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班級 姓名 編號:XA06【學習目標】1.識記文化傳播的含義、途徑、方式,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和文化傳播的方式和特點。2.說明文化交流、傳播的必要性,做文化傳播的使者。3.要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努力鑄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重點難點】文化交流的意義【課前預習案】【知識梳理】(具體要求:詳讀教材,結合自學講義考點解讀和要求,15分鐘內速記重點原理。建議:理解記憶法;關鍵詞記憶法;要點記憶法)二、文化在交流中傳播1.文化傳播的含義溫馨提示:文化傳承即文化發展的過程,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傳播和文化繼承兩個方面。文化傳播是文化橫向積累的過程,側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和交融;文化繼承是文化縱向積累的過程,側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2.文化傳播的途徑(1)商業貿易(2)人口遷徙(3)教育(4)總之,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5)大眾傳媒思考:《絲綢之路》、古代留學生分別是哪一種文化傳播的途徑?3.傳媒:(1)含義(2)傳媒經歷的階段4.大眾傳媒:(1) 大眾傳媒出現的標志(2)大眾傳媒的形式(含義)(3)各種文化傳播方式的特點(4)大眾傳媒的特點(優點)溫馨提示: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它對文化傳播的積極作用,限制其消極作用。5.文化交流的意義:① 有利于促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學習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②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高我國的文化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③有利于世界各種文化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④有利于增進國際人民之間的友誼,加強相互了解,發展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關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建設和諧世界。6.中外文化交流的要求: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華文化交流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預習自測】1.文化傳播的含義、途徑?2.傳媒的含義、經歷的階段?3.大眾傳媒出現的標志、形式、優點、地位?4.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要求?【課堂探究案】【自主探究】(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1.文化交流就是要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2.大眾傳媒的出現,意味著舊的傳媒消失。3.大眾傳媒已成為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4.在處理與外來文化關系時,我們應當吸收外來文化的所有成分。【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寫出要點;合作討論,完善要點;點評點撥,總結規律方法)活動一 功夫電影《葉問》、《葉問2》和《葉 ( http: / / www.21cnjy.com )問前傳》在海外陸續上映,新一輪“中華武術熱”襲來。提到功夫片,李小龍的名字如雷貫耳,他先讓中國功夫名震世界。之后,成龍、李連杰、元彪、甄子丹等一大批武術巨星頻頻活躍在各種影視作品中。華人功夫片的熱播激發了海內外觀眾進一步學習和推廣中華武術的熱情。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武術借助電影形式熱遍全球。(1)海內外觀眾主要借助什么手段了解到中華武術?為什么借助這種手段中華武術能更快地熱遍全球?(2)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如何為傳播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活動二 2014年6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歷史上,絲綢之路是中西人員交往、商業貿易的重要通道,促進了亞歐大陸經濟、文化、社會交流。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當代,絲綢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發揚光大,我國倡導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繁榮的理念,著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我國發展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之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教育合作、經濟合作、民間交往,推進相關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互聯互通,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得到了相關國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為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結合材料和所學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促進文化交流的作用。 【當堂檢測】(相信自己,力爭全對!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限時5分鐘完成。)1.下列活動具有文化傳播功能的是①古代商旅活動 ②網絡互動 ③教育 ④人口遷徙 ⑤紅色旅游 ⑥科考隊南極考察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2.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亞洲、歐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聯結在一起。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絲織技術以及絲綢織品、茶葉、瓷器等,通過絲綢之路傳送到亞洲、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同時,中外商人通過絲綢之路,將中亞的駿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樂、熬糖法、醫藥,西亞的樂器、金銀制作技術、天文學、數學等輸入我國。材料表明傳播文化的途徑是A.教育活動 B.人口遷徙 C.商業活動 D.旅游活動3.秦國攻滅楚國后,為了加強對南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區的控制,派50萬官兵駐扎嶺南地區。這使得相當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粵東北地區,對當地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統 一中國后,為了戍邊和開發新區,組織了一系列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其中最著名的北戍五原、云中,南戍五嶺,人數近百萬,對長城沿線和華南的開發起了重要作用。上述材料體現的文化傳播途徑是A.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B.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C.戰爭是文化傳播的根本途徑D.古代商貿活動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4.第ll屆奧運會首次通過電視實況轉播,共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16.2萬觀眾觀看了轉播;第14屆奧運會,英國廣播公司以3 000美元獲得電視轉播權,倫敦周圍80千米內約有50萬人觀看了轉播;第18屆奧運會首次通過衛星向全球進行實況直播,人們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比賽進 程,如同身臨其境;第26屆奧運會電視實況轉播覆蓋了214個國家和地區,累計觀眾達196億人次。以上事實說明①大眾傳媒已日益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②大眾傳播已取代舊的傳媒③大眾傳媒顯示了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特大功能④大眾傳媒克服了舊的傳媒的局限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活動有利于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傳播的是①漢代張騫出使西域 ②唐朝玄奘西行 ③明代鄭和下西洋④絲綢之路開通 ⑤習近平主席訪問南非 ⑥中國在法國舉辦“中國文化年”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知識體系構建】(具體要求:5分鐘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生活中的文化傳播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課后拓展案】1.近些年來,在拜年方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選擇上,電話和手機短信位列榜首。隨著先進的通訊工具和技術的普及,人們之間的信息傳遞、情感交流在方式上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這給我們的啟示有①文化傳播的手段是不斷發展的②人們青睞便捷、快速、人性化的文化傳播手段③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是大眾傳媒④舊的傳媒不適應時代潮流,應全部淘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文化交流的途徑有很多,下列做法有利于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是①大力發展對外貿易②在國外大學開辦孔子學院③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人口流動④與其他國家互辦文化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詩是不可譯的,中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典詩歌更是不可譯的”,愛好古典詩歌的中國人包括不少專家學者常常帶著七分自豪、三分遺憾地感嘆。但如果古典詩歌不創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這給我們的啟示是①擴大文化傳播的途徑②加強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③加強文化交流,走向文化的統一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各國電影都有其特點,有人曾形象地概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國電影打打鬧鬧,印度電影蹦蹦跳跳,英國電影說說笑笑,法國電影嚇你一跳,韓國電影青春學校。回答4~5題。4.從各國電影的不同特點可以看出A.一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B.世界各國文化的多樣性C.一國民族文化的區域性D.世界各國文化的共同性5.下列關于各國電影特點形成原因的表述最準確的是A.由各國不同的社會制度決定B.由各民族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決定C.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D.由各民族間的區域性特點決定【我的反思】第三課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參考答案【自主探究】1.× 2. × 3.√ 4. √【合作探究】活動一 (1)主要借助電視、網絡等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電視、網絡屬于大眾傳媒,它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在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等方面顯示出強大的功能。(2)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的價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尊重文化多樣性;學習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髓,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如:經貿往來、人才輸出、留學、旅游、體育比賽等,促使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主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活動二 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與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有利于促進各國的商業貿易、教育合作和人員往來,拓寬文化交流的途徑,夯實文化交流的物質基礎;推動各國文化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傳播、相互借鑒、共同繁榮。【當堂檢測】1.C 2.C 3.B 4.C 5.D【課后拓展案】1.A 2.B 3.C 4.B 5.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