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資源簡介

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學習目標】
1、了解當代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歷史意義。
【重點難點】
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據及建立、發展的過程。
難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勢。
【問題導學】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及確立的發展過程;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的表現及歷史意義。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完善的表現。
【歷史概念】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統一的祖國大家庭里,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
2、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
自治區是一種行政區劃名稱。在我國成立初期對民族自治地方統稱為自治區;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自治旗)三級。自治區的行政地位相當于省,所以自治區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有自治權的省。為中國最高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
自治州,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行政地位與地級市、地區、盟相同,屬地級行政區,由省、自治區管轄,是中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設立的地級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縣,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行政地位與市轄區、縣級市、縣、旗、自治旗、特區、林區相同,屬縣級行政區,通常由直轄市、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管轄或由省直接管轄,管轄鄉級行政區,是中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設立的縣級民族自治地方。
【材料導讀】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依據馬克思主義的有關理論,做了理論和實踐的探索。1954年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州、縣等)的自治機關,除了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外,還享有一定的立法、財政等權力,以及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國家在經濟、文化建設中照顧各民族的需要。同時,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民族識別和消除民族歧視等工作。這也為世界各國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了借鑒。
——摘編自李正華、張金才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史》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特點并分析其歷史意義。(15分)
答案:特點:在民主革命時期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有法律保障(1954年憲法確定并保障);注重民族平等;將民族與區域(不限于邊疆地區,還包括內地少數民族聚居區)相結合;將政治治理與社會發展相結合。
意義:推動了少數民族及自治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推動了民族間的交流、交往和交融;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鞏固了新中國政權;推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為其他國家的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隨堂導練】
1、(2022·濰坊期中)構成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選舉法律基礎的《中華民國國會組織法》《參議院議員選舉法》,不僅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議員選舉做出了大量法律變通,還專門制定了針對民族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這表明,民國初期
A.“五族共和”得到了實現 B.制度建構考慮民族因素
C.少數民族參政愿望強烈 D.法律創設脫離實際需要
2、(2022·煙臺模擬)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將歸綏(歸順、平定之意)改為呼和浩特(意為青色的城)、迪化(開導、教化之意)改為烏魯木齊(意為優美牧場)。這說明新中國( )
A. 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B. 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 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D. 貫徹各民族平等的原則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訪問團在當地開辦民族干部訓練班,召開民族代表座談會,幫助少數民族籌備自治區。《人民日報》對此發表社論:“各民族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發展各民族人民大眾的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該團旨在
①清除國民黨政權在邊疆地區的軍事存在
②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相關民族政策
③消除歷史形成的國內各民族之間的隔閡
④檢查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機構的設置情況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4、(2022·北京檢測)1957年3月25日周恩來說:“中國如果采取聯邦制,就會在各民族間增加界墻,增加民族糾紛。因為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同漢族長期共同聚居在一個地區,有些地區,如內蒙古、廣西、云南,漢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實行嚴格的單一民族的聯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這對各民族的團結和發展都很不利,所以我們不采取這種辦法,而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對此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
A.聯邦制不利于民族團結和發展 B.民族聚居區都是要實行民族自治的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由歷史決定的 D.周恩來講話是要實行區域自治
5.(2023·河北高三調研·10)下表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據表可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
時間 表現
1949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定實行“民族的區城自治”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實行區城自治
198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城自治法》正式頒布實施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確把民族區城自治制度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017年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寫人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A. 促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B.始終是當代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C.為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確立奠定基礎
D.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完善
6、(2022·菏澤檢測)下圖為內蒙古日報記述的內蒙古自治區70年發展歷程的宣傳畫。這體現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 B.集中反映了各階級的根本利益
C.使各民族實現了共同繁榮 D.保證了內蒙古地區的長期穩定
7、(2022·海南期末)2005年,國務院對培養和選拔任用少數民族干部作出規定。據統計,到2008年6月,全國共有少數民族干部291.5萬人,占干部隊伍總數的7.4%;其中,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202.6萬人,占少數民族干部總數的69.5%。這反映出當代中國
A.民族間差距已消失 B.民族工作成為重心
C.制度設計尚需完善 D.民族治理成效顯著
8、我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國人大代表,人口超過100萬的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各少數民族與漢族以平等地位參與國家事務和地方事務管理。以上史實主要說明
A.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發展水平提高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
C.少數民族地區治理關乎國家前途命運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
9、建國初期《中國建設》雜志刊登了許多外國讀者的反饋。一位印尼讀者表示“今天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中國的少數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榮”。‖一位印度讀者寫道“在新中國少數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還享有自由的區域去實現進步和繁榮。”‖這些反饋直接表明外國讀者
A.贊賞新中國的民族政策 B.謳歌中國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C.認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認識到愛國統一戰線的優越性
10、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策。下列文獻體現了這一政策
文獻 內容
1941年(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 蒙回民族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具有平等地位,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
1946年《和平建國綱領》 承認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及自治權,但不應提出獨立自決口號。
1949年《關于人民政協的幾個問題》 用“民族的區域自治"代替“民族自治",限定了“自治"的范圍,使民族政策表述更加準確、全面。
A.延續了歷史傳統 B.不斷完善的過程
C.適度靈活的原則 D.因地制宜的特點
【知識建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通城县| 石屏县| 桦甸市| 邹平县| 喀喇| 个旧市| 吉木萨尔县| 岐山县| 上蔡县| 东乡族自治县| 墨玉县| 双鸭山市| 墨江| 开封县| 沙雅县| 靖江市| 微山县| 贵港市| 柳江县| 泸定县| 花垣县| 余干县| 三门县| 铁力市| 连云港市| 大新县| 东乌珠穆沁旗| 海南省| 额济纳旗| 惠水县| 赣榆县| 大英县| 临漳县| 崇仁县| 汝阳县| 靖西县| 济宁市| 普兰店市| 花莲市| 台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