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春學期3月份課堂練習九年級綜合Ⅱ道德與法治部分時間:50分鐘 分值:50分 考試形式:閉卷第Ⅰ卷 選擇題(共28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每小題2分,共28分。)1.下列古語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的是( )①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 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③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④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青年棋手柯潔講述了他與“阿爾法狗”進行圍棋對戰的心路歷程,“第二局我們勢均力敵,可是我太緊張了,太渴望勝利,起伏心態導致我下了一步糟糕的棋。”這說明( )①人們在消極情緒面前無能為力 ②我們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③消極情緒能降低人的活動效率 ④人的情緒有時具有雙重影響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下列做法與未成年人保護要求對應一致的是( )A.初二學生小劉的父親在電腦中安裝軟件防止小劉沉迷不良網站信息——網絡保護B.在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時不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與照片——政府保護C.警方在某小學附近抓獲幾名尋釁滋事違法人員從而穩定了周邊秩序——社會保護D.教育局下發關于整治中小學消防隱患的文件要求加強校園安全防護——學校保護4.下列能夠體現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A.國家公職人員參加憲法宣誓儀式 B.李某因故意傷人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C.民警幫助居民注冊防詐騙小程序 D.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修改立法法5.厘清概念之間的關系,是學好道德與法治課的一個重要學習方法。下列概念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圖表示的是( )A.社會主義民主形式、選舉民主、協商民主B.中華文化、中華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精神C.創新、制度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6.《養犬管理條例》(下稱《條例》)于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規定,不得攜帶犬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乘坐小型出租汽車(網約車)的,須征得駕駛員以及同乘人員的同意;重點管理區內每戶居民限養一只犬,單位養犬數量由公安機關依照用途評估確定。這說明( )①社會的正常運行需要秩序 ②維護社會秩序離不開規則③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 ④違反規則要受到刑罰處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百鳥歸巢》是中國音樂“活化石”南音的四大名譜之一。兩岸南音演員共同演唱的《百鳥歸巢》結合了流行音樂元素進行樂譜延伸,借“宿鳥歸飛”意境訴說了游子對家園的眷戀,唱出了“語同音、曲同調”難以割舍的兩岸情。該節目( )①體現了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②表明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③有助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音樂南音的創新性發展④揭示了中華民族精神是一脈相承、一成不變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3年,這一年的步伐,我們走得很見神采。溫暖的生活氣息、復蘇的忙碌勁頭,詮釋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現了一個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中國。這激勵我們( )①明確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是我國所處歷史方位②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固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③堅持道路自信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④樹立發展信心,增強國家認同,增添文化底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致辭中哽咽回憶龍芯之母黃令儀:為了盡快解決國家芯片“卡脖子”問題,年近八十依然堅守在龍芯研發中心。她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國身上的恥辱。”這對我們青少年的啟示是( )A.需要積極搭建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B.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C.經濟新常態要求要全面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D.堅定創新信心和決心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10.近年來,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取得巨大進步。下列對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和行使民主權利的分析,對應正確的是( )①作為選民參加選舉人大代表的活動——民主選舉②對小區物業管理問題提出批評和建議——民主決策③找人大代表反映社會缺少健身場地問題——民主管理④參加某區政府機關舉行的民主評議活動——民主監督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1.瑞幸咖啡與貴州茅臺推出的“醬香拿鐵”刷屏朋友圈。老字號的傳統白酒品牌與中國年輕咖啡品牌的結合包含了諸多要素的碰撞與融合。此次“聯名”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年輕品牌深挖本土資源,滿足消費者需求②老字號品牌面臨品類形象固化的困境③中國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④傳統品牌推陳出新,拓展年輕消費群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非凡十年,長江兩岸,綠意盎然。