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0張PPT)實驗探究題微技能突破微技能 1實驗猜想(6年3考)考向1 有關物質成分的猜想(全國陜西、廣東等省市考查)思路分析例1 實驗室制取CO2的實驗結束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質成分有哪些?【作出猜想】猜想1:CaCl2 猜想2:_____________CaCl2、HCl考向2 有關影響因素的猜想[2021.16(5)①]方法指導例2 小組同學在研究鐵制品銹蝕情況的實踐活動中發現,同樣的鐵制品在南方比在北方銹蝕得更快、更嚴重,他們猜想加快鐵制品銹蝕的因素有:①可能與濕度有關;②________________。考向3 有關實驗異常現象原因的猜想[2019.15(3)②;2018.15(5)①]例3 某興趣小組用鋅片和硫酸制取氫氣時,發現鋅片表面有氣泡產生,同時聞到刺激性氣味,實驗中除了生成氫氣外還產生了什么氣體?【作出猜想】猜想1:O2;猜想2:______;猜想3:O2和SO2可能與溫度有關SO2微技能 2實驗方案的設計(6年4考)考向1 控制變量法(6年3考)思路分析【答題規范】先寫相同的變量(如“相同溫度下,向等質量、形狀相同的……分別加入等體積的不同……溶液時”等),再寫隨著自變量的變化,因變量相應的變化情況。例4 實驗課上同學們認為鐵銹蝕的快慢可能與氧氣的濃度有關,為判斷該猜測是否正確,請設計實驗進行驗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別在充滿空氣和氧氣的兩支試管中放入相同的鐵釘,再注入等體積的水使鐵釘部分浸入水中,塞緊橡膠塞,相同時間后觀察現象。若裝有氧氣的試管內鐵釘銹蝕程度更嚴重,則說明其他條件相同時,氧氣濃度越大,鐵銹蝕越快考向2 驗證物質成分[2022.16(5)②;2019.16(2)]方法指導1. 實驗操作、現象及結論的對應關系2. 思路分析(實質為物質的檢驗)【答題規范】(操作→現象→結論)取適量……于試管中,滴加……,若觀察到……(現象描述如“固體消失”“溶液由……變為……”“有……生成”等),證明假設(或猜想)……成立。例5 某?;瘜W社團的同學們進行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充分反應后,發現試管中仍有黑色固體剩余,于是對試管中剩余固體成分展開探究。【作出猜想】猜想1:銅和氧化銅猜想2:銅和木炭【實驗探究】同學們設計方案驗證猜想1成立,請你完善實驗方案: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適量剩余固體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觀察到固體部分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例6 某興趣小組為了驗證蠟燭燃燒生成CO2的同時會生成CO,請幫他們設計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依次通過澄清石灰水和灼熱的氧化銅;若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黑色的氧化銅變紅,則證明蠟燭燃燒同時生成CO2和CO微技能 3方法指導實驗方案的評價[2023.16(4);2020.16(5)]1. 實驗方案科學可行(1)實驗原理是否正確可行。(2)實驗操作步驟是否簡單、科學。(3)實驗現象是否明顯,易于觀察、記錄。(4)實驗結果是否與目的一致。(5)實驗中涉及的影響因素是否唯一。2. 實驗設計符合綠色化學(1)原料及生成物是否無毒無害。(2)原料利用率及生成物的產率是否較高。(3)實驗過程中是否對環境造成污染。(4)實驗過程是否安全。例7 小組同學設計實驗方案來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發生了反應。向一定量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后,再加入鋅粒,無氣泡產生,說明二者發生了反應。該方案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鋅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觀察到無氣泡產生,說明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被消耗例8 欲除去變質后生石灰樣品中的碳酸鈣,興趣小組設計如下方案:你認為上述方案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請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合理,說明原因;若不合理,說明原因并設計改進方案)。不合理氧化鈣遇水會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加水溶解后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的固體不是生石灰固體,而是碳酸鈣;改進方案:取適量樣品高溫煅燒至固體質量不再減少微技能 4方法指導表格數據分析(6年4考)1. 單一變量:對比分析每組數據差異,得出該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2. 