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9張PPT)2024中考總復習化學(人教版)一輪復習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第一板塊內容索引0102基礎自主導學規律方法探究基礎自主導學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1.化學的研究對象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2.化學知識的發展和運用(1)道爾頓和阿伏加德羅等科學家,創立了原子論和分子學說,奠定了近代化學基礎。(2)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學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律可循。(3)“綠色化學”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學生產工藝和產品向著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二、物質的變化三、物質的性質1.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比較2.性質和變化的關系四、科學探究1.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第一,提出問題;第二,建立假設;第三,收集證據(包括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等);第四,獲得結論;第五,交流評價。2.實驗觀察基本方法(1)關注物質的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可燃性、還原性、氧化性、穩定性、酸堿性等。(2)關注物質的變化。如是否有發光、放熱現象,是否有氣體生成,是否有沉淀生成等。(3)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要對物質在變化前、變化中和變化后的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描述,并進行比較與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結論。3.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點燃前,觀察蠟燭的顏色和狀態;燃燒中,觀察蠟燭的火焰;熄滅后,觀察現象。4.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1)過程:(2)結論:①呼出的氣體使澄清石灰水出現的渾濁多,證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②呼出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燃著的木條在空氣中能夠燃燒,證明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比空氣中氧氣含量低。③對著呼氣的玻璃片上的水霧比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霧多,證明呼出的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比空氣中水蒸氣含量高。五、常用儀器進行化學實驗必然要使用一些化學儀器,掌握儀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項是正確、安全、快速地進行實驗并獲得可靠實驗結果的前提。初中化學常用儀器可分為:六、化學實驗基本操作1.藥品的取用(1)藥品取用三原則。①“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品嘗任何藥品的味道。②節約原則:嚴格按照實驗規定的用量取用藥品。如沒有說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體一般1~2 mL;固體只要蓋滿試管底部。③處理原則:實驗剩余的藥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要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2)取用方法。①固體藥品的取用。a.塊狀固體藥品的取用。固體藥品一般存放在廣口瓶中。取用塊狀固體用鑷子。操作步驟:“一橫二放三豎立”。即先把試管橫放,把藥品放在試管口,再慢慢豎立試管,使藥品緩緩地滑落至試管底部。切忌將塊狀藥品或密度較大的金屬顆粒投入豎直的試管中,以免打破試管。b.粉末狀藥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狀的固體用藥匙或紙槽。操作步驟:“一傾二送三直立”。將試管傾斜,把盛有藥品的藥匙或紙槽送至試管底部,然后將試管直立起來。②液體藥品的取用。倒取液體藥品:取較多量時,可用傾倒法。取用定量藥品時,可用量筒量取。2.酒精燈的使用(1)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個部分。其中外焰部分酒精燃燒充分,所以溫度最高,加熱時應把受熱物質放在外焰部位。(3)不能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不可用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4)熄滅酒精燈時應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滅。(5)如果酒精燈在燃燒時不慎被碰倒,酒精在實驗臺上燃燒時,應及時用濕抹布蓋滅,切忌用水沖。3.給物質加熱(1)給固體加熱。(2)給液體加熱。4.托盤天平的使用(1)用于粗略的稱量,一般能精確到0.1 g。(2)稱量一般藥品(如氯化鈉)時,應在兩邊托盤中各放一張大小、質量相同的紙。稱量易潮解或具有腐蝕性的藥品(如氫氧化鈉),應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3)稱量前,將游碼撥到標尺“零”處,調節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4)稱量時,把稱量物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不能稱量熱的物質。(5)砝碼用鑷子夾取,先加質量大的砝碼,后加質量小的砝碼,最后移動游碼,直到天平平衡為止。(6)稱量結束后,應使游碼歸零,砝碼放回砝碼盒。5.量筒的使用(1)量筒不能加熱,不能用作反應容器。(2)根據量取液體的多少,選擇合適的量筒。(3)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6.連接儀器裝置與檢查裝置的氣密性(1)連接儀器裝置。玻璃管插入帶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用水潤濕,轉動插入。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先把玻璃管用水潤濕,轉動插入。在容器口塞橡皮塞:旋轉塞緊,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容器。(2)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①手焐法。如圖1,先把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緊握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不漏氣。