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第二框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班級 姓名 編號:XA08【學習目標】1.識記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理解教育在文化發展中作用。2.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分析、理解文化繼承與發展等問題。3.樹立對待我國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點難點】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課前預習案】【知識梳理】(具體要求:詳讀教材,結合自學講義考點解讀和要求,15分鐘內速記重點原理。建議:理解記憶法;關鍵詞記憶法;要點記憶法)一、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1.文化繼承的實質:2.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溫馨提示: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不存在誰先誰后的問題。3.正確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的意義 :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社會制度的更替),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2.就文化自身的傳承而言:科學技術和思想運動都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1)科學技術在文化發展中的作用:(2)思想運動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3.教育在文化傳承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1)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地位(2)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預習自測】1.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關系的意義?2.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理解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課堂探究案】【自主探究】(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1.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是根本性的。2.文化傳承就是文化繼承。3.教育在文化傳承中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作用越來越小。【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寫出要點;合作討論,完善要點;點評點撥,總結規律方法)活動一 祠堂——是聯絡宗親的場所,是祠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文化的重要載體。W村也曾有——文化在村民教化、鄉村治理中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殘余有時也被人用來排斥外姓、干擾選擇。新農村建設以來,W村把老祠堂翻修擴建成寬敞明亮的新禮堂,開展創建“文化禮堂、和美鄉風”系列活動,敬先賢、誦村訓,儀禮傳習、普法講座、村民一家親、評選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等。經過多年的努力,新禮堂已成為村里的文化地標。禮堂文化溫潤了村民關系,促進了鄉村治理。去年,該村被評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省級示范村。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的知識,說明W村成功建設禮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 活動二 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40歲時收到好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郭葆生的來信,信中稱:“無論作詩作文,或作畫刻印,均須于游歷中求進境,作畫尤應多游歷,實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諦……”好友的建議對齊白石一生繪畫風格的轉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齊白石學習吳昌碩的大寫意畫法,又大膽地吸收民間繪畫的稚樸情趣和單純火爆的色彩,使其畫風熱烈活潑。這種適合大眾口味、順應時代變化、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藝術風格,奠定了他在繪畫領域的重要地位。結合材料,分析齊白石大師的繪畫經歷,對我們傳承文化有什么啟示 【當堂檢測】(相信自己,力爭全對!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限時5分鐘完成。)1. 相聲是我國的傳統藝術形式,近些年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今年兩會期間,有代表提議在高等院校設立曲藝學科專業以推廣傳統文化教育。 這是因為:A. 教育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B. 教育具有文化傳承的特定功能C. 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和穩定性 D. 傳統文化發展要滿足人們的需求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數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數字化資源在圖書館館藏中的比例不斷上升。2014年,中國國家圖書館向讀者提供了大型數字化產品——《中華經典古籍庫》,為讀者查閱古籍,了解傳統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見A. 科學技術發展決定文化的性質 B. 史書典籍印證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 傳統文化的內涵能夠因時而變 D. 文化傳播手段的豐富有助于文化的傳承3. 2013年1月11日,國家科學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為獲獎者頒獎,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對科技和人才的重視。就文化自身的傳承而言,科學技術的進步①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②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③能促進文化的傳播、繼承和發展 ④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態》中指出:“歷史不外是各個時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由于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條件下繼續從事先輩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改變舊的條件。”這段話體現出的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是A.繼承就是承襲傳統 B.發展就是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C.在發展的基礎上繼承,在繼承的過程中發展 D.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5.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大發明是我國古代科技成就的結晶,對我國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當今網絡傳播對文化發展來說,比以往每一次傳播手段更新,在更大的程度上推動了文化發展,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上述內容體現出科學技術與文化的關系是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制約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②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③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④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知識體系構建】(具體要求:5分鐘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文化繼承的含義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把握繼承與發展關系的要求文化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即社會制度的變革)在繼 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科學技術的進步承中 思想運動、教育發展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地位教育在文化傳承中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課后拓展案】1.岳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書院之一,歷史上著名的高等學府及學術文化中心,創立于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歷時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岳麓書院的學術與教育,對湖湘文化傳統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說明①教育是人類特有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②傳統文化對社會的發展和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持久的影響③思想運動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④科技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推動了文化的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新民主主義文化,是與半殖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存在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文化性質根本不同的新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文化獲得了新發展。據此回答2~3題。2.新民主主義文化,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會的舊中國存在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文化性質根本不同,是指它們A.所體現的民族特色不同 B.所代表的政治、經濟力量不同C.表現形式不同 D.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作用不同3.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文化獲得了新發展。這主要說明A.先進文化對社會進步起促進作用 B.社會制度的更替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C.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能催生社會變革 D.新文化體現了新的時代精神兩千多年前,中國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想,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沖突。溫家寶總理會見法國總統希拉克時,就國家之間關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講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樣性中的統一性,這對當前國際形勢下堅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處具有重要意義。據此回答4~5題。4.通過上述材料說明了A.傳統思想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中國的發展道路仍有深刻影響B.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C.傳統思想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D.對傳統思想要全部保留和吸收5.溫家寶總理就國家之間關系引用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說明A.文化繼承,就是要原封不動的繼承B.對傳統文化,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做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C.傳統文化的內容從古至今是一成不變的D.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我的反思】第四課 第二框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參考答案【自主探究】1.× 2. × 3. ×【合作探究】活動一 ①傳統文化是社會成員的精神紐帶,祠堂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②W村禮堂文化的成功建設在于發揮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會認同等方面的作用。③傳統文化具有兩面性,必須批判地繼承,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④禮堂文化的成功建設在于對祠堂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會發展的內容。⑤禮堂文化的成功建設在于對祠堂文化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活動二 齊白石大師在繼承古代繪畫 ( http: / / www.21cnjy.com )藝術的基礎上,又“適合大眾口味、順應時代變化、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充分體現時代的要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齊白石大師繪畫風格的形成告訴我們:一味地摹仿古人,步古人后塵,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沒有價值,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不斷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創作出有價值的文化作品。【當堂檢測】1.B 2.D 3.C 4.D 5.B【課后拓展案】1.A 2.B 3.B 4.A 5.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