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25課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聯合社論(經華國鋒批準)——實質是“文革”中“左”傾錯誤的延續華國鋒怎么辦?1977年秋,南京大學胡福明應約為《光明日報》撰寫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一文。文章經過反復修改,并在標題加入“唯一”二字,最終定稿。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以本報特約評論員名義公開發表了這篇文章,第二天新華社向全國轉發。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在全國轟轟烈烈地展開。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第25課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一、偉大的歷史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 背景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場“文革”結束后兩年,國民經濟仍處于停滯狀態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否定了“兩個凡是”,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一、偉大的歷史轉折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這是毛澤東同志在整風運動中反復講過的。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1978.12.1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從這個意義上說,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 ——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2. 內容重新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線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工作重心轉移到___________上來,實行___________的方針經濟建設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組織路線:形成了以________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鄧小平一、偉大的歷史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3. 意義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一、偉大的歷史轉折平反冤假錯案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為劉少奇平反昭雪。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組織部聯合開展的對劉少奇冤案的復查工作,歷時一年,根據事實,完全推翻了強加給劉少奇的種種罪名,決定撤銷中共八屆二中全會枉加于劉少奇的“叛徒、內奸、工賊”的罪名和把他“永遠開除出黨,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的錯誤決議,撤銷原審查報告,恢復了劉少奇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名譽。劉少奇冤案的平反,使受到這一冤假錯案牽連的近三萬人得以昭雪。這一“文革”中最大冤案的平反,推動了平反冤假錯案的進程。敬愛的少奇同志離開我們已經十多年了。林彪、江青一伙制造偽證,隱瞞真象,羅織罪名,企圖把他的名字從中國革命的歷史上抹掉。但是,正如少奇同志在處境最艱險時所說:“好在歷史是由人民寫的”,歷史宣告了林彪、“四人幫”一伙陰謀的徹底破產。歷史對新中國的每個創建者和領導者都是公正的,不會忘記任何人的功績。和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朱德同志一樣,劉少奇同志將永遠活在我國各族人民的心中。1980年5月17日,劉少奇追悼大會◎“文化大革命”中劉少奇遭到迫害◎劉少奇的火葬單上寫著化名“劉衛黃”,職業為“無業”◎1980年5月17日,劉少奇同志追悼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鄧小平致悼詞(1)會議: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2)意義: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八二憲法 我國當前現行憲法。1982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部憲法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正式通過并頒布;1988年4月1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進行了修正;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經投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民主法制建設: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5課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二、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與推進男勞力上工帶撲克,女勞力上工帶納鞋。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時間 糧食上繳量 被供應的糧食量1953-1978 11.97(億斤) 15.68(億斤)購銷相抵后,鳳陽農民不僅沒有為國家貢獻一粒糧食,反而吃進了3.71億斤。每年到了春荒,鳳陽縣一些生產隊由隊長帶領,拿著蓋上公章的介紹信,打起花鼓,唱著辛酸的歌謠,踏上乞討的道路。——吳曉波:《跌蕩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7》定點購買限制種類限制重量公社挫傷農民積極性農民生活貧苦計劃經濟不適應時代的要求農村情況?對內改革之農村: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手印的“大包干”契約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鑒字蓋章.如以后能干.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在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作牢剎頭也干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由安徽、四川開始,之后推廣到全國經營管理:包產到組、包產到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產品分配:交夠國家,留足集體,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不變:土地屬于集體所有,依然是公有制★(1)內容對內改革之農村: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包產到戶后,糧食生產持續快速增長。到1984年時糧食產量就超過了4億噸,而1977年時還只有3億噸。1981年以后,糧食供應的增長導致政府鼓勵農戶改種蔬菜、水果和經濟作物。據官方估計,1977年到1984年的人均糧食消費從195公斤增加到了250公斤,豬肉、牛肉和禽蛋的消費增長得更快。——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80年,湖南省華容縣萬庾公社兔湖大隊社員正在交“秋糧”(2)作用①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 ②農村改革的成功,促進了城市的改革改革開放之前,國企婆婆多,管得嚴。拿一個省級工廠來說,從廠長到車間主任的任命聽主管廳的,……工人群體由勞工局負責,作為企業的具體負責人廠長,卻沒有任何權力,企業買套設備,甚至蓋間廁所都要上級部門批準。——杜進興《請把管理企業的權利還給我》1984年,35歲的張瑞敏被派到一家瀕臨倒閉的電器廠當廠長……很多年后,他回憶說“歡迎我的是53張請調報告,上班8點鐘來,9點鐘就走人,10點鐘時隨便在大院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吳曉波:《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企業無自主權工人無生產積極性20世紀70年代末,一位日本記者訪問重慶煉鋼廠,看到兩臺正在使用的機器。他驚奇地發現這兩臺機器一臺生產于1887年,一臺生產于1905年。日本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還以為標簽的年代寫錯了,一打聽才知道這兩臺機器是清末張之洞從英國引入漢陽兵工廠的。與世界的差距拉大城市情況?對內改革之城市:擴大國企自主權,政企分開沈陽有兩個廠,一個是銅廠,一個是電纜廠,這兩個廠一墻之隔,但沒有橫向聯系,電纜廠歸機械部門管,銅廠歸冶金部門管,冶金部門把銅調到別的地方去,電纜廠需要銅又要從云南等地調進,造成了運輸上的大量浪費,時間上的浪費,本來兩個廠發展橫向聯合,通過簽定合同就可以解決,但是不行。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從而造成企業缺乏自主權,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局面,嚴重壓抑了企業和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管理體制:政企分開,簡政放權,擴大企業自主權所有制 :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破除迷霧的南行:1992年南方談話“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三個有利于(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標準)計劃和市場的關系進一步解放思想,為十四大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開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擴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深化:逐步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企業—— 解放農民1992.1:南方談話——理論準備1992.10:中共十四大——確立目標1997:中共十五大——肯定非公經濟地位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過程第25課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三、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對外開放:1980年設立四個經濟特區選擇在廣東、福建率先開放的原因:①臨近港澳臺,靠近國際市場;②地處沿海,交通便利③是著名的僑鄉,歷史上與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僑資——“特”: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辦法★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浦東第一步1980經濟特區第二步1984沿海開放城市第三步沿海經濟開放區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第四步內地特點:從沿海到沿江,從沿邊到內陸,多層次、多渠道、多種形式的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20世紀80年代的深圳蛇口工業區特區建設取得顯著成就變化?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使中國更深層次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成立于1947年,中國是創始國之一,但創始國地位長期被國民黨當局占據。1986年7月10日,中國政府向關貿總協定正式提出“復關”申請。1995年1月1日,關貿總協定轉為世界貿易組織。江澤民曾說:“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定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標志著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大大推動了我國‘復關’談判的進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到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后帶給我們的生活變化?第25課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鄧小平理論最早提出:1982年的黨的十二大提出初步形成:1987年黨的十三大理論深化:1992年南方談話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寫入黨章:1997年十五大解決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歷史意義:指引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形成:1989年中共13屆四中全會以來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寫入黨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解決問題: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歷史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習近平新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歷史背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形成: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思想精髓:實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寫入黨章:2017年十九大解決問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意義:是·····的繼承和發展;是·····的最新成果;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階段 理論 領導人 解決問題 寫入黨章 意義/地位形成 鄧小平理論發展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97年中共十五大2002年中共十六大2007年中共十七大2017年中共十九大(2018年寫入憲法)指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集中體現、重大成果繼承和發展最新成果重要組成部分行動指南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mp4 又一個春天——南方談話.mp4 第25課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