多個變量:要探究某一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需設計某一變量不同,其余變量均相同的實驗組,通過對比實驗現象或測得的實驗數據來分析該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例9 小兵同學對“鋅與硫酸反應快慢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其中一組實驗是:取1 g鋅粒和20 mL 20%的硫酸反應,每隔一分鐘測量一次收集氫氣的體積,所得數據如下表:時段(均為1分鐘) 第1分鐘 第2分鐘 第3分鐘 第4分鐘 第5分鐘 第6分鐘H2的體積/mL 3.1 16.7 11.9 9.6 7.6 6.0請描述鋅與硫酸反應快慢的變化并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分鐘反應慢,因為有氧化膜或污物等覆蓋在鋅粒的表面;第2分鐘反應最快,因為該反應放熱,溫度升高會加快反應速率;從第2分鐘以后,隨著反應的進行,硫酸的質量分數逐漸減小,反應逐漸變慢例10 某學習小組用不同濃度的CuSO4溶液澆灌植物,研究重金屬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每次施用的澆灌液均為100 mL,配液方案如下:(本次研究所用溶液很稀,密度均近似看作1 g/cm3)編號 澆灌液中CuSO4的濃度 總體積/mL 5% CuSO4溶液的用量/mL 水的用量/mL盆1 5% 100 100 0盆2 3% 100 60 40盆3 1% 100 a b盆4 w 100 c d(1)補充表中數據:a=____,b=____。(2)為了獲得嚴謹的結論,合理設計盆4的配液方案:w=____,d=____。編號 澆灌液中CuSO4的濃度 總體積/mL 5% CuSO4溶液的用量/mL 水的用量/mL盆1 5% 100 100 0盆2 3% 100 60 40盆3 1% 100 a b盆4 w 100 c d20800%100微技能 5方法指導數字化曲線分析[2023.16(5)②](1)分析試題中涉及的化學反應。(2)明確橫、縱坐標及曲線表示的意義。(3)分析曲線變化趨勢與橫、縱坐標的關系。(4)分析特殊點(起點、拐點、終點)的含義。例11 (2014安徽節選)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將酚酞溶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變成了紅色,可是過一會兒紅色卻消失了。小強同學猜想可能與NaOH溶液濃度大小有關,于是使用了色度傳感器測溶液的顏色。他在a、b、c三個比色皿中分別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顏色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說明:溶液無色時色度值(透過率)為100%]。請你寫出兩條規律性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溶液濃度越大,褪色越快NaOH溶液濃度越大,起始顏色越深例12 小樂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溶液中的陰離子種類對鐵釘銹蝕的快慢是否有影響,實驗中測得裝置中溶液上方氧氣濃度的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1)實驗裝置里將鐵釘一半浸在溶液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鐵釘與水、氧氣同時接觸(2)由圖乙可知,實驗所用三種溶液中,鐵釘在含____(填離子符號)的溶液中銹蝕最快。(3)三條曲線都是“先陡后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濃度降低,反應變慢微技能 6定量計算[2021.16(5)②;2018.15(6)]考向1 直接代入化學方程式計算(全國福建、江西、成都等省市考查)(詳見專題六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方法指導考向2 利用極值法計算[2021.16(5)②;2018.15(6)]例13 鐵與氧氣反應的條件不同,產物不同,可能有Fe2O3、FeO或Fe3O4生成。若11.2 g鐵與氧氣反應得到15 g產物,且鐵無剩余,則產物中一定含有_____。思路分析①若產物全部為Fe2O3,則其質量為_____。②若產物全部為FeO,則其質量為_______。③若產物全部為Fe3O4,則其質量為________。④對比產物全部為Fe2O3、FeO或Fe3O4時的質量與15 g產物的關系,分析產物一定含有和可能含有的物質。FeO16 g14.4 g15.47 g考向3 利用守恒法計算(全國武漢、廣西等省市考查)例14 為了探究某塑料袋的元素組成,將5.6 g該塑料袋在氧氣中完全燃燒,測得反應生成17.6 g CO2和7.2 g H2O,則該塑料袋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填最簡整數比)。思路分析①碳元素守恒:塑料袋中碳元素質量=生成CO2中碳元素質量,為____g。②氫元素守恒:塑料袋中氫元素質量=生成H2O中氫元素質量,為___g。6∶1 4.80.8考向4 利用差量法計算(全國武漢、煙臺等省市考查)方法指導題干中出現固體、液體、氣體質量在化學反應前后有所改變時,根據其變化的質量與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生成物的質量成正比的關系,可求出化學反應中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例15 實驗室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結束后,稱得硬質玻璃管中固體質量減少2.4 g,則參加反應的氧化鐵質量是____g。思路分析①題干中的固體質量差為______g。②參加反應的氧化鐵質量與該質量差的比例關系式為__________。