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古代戰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學習目標】課程標準 目標分解通過了解古代歷史上的著名戰爭,認識戰爭在客觀上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 結合蒙古帝國時期為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采取的措施, 以及推動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現,認識蒙古西征對東西方交流產生的重要影響。(唯物史觀、歷史解釋)【自主預習·悟新知】【時空坐標】【知識梳理】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亞歷山 大遠征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遠征,滅亡了① 帝國,征服了從小亞細亞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 希臘化 時代從亞歷山大遠征到羅馬最終征服② 之間大約300年的歷史時期。這段時期內地中海東部原有文明區域的語言、文字、風俗、政治制度等逐漸受希臘文明的影響而形成新的特點 希臘化 的表現(1)亞歷山大試圖以③ 為主導,融合埃及和西亞文化。 (2)希臘人與馬其頓人逐漸融合,基本壟斷高級官職,成為希臘化各國的統治階級影響(1)文化中心東移:④ 、安條克和帕加馬等成為新的希臘文化中心。 (2)文化碰撞與交流:被征服地區的本土文化與希臘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進了文學、科學等領域的發展。 (3)原有風俗保留:西亞、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臘化世界保持長期影響,廣大鄉村地區的農民依然保持著他們原有的宗教和風俗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三次 西征從1219年至13世紀中葉,蒙古進行了三次西征。第一次西征,蒙古軍隊直抵⑤ 。第二次西征,一直打到今⑥ 、匈牙利和巴爾干半島。第三次西征,攻占了⑦ 。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統治區域形成四大汗國 影響 (1)三次西征給被征服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 (2)西征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如《⑧ 》對以后幾個世紀的歐洲航海、探險活動產生了很大影響;畏兀兒人⑨ 經由耶路撒冷到歐洲訪問,見到了教皇和英、法國王。 (3)蒙古西征還引發了較大規模的民族遷徙,使亞歐內陸的民族分布產生了變化,一些被征服地區的文化面貌有所改變 【答案】 ①波斯 ②托勒密埃及 ③希臘文化 ④亞歷山大城 ⑤黑海北岸 ⑥德國 ⑦巴格達 ⑧馬可·波羅行紀 ⑨列班·掃馬【拓展延伸】1.希臘化時代的文化特點(1)多元性:馬其頓擴張后的帝國疆域空前廣袤,首次統一了地中海以東的領域。這次對外擴張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包括希臘文化、埃及文化、西亞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的希臘化文化。(2)開放性:伴隨著東西方文明交互滲透的過程,超越種族和國界的觀念開始呈現。希臘化時期的世界主義取代了過去狹隘的民族主義,在多元文化共存局面下的希臘化世界呈現開放的全球意識。2.亞歷山大遠征和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點(1)亞歷山大遠征所開創的希臘化時代使希臘文化、科學等在城邦外發揚光大,開創了一個東西互補的時代。成吉思汗及其后繼者的西征使中國的火藥、造紙術、印刷術、羅盤進一步傳入西方,打開了歐洲的大門,使歐洲發生了重大改變。(2)亞歷山大遠征和成吉思汗西征都具備有利的國內、國際環境。馬其頓王國是一個經過改革后的強大國家,并且周邊希臘各城邦面臨著巨大的危機,處于衰落狀態;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社會穩定,勢力正旺,并且接受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周圍各王朝、各政權都很混亂。(3)亞歷山大和成吉思汗都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這也是遠征勝利的重要因素。(4)兩軍師出有名,都打著報仇的口號,在全軍、全民中得到擁護和支持。(5)亞歷山大遠征與成吉思汗西征的過程中都顯示了他們極其兇殘的一面,但是為了維持他們龐大的帝國體系,他們又都采取穩重的兼容并蓄的政策。(6)亞歷山大遠征時帶著大批希臘手工匠師、商人、冒險家、哲學家等涌入東方,客觀上促進了希臘文化的傳播。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都會將當地的工匠、科學家、天文學家等帶回蒙古帝國,與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先進文化和技術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進程產生了很大影響。(7)亞歷山大遠征打開了西方人的眼界,使西方開始直接、間接地接觸東方文明古國印度和中國;成吉思汗西征則打開了中國人的眼界,開啟了東西方國家之間的官方外交活動。他們都對亞歐大陸的東西方交流有著重大的影響和貢獻。【教材問題】學思之窗 這本是一場平常的民間糾紛,但這個希臘人為什么特別強調自己的希臘人身份和對方的埃及人身份 解題關鍵:理解“希臘化世界”和“希臘化時代”。思路引領: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的手段及其特點。答案提示:托勒密王朝的統治者是馬其頓人。托勒密王朝讓希臘人充當士兵,給了他們一系列特權,希臘人和馬其頓人成為埃及的統治者。