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 14 立體幾何中線面垂直的判定問題【華大新高考聯盟2024屆3月教學質量測評(理科)第一問】.已知三棱臺如圖所示,其中,.若直線平面,且,求證:直線平面;利用棱臺的性質補形為棱錐,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證得平面,再利用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質證明線面垂直即可.依題意,,,,如圖所示,延長三條側棱交于點;由可得,,且,,分別為線段,,的中點,取的中點,則;又,;,則,故,即,而,故平面,又平面,故平面平面;而直線平面,,平面平面,故直線平面;(23-24高二上·四川綿陽·期末)1.棱臺中,平面,,且,,為的中點,是上一點,且().求證:平面;取D在底面的投影M,利用線段關系及三角形特征判定M為AB中點,結合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質判定即可.由已知,,,,,延長,,相交于點,則由得.點,為,的中點,同理點為的中點.又,.過作平面于,連接,,,則由得,點為的外心.又,.,為的中點,平面,又平面,,,.又平面,平面.2.如圖,在矩形中,,,為邊的中點,沿將折起,在折起的過程中,下列結論能成立的是( )A.平面 B.平面C.平面 D.平面取的中點,角度一、利用向量的數量積證,結合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質判定即可;角度二、作于,得出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向量的數量積證明即可.由已知,,,,,延長,,相交于點,則由得,點,為,的中點,同理點為的中點.又,.取的中點,連接,則.又,,.又,.又,,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角度二、由已知,,,,,延長,,相交于點,則由得,點,分別為,的中點,同理點為的中點.,,.又,.取的中點,連接,則.作于,則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平面,即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空間向量證明線面垂直即可.由題意可知,延長,,相交于點,以,為軸,軸,過點作垂直于平面的直線為軸,設到底面的距離為,,,,,,,易知平面法向量,設平面法向量為,則令時,,,平面平面,即平面平面,直線平面,且,平面平面,直線平面.(23-24高二上·上海·單元測試)3.如圖,在三棱柱中,底面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D,E分別是線段,的中點,在平面內的射影為D. (1)求證:平面;(2)若點F為棱的中點,求點F到平面的距離.(2024·江蘇常州·一模)4.正四棱柱的底面邊長為1,高為2,點是棱上一個動點(點與均不重合).當點是棱的中點時,求證:直線平面;5.在四棱錐中,底面,底面為正方形,.點分別為平面,平面和平面內的動點,點為棱上的動點,則的最小值為( )A. B. C. D.1(2024·河北·一模)6.如圖,在圓柱中,軸截面ABCD為正方形,點F是的上一點,M為BD與軸的交點.E為MB的中點,N為A在DF上的射影,且平面AMN,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有( )A.平面AMNB.平面DBFC.平面AMND.F是的中點7.如圖所示,在四面體中,已知,,,.是線段上一點,,點在線段上,且.證明:平面;8.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點.(1) 證明:AE⊥平面PCD;(2) 求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2023·全國·高考真題)9.如圖,在三棱錐中,,,,,的中點分別為,,點在上,. (1)證明:平面;(2)證明:平面平面;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證明見解析【分析】由題意首先證明平面,即,進一步由平面幾何知識證明即可得證.【詳解】∵,且是的中點,則.∵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因為平面,∴.①∵,∴,則.∵,∴,∴在平面中.②∵平面,∴由①②知平面.2.B【分析】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對四個選項逐一結合條件分析即可.【詳解】因為在矩形ABCD中,AB=4,BC=2,E為DC邊的中點,則在折起過程中,D點在平面BCE上的射影的軌跡為為O1O2(如圖).因為折起過程中,DE與AC所成角不能為直角,所以DE不垂直于平面ACD,故A錯;因為AD⊥ED,并且在折起過程中,當點D的射影位于O點時,有AD⊥BD,所以在折起過程中AD⊥平面BED能成立,故B正確;折起過程中,BD與AC所成的角不能為直角,所以BD不垂直于平面ACD,故C錯;只有D點射影位于O2位置,即平面AED與平面AEB重合時,才有BE⊥CD,所以折起過程中CD不垂直于平面BED,故D錯.