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班級 姓名 編號:XA13【學習目標】1.發展的普遍性,發展的實質;事物的發展是前進行與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狀態量變和質變。2.培養學生運用唯物辯證法發展的基本觀點分析現實問題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3.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正確認識前進性、曲折性,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課前預習案】【知識梳理】(具體要求:詳讀教材,結合自學講義考點解讀和要求,15分鐘內速記重點原理。建議:理解記憶法;關鍵詞記憶法;要點記憶法)1.發展的普遍性或實質(1)發展的普遍性表現:① ② ③ (2)發展的實質(3)方法論要求想一想:發展是一種運動變化,是不是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 2.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1)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為什么?想一想: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舊事物?判斷新舊事物的標準是什么?(2)方法論要求溫馨提示: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只承認前進性而否認曲折性,是形而上學的直線論;只承認曲折性而否認前進性,就會喪失信心,是悲觀主義論調。 3.事物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1)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①量變的含義 ②質變的含義(2)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① ② ③ 溫馨提示:并不是所有的量變都能引起質變,量變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事物由量變到質變,并不代表事物發展過程的終結,事物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無限發展的,循環往復,不斷前進,這里的“循環往復”不是簡單地重復,而是一次比一次更高級的量變和質變。(2)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要求:① ② 溫馨提示:要正確認識量變和質變各自的意義,要維持事物的性質基本穩定時,必須保持事物的量變狀態;要改變事物的根本性質時,必須促成事物的質變。4.事物發展的原因和動力原理:(1)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2)內因(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外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要求我們分析問題時首先抓住內因,其次,也不能忽視外因.總結提升: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包括發展的普遍性、發展的實質,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發展的狀態,發展的原因和動力。【預習自測】1.的普遍性和實質?2.是量變?什么是質變?量變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要求是怎樣的? 3.發展的前進行與曲折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要求是怎樣的?【課堂探究案】【自主探究】 (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1)凡是新出現的事物就是新事物。(2)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行和曲折性的統一。(3)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總和。(4)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此人都是不斷發展進步的。【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寫出要點;合作討論,完善要點;點評點撥,總結規律方法)1.漢字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續至今的象形文字。漢字的發展,經歷了從繁到簡、從不規范到規范的過程,識讀和書寫也越來越方便。幾千年來,漢字從來沒有被淘汰,相反,傳播到周邊許多國家,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進入20世紀,漢字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20世紀初,一些學者主張“廢除漢字” 、“漢字拼音化” ;50年代,國家推行簡化漢字引發了漢字繁簡之爭;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人們手寫漢字的機會越來越少,許多中國人正遭遇“提筆忘字” 的尷尬。隨著《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熱播,全社會掀起了一場“漢字風暴” ,人們重新檢視自己對漢字的掌握程度,欣賞漢字之美,體味漢字之韻。有關專家表示,電腦時代要重視漢字書寫,發揚和傳承漢字文化。運用唯物辯證法發展觀的知識,分析漢字的發展過程。2. 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內話于心,外化于行。公務員為群眾辦好每一件事,商家為消費者提供貨真價實的商品,你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熱心搭把手……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每個人擔負起一份道德責任,就會將社會的道德水準托起一分,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會早日實現。 結合材料,運用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原理,詮釋個人積極踐行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意義。 【當堂檢測】(相信自己,力爭全對!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限時5分鐘完成。)1.“學習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似磨刀之石,不見其損,年有所虧。”這句話告訴我們A.要重視量的積累 B.要抓住機遇,促成飛躍C.要重視意識的作用 D.要對未來充滿信心2.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這表明①新事物具有舊事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新事物的成長壯大不是一帆風順的④舊事物必然要走向滅亡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不斷地嘗試失敗,于是你積累了經驗;不斷地嘗試成功,于是你積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積累、迸發,再積累、再迸發,最終實現完美的自我。這句話說明了①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只要注重量的積累,就一定能實現質變 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④事物的發展最終是通過質變實現的,質變比量變更重要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4.下列說法中,與漫畫《淹死》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有①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④揀了芝麻,丟了西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認從60分進步到80分的意義。這啟示我們要A.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B.腳踏實地,注重量的積累C.充分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 D.抓住時機,積極促成質變 【知識體系構建】(具體要求:5分鐘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課后拓展案】1. “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傍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 這幾句歌詞出自《光輝歲月》,是香港beyond樂隊向曼德拉致敬的歌曲。這幾句歌詞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A.要堅信精神力量的決定性作用??? B.要發揮科學理論的決定性力量?C.要直面人生道路的挫折與考驗??? D.要確信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2.水在常見的三種狀態下的結構和動力學行為已被人們了解,但在受限空間內部不完全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團隊在這方面取得重大發現,在常溫下,在石墨碎片毛細通道中的受限水會整齊排列成規則的二維方形冰結構。這是常溫下水的一種全新存在方式,該研究成果對于解釋降低空維空間內水的快速輸運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新發現再次印證了:①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多樣的,認識是無限的 ②質變是由事物的內部結構變化引起的③人為事物的聯系是通過實踐活動形成的 ④以新形式出現的事物,有遠大發展前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抗生素的發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類的致命威脅。但是,在人類使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同時,病菌的耐藥性也在增加,由于濫用抗生素,出現了目前難以控制的“超級病菌”,上述事實表明①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 ②發揮主觀能動性受客觀規律的制約③事物始終處于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中 ④事物經過辯證的否定實現了向自身的回歸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1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了我國經濟九個方面的趨勢性變化,提出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辯證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意味著①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在發生質的變化②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③制約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已經解決④推動我國解決平穩健康發展的新的體制機制已經形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 中國經濟發展正在步入新常態。新常態,就是中國經濟將在速度上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在結構上體現為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在動力上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哲學上看,新常態體現了:①事物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②事物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③事物發展的狀態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④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根本否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 “逆水行舟,一籬不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這句話蘊含的哲理是A.離開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量變不會引起質變B.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變事物變化的必然趨勢C.沒有漸進的量的積累,任何質變都不可能發生D.任何事物的量變引起的質變都是前進上升運動【我的反思】第八課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參考答案【自主探究】(1)× (2)× (3)×(4)×【合作探究】1. (1)發展具有普遍性、客觀性,我們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漢字是不斷變化發展的。(2)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漢字發展經歷了從繁到簡,從不規范到規范的過程,識讀和書寫越來越方便。(3)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面對西文字母和鍵盤輸入的挑戰,漢字不斷完善,克服危機,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2. 答案: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這就是要求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視量的積累、只有每個人都積極踐行社會主義道德,才能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創造條件;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這就是要求我們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積極促成質變,每個人都應該勇于承擔道德責任,不斷促進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高,爭取早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當堂檢測】1.A 2.B 3.D 4.A 5.B 【課后拓展案】1.C 2.B 3.A 4.A 5. A 6.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