tan β=tan[α-(α-β)],再利用兩角差的正切公式求解.二、正切公式的逆用例2 求值:(1);(2).方法指導 (1)逆用兩角和的正切公式;(2)將換成tan 60°,再逆用兩角差的正切公式.【方法總結】 (1)利用公式T(α+β),T(α-β)求角的步驟:①計算待求角的正切值;②縮小待求角的范圍,特別注意隱含的信息;③根據角的范圍及三角函數值確定角.(2)注意用已知角來表示未知角.1.(1)已知tan=,則tan α= . (2)已知角α,β均為銳角,且cos α=,tan(α-β)=-,則tan β= . 2.=( ). A. B. C.1 D.3.= . 探究2 正切公式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例3 某購物廣場準備建造一座大型電子屏幕.已知大屏幕下端B處離地面3.5米,大屏幕高4米,若某位觀眾眼睛離地面1.5米.為獲得觀看的最佳視野(最佳視野是指看到屏幕上下端夾角的最大值),這位觀眾距離大屏幕所在的平面距離應為 米. 方法指導 構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兩角差的正切公式求得表達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方法總結】 應用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解決問題,要熟記公式特征,選擇合適的公式求解.切記不要盲目地看到是和差角形式就套用公式,那樣會憑空增加計算量,而且容易出錯,先整體觀察題目的特點,再尋找最簡單的解題方法.如圖,三個相同的正方形相接,則tan∠AEB的值是( ). A. B. C. D.-1探究3 和、差公式在三角形中的應用問題1:根據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tan α+tan β,tan α-tan β的變形是什么 問題2:若α=20°,β=25°,則(1+tan α)(1+tan β)的值是多少 新知運用例4 根據下列條件,判斷△ABC的形狀(其中A,B,C為△ABC的三個內角).(1)tan Atan B=1;(2)tan Atan B>1;(3)tan A+tan B+=tan Atan B且sin Acos A=.方法指導 (1)(2)切函數化為弦函數,通過三角函數值符號判斷;(3)利用兩角和的正切公式的變形,得到C的值,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求角A,B的大小.【方法總結】 解答有關三角形的題目(求角、求某個角的三角函數值、判斷三角形的形狀等)時,常用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或逆用上述公式)來處理.解答過程中探尋與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A+B+C=π結合應用的解題思路,滲透了數學運算的核心素養.在非直角△ABC中,(1)求證:tan A+tan B+tan C=tan Atan Btan C.(2)若2B=A+C,且tan Atan C=2+,求△ABC的三個內角的大小.【隨堂檢測】1.若tan β=3,tan(α-β)=-2,則tan α=( ). A. B.- C.1 D.-12.若tan 28°tan 32°=m,則tan 28°+tan 32°=( ).A.m B.(1-m)C.(m-1) D.(m+1)3.tan 19°+tan 26°+tan 19°tan 26°= . 4.趙爽是我國古代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約公元222年,趙爽為《周髀算經》一書作序時,介紹了“勾股圓方程”,亦稱“趙爽弦圖”,它是由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與一個小正方形拼成的一個大正方形.如圖,這是一張弦圖,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積為25,小正方形的面積為1,若直角三角形較小的銳角為α,則tanα-的值為 . 22.1 課時3 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學習目標】1.會推導出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邏輯推理)2.熟記公式的形式及符號特征,掌握公式的變形形式.(邏輯推理)3.會用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進行簡單的三角函數的求值、化簡.(數學運算)【自主預習】1.兩角和的正弦、余弦公式是什么 【答案】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2.兩角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是什么 【答案】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1.若tan α=3,tan β=,則tan(α-β)= . 【答案】 【解析】 tan(α-β)===.2.已知tan α=2,則tanα+= . 【答案】 -3【解析】 tanα+===-3.3.= . 【答案】 【解析】 原式=tan(75°-15°)=tan 60°=.4.已知sin α=,α是第一象限角,且tan(α+β)=1,則tan β的值為 . 