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音樂《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講述的是耶穌和十二門徒在一起共進最后一次晚餐時,耶穌十分憂郁對十二位門徒說:“你們當(dāng)中有一個人出賣了我”。當(dāng)十二位門徒聽到這句話之后,每個人臉上都出現(xiàn)了不一樣的表情和動作。而這一個畫面就是《最后的晚餐》所畫的內(nèi)容!《最后的晚餐》是達·芬奇在繪畫技藝上不斷地創(chuàng)新,達到了別具以新的效果的一 幅畫作,他摒棄了之前畫面的布局,將耶穌從之前的獨坐一端改變成十二門徒分別坐在耶穌兩邊。畫面將重心放在耶穌的身上,再加上強烈的背景對比,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耶穌身上。達·芬奇將《最后的晚餐》中十二位門徒每個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動作各不相同,但達·芬奇卻將十二位門徒的表現(xiàn)畫的活靈活現(xiàn)。畫面中人物不管是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等其他神態(tài),還是人物的手勢、眼神和行為,都被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仿佛下一刻畫面中的人就將會有下一個動作一樣的逼真。《最后的晚餐》是達·芬奇藝術(shù)成就的最高峰,同時《最后的晚餐》也標(biāo)志著文藝復(fù)興時期藝術(shù)創(chuàng)作越來越成熟。《最后的晚餐》目前被收藏在意大利米蘭圣瑪利亞感恩教堂內(nèi)。下來我們看一張有趣的照片吧:《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藝術(shù)家達·芬奇所創(chuàng)作,以《圣經(jīng)》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后一次晚餐為題材。畫面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tài),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題材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現(xiàn)收藏于意大利米蘭圣瑪利亞感恩教堂。創(chuàng)作背景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儒略歷(1452年4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文藝復(fù)興時期,他被人們稱為古生物學(xué)、植物學(xué)和建筑學(xué)之父,被廣泛認為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畫家之一(1519年5月2日去世)對后來的藝術(shù)家做出了貢獻,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杰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巖間圣母》等作品,體現(xiàn)了他精湛的藝術(shù)造詣。作者介紹最后的晚餐這幅畫中出現(xiàn)了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畫中人物從左到右分別是:1、巴多羅買(Bartholomew)2、小雅各(亞勒腓之子 / James, son of Alphaeus)3、安德烈(Andrew)4、叛徒猶大(Judas Iscariot)5、西門彼得(伯多祿 / Simon Peter)6、約翰(若望、John)7、耶穌( Jesus)8、多馬(多默 / Thomas)9、大雅各(西庇太之子 / James, son of Zebedee)10、腓力(Philip)11、馬太(瑪竇 /Matthew)12、達太(圣猶大 /Jude Thaddeus)13、奮銳黨的西門(熱誠者西滿 / Simon the Zealot)1、巴多羅買(Bartholomew)簡介:巴多羅買(希臘語:Βαρθολομα ο ),英文:bartholomew,基督教譯為:巴多羅買,意即“多羅買之子”,天主教稱圣巴爾多祿茂,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名為拿但業(yè)。