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第一框 傳統文化的繼承班級 姓名 編號:XA07【學習目標】1.識記傳統文化的含義、特點,理解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的意義及怎樣正確對待傳統文化。2.培養用辯證的觀點分析、理解文化繼承與發展等問題的能力。3. 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增強中華文化的自豪感。【重點難點】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的意義及怎樣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課前預習案】【知識梳理】(具體要求:詳讀教材,結合自學講義考點解讀和要求,15分鐘內速記重點原理。建議:理解記憶法;關鍵詞記憶法;要點記憶法)一、傳統文化面面觀1. 傳統文化的含義2.傳統文化的繼承表現(1)傳統習俗的繼承(2)傳統建筑的繼承(3)傳統文藝的繼承(4)傳統思想的繼承溫馨提示:關于傳統文化繼承的表現要注意從各自的含義、地位、影響幾個方面把握。二、傳統文化在今天1.傳統文化的特點(1)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2)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3)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想一想: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是不是意味著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是一成不變的?2.傳統文化的作用溫馨提示:關于傳統文化的作用注意從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兩方面把握。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1.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預習自測】1. 什么是傳統文化?2. 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3. 傳統文化的作用、及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4. 應怎樣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課堂探究案】【自主探究】 (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1.歷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傳統文化。2.傳統建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3.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絆腳石。4.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是一成不變的。【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寫出要點;合作討論,完善要點;點評點撥,總結規律方法)活動一 農歷新年——春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中國人古老而隆重的傳統節日。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變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國人心中辭舊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團聚的溫馨。而這樣一個重要的節日,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卻被當作落后民俗險遭廢止。民國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先是采用西歷,后又強令廢除農歷新年,但最終拗不過民情。沒能“革”掉春節的“命”。 依據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活動二 《周易》中說:“有天地,然后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論語》中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 http: / / www.21cnjy.com ),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三年無改于父道,可謂孝矣”,“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孟子》中說:“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1) 我國古代的“忠孝”思想在歷史上對國家、社會和家庭,有什么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2)今天,我們應當如何正確對待傳統道德思想?【當堂檢測】(相信自己,力爭全對!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限時5分鐘完成。)1. 傳統戲曲在寫意的,程式化的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變遷中體現的,古典詩詞在格律、句式的變化中堅持了押韻、平仄和詩情意象,書法在不同流派的發展中仍折射出基本筆法和氣韻。因此,文化的精神傳承比技藝傳承更重要,這一結論的合理之處在于看到了①發展中的傳統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規律 ②傳統文化形式的創新具有不同時代的共同要求③傳統文化所蘊涵的精神具有內在穩定性 ④對待傳統文化應堅持批判繼承,古為今用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仁者愛仁”出自于《論語》,是孔子思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核心。這些思想對于今天建設和諧社會,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表明中國傳統思想A.是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標志B.影響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中國的社會發展C.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D.是最優秀的傳統文化,應當成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3.孔子曰:“學而時習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亦說乎”。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黨的十七大把“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學習型社會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建立學習型社會①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要求和結果 ②意味著文化傳承方式的新變革 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④能夠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既有過“兼收并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盤繼承”的守舊主義,也有“全盤拋棄,徹底西化、完全歐美”的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這兩種態度的共同錯誤在于A.否定了傳統文化鮮明的民族性 B.違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C.否定了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D.違背了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5.中國傳統文化重德治而輕法治。而中國共產黨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作為治國方略。這是因為A.只有拋棄傳統文化,才能求得新發展B.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始終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C.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始終起著消極的阻礙作用D.傳統文化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才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知識體系構建】(具體要求:5分鐘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表現形式傳統文化的繼承 特點作用及態度【課后拓展案】傳統文化無處不在,我們都生活在傳統文化之中。今日中國的發展,就植根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回答1-2題。1.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傳統文化具有______等特點。①產生于過去,打上了歷史的烙印 ②② = 3 \* GB3 帶有自己民族的色彩③ = 4 \* GB3 不僅存在于歷史,而且存在于現實之中④滲透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鉗制著人們的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每逢中秋佳節,海峽兩岸都會慶祝這一傳統節日。這體現了①中華民族有共同的傳統習俗②海峽兩岸同根同種,血脈相通③③海峽兩岸人民對祖國統一大業的認同④海峽兩岸社會制度相同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傳》中說:“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業。”近年來,“憂患意識”一詞頻繁出現在黨和政府的文件及領導人的講話中。這表明,中國傳統思想A.即將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B.影響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中國的發展道路C.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財富,應當毫無保留地繼承D.是最優秀的傳統文化,應當成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4.傳統思想,包括在長期歷史積淀中形成的①理論觀點 ②學術思想 ③道德觀念 ④文學藝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貴和”思想,今天仍顯現于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努力中,同時獲得了社會主義的新內涵。這說明A.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B.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C.傳統文化具有世界性 D.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我的反思】第四課 第一框 傳統文化的繼承 參考答案【自主探究】 1.× 2. × 3. × 4. ×【合作探究】活動一 ①中國傳統文化通過春節等多種形式呈現。 ②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春節文化傳承不斷,體現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強大的生命力。 ③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中國人對春節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④春節的生命力表明,對中國傳統文化不能簡單否定,“全盤西化”行不通。活動二 (1)在歷史上,我國古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忠孝”思想對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家庭和諧等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一味強調“忠孝”,使人們往往屈從于獨斷的權威或傳統的家庭禮教,失去了獨立的人格,形成了國家生活或家庭關系中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2)對待傳統道德思想的正確態度是:“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于傳統道德思想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相反,則要自覺地加以改造和剔除。【當堂檢測】1.A 2.B 3.D 4.D 5.D【課后拓展案】1.A 2.C 3.B 4.A 5.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