【答案】 【解析】 因為sin α=,α是第一象限角,所以cos α==,所以tan α==,所以tan β=tan[(α+β)-α]==.【合作探究】探究1 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問題1:從兩角和的正、余弦公式出發,你能推導出兩角和的正切公式嗎 【答案】 當cos(α+β)≠0時,tan(α+β)==.若cos αcos β≠0時,將上式的分子、分母分別除以cos αcos β,得tan(α+β)=.問題2:兩角差的正切公式又如何推導呢 【答案】 類比問題1的推導方法或用-β代替β即可得到tan(α-β)=.問題3:兩角和的正切公式中角α,β的取值范圍是什么 為什么 【答案】 公式中角α,β的取值范圍是α+β≠+kπ,k∈Z,α≠+kπ,k∈Z,β≠+kπ,k∈Z.因為要得到兩角和的正切公式,先是將cos(α+β)作分母,然后是分式分子、分母同時除以cos αcos β,得到tan(α+β)=.根據分母不能為零可得取值范圍.新知生成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名稱 公式 簡記 條件兩角和的 正切公式 tan(α+β)= T(α+β) α≠kπ+,k∈Z,β≠kπ+,k∈Z,α+β≠kπ+,k∈Z,α-β≠kπ+,k∈Z兩角差的 正切公式 tan(α-β)= T(α-β) 特別提醒:(1)在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中,角α,β,α+β,α-β均不等于kπ+,k∈Z,這是由正切函數的定義域決定的.(2)在應用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時,只要tan α,tan β,tan(α+β)(或tan(α-β))中任一個的值不存在,就不能使用兩角和(或差)的正切公式解決問題,應改用誘導公式或其他方法解題.如化簡tan,因為tan的值不存在,所以不能利用公式T(α-β)進行化簡,應改用誘導公式來化簡,即tan==.新知運用一、正切公式的正用例1 (1)求tan(-75°)的值;(2)已知cos α=,α∈(0,π),tan(α-β)=,求tan β的值.方法指導 (1)75°=45°+30°,利用兩角和的正切公式求解;(2)由已知可求得sin α的值,則可求得tan α的值,因為β=α-(α-β),所以tan β=tan[α-(α-β)],再利用兩角差的正切公式求解.【解析】 (1)∵tan 75°=tan(45°+30°)=====2+,∴tan(-75°)=-tan 75°=-2-.(2)∵cos α=>0,α∈(0,π),∴sin α>0,∴sin α== =,∴tan α===,∴tan β=tan[α-(α-β)]===.二、正切公式的逆用例2 求值:(1);(2).方法指導 (1)逆用兩角和的正切公式;(2)將換成tan 60°,再逆用兩角差的正切公式.【解析】 (1)原式=tan(74°+76°)=tan 150°=-.(2)原式==tan(60°-15°)=tan 45°=1.【方法總結】 (1)利用公式T(α+β),T(α-β)求角的步驟:①計算待求角的正切值;②縮小待求角的范圍,特別注意隱含的信息;③根據角的范圍及三角函數值確定角.(2)注意用已知角來表示未知角.1.(1)已知tan=,則tan α= . (2)已知角α,β均為銳角,且cos α=,tan(α-β)=-,則tan β= . 【答案】 (1) (2)3【解析】 (1)因為tan=,所以tan α=tan===.(2)因為cos α=,α為銳角,所以sin α=,tan α=,所以tan β=tan[α-(α-β)]===3.2.=( ). A. B. C.1 D.【答案】 A【解析】 ==tan 30°=.3.= . 【答案】 【解析】 原式===.探究2 正切公式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例3 某購物廣場準備建造一座大型電子屏幕.已知大屏幕下端B處離地面3.5米,大屏幕高4米,若某位觀眾眼睛離地面1.5米.為獲得觀看的最佳視野(最佳視野是指看到屏幕上下端夾角的最大值),這位觀眾距離大屏幕所在的平面距離應為 米. 方法指導 構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兩角差的正切公式求得表達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解析】 如圖,作CD⊥AB于D,AB=4,BD=3.5-1.5=2,設CD=t,則tan∠BCD=,tan∠ACD=,∠ACB∈0,,∴tan∠ACB=tan(∠ACD-∠BCD)====≤=,當且僅當t=,即t=2時取等號, ∴當CD=2,即這位觀眾距離大屏幕所在的平面為2米時,可以獲得觀看的最佳視野.【方法總結】 應用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解決問題,要熟記公式特征,選擇合適的公式求解.切記不要盲目地看到是和差角形式就套用公式,那樣會憑空增加計算量,而且容易出錯,先整體觀察題目的特點,再尋找最簡單的解題方法.如圖,三個相同的正方形相接,則tan∠AEB的值是( ). A. B. C. D.-1【答案】 B【解析】 因為tan∠AED==3,tan∠BED==2,所以tan∠AEB=tan(∠AED-∠BED)==.