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學習目標】課程標準 目標分解了解近代商路的開辟;通過了解商品所體現的特色文化,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以世界洲際貿易的發展為視角,把握近代以來世界貿易發展的基本概況,理解近代以來世界不同時期的貿易特點及其原因,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分析全球貿易發展的原因。(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2.結合中國茶文化在歐洲的傳播,了解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之間的關系,認識商品所體現的特色文化,理解近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歷史解釋、家國情懷)【自主預習·悟新知】【時空坐標】【知識梳理】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15世紀之前 世界貿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內部和亞歐大陸之間近代以來隨著① 的開辟和西歐各國的殖民擴張,各洲之間的貿易隨之擴展。國際流通中的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貿易的擴大促進了② 的出現和發展。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工業革命后大規模的③ 使歐美國家需要尋求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形成了西歐、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國家生產和出口④ 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 20世紀上半期兩次世界大戰影響了世界貿易的發展二戰結束后(1)因⑤ 的發生,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貿易受到極大影響。但二戰后簽署的《⑥ 》以及各國圍繞貿易、關稅的談判,仍推動著世界貿易的發展。 (2)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冷戰的結束以及⑦ 的成立,世界貿易突飛猛進。生產的國際分工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一些產品往往由眾多國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關系 例證國際貿易的過程伴隨著文化的傳播。買賣雙方的接觸、洽談、協商、協議,以貿易為平臺輸送的各種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迥異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也以直接和間接的渠道呈現各自的知識、信念、道德、藝術和習俗等(1)最初,中國茶主要在中國周邊傳播。16世紀以后,中國茶廣泛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中俄之間形成了著名的“⑧ ”。各國在接受中國茶和茶文化的同時,也根據自身的風俗習慣創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國形成了“⑨ ”。 (2)各國服飾的變化也體現了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民國早期設計的⑩ 兼具中西服裝的特點,穿著方便,同時體現了一定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鐘表誕生于歐洲,大約在16世紀中期經由中國澳門傳入中國內地。到18世紀,中國進口鐘表的數量已經很多。 (4)進入20世紀, 的形成大大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除了傳統的與吃、穿、用等相關的商品,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動漫、書籍等各國文化產品,也廣銷世界各地 【答案】 ①新航路 ②股份公司 ③工業化生產 ④初級產品 ⑤冷戰 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⑦世界貿易組織 ⑧萬里茶道 ⑨下午茶 ⑩中山裝 全球貿易網【拓展延伸】1.商品的文化內涵一切商品都有文化價值,都反映一定的觀念意識、精神追求、價值取向、文化心理。(1)商品的文化價值具有時代性。任何商品都是一定歷史時代的產物。因此,一定歷史時代的商品都反映該時代的社會風尚和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同時代生產的商品也必然具有不同的外在形式,承載和傳遞著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2)商品的文化價值也具有民族性。現實存在的一切商品,其生產者都是屬于一定民族的,其生產活動都是依據一定的文化觀念,在特定的文化條件下進行的。因此,一定民族的商品生產者生產的商品,都反映了該民族的觀念意識、精神追求、審美情趣、價值取向和文化心理。(3)商品的交換也是一種文化交流。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進行商品交換,一方面要進行人員的接觸和交往,另一方面又要了解和接受對方的商品。無論是人員的接觸和交往,還是了解和接受對方的商品,都必然伴隨著文化價值觀的接觸和交流。2.