從“化工圍江”到“江豚逐浪”,江蘇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任務,累計“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443家,呵護“一江碧水向東流”。這表明A.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禁止開發利用資源B.堅持綠色發展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C.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問題已得到徹底改善D.建設生態文明要以經濟承載能力為基礎13.因為沒有居民委員會和物業的管理,某小區沒有專門的電動車充電樁,居民私拉亂接電線給電動車充電的現象極為普遍,安全隱患突出。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 )①我們要堅持發展基層群眾自治制度②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依然存在③加強法治建設,厲行法治全民守法④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不斷增進民生福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3年,總有些溫暖帶給我們力量。對下列溫暖片段的點評合理的是( )2023溫暖片段 點評①12月25日,杭州小學生課間十分鐘“切磋武功”視頻火了。 課間十分鐘可強身可解壓, 不可或缺。②甘肅積石山6.2級震區,多支救援力量趕赴現場,晝夜奮戰。 國家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人民有力量。③2023年,公安部縱深打擊緬北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成效很顯著。 推進政務公開,維護人民的財產安全。④2023年巴以沖突以來, 中方向加沙提供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中國盡己所能承擔著國際責任和義務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22分)簡要分析題(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和說明。共8分)15.關注社會熱點思考生命真諦經歷生活風雨,我們會變得更加堅強,更有力量。某校七年級(1)班組織以“關注社會熱點,思考生命真諦”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針對班長分享的材料,大家展開了熱烈討論,請你參與其中,完成任務。【守護生命】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積石山縣突發6.2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大量房屋毀壞,部分水、電、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受損。地震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開展搜救,及時救治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安置受災群眾,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中央多部門迅速行動,甘肅省和青海省快速響應,第一時間投入全部力量,社會各界積極響應,救災機制高效運轉。(1)結合對生命的思考,談談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啟示。(4分)【綻放生命】“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這段誓詞在電影《我本是高山》多次出現,構成一個個動人瞬間的背景音,氣勢如虹。2023年11月上映的影片《我本是高山》,是根據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的真實事跡改編,影片中張桂梅及華坪中學的老師,在極度困境中完成教育創舉,讓華坪女高的每位學生通過勤奮努力,“逆天改命”,活出生命的精彩,綻放生命之花。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2)班會上,同學們圍繞影片中的人物事跡及細節(包括誓詞)等展開討論:怎樣才能讓生命之花綻放的更絢麗多彩?請你列出發言提綱。(4分)三、實踐與探究題(結合背景材料進行探究,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有關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共14分)16.2023年9月23日,第19屆亞洲運動會在浙江杭州盛大開幕。本屆亞運會以“中國新時代 杭州新亞運”的定位,為亞洲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體育賽事。【智慧亞運 勇立潮頭】10月4日,杭州亞運會“智能亞運”主題新聞發布會召開。據發布會介紹,本次亞運會運用了近20項首推、首創、首用的應用和科技,展現了“數字中國”的建設成果。本次亞運會吸引了中國移動、宇樹科技、利亞德、阿里巴巴等多家本土創新型企業的參與,其提供的5.5G網絡技術、賽事機器狗、光學動捕技術、AR技術、首個一體化數字辦賽平臺“亞運釘”、數字火炬手等,樹立了體育賽事新標桿。為來自全球的觀眾呈現了一場便捷、趣味、智能的觀賽體驗,也為世界級體育賽事的舉辦展現了全新智能發展方向,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1)“智能亞運”的成功,對我國建設科技創新強國有何啟示?(4分)【惠民亞運 共享精彩】亞運籌備期,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辦好一個會 提升一座城”的理念,不滿足于將亞運辦成一次性工程,而是要將亞運建設成果持續利用,實現“惠民亞運”。56個競賽場館、31個訓練場館在亞運延期期間向民眾敞開大門,參與健身的人次已近千萬,今后將繼續作為惠民場所開放;搭建全球首個一站式數字觀賽服務平臺——智能亞運一站通,并將在亞運結束后通過適當改造和功能迭代,繼續為城市提供數字化便民服務……一系列措施持續放大亞運紅利,提升城市服務功能。(2)請你分析浙江省委省政府為什么要致力于實現“惠民亞運”?(6分)【亞運遺產 你我繼承】亞運已經落下帷幕,留下了許多動人瞬間。志愿者們的熱情好客、真誠奉獻的美德,運動員帶來的拼搏向上、勤于鍛煉的健康生活方式,逐漸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一份寶貴的亞運遺產。(3)相信你對這份亞運遺產也感受頗深,你打算如何繼承這份美德與體育的雙重亞運遺產?結合自身的學習和生活,請寫下你的“繼承”計劃。(4分)2024年春學期3月份課堂練習九年級綜合Ⅱ歷史部分練習時間:50分鐘 分值:50分 考試形式:閉卷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本題共20題,每題1分,計20分。1.中國是遠古人類的重要起源地。符合下表描述特征的古人類是◎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 ◎已經學會使用火并保存火種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A.