探究3 和、差公式在三角形中的應用問題1:根據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tan α+tan β,tan α-tan β的變形是什么 【答案】 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問題2:若α=20°,β=25°,則(1+tan α)(1+tan β)的值是多少 【答案】 ∵tan 45°=tan(20°+25°)==1,∴tan 20°+tan 25°=1-tan 20°tan 25°,∴(1+tan α)(1+tan β)=1+tan 20°+tan 25°+tan 20°·tan 25°=1+1-tan 20°tan 25°+tan 20°tan 25°=2.新知運用例4 根據下列條件,判斷△ABC的形狀(其中A,B,C為△ABC的三個內角).(1)tan Atan B=1;(2)tan Atan B>1;(3)tan A+tan B+=tan Atan B且sin Acos A=.方法指導 (1)(2)切函數化為弦函數,通過三角函數值符號判斷;(3)利用兩角和的正切公式的變形,得到C的值,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求角A,B的大小.【解析】 (1)由tan Atan B==1,切化弦得cos(A+B)=0,所以cos C=-cos(A+B)=0,所以C=90°,故△ABC為直角三角形.(2)切化弦得cos(A+B)<0,從而cos C=-cos(A+B)>0,所以C為銳角,又tan Atan B>1,且tan A,tan B不能同時為負值,故A,B都是銳角,即△ABC為銳角三角形.(3)由tan A+tan B+=tan Atan B得,=-,即tan(A+B)=-,則tan C=-tan(A+B)=,又C∈(0°,180°),從而C=60°.由sin Acos A=,得sin2Acos2A=,化為16cos4A-16cos2A+3=0,得cos2A=或cos2A=,解得cos A=±或cos A=±.因為sin Acos A=,所以cos A>0,所以cos A=或cos A=.又因為0°當A=30°時,C=60°,所以B=90°,與tan B有意義矛盾,舍去,所以A=60°,B=60°,C=60°,即△ABC為正三角形.【方法總結】 解答有關三角形的題目(求角、求某個角的三角函數值、判斷三角形的形狀等)時,常用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或逆用上述公式)來處理.解答過程中探尋與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A+B+C=π結合應用的解題思路,滲透了數學運算的核心素養.在非直角△ABC中,(1)求證:tan A+tan B+tan C=tan Atan Btan C.(2)若2B=A+C,且tan Atan C=2+,求△ABC的三個內角的大小.【解析】 (1)∵A+B+C=180°,∴tan(A+B)=-tan C,又tan A+tan B=(1-tan Atan B)tan(A+B),∴tan A+tan B+tan C=(1-tan Atan B)tan(A+B)+tan C=(1-tan Atan B)(-tan C)+tan C=tan Atan Btan C.(2)∵2B=A+C,A+B+C=180°,∴B=60°,∴A+C=120°.則tan(A+C)==-,tan A+tan C=-×(-1-)=3+.∴tan A,tan C是方程x2-(3+)x+2+=0的兩個根.∴或則B=60°,A=45°,C=75°或B=60°,C=45°,A=75°.【隨堂檢測】1.若tan β=3,tan(α-β)=-2,則tan α=( ). A. B.- C.1 D.-1【答案】 A【解析】 tan α=tan[(α-β)+β]===.2.若tan 28°tan 32°=m,則tan 28°+tan 32°=( ).A.m B.(1-m)C.(m-1) D.(m+1)【答案】 B【解析】 tan(28°+32°)=tan 60°===,所以tan 28°+tan 32°=(1-m).3.tan 19°+tan 26°+tan 19°tan 26°= . 【答案】 1【解析】 因為tan 45°=tan(19°+26°)==1, 所以tan 19°+tan 26°=1-tan 19°tan 26°,則tan 19°+tan 26°+tan 19°tan 26°=1.4.趙爽是我國古代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約公元222年,趙爽為《周髀算經》一書作序時,介紹了“勾股圓方程”,亦稱“趙爽弦圖”,它是由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與一個小正方形拼成的一個大正方形.如圖,這是一張弦圖,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積為25,小正方形的面積為1,若直角三角形較小的銳角為α,則tanα-的值為 . 【答案】 7【解析】 設直角三角形較小的直角邊為x,則較大的直角邊為x+1,又正方形邊長為5,∴x2+(x+1)2=25,解得x=3或x=-4(舍去),∴tan α=,∴tanα-====7.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 課時3 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 - 副本.docx 2.1 課時3 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