茶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1)唐宋時期,朝廷大力推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使得茶葉傳播到世界的各個地區,同時,也為“海上茶葉之路”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2)外國人著書立傳,為傳播茶葉作出貢獻①851年,阿拉伯人蘇萊曼詳細介紹了中國廣州的情況,其中特別提到了茶葉。14世紀到17世紀,中國的茶葉經陸路輸往中亞、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區,再通過阿拉伯人首次傳到西歐。②歐洲傳教士利瑪竇、克魯茲等對中國的茶風、茶俗、茶事活動進行了詳細而具體的記載(《利瑪竇中國札記》、科魯茲《廣州述記》),使得西方人加深了對中國茶葉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茶葉的美譽度。荷蘭人在1610年左右將茶葉帶到了西歐,1650年后傳至東歐,再傳到俄羅斯和法國等國。③歐洲殖民者將飲茶的習俗傳入美洲和大洋洲。品飲紅茶成為英國上流社會一種高雅的行為,茶葉成了高檔禮品。(3)中俄邊境重鎮恰克圖是兩國進行通商貿易的商業貿易中心,茶葉是其中重要的商品。俄羅斯商人將茶葉販賣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烏拉爾、秋明等地區,甚至還一直運送到遙遠的莫斯科與圣彼得堡。(4)到19世紀,中國茶葉幾乎傳遍全球,俄羅斯帝國還學會了種茶、制茶技術。【教材問題】思考點 推動全球貿易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解題關鍵:全球貿易網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思路引領:結合所學知識,從全球貿易網形成的前提、生產力的發展、世界貿易的擴大等角度歸納、理解其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答案提示:全球貿易網是逐步形成的,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20世紀各國之間聯系的進一步增強是全球貿易網形成的前提。在這些歷史事件的影響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世界貿易不斷擴大,并最終形成了全球貿易網。因此,全球貿易網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世界各洲之間貿易的擴大,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學思之窗 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的經營情況體現了跨國公司的什么特征 解題關鍵:跨國公司的海外分支機構的經營情況及其反映的本質問題。思路引領:可結合教材內容,從跨國公司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地位、所占各國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發展趨勢等角度思考。答案提示:①跨國公司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②跨國公司占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總體呈增長趨勢。③跨國公司在世界貿易中的競爭非常激烈。【探究與拓展】問題探究 這段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文化觀念 解題關鍵:由作者對西方文化的看法入手。思路引領:據材料“自鳴鐘、時辰表,皆來自西洋……皆絕技也”“到處有開創之圣人,固不僅……”比較歸納得出作者所強調的西方文化特點;進而形成世界文化具有悠久性、多樣性的共性認識。答案提示:趙翼認為西方文化與中華文化同樣源遠流長,反映了他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認識。學習拓展 觀察身邊的商品,看看它們包含了哪些文化元素。解題關鍵:把握所接觸商品的外國文化元素或傳統文化元素。思路引領: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可立足本課內容引導學生注意身邊商品的外國文化元素或傳統文化元素。答案提示:考慮到本課的主旨在于通過世界貿易看文化交流的擴展,教師可重點引導學生注意身邊商品的外國文化元素。在一些國際化程度較低的地區,教師可以補充材料,或者引導學生多關注商品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合作探究·提素養】任務1 近代全球性貿易的形成【互動探究】材料圖1 1400年前世界主要貿易路線示意圖 圖2 1400—1800年世界主要貿易路線和白銀流向示意圖圖3 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貿易路線和鐵路示意圖 圖4 2013年五大跨境電子商務市場對中國商品網購需求預估示意圖閱讀圖1至圖4,以世界洲際貿易的發展為視角,結合所學,對材料所蘊含的歷史信息進行解讀。(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 【參考答案】 示例1:1400年之前,古代人類活動分為若干區域,彼此雖然有聯系但聯系不密切。亞歐大陸間有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但歐亞與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較少,貿易以農業和手工業產品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貿易為主,缺乏穩定的洲際貿易路線,這與生產力水平低下關系密切。1400—1800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歐洲人將貿易范圍擴展到全世界。他們通過三角貿易從美洲和非洲掠奪大量白銀、黃金,并用來購買亞洲商品運回歐洲。