元謀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2.《中國經濟史》在評述古代中國農業生產技術發展時說:“耕用牛型,使用鐵器,是農業耕作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是劃時代的進步。”這一“革命性突破”最早發生在春秋前期 B. 春秋后期 C. 戰國前期 D. 戰國后期3.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此時,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他們之間相互批駁又相互影響,這一思想繁榮的局面被稱為“百家爭鳴”。由此可以看出A.社會變革推動思想繁榮 B.百家爭鳴推動社會進步C.百家爭鳴導致時局動蕩 D.社會變革導致諸侯混戰4.有學者指出:“把全社會激勵體系向農戰聚焦,通過建立明確的以戰爭和耕織為取向的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掘、調動了全社會的潛力。”能夠支撐這一論述的是A.秦國的商鞅變法 B.漢武帝厲行削藩C.嬴政推行郡縣制 D.北魏孝文帝改革5.東漢桓帝時期,外戚梁冀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之后,漢桓帝利用宦官剪除了梁冀的勢力,卻又導致宦官勢力膨脹。由此可知東漢中后期A.黃巾起義導致國家衰亡 B.自然災害頻繁發生C.軍閥割據導致朝政腐敗 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6.中國古代政治的一大發展趨勢是皇帝越來越集權專制,而與此相對應的另一大趨勢則是政權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平民化。“另一大趨勢”具體表現在A.分封制 B.刺史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7.唐太宗說:“其(夷狄)情與中夏不殊…….則四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實中,與唐太宗直接相關并體現上述觀念的是A.冊封回鶻首領為懷仁可汗 B.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C.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 D.發展科舉增加考試的科目8.唐宋時期,商業繁榮,客觀要求流通中的貨幣量與之相匹配,而唐朝以來的錢荒問題一直延續到宋朝,且宋朝民間的藏幣行為加劇了錢荒。為解決錢荒為題,宋朝商業的創新是A.發展海外貿易 B.出現商業大都會C.出現早市、夜市 D.四川地區出現交子9.《元史》中記載,“至元初,立總制院(后改稱宣政院)而領之以國師。”總制院的職責是“掌浮圖事之教,兼治吐蕃之事。”材料中“總制院”管轄的區域大致位于如圖A.① B.② C.③ D.④10.據史料記載:韓絳(1012-1088年),字子華,開封雍丘人,歷任陳州通判、開封府三司使,后拜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據此判斷韓絳應生活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1.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漢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國行政大權,而唐代則把相權分別操掌于幾個部門,由許多人來共同負責。明朝則廢除了長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職權,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上述變化的實質是A.集思廣益,減少失誤 B.分工協作,提高效率C.相互制約,杜絕貪腐 D.削弱相權,加強皇權12.康乾時期,在東南設置臺灣府;在新疆設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在北方,平定蒙古噶爾丹叛亂并設烏里雅蘇臺將軍;在西藏,設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管。這些做法體現了A.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B.國家治理因地制宜C.國家疆域遠超歷代 D.邊疆管理軍事為主13.在中華文明的燦爛星河中,無數杰出人物閃耀著光輝。下列歷史信息中,搭配正確的一組是A.戰國——孔子——《論語》 B.張仲景——東漢——發明“麻沸散”C.華佗——東漢——創編“五禽戲” D.關漢卿——宋朝——《竇娥冤》14.下表為某同學整理的古代亞非地區文明成果簡表。表中“▲”處的內容最有可能是文明古國 古埃及 古巴比倫王國 古印度重要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 楔形文字、 ▲ 佛教、種姓制度《十二銅表法》 B.《漢謨拉比法典》C.《荷馬史詩》 D.《天方夜譚》15.“人們應該謳歌古代羅馬英雄們的業績,緬懷他們的成就,讓未來的人們可以因此受到激勵而去為人類開創新的文明篇章,因此不應該也沒必要用神的標準去要求人。”下列史料可論證這一觀點的是A.西歐莊園 B.租地農場 C.攻占巴士底獄 D.文藝復興16.從1770年到1840年,英國工人的日生產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從1800年的5200萬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億磅。煤產量1700年為260萬噸,1836年增至3000萬噸。上述材料反映了工業革命A.改變了生產組織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質量C.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 D.引起了社會結構變化17.19世紀中葉,兩位年輕的德國思想家撰寫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第一個戰斗綱領,文中寫道:“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該綱領是A.《共產黨宣言》 B.《權利法案》 C.《人權宣言》 D.《獨立宣言》18.霍布斯鮑姆在《極端的年代》中認為:“如果說法國大革命追尋的理想,傳之后世的生命比布爾什維克為長;1917年革命事件產生的實際后果,卻比1789年更為深遠。“1917年革命事件”產生的重大影響是A.使蘇聯躋身世界大國的行列 B.宣告了一戰的結束C.使俄國走上獨特的現代化道路 D.民主思想得到傳播19.1928~1937年,蘇聯建成大型企業6000多個,建立了拖拉機、飛機制造以及化工、電力等部門,修建了幾千千米鐵路,興建了鋼鐵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蘇聯的工業建設成就A.是實施戰時共產主義的結果 B.是新經濟政策實施的結果C.為戰勝法西斯奠定物質基礎 D.帶動了蘇聯農業高速發展20.羅斯福說:“從來在美國沒有另外一個人比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私人企業、私有財產和私人利潤有著更堅定的信仰……當這個私人利潤和自由企業的制度面臨毀滅邊沿的時候,是這個政府挽救了它。”其意在表明新政A.