82.4隨堂練習類型 1結合教材實驗(近6年連續考查)考向1 教材實驗深挖及拓展(6年4考)1. (2022安徽)海洋封存是實現“碳中和”的途徑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 在水等溶劑中的溶解性來吸收CO2。某小組開展如下探究。【活動一】探究CO2在水和食鹽水(模擬海水)中的溶解情況相同條件下,該小組分別用排水法、排食鹽水法收集CO2(如圖1),待收集100 mL CO2后,移出導管。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量筒內CO2體積。重復實驗,所測數據平均值如下表(見下頁)。(1)圖1發生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圖1CaCO3+2HCl===CaCl2+H2O+CO2↑復分解反應時間/h 0 0.5 6 12 24 48排水法時CO2體積/mL 100 98.5 85.5 77 66 59排食鹽水法時CO2體積/mL 100 99 93 90.5 89 88(2)由上表數據分析: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相同條件下,等體積水和食鹽水吸收CO2更多的是____(填“水”或“食鹽水”)。(3)海洋封存CO2可能帶來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1點即可)。短時間內,CO2在水中溶解量不大水導致海水酸化,破壞海洋生態【活動二】探究植物油隔離對CO2在水中溶解情況的影響(4) 小芳設計并完成以下對照實驗:用兩個量筒分別收集100 mL 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個量筒內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與水被植物油隔開(CO2與植物油不反應)。測得量筒內CO2體積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分析該圖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考法 數字化實驗圖2用植物油隔離時,能減緩但不能完全阻止CO2的溶解【附加問】【活動三】深度探究【活動二】中CO2的溶解情況(5) ①小松用圖3表示無植物油隔離時,量筒內氣體中存在的CO2分子的微觀示意圖。請參照圖3的表示方式,在圖4方框中畫出有植物油隔離時,量筒內植物油和水中存在的分子的微觀示意圖(植物油分子用表示)。新考法 作圖②為檢驗有植物油隔離時CO2是否會進入水中,請設計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量筒中水樣測其pH,一段時間后再取水樣測pH,若pH減小,則說明CO2通過植物油進入水中2. 化學小組受科學家法拉第《蠟燭的化學史》的啟發,對蠟燭及其主要成分石蠟進行如下探究。【活動一】探究石蠟燃燒的產物該小組同學設計如圖1裝置進行實驗(已知:白色的無水硫酸銅粉末吸水后會變藍)。人教上P12-P13改編圖1(1)實驗中觀察到無水硫酸銅粉末_____,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石蠟燃燒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推測:石蠟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同學們還觀察到燒杯內壁上附著少量黑色物質,該物質可能是石蠟不完全燃燒生成的______。圖1變藍碳、氫(或C、H)元素炭黑 【活動二】定量探究石蠟的元素組成同學們設計如圖2裝置進行探究:將17.6 g石蠟在氧氣中燃燒的產物(無黑色物質生成)通入裝置中(實驗前后均通入干燥的氮氣),實驗測得A裝置增重23.4 g,C裝置增重55.0 g。(3)裝置B中氧化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根據上述計算,可知石蠟由________種元素組成。圖2CO+CuO Cu+CO2兩(或2)【附加問】【活動三】蠟燭不完全燃燒的探究(5)同學們發現: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無黑煙,在空氣中燃燒卻有黑煙,猜想導致蠟燭不完全燃燒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氣濃度較小(或燭芯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較小) (6) 該小組同學收集一瓶體積分數為50%的氧氣,將蠟燭點燃后快速放入氣體中并密封。實驗過程中測得O2濃度和CO濃度變化如圖3所示。根據圖像分析,蠟燭發生完全燃燒的時段為________,結合圖像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考法 數字化實驗圖30~40 s 該時間段氧氣濃度較高,且沒有生成一氧化碳考向2 影響因素的探究(2020.16)3. (2023合肥包河區一模)絮凝劑常用于水的凈化。實驗小組探究用絮凝劑凈水時影響凈化效果的因素。【查閱資料】絮凝劑溶于水后能夠吸附水中懸浮物并發生沉降,從而達到凈水目的。硫酸鐵是一種常見的絮凝劑。【進行實驗】Ⅰ.配制水樣和絮凝劑溶液配制水樣:向10 L水中加入25 g高嶺土,攪拌、靜置,取上層液作為水樣。配制絮凝劑溶液:用 100 mL水和5 g硫酸鐵進行配制。配制該絮凝劑溶液的操作如下圖所示。(1)該絮凝劑溶液中陽離子是______(填離子符號)。配制絮凝劑溶液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填字母)。Fe3+BDCAⅡ.