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 文化創新班級 姓名【課前預習案】【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熟練掌握文化發展的實質、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文化創新的途徑等考點。2.能力目標:培養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比較分析的能力和收集、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文化創新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證,激發學生在各個領域勇于創新的熱情。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態度。【知識梳理】(具體要求:詳讀教材,結合自學講義考點解讀和要求,15分鐘在體系內速記重點原理。建議:理解記憶法;關鍵詞記憶法;要點記憶法)1.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課本P42--43)(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______。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______。 一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社會實踐中不斷出現________,提出________,需要文化不斷創新;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提示:文化創新的淵源是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的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文化創新的源泉是社會實踐。2.文化創新的意義(1)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__________的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3)文化創新能夠促進__________的繁榮。想一想: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是怎樣的?3.文化創新的途徑(如何進行文化創新)(1)根本途徑: 。(2)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途徑。(處理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在社會實 ( http: / / www.21cnjy.com )踐的基礎上,文化創新既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提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側重于對傳 ( http: / / www.21cnjy.com )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側重于對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是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3)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途徑。(處理與外來文化的關系)①在__________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②必須以________________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③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__________、為我所用。提示:“以我為主”就是在對世界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華的汲取過程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性;“為我所用”就是辯證取舍,擇善而從,結合國情進行改造、整合與創新。(4)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①文化創新必須把握和處理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②既要反對______________、封閉主義,又要克服________________、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提示:結合課本P55方框中的三種觀點,進一步明確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5)文化創新的主體: 。(6)文化創新的必由之路 。提示:注意區分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與基本途徑。【體系構建】(具體要求:5分鐘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文化創新【課堂探究案】【自主探究】1.重點檢查(小組互查,教師抽查)(1)文化創新的源泉與動力是什么?(2)文化創新的重要意義有哪些?(3)應怎樣進行文化創新?(4)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怎樣做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2.判斷正誤(1)文化創新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離開社會實踐。( )(2)文化創新的淵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文化創新的積極作用就是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4)發展先進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寫出要點;合作討論,完善要點;點評點撥,總結規律方法)1.材料 2014年10月1 ( http: / / www.21cnjy.com )5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地發展繁榮起來。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創新的知識,談談習近平講話對我國文藝發展的啟示。2. (2015·四川卷)“一帶一路”既是經 ( http: / / www.21cnjy.com )貿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某校高二(1)班同學圍繞“四川省如何增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展開討論,提出了建議(見下表)。 列出與下表各建議相對應的《文化生活》依據。建 議 依 據合作開展對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保護 示例: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段和旅游產品 ①建設國際認知度高的文化網絡平臺 ②注入時代精神,采用動漫、微電影等流行方式,講好四川故事 ③積極參與中國政府與沿線國家互辦的文化年、藝術節、電影周等活動 ④【當堂檢測】1.印度佛教自漢代傳人我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便與中國固有文化相互影響和融合。在隋唐,外來佛教適應中國的文化習俗,演變為以禪宗為代表的中國化佛教,形成中華文化儒、釋、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傳統儒學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學即宋明理學,使以儒家為主導的中華文化發展到了新高度。這一史實表明①中華文化具有極大的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導致文化差異性的消失 ③學習借鑒外來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鑒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2.(2015·山東卷) “雷風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個既有雷鋒形象特征,又有雷鋒精神內核的動漫形象,是作者為傳播正能量,借鑒經典動漫形象元素進行的創新設計,贏得了青少年的喜愛。“雷風俠”動漫形象創作的成功,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文化創新的主體要有文化自覺和擔當 ②體制機制創新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③文化創新要廣泛地引進和吸收外國文化 ④文化創新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文化創作必須堅持“走下去、走進去、走出去”的道路,與之相對應的有效做法是①深入基層、立足社會實踐 ②加強交流、推動文化傳播③高舉旗幟、引領先進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眾呼聲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② D.②―④―③4.《奔跑吧兄弟》是從韓國引進的大型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競技真人秀節目,該節目將韓版具備的活力、創造性與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相結合,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該節目之所以火爆,是因為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復制性和傳承性②民族文化盡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③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樣性④文化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過去十年間,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海爾空調為首的中國一線空調企業轉變思想觀念,樹立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思想,不斷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家電大國”到“家電強國” 的轉變之路。這說明① 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② 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③ 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④ 只要進行文化創新就能贏得綜合國力的競爭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后拓展案】1.中國既是茶的故鄉,又是茶文化的發源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們在長期的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禮、茶藝、茶道和茶理等在內的獨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發展不斷豐富著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這說明①文化引導和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 ②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③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和發展的主體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中華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數一數一生多少個寒暑,數一數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落落的旅途,多少的笑,多少的哭”。春晚創作的主題曲《回家的路》以歸鄉思鄉的情愫打動著無數國內外的游子,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這說明A. 文化創新應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 B. 文化創新應面向世界,博采眾長C. 發展大眾文化是文化強國惠民的必由之路D. 發展先進文化要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3.“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從課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習近平對“去中國化”的批評,其依據在于①民族文化是維系民族發展的精神紐帶 ②吸收外來文化會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③摒棄傳統文化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基 ④立足傳統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古代有位畫家對摹仿他的人說 ( http: / / www.21cnjy.com ):“縱橫似某家,亦食某家殘羹耳……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另一位大師也這樣告誡他的學生:“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從文化角度看,兩位大師都主張A.學習文化要區別不同對象 B.要重視文化對社會實踐發展的推動作用C.繼承就能實現創新 D.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才有生命力5.近年來,《瀟湘雨》、《荷花亭》等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國風歌曲將意境雋永的古詩詞融入現代旋律中,讓人們在聆聽歌曲時深深領略到傳統文化的古典之美,深受人們喜愛。這說明①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 ②傳統文化是現代歌曲發展的源頭③文化豐富著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創新能使傳統文化煥發生機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我的疑問】(具體要求:動腦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第五課 文化創新 參考答案【自主探究】2.判斷正誤(1) × (2) × (3) × (4)×【合作探究】1. ①立足實踐,進行文化創新,這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要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不斷進行文化創新。②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一方面要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另一方面要體現時代精神,讓中國文藝發展具有民族的個性和時代氣息。③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通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實現文化創新。④要發揮人民群眾文化創新的主體作用。虛心向人民學習,從人民的實踐中汲取營養。⑤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文藝要堅持為人民群眾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方向。2. ①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②依托信息技術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眾傳媒能超越時空局限,實現文化的傳遞、溝通和共享。③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④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能推動文化的發展。【當堂檢測】1.C 2.B 3.C 4.B 5.B【課后拓展案】1.B 2.A 3.B 4.D 5.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