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 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學習目標 1.能利用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2.能求解與雙曲線有關的軌跡問題,了解雙曲線的第二定義. 3.能解決直線與雙曲線的位置關系問題,體會方程思想在雙曲線中的應用.學習活動 學習筆記導入: 完成下列表格. 目標一:能利用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任務: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利用雙曲線相關性質求解. 雙曲線型冷卻塔的外形,是雙曲線的一部分繞其虛軸旋轉所成的曲面.它的最小半徑為12m,上口半徑為13m,下口半徑為25m,高為55m. 問題1.該曲面有何特征?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問題2.如圖所示,思考、、、、、的坐標分別是多少? 問題3.如何求此雙曲線方程(精確到1m)? 思考1:如何利用雙曲線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歸納總結】 雙曲線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基本步驟:目標二:能求解與雙曲線有關的軌跡問題,了解雙曲線的第二定義. 任務:探究雙曲線有關的軌跡問題. 動點M(x,y)與定點F(4,0)的距離和它到定直線l:的距離的比是常數. 求動點M的軌跡. 問題1.如何用數學符號語言表達上述條件? 問題2.如何求動點M的軌跡? 練一練 動點M(x,y)與定點F(c,0)(c>0)的距離和它到定直線l:的距離的比是. 求動點M的軌跡. 思考2:雙曲線除了之前的定義,還有沒有第二類定義? 【歸納總結】 雙曲線第二定義:目標三:能解決直線與雙曲線的位置關系問題,體會方程思想在雙曲線中的應用. 任務:求解直線與雙曲線相交弦問題. 如圖,過雙曲線的右焦點傾斜角為30°的直線交雙曲線于A,B兩點,求|AB|. 思考3:能不能不算出A、B兩點具體坐標求 思考4:第二種方法與第一種方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歸納總結】 弦長的求法(設而不求):學習總結任務:根據下列關鍵詞,建構知識導圖. “實際問題”、“第二定義”、“弦長”2課時2 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學習目標 1.能利用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2.能求解與雙曲線有關的軌跡問題,了解雙曲線的第二定義. 3.能解決直線與雙曲線的位置關系問題,體會方程思想在雙曲線中的應用.學習活動 路徑與學法導入: 完成下列表格. 參考答案: 目標一:能利用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任務: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利用雙曲線相關性質求解. 雙曲線型冷卻塔的外形,是雙曲線的一部分繞其虛軸旋轉所成的曲面.它的最小半徑為12m,上口半徑為13m,下口半徑為25m,高為55m. 問題1.該曲面有何特征?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參考答案:(1)其軸截面左右兩端的曲線為雙曲線的一部分,最小圓的直徑等于雙曲線的實軸長.(2)根據雙曲線的對稱性,在冷卻塔的軸截面所在平面建立直角坐標系Oxy,使小圓的直徑AA'在x軸上,圓心與原點重合. 問題2.如圖所示,思考、、、、、的坐標分別是多少? 參考答案:由問題1可知,上、下口的直徑都平行于x軸,且 |CC'|=13×2 , |BB'|=25×2,所以、、、、、. 問題3.如何求此雙曲線方程(精確到1m)? 參考答案:因為直徑AA'實軸,所以a=12.又B,C兩點都在雙曲線上,所以,由方程②,得(負值舍去).代入方程①,得,化簡得 .得b≈25(負值舍去)因此所求雙曲線的方程為. 思考1:如何利用雙曲線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歸納總結】 雙曲線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基本步驟: 1.轉化: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并作簡圖; 2.建系:根據要求合理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并求出相關點坐標; 3.