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法律與教化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唯物史觀 運用唯物辯證史觀及有關理論,了解新中國的法治進程及其成果,理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法制建設的關系。時空觀念 認識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史料實證 運用文獻資料,了解當代中國法律制定的廣泛性和規范性。歷史解釋 通過史料分析,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偉大歷史意義。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崇尚法治的精神和民主法治意識,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形成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道德情操。1.重點: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程、內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難點: 理解國家依法治國方略的涵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基礎認知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1.社會主義法制的初創時期(1)成就①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等。(2)作用: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____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建立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2.中國法制建設的形成時期(1)改革開放后,中共中央強調,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做到有法可依、________、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____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此前后,我國還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國的法治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3.中國法制建設的完善時期(1)中共___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____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1999年和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先后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____”寫入憲法,法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3)到2010年,我國形成了_____________體系。(4)中共十八大以來①黨領導人民全面依法治國,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憲法權威。②推進科學立法、___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③做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___一體建設。④深化司法改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_______。⑤2018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⑥2020年5月通過的《__________________》,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背景:新中國百廢待興,物質匱乏。中國人民發揚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涌現出大批英雄模范集體和________代表。(2)表現①道德風尚:健康向上。②政治氛圍:熱愛黨、熱愛_______。③行動準則: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_______。④人際關系: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2.改革開放后(1)背景: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表現①20世紀80年代:“_____________”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最響亮的口號。②20世紀90年代,我國又開展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為主要內容的三大系列創建活動,對促進_______好轉起了積極作用。③1994年,中共中央把______教育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加以推進。④2001年,中共中央頒布了《______________》,從以德治國的高度進一步規劃思想道德建設。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提出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③中共十八大進一步提煉、概括,形成簡明扼要、便于傳播和弘揚的_____________觀。(2)意義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_______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深化探究探究一 我國法律制定過程中體現的特點材料 自新中國成立至2007年底,我國先后將1954年憲法、1982年憲法、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行政訴訟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物權法等15部法律草案全文公布,征求意見。2008年4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宣布,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開,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從此,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成為常態。根據材料,概括我國憲法和各種法律制定過程中體現的特點。提示:特點:高度重視人民意愿,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人民依法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探究二 “法制”與“法治”的比較材料 20世紀90年代,我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十五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以往的“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據材料,把“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制”改為“治”。請你談談對這一字之改的認識。提示: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是法律的運行狀態和過程。法制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健全的法制是實行法治的必要條件;法治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胺ㄖ巍备荏w現政府對國家依法治理的決心和目的。探究三 我國的憲法宣誓制度材料 憲法宣誓制度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其誓詞如下:“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國家實行憲法宣誓制度有什么意義?提示:維護憲法的根本法地位;促進憲法的實施;增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務的合法性和嚴肅性;有利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理解其就職以后所享有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應當權為民所用。探究四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與地位材料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強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一步發揮出來。同時,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也會反映到精神生活中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緊密結合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競爭和協作、自主和監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關系,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形成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義利觀,形成健康有序的經濟和社會生活規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1996年10月10日)結合上述材料,運用唯物史觀,闡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與地位。提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需要物質文明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它的發展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國家及時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懲治反革命條例》《婚姻法》《工會法》《懲治貪污條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并根據憲法通過了《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基本法律。這表明,這一時期( )A.通過立法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 B.初步形成新中國法律法規體系C.突出落實“依法治國”理念 D.法制建設適應了工業化步伐【答案】B2.1956年,劉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報告中指出:“我們目前在國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務之一,是著手系統地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健全我們國家的法制。”這反映了當時( )A.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趨于法制化 B.法制建設與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密切相關C.加強法制建設是為了鞏固新政權 D.政治體制改革推動了依法治國的全面實施【答案】B3.某部法律序言中寫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有廣泛代表性的統一戰線組織,過去發揮過重要的歷史作用,今后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團結斗爭中,將進一步發揮它的重要作用?!边@部法律是(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198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答案】C4.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和有關法律文件的決定情況(單位:件)。這反映了我國( )時間 法律 法律文件的決定 合計第五屆人大(1978年2月—1983年6月) 41 19 60第六屆人大(1983年6月—1988年3月) 47 16 63第七屆人大(1988年3月—1993年3月) 60 27 87第八屆人大(1993年3月—1998年3月) 85 32 117第九屆人大(1998年3月—2003年3月) 20 12 32總計 253 106 359A.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還不到位 B.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還不完整C.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不斷健全完善 D.將依法治國方略正式寫進憲法【答案】C5. 我國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原因不包括( )A.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之魂B.它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制度性前提C.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前進的“路標”D.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