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 第二框 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班級 姓名 編號:XA06 【學習目標】1.理解物質和運動的關系;運動和靜止的關系;把握規律的客觀性。2.要在分析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中,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培養和訓練學生透過現象認識規律的能力,并能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3.認識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理解規律是客觀的和普遍的,我們要尊重規律,自覺地按規律辦事。【重點難點】1.物質和運動的關系、運動和靜止的關系2.遵循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課前預習案】【知識梳理】(具體要求:詳讀教材,結合自學講義,15分鐘內速記重點原理,建議:理解記憶法;關鍵詞記憶法;要點記憶法。)1.運動的含義: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思考:物質的根本屬性即物質的唯一特性,對嗎?溫馨提示:①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這是說物質的本質。客觀實在性是從總體上泛指人們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這是可感知的物質的共性,是說物質絕對的、不變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種客觀實在之中的根本特性。②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這是指物質存在的狀態,或者說“客觀存在”本身的屬性,它是相對于物質的其他屬性而言的。③物質除了上述屬性外,還有可知性、永恒性、無限性等許多屬性。2.運動和物質的關系①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強調運動)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載體(強調物質)溫馨提示::機械運動的載體是宏觀物體;化學運動的載體是原子、離子;生物運動的載體是生命有機體;思維運動的載體是人腦。思考:能不能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運動?③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離開物質談運動會導致唯心主義,離開運動談物質會導致形而上學。3.靜止的含義是什么?4.運動和靜止的關系(1)區別:①含義不同:②特點不同: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溫馨提示:靜止的相對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其一,就特定的運動形式而言,某種事物在一定的條件和范圍內,不具有某一特定的運動形式便是靜止。其二,就事物的性質而言,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暫時具有質的相對穩定性,從而就顯示出靜止狀態。(2)聯系: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3)要求: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又要看到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5.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 、 、 、 的聯系。6.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①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溫馨提示:規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在規律的不可抗拒性。規律是客觀的,但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規律是客觀的,并不表明人們在規律面前時無能為力的。違背規律就要受到規律的懲罰。②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溫馨提示:規律無好壞之分。規律不是永恒存在,萬古不變的,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原理歸納:規律的普遍性、客觀性的原理(1)原理內容:①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②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③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2)方法論:要求我們①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②人們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預習自測】1.運動與物質的關系?2.運動與靜止的關系?3.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原理、方法論?【課堂探究案】【自主探究】下列哪些屬于規律?為什么?(1)八月十八錢江潮 (2)中國女排勇奪奧運會金牌 (3)背英語單詞記了后面忘了前面(4)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 (5)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7)紅燈停,綠燈行 (8)生物體的新陳代謝 (9)喜鵲叫喜,烏鴉叫喪(10)四季交換、晝夜循環 (11)水往低處流 (12)萬有引力定律【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寫出要點;合作討論,完善要點;點評點撥,總結規律方法)活動一 運動、物質、靜止的關系材料一:大自然一直在做有序的運動。大到日月星辰,小到魚鳥花蟲,都有一定的運動規律。動與靜,夜與晝,寒與暑,生與死,都有其規律可循。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的有序往來演化出了晝夜之序。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的有序往來演化出了四時之序。生生與消亡,原始反終;生長消息演化出了一幅有序的自然進化圖。材料二:航天員翟志剛在“神舟”七號飛船外以每秒7.8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太空漫步”,由此成為“走”得最快的中國人。按此計算,他的“第一步”邁出了9 165千米。但是我們通過電視畫面可以看到,翟志剛與飛船之間的相對距離是穩定的。(1)材料一體現了物質和運動怎樣的關系?(2)用哲學觀點分析翟志剛“太空漫步”中的動與靜。活動二 運動是有規律的氣象與人民生活關系密切。“德爾菲定律”揭示了氣象行業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即在氣象行業投資1元錢,可以獲得98元的經濟回報。我國某省氣象部門一年便可為本省帶來經濟效益15億元以上。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專業的氣象經紀人和氣象服務企業,氣象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14年3月以來,濰坊遭遇33年來同期最嚴重的氣象干旱。為增加降水量,濰坊市人工增雨辦公室,結合有利的天氣形勢,及時有效地進行“人工降雨”作業。試分析“人工降雨”體現的哲學道理。【當堂檢測】(相信自己,力爭全對!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限時5分鐘完成。)1.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這說明①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②一切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③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④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15年8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6%,漲幅連續回落。我們能通過價格數據來研究價格背后的種種矛盾和問題,這說明A.相對靜止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 B.承認靜止是人們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C.哲學上講的靜止,是指事物的絕對不運動狀態 D.是否存在相對靜止,在生活中是沒有意義的3.“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上述寓言給我們的啟示是A.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物質運動的絕對性,又要承認靜止的相對性 B.做工作必須承認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C.辦事情必須遵循客觀規律 D.人們在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4.“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這句話包含的哲學道理是A.規律是事物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B.只有自然界的運動是有規律的C.規律可以為人所認識 D.一切事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5.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4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下列與“穩中求進”體現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②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③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④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體系構建】(具體要求:5分鐘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認識運動把握規律 【課后拓展案】1.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任何運動都必須有自己的承擔者或者叫載體,否則,這種運動根本不會存在。運動的承擔者是 A.人類社會 B.自然界 C.物質 D.宏觀物體2.英國哲學家比爾生說:“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我國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類似的觀點。《壇經》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比爾生和慧能的觀點屬于A.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 B.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C.把物質和運動結合起來的觀點 D.神創論觀點3.“任何一個有機體,在每一瞬間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終處于不間斷的變化之中。”這句話是說①事物的變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運動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③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④對立統一是各種運動形式的普遍現象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4.通常望遠鏡的視放大率等于物鏡焦距和目鏡焦距之比。但我們的眼睛不可能看清成像比視神經細胞更小的景物,在一定的物鏡口徑條件下,單純增加視放大率不會看清更多細節,反而會降低物體亮度。由此可見A.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 B.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過程C.物質的有規律運動是普遍存在的 D.規律的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5.宋代詩人陳與義《襄邑道中》詩云:“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這首詩說明了A.事物運動是永恒的 B. 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C.靜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我的反思】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 第二框 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 參考答案【自主探究】(4)(8)(12)【合作探究】活動一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2)①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翟志剛的太空漫步體現了動與靜的結合。②運動指的是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是無條件的、永恒的、相對的。翟志剛太空漫步過程中以每秒7.8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成為“走”得最快的中國人,體現了運動的絕對性。③相對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可指相對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做特殊運動,凈值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翟志剛與飛船之間的相對距離是穩定的,體現了靜止的相對性。活動二(1)規律的特點:普遍性和客觀性(2)方法論要求之一。“人工降雨”的實施必須遵循客觀規律,依據客觀氣象條件實施才能成功。(3)方法論之二。“人工降雨”是人們利用客觀規律改造世界的表現,并為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當堂檢測】1.A 2.A 3.C 4.D 5.C 【課后拓展案】1.C 2.B 3.D 4.D 5.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