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唯物史觀 運用唯物辯證史觀及有關理論,認識科技對經濟、貿易、金融和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時空觀念 認識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史料實證 運用文獻資料,認識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脈絡與特點。歷史解釋 通過史料分析,分析貿易、金融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家國情懷 認識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對世界作出的貢獻,培養家國情懷。1.重點:20世紀以來人類社會貿易、金融的變化2.難點:貿易、金融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基礎認知一、世界經濟的發展1.資本主義世界(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①時間:20世紀初。②表現:壟斷資本主義繼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間__________不平衡與______世界的斗爭。③結果: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2)第一次世界大戰后①特點: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是________的基本矛盾猶存。②結果: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空前嚴重的______。③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遭受重創;美國通過_____新政扭轉危機,德國、意大利、日本走上_____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①條件: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_____、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將政府______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現代科技的進步。②結果:實現了經濟的______;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升級,極大提高了多個部門的生產效率。③消極影響:這些變化并_____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_____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并且波及范圍更大。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_____危機。2.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1)蘇聯①1922年,蘇聯成立,并繼續實施_____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②此后,斯大林逐漸建立起______的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發展____,使蘇聯工業總產值于1937年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③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發展進程中,指令性計劃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運轉不靈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隨后的改革也_____。1989年,東歐發生劇變;1991年,蘇聯___。社會主義經濟面臨挑戰。(2)中國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進行了___________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②1978年,中共_______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此后,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____經濟體制,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飛速發展。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___大經濟體。(3)發展中國家①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原先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這些國家將______作為首要目標,并通過發展國有經濟與制訂經濟計劃加速自身的工業化進程。②特點: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國家的經濟實現了______。③趨勢:20世紀70年代前期后,由于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和西方發達國家______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3.21世紀以來(1)世界:經濟____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時,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2)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_______”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______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二、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1.新貿易體系建立(1)背景:從19世紀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與提高關稅保護______,國際貿易總量因此增速放緩,落后于生產的增長速度。世界經濟蕭條,人們生活困難。(2)過程:1947年,在美國主導下,23個國家達成《____________》。1995年,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基礎上,成立了______組織。1997年,69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簽署了《全球基礎電信協定》。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3)意義:各締約國削減關稅和其他_____,使生活成本不斷下降,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貿易迅速增長,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2.新貿易形式出現(1)形式:商品貿易同______、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2)意義:______興起后,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利用突破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同時也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三、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1. 國際金融體系與經濟全球化(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_______體系建立;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立。_________組織重建國際貨幣制度,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增強會員國維持經濟繁榮的信心。其主要業務活動是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_____主要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用于恢復和發展經濟,其成立初期,貸款對象集中在西歐國家,后來重點轉向_____國家。(2)20世紀90年代以來,資本流動全球化、_____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成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趨勢。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特別是______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3)作為迅速崛起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逐步提升。200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___化。2010年,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2015年,中國發起成立____________銀行。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_____貨幣之一。(4)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日益普及。20世紀70年代末期,____機開始投入使用;20世紀末,信用卡公司實現了國際信用卡支付體系的聯網;21世紀以來,_____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2. 國際金融對人類生活的影響(1)積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金融組織,對促進各國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各種國際金融服務產品的推出,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___。(2)消極:日益復雜、快捷的金融產品加大了國際金融風險,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___危機。深化探究探究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1)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2)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多極化趨勢。(3)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的地位日益重要。(4)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不斷加劇。(5)科技革命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增強。(6)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升。探究二 20世紀國際貿易的新亮點材料 關貿總協定在促進與捍衛世界貿易多數領域自由化方面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關稅的不斷削減,使世界貿易在20世紀50—60年代保持年均大約8%的增長率,超過了同期世界生產的增長。從法律角度看,關貿總協定是國際貿易法歷史上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多邊協定,它用法律形式提供了一整套調整國際貿易關系的規則和程序。其確立的眾多原則被世界貿易組織所繼承與發展。——摘編自余敏友《論關貿總協定的歷史地位與作用》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關貿總協定的歷史貢獻,并分析關貿總協定與世界貿易組織的關系。提示:貢獻: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推動經濟全球化向體系化、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向發展;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奠定基礎;促進了各國經濟的增長。關系:關貿總協定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世界貿易組織是關貿總協定的繼承與發展。探究三 20世紀金融領域的新變化材料 “美國夢的光輝頂點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展露無遺”。……無論在華盛頓還是海外,人們對布雷頓森林體系服務美國長遠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問,然而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打消了疑慮,接受這樣的思想:這個體系造福美國的同時也造福世界。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牙買加體系建立,各國貨幣不再規定含金量,黃金也不再用于官方結算,黃金的貨幣使命終結。……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是一種浮動匯率體系。——摘編自《布雷頓森林體系70年之癢》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夢的光輝頂點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展露無遺”的具體表現,并概括牙買加體系與布雷頓森林體系在貨幣形態和匯率機制上的變化。提示:表現:建立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變化:貨幣形態:從黃金貨幣化到黃金非貨幣化;匯率機制:從固定匯率到浮動匯率。探究四 國際金融中心的變遷(1)手工工場時期,荷蘭人通過創新資本流轉體制,創立了歷史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尤其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不斷進行金融創新,提高了金融聚集度和輻射力,逐漸成為國際金融中心。(2)工業革命前后,英國制度的改良和荷蘭制度的衰退,使得金融產業在倫敦的交易成本獲得了絕對的優勢:首先是商業票據市場和非商業信貸要求的一系列金融產品的不斷推出;其次是相對完善的銀行、保險和證券監管體系的建立;再次是大量銀行家和商人涌入倫敦。19世紀初,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3)兩次世界大戰使英國實力衰退,而美國的實力迅速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紐約證券交易所超過倫敦證券交易所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所,紐約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確立。1.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反映1929—1938年美國和蘇聯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所占份額(%)的變化趨勢的是( )【答案】A2. 1947年,美國、中國等23個國家簽署《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旨在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但此協定僅是臨時適用的多邊貿易協定,在解決爭端時缺乏法律性強制措施。1995年關貿總協定被世界貿易組織取代,后者在調解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這反映出( )A.國際貿易法制化趨勢增強B.世界各國經濟安全得到保障C.國際貿易自由化得以實現D.國際間貿易保護主義已消除【答案】A3. 1971年,美國對外短期債務的增長已使黃金儲備不足以抵償債務的利息,美元大幅貶值。1973年美元再度貶值10%,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1979年3月歐洲貨幣體系正式建立。20世紀70年代日本壟斷的亞洲開發銀行在國際領域活動。這說明( )A.國際貨幣體系呈現三足鼎立局面B.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走向瓦解C.國際貨幣體系呈現多元化的趨勢D.世界多極化有利于世界經濟發展【答案】C4. 從1948年到1994年全世界先后出現過109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其中2/3是90年代的產物。影響90年代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大量出現的主要因素是( )A.二戰后歐洲各國經濟實力下降B.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C.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直接后果D.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快速發展【答案】D5.下表是2006—2008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類別 2006年 2007年 2008年發達國家 美國 2.9 2.9 2.5 1.9 2.2 1.9發展中國家 中國 印度 拉美 9.8 9.8 11.5 8.9 5.0 8.8 10.0 8.4 4.3這可以說明( )A.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國力衰退B.世界經濟增長呈現出多元化局面C.美國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實體D.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差距縮小【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