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中考道德與法治復習專題★★初中道德與法治一句話背誦“基本"類I.人最基本的四類情緒:喜、怒、哀懼。2.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4.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5.現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法治政府。6.法律的基本特征: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7.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和應受刑罰處罰性(必然法律后果)。8.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現代法治國家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9.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10.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11.公民的基本權利:政治權利和自由(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監督權);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嚴、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權利(社會經濟權利主要有財產權、勞動權物質幫助權,文化教育權利主要有受教育權、文化權利);平等權,宗教信仰自由等權利。1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13.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14.公民的基本義務: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依法納稅;我國憲法還規定了公民應履行的其他義務,包括勞動的義務、受教育的義務、夫妻雙方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和成年子女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等。15.勞動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16.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7.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8.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19.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20.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2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22中國共產黨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舊理政的基本方式,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2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24.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25.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26.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二、"根本"類1.我國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掌握國家政權、行使權力的根本途徑。6.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國家性質、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職權等。7.憲法明確國家的根本任務: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8.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9.憲法是對公民基本權利的根本確認和保障。10.監督是權力正確行使的根本保證,不受監督的權力將導致腐敗。11.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憲法。12.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13.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14.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5.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16.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17.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做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行、充滿活力的根本所在。三、“基礎”"基石”類1.承擔責任是個人有所成就的基礎。2.公平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3.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4.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5.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6.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7.教育為個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礎。8.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9.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10.“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11.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12.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13.道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14.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四、“最”“第一"類1.法律最本質的特征:強制性。2.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3.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4.犯罪最本質的特征:嚴重的社會危害性。5.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7.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0.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整個國家機關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12.我國最高國家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3.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14.最高監察機關:國家監察委員會。15.國家利益是廣“大人民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鮮明的特點:將國家和人民視為- -個命運共同體,將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17.國家安全是實現國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18.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 -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19.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20.社會主義的最大優越性:共同富裕。21.“和平統- -、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的最佳方式。22.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五、“原則"類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是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憲法的基本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同富裕。六、"國策”"戰略”類1.我國的基本國策:對外開放、計劃生育、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等。2.我國的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三步走”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等。七、"關鍵”前提"類1.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2.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3.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4.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5.承擔責任是集體發展的必要前提。6.文化多樣性是實現文化創新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7.“一國兩制”的前提:一個中國。八、“核心”“中心”類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2.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憲法的核心內容:公民的基本權力和義務。3.憲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4.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5.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6.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7.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8.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9.時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創新。10.依法治國的核心:依憲治國。11.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12.國家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 -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13.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4.經濟建設始終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一切工作的中心。九、"本質"“性質"“實質"類|1.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2.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3.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人民當家作主。4.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5.我國的國家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6.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十、“目標”“目的"類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人權的實質內容和目標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發展。3.正義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4.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要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5.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6.我國各族人民的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7.文明是個體教養和開化的表征,是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目標。8.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和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 -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9.社會主義民主的目的:保障最廣大人民的利益。10.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十一、“保障”保證”類1.我國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2.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3.公平是個人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4國家安金是實現國家利益眼根的保障。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5.法治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富國強民的基本保障。6.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保證。7.維護國家利益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8.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的基本保證。9.增強公民的民主意識,是社會主義制度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證。I0.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有力保證,社情風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等。11.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十二、地位類1、憲法的地位: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2.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國民經濟的主體,.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集體經濟的地位:公有制經濟的爪要組成部分。4.國有經濟的地位: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5.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6.民主選舉的地位:是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一種重要形式。7.民主決策的地位:是保陳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的有效方式。8.民主監督的地位:公民參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監督權的具體體現。十三、“體現"集中體現"類1.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2.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分裂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3.我國憲法和法律是全國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體現。4.國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十四、帶數字的知識點1.“一國兩制”:“一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即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實行高度自治。2.“一條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4.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5.兩個基本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6.“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到建黨--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7.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和平與發展。8.公有制經濟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9.“兩型"社會: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10.當代青年的兩大歷史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2.“四個尊重”方針: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1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14.“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5.“四個偉大”: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16.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17."五位一體”總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十五、“源泉”動力”靈魂"類I.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2.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3.民族精神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4.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5.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十六、“重要內容、形式”類1.自強的重要內容: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戰勝自己、超越自己。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3.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形式:我國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和自由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十七、“標志”“必由之路”類1.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2.法治是人類社會進人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4.法治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5.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6.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九上導語關鍵詞1.強國富民成為100多年來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2.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4.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5.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3個第一,3個戰略,3個強國)6.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7.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8.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9.黨的領導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證。10.發展人民民主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11.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建設法治中國的時代要求。12.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依憲執政。13.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14.全面依法治國是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15.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16.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17.三種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8.中國夢,向世人宣示了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19.完成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兩岸中華兒女的共同使命。20.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實現共同富裕,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2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