將計劃市場有機結合 B.維護了資產階級利益C.解決了社會根本矛盾 D.開始了國家干預經濟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題,第21題11分,第22題9分,第23題8分,計30分。21.(11分)中國古代遺留至今的各類史料是了解和認識中國古代歷史的證據。我們要學會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認識歷史,提高史料的識讀能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一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敦煌壁畫)) (圖二 漢代講經圖)材料二《晉書 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的南方:“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 《宋書》記載南朝:“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材料三圖三 圖四(1)圖一中拜別漢武帝的使者是誰?從對外關系的角度,分析該使者通西域的深遠意義。圖二中“經”的主要內容是什么?(3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歸納其中心主題。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反映的現象的兩點成因及這一現象對我國古代經濟格局的變化產生的影響。(4分)(3)材料三為我國歷史上兩位民族英雄的肖像及其所作的詩歌,請任遠其中一位民族英雄為其撰寫一段解說詞。(要求:①包括姓名、主要事跡、意義或評價;②字數不少于40字;③兩圖都答則按圖三評分。)(3分)(4)綜合上述材料,就歷史學科開展史料研習談談你的理解。(1分)22.(11分)治國方略對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文明影響深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自秦朝中央集權體制建立以來,地方主要官員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實現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為防止地方權力坐大,漢武帝采取有效措施使諸侯失去了地方治權;……地方政權的劃界,就演變趨勢而言,也越來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區地形過于險峻,易守難攻,易形成割據勢力。——摘編自丁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兩大基本關系的剖析》材料二 自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建立以來,為加強皇權,歷朝歷代最高統治者都在圍繞下面幾個問題做文章:一是相權與皇權的關系;二是軍事權力的掌控;三是對地方官員的控制。——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科舉的創新之處就在于不僅為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提供了持續流動的可能,而且將其制度化。……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秦朝為“實現對地方的垂直管理”采用的制度、漢武帝“使諸侯失去了地方治權”的措施及元朝最能體現“淡化山川形便”的地方政權劃界的制度。(3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宋、明最高統治者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解決第一個問題?清朝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3分)(3)據材料三,分析科舉制的合理性。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科舉制正式確立的標志。(3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概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2分)23.(8分)世界格局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結構和態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近現代史上,每次大的國際戰爭之后,戰勝國都要根據自身的利益和實力對比狀況,召開國際會議,重新劃分勢力范圍,安排戰后世界秩序,從而確定一種新的國際關系格局。——摘編自《世界史:現代史編(下)》材料二 20世紀40年代,美國《時代》、《財富》、《生活》雜志的創始人亨利·盧斯撰文說,20世紀將是美國的世紀……時任國務卿的赫爾也說:“美國深知自己可以強烈的影響為維護和平而建立的任何國家組織,由于這種影響日益增強,我們對安排戰后世界所負的責任相應地增大了。”——摘編自劉金質《冷戰史:1945—1991》等材料三 人類社會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結合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相關史實證明材料一的觀點。(2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以歐美關系舉兩例說明美國如何“安排戰后世界”。并說明美國“安排戰后世界”的實質。(3分)(3)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大變革大調整”反映了當今世界格局哪些發展趨勢?(2分)(4)綜上所述,歸納影響世界格局變化的主要因素。(1分)九年級歷史參考答案選擇題1-5 BBAAD 6-10 CBDBA 11-15 DBCBD 16-20 CACCB非選擇題21.(11分)使者:張騫; (1分)意義:開辟了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1分)內容: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儒家經典)。 (1分)主題:江南地區經濟開發 (1分)原因:北民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江南地區戰亂少,社會比較安定;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等。 (任意兩點即可,每點1分,共2分)影響: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1分)(評分標準:姓名1分;事跡1分;意義或評價1分。)選擇圖三。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明朝中期,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捍衛了我國主權和民族利益,保障了沿海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及安全。戚繼光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戰爭。