探究影響水樣凈化效果的因素取水樣,向其中加入絮凝劑溶液,攪拌,測定靜置不同時間水樣的濁度,并計算濁度去除率(濁度去除率越高代表凈化效果越好)。實驗記錄如下:實驗序號 水樣的體積/mL 加入絮凝劑溶液的體積/mL 靜置時間/min 濁度去除率/%① 200 0 20 12.48② 200 0.2 20 76.54③ 200 0.3 20 84.60實驗序號 水樣的體積/mL 加入絮凝劑溶液的體積/mL 靜置時間/min 濁度去除率/%④ 200 0.4 5 64.45⑤ 200 0.4 10 70.85⑥ 200 0.4 15 81.04⑦ 200 0.4 20 86.02⑧ 200 0.5 20 88.15⑨ 200 0.6 20 86.49(2)①中濁度去除率比②中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序號 水樣的體積/mL 加入絮凝劑溶液的體積/mL 靜置時間/min 濁度去除率/%① 200 0 20 12.48② 200 0.2 20 76.54②中加入絮凝劑溶液(或①中沒有加入絮凝劑溶液)(3)依據實驗①②③⑦⑧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序號 水樣的體積/mL 加入絮凝劑溶液的體積/mL 靜置時間/min 濁度去除率/%① 200 0 20 12.48② 200 0.2 20 76.54③ 200 0.3 20 84.60⑦ 200 0.4 20 86.02⑧ 200 0.5 20 88.15靜置相同時間時,加入絮凝劑溶液的體積越大,凈化效果越好(4)探究等量水樣中靜置時間對凈化效果影響的實驗是_________(填序號)。④⑤⑥⑦實驗序號 水樣的體積/mL 加入絮凝劑溶液的體積/mL 靜置時間/min 濁度去除率/%① 200 0 20 12.48② 200 0.2 20 76.54③ 200 0.3 20 84.60④ 200 0.4 5 64.45⑤ 200 0.4 10 70.85⑥ 200 0.4 15 81.04⑦ 200 0.4 20 86.02⑧ 200 0.5 20 88.15⑨ 200 0.6 20 86.49(5)依據實驗數據,不能得出“靜置時間相同時,等量水樣中加入絮凝劑溶液的體積越大,凈化效果越好”的結論,其證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⑨實驗對比得出,兩組實驗中水樣的體積與靜置時間相同,⑧中加入絮凝劑溶液的體積較少,但濁度去除率比⑨中高實驗序號 水樣的體積/mL 加入絮凝劑溶液的體積/mL 靜置時間/min 濁度去除率/%① 200 0 20 12.48② 200 0.2 20 76.54③ 200 0.3 20 84.60⑦ 200 0.4 20 86.02⑧ 200 0.5 20 88.15⑨ 200 0.6 20 86.49【附加問】(6)硫酸鐵還可以應用于除去 SO2,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硫酸,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明礬也是一種常見的絮凝劑,請你設計實驗方案比較明礬和硫酸鐵的凈化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取等體積的水樣,分別向其中加入等體積、等濃度的明礬溶液和硫酸鐵絮凝劑溶液,攪拌,測定靜置相同時間水樣的濁度,并計算比較濁度去除率(或加入等質量、等顆粒大小的明礬和硫酸鐵粉末)4. 小明同學進行“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觀察到的“發白光”現象沒有其他同學明顯,因此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Ⅰ:驗證木炭的形狀是否會影響實驗現象【設計實驗1】分別取等質量不同形狀的三塊木炭放入三瓶相同的氧氣中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如下表:(見下頁)序號 1 2 3木炭質量/g 3 3 x木炭形狀 塊狀 片狀 錐狀現象 木炭燃燒,發光顏色偏黃、較暗 木炭燃燒,發光顏色偏黃、較亮 木炭尖端迅速燃燒,發光顏色偏白、較亮(1)x=___。(2)在相同條件下,木炭形狀不同導致燃燒現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與氧氣接觸面積不同實驗Ⅱ:探究氧氣體積分數是否會影響實驗現象【設計實驗2】取與實驗3中形狀、質量相同的木炭,點燃后分別放入盛有氧氣的敞口、半敞口和封閉的集氣瓶中進行實驗。序號 裝置 現象4 木炭尖端迅速燃燒,發光顏色偏黃、較亮序號 裝置 現象5 木炭尖端迅速燃燒,發光顏色偏白、較亮6 木炭尖端迅速燃燒,發出白光、明亮耀眼(3)寫出實驗Ⅱ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個即可)。(4)實驗6中為防止瓶塞彈出,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序號 裝置 現象6 木炭尖端迅速燃燒,發出白光、明亮耀眼C+O2 CO2(或CO2+2NaOH===Na2CO3+H2O) 二氧化碳(或CO2) 反應放出的熱量(5)小明同學終于明白,自己“進行‘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觀察到‘發白光’現象不明顯”的原因是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操作不當。小明的不當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寫出一種)。導管口剛有氣泡冒出就開始收集(或收集氧氣前集氣瓶內沒有裝滿水)【附加問】【實驗拓展】為什么物質燃燒有的發光而有的出現火焰?