與此相反,埃及人是被統治者,是與希臘人和馬其頓人不同的異族,所以這位希臘人試圖利用自己的希臘人身份,從國王那里獲得有利的判決。思考點 蒙古西征對不同地域的文化產生了哪些影響 解題關鍵:把握蒙古西征下文明交流的特點;注意雙向影響。思路引領:結合教材內容,理解蒙古西征的主要區域,可從對中亞、西亞文明和對中國的影響進行分析歸納。答案提示:蒙古西征對不同地域的文化產生的影響可分為兩大地域。一是對中亞和西亞的影響,這些地區的主要變化包括:(1)伊斯蘭文明受到戰爭的沉重打擊,不過后來又逐漸恢復了。(2)一批蒙古人(主要是軍隊)移居至此,使得該地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響。但他們的后裔逐漸被當地的文化和民族同化。二是對中國的影響。中國的主要變化包括:(1)大批中亞、西亞移民來華,成為“色目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元朝滅亡后,這些移民的后裔大部分與漢人交融。(2)基督教、伊斯蘭教在中國得到更大范圍的傳播。元朝滅亡后,基督教的影響基本消失,但伊斯蘭教的影響得到部分延續。(3)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躍,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特別是對西方的了解有了明顯進步。【探究與拓展】問題探究 同樣是通過戰爭,被征服的波斯和埃及等地區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希臘文化,羅馬人本來是勝利者,為什么也甘愿學習希臘文化 查找資料,看看羅馬人如何借鑒希臘文化,并談談你對賀拉斯這句話的理解。解題關鍵:區別文明征服與文明互鑒。思路引領:對于賀拉斯觀點的理解,可結合所學知識,從羅馬的擴張對“希臘化時代”形成的影響角度進行思考,進而理解羅馬帝國實現數百年長治久安的原因。答案提示:當羅馬征服希臘時,希臘人已經創造了非常輝煌的文化,文學、藝術、科學和哲學,無不領先于羅馬人。羅馬雖然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興起,并且在公元前2世紀征服了希臘,成為地中海的霸主,但在文化上無太大成就,羅馬的文化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進入繁榮時期。羅馬人意識到,要真正統治希臘,必須像在戰場上不斷學習他人的戰斗技術一樣,學習希臘的文化。所以羅馬人主動向希臘學習。從公元前3世紀起,羅馬人廣泛學習希臘語,并且學習希臘人的哲學、藝術和辯論術,連羅馬的歷史最初都是用希臘文書寫的。羅馬人不但在戰場上打敗了希臘,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羅馬的文化也在很多方面開始超越希臘文化,這才實現了羅馬帝國數百年的長治久安。這說明只有相互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哪怕是所謂的勝利者,也需要從戰敗者那里汲取長處,才能真正取得勝利。學習拓展 查閱資料,了解上述觀點有何歷史依據。解題關鍵:理解蒙古西征影響的雙重性。思路引領:依據材料信息歸納出作者的觀點;查閱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從蒙古征服戰爭帶來的雙重性影響角度分析得出。答案提示:蒙古西征的歷史影響具有雙重性。一方面,被征服地區在戰爭中受到嚴重破壞,歐亞大陸部分地區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另一方面,戰爭在實際上消除了諸多政權彼此的疆界,這使得中西之間的人員往來更加頻繁,不同地域文化的傳播和交融也得到發展。【合作探究·提素養】任務 蒙古西征對東西方交流的影響【互動探究】材料一 蒙古帝國時期,成吉思汗讓商人自由經商,同時“為地方行旅謀安,于諸大道中置衛士”“配給驛站一定數量的人和獸,以及食物、飲料等必需品”,為往來的商人提供便利。窩闊臺通過征服高麗與西征,打通了東北亞到中亞的絲綢之路……“原來金山一帶‘深谷長坂,車不可行’……窩闊臺率軍西行時‘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設置別失八里行省,執掌西域的軍政事務。——摘編自孫秀君《論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對陸上絲綢之路的貢獻》材料二 “1219年春,成吉思汗統領大軍出發親征花剌子模……此外,還有金國、西夏新歸附的契丹軍、漢軍、河西軍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思汗從不花剌進軍撒麻耳干(撒馬爾罕)……那些被認為有用的人——如技術工匠——被帶往蒙古。”《絲綢古道上的文化》載:“馬可·波羅及其他一些歐洲人,都曾作為傳教士或者外交使節去過蒙古地區……如果沒有蒙古的和平環境,他們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國的繪畫和波斯的繪畫彼此相識并交流,馬可·波羅得知了釋迦牟尼這個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總主教。——摘編自馬婷《蒙古西征與中西文化交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蒙古帝國時期為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采取的措施,試分析其歷史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蒙古帝國時期推動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參考答案】 (1)措施:拓展疆域,鼓勵通商;設立驛站,修筑道路;駐扎軍隊,派遣官吏。意義:促進了蒙古帝國國內經濟貿易的發展,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為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諸多有益的思考。(2)方式:前期以戰爭方式為主,注重技術交流;后期以和平方式為主,實現全方位交流。