中國和印度曾經成為白銀匯集的中心,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9—20世紀,在工業革命推動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貿易路線出現了。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在世界貿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國等地淪為西方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建立起來。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聯系有了突破性發展,網購讓洲際貿易更加多樣化和便捷化。這一時期美國在世界貿易中保持了領先地位。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迅速發展壯大。示例2:從發展程度看,世界貿易經歷了從局部、間斷、緩慢逐漸向全局、密切、快速的發展過程。古代亞歐大陸間有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以地方物產交換為主,與其他地區聯系較少。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聯系日益密切,這與殖民擴張、工業革命、世界市場的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經濟開始呈現出全球化趨勢。20世紀90年代后,互聯網成為更先進的聯系方式。從貿易過程中反映的科技進步看,古代貿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則以工業文明成果為主,如輪船、火車。20世紀90年代后,網購成為更便捷的貿易方式。從貿易中心的變化看,古代以區域貿易為主,沒有世界性貿易中心。1400—1800年,中國和印度是白銀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為大西洋貿易的中心。工業革命后,英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后來美國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審題步驟】“四讀” 讀題引、讀設問、讀出處、讀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從設問得出“世界洲際貿易的發展”。 材料:從圖片標題可得出“1400年前”“1400—1800年”“1900年前后”“2013年”等四個階段世界洲際貿易的發展概況“兩定” 限定詞(時間、空間、角度): 時空限定——世界。內容限定——四幅圖片所蘊含的歷史信息。角度限定——世界洲際貿易的發展定位詞(原因、特點、影響): 分別描述四個階段世界洲際貿易的概況,圖1反映出1400年前,新航路還未開辟,各大洲雖然有聯系,但聯系不密切,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貿易為主;圖2反映的是1400—1800年,新航路開辟和早期的殖民擴“兩定” 張開始后,世界各地經濟聯系加強,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圖3反映出19—20世紀,隨著兩次工業革命后西方國家的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圖4反映出21世紀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開展,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任務2 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的互動【互動探究】材料 中國風在17—18世紀的歐洲盛行一時,影響了歐洲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茶的西傳正是基于這一歷史大背景。17世紀上半葉茶傳入英國,此時飲茶僅限于社會上層,消費量較為有限;至18世紀中葉,英國東印度公司茶葉進口量猛增,此時幾乎所有的家庭賬冊均記載了飲茶的相關開支。英國人的飲茶偏好逐漸由綠茶轉向紅茶且添加牛奶與糖,此舉逐漸成為英式飲茶的習慣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國社會日漸流行起來。飲茶傳入英國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質在爭論中逐漸為社會各界所認可,而加入牛奶與糖更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功效的增加或強化。隨著飲茶在英國逐漸傳播開來,其在詩歌、小說、散文乃至繪畫中也多有體現,更是寄托了英國人對家的深厚情感,體現出其獨特的精神文化價值;不過傳播媒介對飲茶的介紹偏重實用功效,至于相關的精神文化內容則幾無關注,這與中國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層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摘編自劉章才《飲茶在近代英國的本土化論析》根據材料,談談你對“茶的西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論有據,論述充分,邏輯清晰。)【參考答案】 理解1:東西方經濟聯系促進文化交流。論述:新航路開辟之后,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東西方的經濟聯系也得到進一步加強,作為東方商品之一的茶葉在西方的傳播范圍也逐漸擴大,其影響范圍從17世紀的英國社會上層擴展至18世紀的英國幾乎所有家庭。此后,飲茶逐漸發展成為英國人的生活習慣之一,并與文學作品相結合,形成英國自身的茶文化特點,這說明隨著經濟聯系的加強,東方文化隨之傳播到西方,并逐漸與西方本土文化結合,從而呈現出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的局面。