【查閱資料】①物質燃燒時以固體形式燃燒為光,以氣體或蒸汽形式燃燒為火焰;②各物質熔點、沸點及燃燒所需溫度如下:物質 熔點 沸點 燃燒時溫度 是否有火焰石蠟 50~70 300~550 約600 有木炭 3727 4527 約1200 無鐵 1525 2750 約1800 無沸點(6)請你結合資料解釋,物質燃燒能否產生火焰與其______(填“熔點”或“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7)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沒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燒時會產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炭在空氣中不充分燃燒時產生一氧化碳氣體,一氧化碳氣體燃燒會產生火焰考向3 實驗異?,F象的探究(2019.15)5. (2023合肥蜀山區一模改編)某興趣小組用打磨過的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發現鐵釘表面有氣泡產生、溶液沒有變成淺綠色的異常現象,請你和興趣小組一起探究,并回答問題。【查閱資料】①硫酸亞鐵與氧氣和水能發生反應,使得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增加;②溶液中氫離子濃度越大,酸性越強。探究一:鐵釘表面產生的是什么氣體?【做出猜想】猜想一:SO2;猜想二:O2;猜想三:H2。(1)做出猜想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行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小芳用手在冒氣泡的試管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進入鼻孔 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正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物中含有硫、氧、氫元素無刺激性氣味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②小剛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收集該氣體的試管中 木條不復燃 猜想二不正確③小明將收集該氣體的試管移近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正確【實驗分析】硫酸銅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氫離子,該氣體可看成由稀硫酸與鐵釘反應產生的,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氣體產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體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Fe+H2SO4===FeSO4+H2↑探究二: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最佳條件是什么?(2)【實驗探究】分別用蒸餾水配制4%和2%的硫酸銅的冷、熱溶液,各取 5 mL分別加入4支試管中,放入用砂紙打磨過的相同鐵釘,比較反應現象,記錄如下表:(見下頁)實驗編號 硫酸銅溶液 變為淺綠色 有紅色固體 無氣泡 符合標準現象1 2%硫酸銅 冷溶液 √較慢 √ √ √2 2%硫酸銅 熱溶液 √較快 √ √ √3 4%硫酸銅 冷溶液 √緩慢 √ √ √4 4%硫酸銅 熱溶液 √較快 √ × ×實驗編號 硫酸銅溶液 變為淺綠色 有紅色固體 無氣泡 符合標準現象1 2%硫酸銅冷溶液 √較慢 √ √ √2 2%硫酸銅熱溶液 √較快 √ √ √3 4%硫酸銅冷溶液 √緩慢 √ √ √4 4%硫酸銅熱溶液 √較快 √ × ×①為探究反應物濃度對實驗的影響,可選擇實驗_____________進行對照(填實驗編號)。②結合表格數據分析,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最佳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2、4(或1、3)2%硫酸銅熱溶液【附加問】探究三:反應中溶液pH為什么減???(3) 結合探究一中氫氣產生的原理,興趣小組的同學推測,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應該減小,pH應該逐漸增大,于是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實驗,并用pH傳感器測量溶液pH的變化,同時測定了裝置中氧氣含量的變化,結果如圖1、圖2所示,新考法 數字化實驗試分析溶液pH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硫酸亞鐵與氧氣和水反應,使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增加,酸性增強【反思與交流】①探究二中配制硫酸銅溶液的蒸餾水應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利用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煮沸并迅速冷卻后使用硫酸銅溶液的濃度不宜過大類型 2結合生產生活(全國山西、福建等省市考查)6. (2023定心卷)某學習小組以“凈化水”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一:生活中凈化自來水(1)生活中將自來水煮沸進行一定程度凈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A. 