求解:利用雙曲線有關性質求解雙曲線問題; 4.解釋:通過結果對實際問題進行解釋、說明. 圍繞導入: 1.組織學生逐個回答表格中的問題,然后導入課堂. 圍繞任務: 1.組織學生閱讀材料,然后思考回答問題1;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作出簡圖,同時強調雙曲線建系要依據對稱軸; 3.然后組織學生根據平面直角坐標系,快速回答、、、、、的坐標,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圖像上寫出各點坐標; 4.組織學生思考回答問題3(只需要講出思路); 5.教師點評,然后講解并展示過程; 6.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完成思考1; 7.教師隨機點名,選擇學生回答; 8.教師點評,歸納總結,并板書步驟.目標二:能求解與雙曲線有關的軌跡問題,了解雙曲線的第二定義. 任務:探究雙曲線有關的軌跡問題. 動點M(x,y)與定點F(4,0)的距離和它到定直線l:的距離的比是常數. 求動點M的軌跡. 問題1.如何用數學符號語言表達上述條件? 參考答案:設d是點M到直線l的距離,根據題意,動點M的軌跡就是點的集合 . 問題2.如何求動點M的軌跡? 參考答案:由問題1可知,,化簡,得 ,即,所以,點M的軌跡是焦點在x軸上,實軸長為6、虛軸長為的雙曲線. 練一練 動點M(x,y)與定點F(c,0)(c>0)的距離和它到定直線l:的距離的比是. 求動點M的軌跡. 參考答案:解:設d是點M到直線l的距離,根據題意,動點M的軌跡就是點的集合,所以,化簡,得,又因為01)的軌跡,其中定點是雙曲線的焦點,定直線是雙曲線的準線,常數e是雙曲線的離心率. 圍繞任務: 組織學生閱讀材料,然后思考回答問題1,(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當的幫助學生先回顧求雙曲線標準方程時的符號表示,從而引導學生利用類比的方式求解); 教師點評,然后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問題2; 隨機選擇一位學生將其答案拍照展示,并講解其解題過程,其他學生評價; 教師點評. 圍繞練一練: 1.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并將答案拍照上傳; 2.教師巡屏,查看學生作答情況,選擇正確答案展示,并由相應學生講解其解題過程; 3.教師點評,組織學生歸納雙曲線的第二定義; 4.教師點評,歸納總結,并板書雙曲線第二定義.目標三:能解決直線與雙曲線的位置關系問題,體會方程思想在雙曲線中的應用. 任務:求解直線與雙曲線相交弦問題. 如圖,過雙曲線的右焦點傾斜角為30°的直線交雙曲線于A,B兩點,求|AB|. 參考答案:解:由雙曲線的方程得,兩焦點分別為(-3,0),(3,0).因為直線AB的傾斜角是30°,且直線經過右焦點F2,所以,直線AB的方程為 ,聯立直線方程與雙曲線方程,得,消去y,得 .解方程,得,再將其分別代入直線方程,解得.所以. 思考3:能不能不算出A、B兩點具體坐標求 參考答案:由前面解得過程可知,聯立直線與雙曲線方程,消去y后,有,所以,. 思考4:第二種方法與第一種方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參考答案: 聯系:二者都是通過聯立方程,求得具體點坐標,然后利用兩點間距離公式求解; 區別:前者是求出具體點坐標,然后代值計算,后者是求出根與系數關系,然后整體代換求解. 【歸納總結】 弦長的求法(設而不求): 列方程組,即聯立直線與雙曲線方程; 化簡,消去變量x或y,轉化成一元二次方程; 求根與系數關系; 求弦長,即利用弦長公式,將根與系數關系代入求解. 圍繞任務: 1.組織學生閱讀材料,然后思考如何求|AB|; 2.隨機選擇一位學生講解其解題思路,其他學生評價補充; 3.教師點評,然后講解解題過程; 4.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思考3,并將討論結果拍照上傳; 5.教師巡屏,查看學生作答情況,選擇正確的答案展示,并由相應小組講解; 6.教師點評,組織學生思考回答兩種方法的聯系和區別; 7.教師點評,歸納弦長的求法.學習總結任務:根據下列關鍵詞,建構知識導圖. “實際問題”、“第二定義”、“弦長” 參考答案: 圍繞任務: 組織學生根據關鍵詞建構知識導圖; 2.小組交流完善.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2.2 課時2 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學生版).docx 3.2.2 課時2 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