故選:B.【點睛】關鍵點點睛:立體幾何中折疊問題,要注重折疊前后垂直關系的變化,不變的垂直關系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3.(1)證明見詳解(2)【分析】(1)利用線面垂直的定義和判定定理可證;(2)取上靠近的四等分點,取中點,連結,延長交于點,由線面平行把點F到平面的距離轉化為點M到平面的距離,,借助(1)即可解出距離.【詳解】(1) 連結,由題意,得平面,平面,所以,又底面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則,平面,且,可得平面,平面,則,由,得平行四邊形為菱形,則,又,所以,平面,,所以平面;(2) 取上靠近的四等分點,取中點,連結,延長交于點,由中位線性質可知,又,所以,平面,平面,則平面,點M到平面的距離等于點F到平面的距離,又,平面,所以平面,由已知在菱形,,在中,在中,,為等邊三角形,所以則,所以,所以點F到平面的距離為.4.證明見解析【分析】由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通過勾股定理證,,即可證得直線平面;【詳解】因為是棱的中點,連接,所以,,,由勾股定理,得,同理可得,,又,、平面,所以直線平面.5.B【分析】本題利用補形法,再利用長方體對角線的性質即可求出最值.【詳解】由題意得均最小時,平方和最小,過點分別作平面,平面,平面的垂線,垂足分別為,連接,因為面,平面,所以,因為底面為正方形,所以,又因為,平面,所以面,因為平面,則,又因為點在上,則點應在上,同理可證分別位于上,從而補出長方體,則是以為共點的長方體的對角線,則,則題目轉化為求的最小值,顯然當時,的最小值,因為四邊形為正方形,且,則,因為面,面,所以,所以,則直角三角形斜邊的高,此時,則的最小值為,故選:B. 【點睛】關鍵點睛:本題的關鍵是通過補形作出長方體,將三條線段的平方和轉化為長方體對角線的平方,再求出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即可得到答案.6.BCD【分析】利用線面關系即可判斷A;利用線面垂直的判斷定理和性質定理,即可判斷BC;利用圖形,結合垂直關系和平行關系的轉化,即可判斷D.【詳解】A.由題意可知,點是的中點,所以點三點共線,所以點平面,所以平面,則直線與平面不平行,故A錯誤;B.因為平面,平面,所以,且,,且平面,所以平面,且平面,且平面平面,因為,所以平面,故B正確;C.由平面,平面,所以,因為軸截面ABCD為正方形,點是的中點,所以,,且平面,所以平面,故C正確;D. 平面,平面,所以,且點是的中點,因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所以,且是的中點,所以,且,所以,則,點F是的中點,故D正確;故選:BCD【點睛】關鍵點點睛:本題考查線線,線面,面面的位置關系,本題的關鍵是能從幾何體中抽象出線線,線面的位置關系,以及根據幾何圖形的性質,轉化幾何關系.7.證明見解析【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說明,即可求出,再由得到,最后由,即可得證;【詳解】,所以,即,又.而.故,又,,平面,所以平面.8.(1)詳見解析(2) 45°.【分析】(1)要證明AE⊥平面PCD,只要證明AE⊥PC,結合AE⊥CD,即可證明結論;(2)求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說明∠APB就是要求的角即可求解【詳解】(1)在四棱錐P—ABCD中,因為PA⊥底面ABCD,CD 平面ABCD,故CD⊥PA,由條件CD⊥AC,PA∩AC=A,∴CD⊥平面PAC,又AE 平面PAC,∴AE⊥CD,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點,∴AE⊥PC,又PC∩CD=C,綜上得AE⊥平面PCD.(2)在四棱錐P—ABCD中,因為PA⊥底面ABCD,AB 平面ABCD,故PA⊥AB,又AB⊥AD,PA∩AD=A,則 AB⊥平面PAD,故PB在平面PAD內的射影為PA,則∠APB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在Rt△PAB中,AB=PA,故∠APB=45°,所以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為45°.9.(1)證明見解析(2)證明見解析【分析】(1)設,得到,再由為的中點,得到,結合,列出方程求得,得到為的中點,進而證得,得到,結合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2)根據題意,求得,得到,進而得到,結合,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得平面,即可證得平面平面.【詳解】(1)證明:設,則,所以,因為為的中點,則,所以,又因為,則,因為,則,解得,所以為的中點,又因為為的中點,所以,因為分別為的中點,所以,所以,又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證明:因為分別為的中點,所以,所以,因為,所以,所以,所以,因為,則,又因為,,且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