【審題步驟】 (1)第一步:審設問,定答題指向題干分解 思維定向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結合型概括蒙古帝國時期為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采取的措施,試分析其歷史意義概括說明類內容、措施型,影響、意義型 第二步:套模板,針對作答第①小問(本設問為概括說明類題目,套用概括說明類答題模板)材料 分層 材料信息 所學 知識 概括措施蒙古帝國時期,成吉思汗讓商人自由經商……窩闊臺通過征服高麗與西征,打通了東北亞到中亞的絲綢之路 蒙古 西征 與東 西方 交流 拓展疆域,鼓勵通商“‘配給驛站一定數量的人和獸,以及食物、飲料等必需品’,為往來的商人提供便利”“原來金山一帶‘深谷長坂,車不可行’……窩闊臺率軍西行時‘始辟其路’” 設立驛站,修筑道路1251年蒙哥設置別失八里行省,執掌西域的軍政事務 駐扎軍隊,派遣官吏 第②小問(本設問為概括說明類題目,套用概括說明類答題模板)材料 分層 材料信息 所學 知識 概括意義成吉思汗讓商人自由經商 蒙古 西征 與東 西方 交流 促進了蒙古帝國國內經濟貿易的發展打通了東北亞到中亞的絲綢之路 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為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諸多有益的思考 (2)第一步:審設問,定答指向題干分解 思維定向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結合型概括蒙古帝國時期推動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概括說明類內容、措施型 第二步:套模板,針對作答(本設問為概括說明類題目,套用概括說明類答題模板)材料 分層 材料信息 所學知識 概括方式“1219年春,成吉思汗統領大軍出發親征花剌子模……此外,還有金國、西夏新歸附的契丹軍、漢軍、河西軍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思汗從不花剌進軍撒麻耳干(撒馬爾罕)……那些被認為有用的人——如技術工匠——被帶往蒙古” 蒙古 西征 與東 西方 交流 前期以戰爭方式為主,注重技術交流第二層 “馬可·波羅及其他一些歐洲人,都曾作為傳教士或者外交使節去過蒙古地區……如果沒有蒙古的和平環境,他們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國的繪畫和波斯的繪畫彼此相識并交流,馬可·波羅得知了釋迦牟尼這個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總主教”后期以和平方式為主,實現全方位交流【思維導圖】【隨堂檢測·精評價】1.“希臘化時代”是指從公元前4世紀晚期到公元前30年羅馬征服托勒密埃及為止的一段歷史時期,這段時期內地中海東部原有文明區域的語言、文字、風俗、政治制度等逐漸受希臘文明的影響而形成新的特點。與“希臘化時代”有密切關系的是( )。A.亞歷山大遠征 B.古希臘人對外移民C.羅馬帝國分裂 D.波斯帝國的建立 【解析】 結合材料及所學可知,從亞歷山大遠征到羅馬征服托勒密埃及的歷史時期被稱為“希臘化時代”,A項正確;B、C、D三項不符合史實,均排除。 【答案】 A2.“他們對世界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征服的規模無與倫比……亞洲和大部分歐洲的政治組織都變換了。……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發生了變化。橫越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在中斷了一千年之后,歐洲人又能進入亞洲和遠東了。”這一情形最有可能發生于( )。A.公元1世紀 B.公元10世紀C.公元13世紀 D.公元15世紀【解析】 根據材料“他們征服的規模無與倫比……橫越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在中斷了一千年之后,歐洲人又能進入亞洲和遠東了”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情形描述的是蒙古帝國的西征,13世紀蒙古進行了三次西征,給被征服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但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C項正確;“公元1世紀”、“公元10世紀”和“公元15世紀”均與題意不符,排除A、B、D三項。【答案】 C3.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這樣寫道:“商業聯結和文化聯結既不是互不關聯的,也不是彼此獨立的。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主要是靠追隨亞歷山大軍隊東進的希臘商人。同樣,印度佛教傳播到中國的過程也可以沿著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了解。”這表明促進東西方文明交融的兩種方式是( )。A.商業聯結和文化聯結 B.暴力沖突與和平交流C.希臘商人和亞歷山大軍隊 D.馬可·波羅和阿拉伯商人 【解析】 根據材料“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主要是靠追隨亞歷山大軍隊東進的希臘商人”可知,這是通過暴力沖突的方式實現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由“印度佛教傳播到中國的過程也可以沿著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了解”可知,這是通過和平交流的方式實現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融,故選B項;A、C兩項表述片面,均排除;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 【答案】 B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