除去自來水中難溶性雜質 B. 自來水的硬度降低C. 對自來水進行了殺菌消毒 D. 自來水變為純凈物2022課標·跨學科實踐活動BC 活動二:工業上凈化海水(2)某種海水反滲透膜允許水分子通過,阻止鹽類通過(如圖1),采用該裝置淡化海水可獲得濃鹽水和淡水。①右側海水通過反滲透膜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填“增大”或“減小”)。②該裝置除了用于海水淡化,還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1增大污水處理(或降低水的硬度)活動三:實驗室凈化河水(3)現有一杯泥水(呈土黃色),同學們設計實驗將其凈化:將泥水過濾,濾液仍為土黃色(由比濾紙孔徑小的土黃色小顆粒導致),但沒有明顯的顆粒狀物質;向濾液中加入明礬,再過濾,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①由此得出明礬對土黃色小顆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土黃色小顆粒凝聚為大顆粒,從而不能通過濾紙②明礬溶于水后溶液中形成的離子有K+、Al3+、 ,已知具有凈水作用的是Al3+。請你設計實驗證明:取一燒杯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其過濾,向濾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鉀溶液,觀察到溶液仍渾濁,說明K+和 不具有凈水作用,反之證明具有凈水作用的是Al3+(4)如圖2是下端盛有活性炭的U形管,將品紅溶液(品紅分子比水分子大)倒入U形管右管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U形管左管出現無色澄清液體(如圖3),從分子角度解釋該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性炭能讓較小的水分子通過,但會阻擋比水分子大的品紅分子通過【附加問】活動四:驗證活動三得到的水是否為純水(5) 查閱資料得知,純水幾乎不導電,而水中含有帶電荷的離子時可導電,一般離子濃度越大,水的導電率越大。同學們用導電率傳感器測定蒸餾水和“活性炭吸附后的澄清水”的導電率,實驗結果如圖4所示。新考法 數字化實驗①據圖分析,能說明“活性炭吸附后的澄清水”不是純水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性炭吸附后的澄清水的導電率比蒸餾水的導電率大② 為得到較純的水,同學們對活性炭吸附后的澄清水進行了兩次蒸餾,得到導電率如圖5,請你在圖5中畫出第二次蒸餾后水的導電率曲線。新考法 作圖7. (2023合肥包河區三模)小桂同學家里承包了一塊土地,準備種植特色農產品玉米。由于擔心該地土壤的酸堿性不適合種植玉米,特邀請學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對土壤的酸堿性進行項目式探究。【查閱資料】玉米適宜在pH范圍是6.5~7.0的土壤中生長;植物生長需要多種營養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等常量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2022課標·跨學科實踐活動任務一:測定土壤的酸堿性【進行實驗】步驟1:取農田里五份不同位置的5 g土樣于燒杯中,分別加入10 mL蒸餾水,充分攪拌后靜置,澄清后過濾;步驟2: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少量濾液滴加到pH試紙上,試紙顯色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數。(1)在農田里確定5個位置進行取樣,上述取樣位置設定合理的是_____(填序號)。B【實驗記錄】同學們分別進行了五次實驗測定土壤濾液的酸堿度,實驗數據記錄如下:濾液1 濾液2 濾液3 濾液4 濾液5pH 5 6 6 5 5【實驗結論】(2)該土地的土壤呈____性。【調查分析】經調查,該土地施用了大量含硫酸銨的化肥。酸 任務二:探究土壤中是否有硫酸銨【設計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①:取適量土壤樣品,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土壤中含硫酸銨步驟②:取少量任務一中土壤濾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3)寫出步驟①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產生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足量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附加問】任務三:改良土壤酸堿性(4)該興趣小組的同學采用熟石灰降低農田土壤的酸性,但效果不明顯。小明同學提出可能是熟石灰已經變質,寫出檢驗熟石灰是否變質的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入足量稀鹽酸,若有氣泡產生,證明熟石灰確實已經變質(5) 我國土壤的分布情況大體是“南酸北堿”,南方農民常引入淡水沖洗以降低其酸性。請在圖中畫出沖洗過程中土壤溶液酸堿度變化的大致曲線。新考法 作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