綜上,世界經濟的聯系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交融,推動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發展。理解2:世界文化發展的本土化以及多元化趨勢。論述:近代以來,隨著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擴張,國際流通中的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中國的茶葉傳到英國并被英國人所接受,由于英國自身社會生活習慣和輿論以及文學的影響,飲茶在英國形成獨特的精神文化價值,這說明英國茶文化逐漸呈現本土化趨勢。同時,英國茶文化的內容和中國傳統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層精神文化境界并不一樣,體現出茶文化在傳播到西方之后發展成為另一種新型茶文化,說明了文化交流和發展中的多元化趨勢。綜上,世界文化在傳播中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進而得到不斷豐富發展。【審題步驟】(問題會設計、知識能遷移、思維講層次、分段有講究)審試題要求,確定試題主旨初步設計“問題”(論點)根據材料,談談你對“茶的西傳”的理解。(試題主題不明確——談談你對“茶的西傳”的理解)讀相關素材(文字、圖片、表格等) 有效信息 “中國風在17—18世紀的歐洲盛行一時,影響了歐洲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茶的西傳正是基于這一歷史大背景”“隨著飲茶在英國逐漸傳播開來,其在詩歌、小說、散文乃至繪畫中也多有體現,更是寄托了英國人對家的深厚情感,體現出其獨特的精神文化價值”時空定位 世界近代史實梳理(準備論據,先“多多益善”,再“去偽存真”) 新航路開辟與物種大交換;17—18世紀英國社會生活的變化與自身茶文化的特點;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特點讀相關素材(文字、圖片、表格等) 層次鮮明 背景—傳播—影響其他方面 結合所學知識答題步驟 確定論點 東西方經濟聯系促進文化交流梳理論據(2個為宜,不貪多求全) 新航路開辟之后茶在西方的傳播東方文化逐漸與西方本土文化結合得出結論(回望論點,展示素養) 世界經濟的聯系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交融,推動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發展【思維導圖】【隨堂檢測·精評價】1.某研究者指出:“生產力發展和世界交往的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兩根主軸。世界歷史是在這兩根主軸的推動下產生、發展、演變的,世界歷史進程中出現的各種歷史現象和各個重大歷史事件,歸根結底,都是圍繞這兩根主軸展開的。”據此觀點,下列哪個事件的評價最高 ( )。A.絲綢之路 B.新航路開辟C.閉關鎖國 D.明清資本主義萌芽 【解析】 “生產力發展和世界交往的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兩根主軸”符合新航路開辟的特點,新航路開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交往的發展,故選B項;絲綢之路沒有帶動全球性的經濟聯系,排除A項;閉關鎖國對世界交往的發展起阻礙作用,排除C項;明清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并未形成正式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故不符合生產力發展主軸的說法,排除D項。 【答案】 B2.16世紀初,葡萄牙人帶到歐洲的第一批中國瓷器花瓶引起了歐洲人的濃厚興趣,各國的君主和達官顯貴紛紛用黃金購買之并收藏起來。葡萄牙人此舉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B.西印度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出現C.海上絲綢之路不斷擴展和延伸D.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形成【解析】 根據材料“16世紀初,葡萄牙人帶到歐洲的第一批中國瓷器花瓶引起了歐洲人的濃厚興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世紀之前的世界貿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內部和陸之間,近代以來,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各洲之間的貿易不斷擴展,國際流通中的商品種類和數量大大增加,A項正確;葡萄牙并沒有成立西印度公司,排除B項;海上絲綢之路的擴展和延伸屬于對傳統商路的擴展,排除C項;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形成于新航路開辟后,但這并非葡萄牙人此舉實現的原因,排除D項。【答案】 A3.茶最初是擺在藥店的,隨著荷蘭人飲茶的普遍流行,英國、法國也開始逐漸接受這種飲品,并在18世紀與中國大量發展茶葉貿易。這一變化是基于( )。A.工業革命改進生產方式 B.歐洲社會階級日益分化C.商業革命影響生活方式 D.價格革命帶來社會轉型 【解析】 材料體現了新航路開辟帶來了商業革命,全球商品交換流通,從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故選C項;A項“工業革命改進生產方式”在材料中未體現,B項“階級日益分化”在材料中未體現,D項“社會轉型”在材料中未體現,均排除。 【答案】 C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