②水壓法。如圖2,用彈簧夾夾住膠皮管,從長頸漏斗口處注水,觀察長頸漏斗下端是否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若有,說明裝置不漏氣;反之,則說明裝置漏氣。③液封法。如圖3,先用適量的水將長頸漏斗下端封住,然后將導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焐法檢查。7.玻璃儀器的洗滌(1)難溶物的洗滌。可用洗滌劑或用熱的純堿溶液洗去油污,后用水沖洗。洗難溶性的碳酸鹽和堿先用稀鹽酸浸泡,后用大量的水沖洗。(2)洗凈標準。玻璃容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8.化學實驗操作中的意外事故及處理方法9.過濾(1)適用范圍:適用于分離難溶性固體與液體或可溶性固體與難溶性固體組成的混合物。(2)使用的儀器:鐵架臺(帶鐵圈)、燒杯、漏斗、玻璃棒等。(3)操作注意事項: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10.蒸發(1)適用范圍:分離溶解在液體中的固體物質。(2)儀器:蒸發皿、鐵架臺(帶鐵圈)、酒精燈、玻璃棒等。(3)操作要點:加熱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防止固體燒焦,利用余熱使溶劑蒸干。規律方法探究【例1】 下列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A.納米銅的性質B.C60的組成C.單晶硅的結構D.研究地球板塊結構及運動規律歸類示例一化學研究的范疇及作用解析:化學是在原子、分子的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以及應用。納米銅的性質屬于物質的性質,是化學研究的范疇;C60的組成屬于物質的組成,是化學研究的范疇;單晶硅的結構屬于物質的結構,是化學研究的范疇;研究地球板塊結構及運動規律屬于地理學研究的范疇,不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答案:D【例2】 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榨取果汁 B.粉碎廢紙C.切割玻璃 D.燃放煙花解析:榨取果汁、粉碎廢紙、切割玻璃的過程中沒有其他物質生成,故屬于物理變化;燃放煙花的過程中一般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質,故屬于化學變化。答案:D歸類示例二物質的變化【例3】 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其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A.用鋁制作導線 B.用石墨制作鉛筆芯C.氫氣作燃料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解析:用鋁制作導線,是利用了鋁的導電性,屬于利用其物理性質;用石墨制作鉛筆芯,是利用了石墨質軟和顏色為灰黑色的性質,屬于利用其物理性質;氫氣作燃料,是利用了氫氣的可燃性,屬于利用其化學性質;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華時吸熱的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答案:C歸類示例三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例4】 選擇儀器下方的字母填寫在相應橫線上:(1)用來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儀器是 。 (2)用來量取一定體積液體的儀器是 。 (3)實驗室常用的加熱儀器是 。 歸類示例四常用儀器的選擇和使用解析:(1)膠頭滴管用來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2)用來量取一定體積液體的是量筒;(3)酒精燈是常用的加熱儀器。答案:(1)g(2)c(3)h【例5】 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或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歸類示例五判斷實驗操作的正誤解析:乙醇能溶于水,因此不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兩者,故A項錯誤;稀釋濃硫酸時,應把濃硫酸加入水中,而不能把水倒入濃硫酸中,故C項錯誤;用膠頭滴管吸取液體藥品時,要先把膠頭內的空氣擠出后,再吸取液體藥品,以防液體藥品與空氣中的氣體反應而變質,故D項錯誤。答案:B【例6】 小軍進行了以下實驗:將數根火柴捆在一起,伸入一集氣瓶中,用另一根火柴點燃,等火柴頭燃燒完后取出。迅速將集氣瓶口與另一裝有酸性KMnO4溶液的集氣瓶瓶口對接,振蕩,發現紫紅色KMnO4溶液褪色。歸類示例六科學探究【提出問題】問題1:火柴頭的成分是什么 問題2:什么氣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查找資料】小軍從文獻中查到:火柴頭的主要成分為KClO3、硫黃粉(S)、三硫化二銻(Sb2S3)、玻璃粉等。(1)寫出火柴頭燃燒時可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要求寫出兩個):① ; ② 。 【實驗探究1】CO2氣體能否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指明集氣瓶中CO2的來源(答一種來源即可) 。實驗室提供了①稀硫酸、②塊狀CaCO3、③稀鹽酸、④Na2CO3固體等試劑及下列儀器。(3)請你從上述試劑和儀器中選擇:最適合制備CO2氣體的試劑 (填序號);最適合制備CO2氣體的儀器 (填字母)。 (4)請你指出儀器A的名稱: 。 將制得的CO2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發現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實驗探究2】SO2氣體能否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在老師的指導下,小軍通過實驗,驗證了SO2氣體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討論交流】小軍與其他同學通過討論,提出了如下問題,請你幫助解決。(5)SO2氣體是大氣污染物之一。SO2溶于雨水,通過進一步反應會形成酸雨。在我國,導致酸雨形成的SO2主要來自 (答一種來源即可)。 (6)上述驗證CO2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實驗過于復雜,請你設計一個更為簡單的實驗。 。 解析:(1)KClO3受熱產生KCl和O2;S與O2反應生成SO2。(2)火柴桿中含有C、H等元素,燃燒產生CO2、H2O等。(3)實驗室使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其主要成分均是CaCO3)與稀鹽酸反應制CO2氣體,不用Na2CO3的理由是反應速率太大,不利于收集;不用稀硫酸的理由是稀硫酸與塊狀CaCO3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6)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CO2氣體。(2)火柴桿中含有碳元素,燃燒產生CO2(3)②③ ABC(4)錐形瓶(5)煤的燃燒(6)用導管向酸性KMnO4溶液中吹氣本 課 結 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