2、小雅各(亞勒腓之子 / James, son of Alphaeus)簡介:亞勒腓的兒子,可能身裁矮小或年紀(jì)比亞庇太的兒子雅各為小,故被稱為“小雅各”。是他將福音傳到埃及。據(jù)遺傳說,他是在基督徒受逼迫期間,被處鋸刑,身首分離。另有傳說他曾到波斯傳道,就在此殉道。因圣經(jīng)上只記了他的名字,他經(jīng)常被稱為“未受歌頌的圣者”:可見他是許多寂寂無名的殉道者的寫照。3、安德烈(Andrew)簡介:安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希臘教會稱安德烈是“第一個被召選的使徒”,對他特別尊敬,奉他為守護圣徒,他還是蘇格蘭的守護圣徒。在成為門徒之前,安得烈居住在加利利一帶伯賽大城,以捕漁為業(yè)。安得烈遇見基督之后,即刻跟從了主。他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是救贖主,是代罪的羔羊,是要來的王。他不但與主同行,并且與主同住,他注目在主身上,羨慕與主有深一層的交往。4、叛徒猶大(Judas Iscariot)簡介:猶大(Judas), 《圣經(jīng)》人物,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又稱加略人猶大。據(jù)《新約》載,生于加略,后因為三十個銀幣將耶穌出賣給羅馬政府,耶穌被十字架釘死后,猶大因悔恨而自殺。5、西門彼得(伯多祿 / Simon Peter)簡介:西門彼得,原名西門巴約拿,耶穌十二使徒之一,初期基督教教會領(lǐng)袖之一。西門彼得被倒釘十字架而死。死后被羅馬天主教追加為第一任教皇。6、約翰(若望、John)簡介: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傳統(tǒng)上認為,約翰是《圣經(jīng)新約》中《約翰福音》、三封書信和《啟示錄》的執(zhí)筆者,被認為是耶穌所愛的門徒。在天主教和東正教都公認他為圣人,其生日為12月27日。7、耶穌( Jesus)簡介:基督教里的核心人物,三十歲左右時開始傳道,根據(jù)《圣經(jīng)》記載, 三十三歲左右時在總督本丟.彼拉多執(zhí)政時受難、為了全人類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復(fù)活、并向門徒顯現(xiàn)四十天后升天后預(yù)言他必要在世界窮盡的審判之日在榮光中降臨,建立榮耀的天國,給「善」帶來最后的勝利。8、多馬(多默 / Thomas)簡介:本名多默,俗譯多馬。在希伯來語中,“多默”一詞是“雙胞胎”的意思;希臘語稱“狄狄摩”。圣多默是猶大加利利人,是耶穌召選的十二宗徒之一。 人們往往稱他為“多疑的多默”,正因他對主復(fù)活采“非見不信”的態(tài)度。另外,在初期教會,曾有一卷《多默福音》流傳,常被指為由圣多默所寫。9、大雅各(西庇太之子 / James, son of Zebedee)簡介:西庇太的兒子,使徒約翰之兄,在與主相遇十七年后成為了教會的領(lǐng)袖。后被希律王的手下迫害,用刀殺死,成為圣經(jīng)中所記載的第一位殉道的使徒。10、腓力(Philip)簡介:基督耶穌十二使徒之一,他名字的原意是真理的戰(zhàn)士,是基督的精兵。他在主升天以后大發(fā)熱心,不久就殉道。11、馬太(瑪竇 /Matthew)簡介:生于猶太的加利勒亞,跟隨耶穌三年,傳教于巴勒斯坦一帶。公元42年寫福音,后人稱之為“馬太福音”,是圣經(jīng)新約卷中四大福音書之一。該福音記述了耶穌的一生,用亞拉麥文字,即當(dāng)時猶太人的通用語言。公元91年馬太被刺致死殉教。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12、達太(圣猶大 /Jude Thaddeus)簡介:又名利拜烏或猶大(不是賣主的加略人猶大),是亞勒腓的兒子。據(jù)教會遺傳說他有多次乘船遠行宣道;教父耶柔米也說及達太曾到今日土耳其境內(nèi),國王押迦重病因獲達太醫(yī)愈而全國信主。他最后到波斯傳道,領(lǐng)多人歸主,致使當(dāng)局不滿,將他釘十字架處決。13、奮銳黨的西門(熱誠者西滿 / Simon the Zealot)。簡介:古利奈人西滿(Simon of Cyrene)是根據(jù)《圣經(jīng)》記載在耶穌前往受刑途中,被羅馬人強迫替耶穌背十字架的人。因為古利奈位于北非利比亞,有人認為古利奈人西滿是第一個黑人基督徒。基督教傳統(tǒng)上認為他的兩的兒子——亞力山大和魯孚——后來都成為傳教士。《馬可福音》中有提到他們的名字,顯示他們在早期教會中有一定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