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二課 第一框 價值與價值觀 班級 姓名 編號XA19【學習目標】1.識記價值和價值觀的基本含義,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理解人的價值是什么,如何評價人的價值。2.通過學習,初步具有認識和分析事物價值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3.明確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課前預習案】【知識梳理】(具體要求:詳讀教材,結合自學講義考點解讀和要求,15分鐘內速記重點原理。建議:理解記憶法;關鍵詞記憶法;要點記憶法)一. 人的價值1.哲學意義上的價值(1)內涵: (2)外延: 2.人的價值(1)含義: (2)衡量標準①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②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溫馨提示:價值是一種關系,即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物的屬性和人的需要是構成價值的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哲學上的價值與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而不是多數與少數,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二.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價值觀的含義: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2.價值觀的作用(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正確的價值觀。(2)具體說來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一方面,價值觀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另一方面,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②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溫馨提示:正確的、積極的、進步的、崇高的價值觀能夠引領人邁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對人的活動及人生選擇、認識和改造世界起積極作用;而錯誤的、消極的、自私自利的、貪圖享樂的價值觀則容易讓人滑向個人主義的泥潭,對人的活動及人生選擇、認識和改造世界起消極作用。【預習自測】1.什么是人的價值?2.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價值?3. 什么是價值觀?4.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有哪些?【課堂探究案】【自主探究】(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1.哲學意識上的價值與具體事物的價值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2.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以對社會對個人的滿足為前提。 3.要實現人生價值就要犧牲個人利益。 4.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物質貢獻。 5.價值觀對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6.價值觀對人生道路有決定作用。 【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寫出要點;合作討論,完善要點;點評點撥,總結規律方法)活動一 當前我國經濟已步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各級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妥善應對。為推進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組織有關部門,調查了本地的民生狀況,獲取了相關數據。◇召開改善民生專題協商會,邀請有關專家、民主黨派人士和各界群眾代表參加,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出臺了促進創新創業、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在政務網上開辟專欄,接受群眾對政策執行情況的評價和意見反饋。?? 請簡要分析該市政府工作方法的歷史唯物主義依據。??活動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礎在基層。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社區居民自治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隨著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社區組織職責不清、居民參與不充分、部分干部群眾法治意識不強等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日益凸顯,社區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H市堅持與時俱進,大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法治思維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具體做法有:以社區黨建為抓手,以黨代表工作室為平臺,聽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動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市政府梳理相關法律法規,出臺《關于深化社區治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社區行政工作站、居委會、社區服務機構等7類治理主體,制定社區工作清單,讓社區機構的職責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選舉產生居委會、議事監督會等自治組織,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區事務;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進社區”活動,引導社區干部和群眾自覺守法、辦事依法。經過改革實踐,富有活力的基層協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運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相關知識,分析H市推進社區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當堂檢測】(相信自己,力爭全對!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限時5分鐘完成。)1.下列關于人的價值的表述,正確的一組是①人的價值在于社會對他人的回報 ②人的價值在于創造一番偉大的事業 ③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④人的價值可以在默默無聞中實現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2.馬克思說:“如果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出色的詩人,但他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A.著名人物是只為自己勞動的人,真正的偉人不為自己勞動B.完人和偉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C.這里的“完人和偉人”是指那些取得了巨大物質成就的人D.這里的“完人和偉人”是指創立了科學理論的思想家3.在生產力水平極低的情況下,人們認為自然是人的主宰,人是自然的奴隸;進入工業社會以來,人們認為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和主宰者;20世紀中期以后,人們認識到,人與自然應該共榮共生、協同發展。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表明A.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B.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價值觀C.價值觀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D.價值觀是斷定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4.40年前,神農架少女赤手空拳打死金錢豹,傳為美談。現在,神農架地區的人們主動搬遷、把家園主動讓給野生動物,也被傳為美談。這表明A.價值觀沒有客觀標準,只要人們覺得對自己有好處的事物就有價值B.價值觀對社會和個人有積極的導向作用C.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對事物的評價和態度也就不同D.原來的價值觀是錯誤的,現在的價值觀是正確的5. 漫畫《這并不是勝利》告誡我們 ( ) ①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要遵循客觀規律 ②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③要集中重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④辦事情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體系構建】(具體要求:5分鐘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價值與價值觀 【課后拓展案】1. 2014年,日本方面認為美國某出版公司的教科書《傳統與遭遇;環球視角看過去》中有關“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等內容與其立場“有出入”,要求修改。鑒于教科書中的內容和歷史事實相符,該書作者明確拒絕了日方的“請求”,由此可見:①尊重歷史事實是形成正確價值判斷的前提②價值判斷因具有主體性質而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③歷史事實隨價值判斷的改變而發生變化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深受歷史觀的影響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 改革開放前,人們普遍推崇的是“工作著是美麗的”,而把追求生活品位的行為斥之為“小資產階級情調”。現在,人們普遍推崇“美麗地工作著”,開始追求“小資情調”了。這主要說明 A.立場不同,人們的認識必然不同 B.價值觀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C.一些人步入了享樂主義誤區 D.價值觀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3. 互聯網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信息交互平臺,是每一位網民應自覺維護的公共場所和共同家園。然而,就有那么一些人,將這個平臺變成罪惡淵藪:不管何種方式、何種口實,目標指向均無區別——為了名利。這說明①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 ②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具有導向作用③價值選擇應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④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主要看他的物質貢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 2015年7月,遼寧省衛生廳舉行爭做人民的健康衛士先進事跡報告會。報告會以“爭做人民的健康衛士”為主題,引導衛生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爭做人民的健康衛士。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這樣做是因為 A.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積極導向作用 B.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C.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D.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5.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文化占領農村陣地,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繁榮發展農村文化的生活與哲學依據是 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③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 ④科學理論對實踐起指導作用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我的反思】第十二課第一框 價值與價值觀 參考答案【自主探究】1.× 2.× 3.× 4.× 5.× 6.× 【合作探究】活動一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對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活動二 ①針對存在的問題,以法治思維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在實踐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②堅持與時俱進,著力提高社區治理法治化水平,把握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③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完善法治體系,改革上層建筑,遵循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④依法推動社區協同共治,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堅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當堂檢測】1.C 2.B 3.C 4.C 5.D【課后拓展案】1.B 2.B 3.B 4.C 5.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