選擇圖四。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使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維護了國家主權;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加速了臺灣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理解:史料是了解和認識歷史的證據;要學會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認識歷史;獲取史料的方式多樣;要提高史料的識讀能力;要形成重證據的意識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1分,言之有理即可)22.(11分)(1) 制度:郡縣制; (1分)措施:頒布“推恩令”; (1分)制度:行省制度。 (1分)(2) 宋:分化事權,削弱相權; (1分)明:廢除丞相,權分六部; (1分)事件:設立軍機處。 (1分)合理性: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通過科舉做官;競爭公平性、客觀性;對讀書人有激勵作用;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等。(任意兩點即可,每點1分,共2分)確立標志:隋煬帝設置進士科;(1分)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每點1分,共2分)23.(8分)(1)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國分別召開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簽署了《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等,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國際會議1分,簽署條約或國際關系格局1分,共2分)(2) 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實施馬歇爾計劃、發起成立北約組織;(任意兩點即可,每點1分,共2分)實質:稱霸世界。(1分)(3)趨勢:政治多極化趨勢;經濟全球化趨勢。(每點1分,共2分)(4)綜合國力、大國關系等。(1分)2024年春學期3月份課堂練習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答案一、選擇題(共28分)1-5 DBABC 6-10 AADDD 11-14 BBAB二、簡要分析題15(1)①生命是來之不易、是獨特的,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②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們對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懷;③珍視生命,生命的價值高于一切;④生命至上,珍愛他人生命如同珍愛自己的生命一樣;⑤不漠視他人的生命,尊重、關注、關懷和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⑥面對自然災害,我們要增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⑦守護生命,發掘生命力量,增強生命的韌性等。(每點1分,共4分)(2)①積極感受生命的意義,活出自己的人生,發現和創造、實現自我價值;②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付出自己的愛心,自愿承擔責任;③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人類命運結合起來;④面對挫折,發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培養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⑤要活出生命精彩,告別貧乏,走向充盈,熱愛學習,樂于實踐,在探索中擴展生活閱歷;⑥拒絕冷漠、學會關切,要關注自身的發展,而且要關切他人的生命,設身處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⑦偉大在于創造和貢獻,用認真、勤勞、善良、堅持、責任、勇敢書寫自己的生命價值;⑧將個體生命和他人的、集體的、民族的、國家的甚至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讓生命從平凡中閃耀出偉大等。(每點1分,共4分)三、實踐與探究題16(1)道理: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②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③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④創新改變生活,我們的生活因創新變得更加便捷、舒適和豐富多彩。做法:①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②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③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必須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④企業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⑤公民要大力弘揚創新精神,保護知識產權等。 (其它答案符合題意,即可得分, 1點1分,共4分)(2)依據:①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③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④政府的權力來自于人民,必須為人民服務、受人民監督、為人民謀利益;⑤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⑦為中國人民謀利益,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黨的初心和使命。意義:惠民亞運的舉辦,①有利于我國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②有利于實現體育強國的目標;③有利于提升民眾的體育素養,形成積極鍛煉的社會氛圍;④有利于為人民提供更多服務,增進民眾獲得感與幸福感;⑤有利于建設服務型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等。(依據和意義兩個角度各3分,共6分)(3)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幫助周圍有需要的同學,養成樂于助人的品德等;體育:制定體育鍛煉計劃,每周堅持長跑與有氧訓練,健康飲食,強健體魄等。(1點1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年春學期3月份道法課堂練習 (1).docx 九年級道法試題答案.docx 歷史答案.docx 歷史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