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章 化學反應與能量 第二節(jié) 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 6.2.1 化學反應的限度 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 1、認識可逆反應存在限度; 2、理解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判斷反應是否達到平衡; 3、認識控制反應條件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 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 煉鐵高爐尾氣之謎 開始,煉鐵工程師們認為是CO與鐵礦石接觸不充分造成的,于是設法增加高爐的高度。然而,令人吃驚的是,高爐增高后,高爐尾氣中的CO比例竟然沒有改變。 煉制1 t 生鐵所需要的焦炭的實際用量,遠高于按照化學方程式計算所需用量,從高爐爐頂出來的氣體中總是含有未利用的CO氣體。 高爐煉鐵原理: C+O2 CO2 點燃 C+CO2 2CO 高溫 Fe2O3+3CO 2Fe+3CO2 高溫 (放出熱量) (吸收熱量) 高爐煉鐵原理: 為什么增加煉鐵高爐的高度不能改變高爐尾氣中的CO比例呢? C+O2 CO2 點燃 Fe2O3+3CO 2Fe+3CO2 高溫 可逆反應 直到19世紀下半葉,法國化學家勒夏特列經(jīng)過深入的研究,才將這一謎底揭開。 研究證明, 在高爐中Fe2O3與CO反應也不能全部轉(zhuǎn)化為Fe和CO2 C+CO2 2CO 高溫 C+CO2 2CO 高溫 一、化學反應的限度 1.可逆反應 在相同條件下,能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化學反應稱為可逆反應。 特點 雙向性 雙同性 共存性 正、逆反應是在同一條件下同時進行的 反應物和生成物同時存在,反應物轉(zhuǎn)化率小于100% 反應物 生成物 正向反應 逆向反應 【方程式特征】用可逆號“ ” 表示。可逆號上下寫反應條件。 定義 正反應:反應物→生成物 逆反應:生成物→反應物 N2+3H2 2NH3 催化劑 高溫高壓 2SO2+O2 2SO3 催化劑 高溫 √ √ × 1. 以下幾個反應是否是可逆反應?為什么? 2. 14CO2 + C CO,達到化學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 的粒子有 。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 放電 充電 × 2H2O H2↑+O2 ↑ 電解 點燃 14CO2、14C、14CO 一、化學反應的限度 2.化學反應平衡狀態(tài)的建立 【思考與交流】 (1)反應剛開始時, v正 、v逆 為何值? (2)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如何改變?速率如何變化? (3)v正 遞減、v逆 遞增將導致二者之間出現(xiàn)什么的結(jié)果? (4)在v正 = v逆 后,v正會繼續(xù)減小嗎?v逆 會繼續(xù)增大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呢? 在一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里,加 1 mol N2和 3 mol H2 (合適催化劑),能發(fā)生什么反應?生成2 mol NH3? N2+3H2 2NH3 催化劑 高溫高壓 一、化學反應的限度 2.化學反應平衡狀態(tài)的建立 反應速率 時間(t) 0 動態(tài)平衡 v(正) = v(正) v(逆) ≠0 濃度 時間(t) 0 c(H2) c(N2) c(NH3) c(H2) c(N2) c(NH3) 表面靜止的狀態(tài) v(逆) ①該反應可分為三個階段: ②速率—時間圖像: 開始時:c(反應物)最大,v(正)最大; c(反應物)=0,v(逆)最小 進行中:c(反應物)逐漸減小,v(正)逐漸減小; c(生成物)逐漸增大,v(逆)逐漸增大; 一段時間后:v(正)=v(逆),c(反應物)、c(生成物)保持不變 v正 = v逆 ≠ 0 一、化學反應的限度 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中,當正、逆兩個方向的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的濃度和生成物的濃度都不在改變。達到了一種表面靜止的狀態(tài),我們稱為“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狀態(tài)是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達到的或完成的最大“限度” 【思考與交流】 (1) 達化學平衡的反應中,如何理解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2) 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時,各物質(zhì)的濃度保持不變,這時反應停止了嗎? 可逆反應中 v正 = v逆 是針對同一物質(zhì)而言的 化學反應限度決定了反應物在該條件下的最大轉(zhuǎn)化率 達到動態(tài)平衡, 此時反應仍在繼續(xù) 3.化學反應平衡狀態(tài) 一、化學反應的限度 4.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 逆、等、動、定、變 (1) 逆:討論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前提) (2) 等:同一物質(zhì) v正 = v逆≠0 (實質(zhì)) (3) 動:化學平衡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化學反應達到平衡時,反應并沒有停止。 (4) 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變 (標志)(不是相等) (5) 變:化學平衡狀態(tài)是有條件的,當影響化學平衡的外界條件發(fā)生改變, 化學平衡就會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建立新的化學平衡。 一、化學反應的限度 4.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 直接依據(jù):速率相等 v正=v逆≠0 間接依據(jù):變量不變 ????A:????B:????C:????D = a : b : c : d 不一定平衡 ? 直接依據(jù) 正逆反應 速率相等 濃度不再改變 不同物質(zhì):速率之比=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一定平衡 但必須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A)正=????????(B)逆 ? 各組分的濃度不再變化一定平衡 各組分的n/m/V/n%、m%、V%不再變化 一定平衡 同一物質(zhì):生成速率=消耗速率一定平衡,????(A)正=????(A)逆 ? 不是相等, 也不是成一定的比值 相同t內(nèi),生成 2mol SO3 同時消耗 1mol O2 相同t內(nèi),生成 2mol SO2 同時消耗 2mol SO2 1mol N≡N鍵斷裂的同時,有6mol N-H鍵斷裂 1mol N≡N鍵斷裂的同時,有6mol N-H鍵形成 直接依據(jù): ① 由化學平衡本質(zhì) v正 = v逆 ,即 v生成 = v消耗 ,方向相反 2SO2 + O2 2SO3 催化劑 X 相同物質(zhì)看正逆、不同物質(zhì)成比例 N2+3H2 2NH3 X N2的消耗速率與N2的生成速率 N2的消耗速率與NH3的 速率之比等于 , H2的生成速率與NH3的 速率之比等于 。 相等 消耗 1:2 3:2 生成 達到平衡的標志是: v(H2): v(N2) =3:1 可否判斷反應達平衡? 不可以!!!因為任何時刻速率比都等于系數(shù)比 一、化學反應的限度 間接依據(jù)---變量不變 (1)選變量:選定反應中的變量,即隨反應進行而變化的量。 如①氣體的顏色; ②對于氣體體積有變化的反應來說,恒壓反應時的體積,恒容反應時的壓強; ③對于反應體系中全部為氣體,且氣體物質(zhì)的量有變化的反應來說,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 ④對于反應體系中不都是氣體的反應來說,恒容時混合氣體的密度等。 (2)定平衡:變量不再變化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一、化學反應的限度 p不變 M不變 ρ不變 p不變 M不變 ρ不變 H2(g)+ I2(g) 2HI(g) N2(g)+3H2(g) 2NH3(g) 高溫、高壓 催化劑 Fe2O3(s)+3CO(g) 2Fe(s)+3CO2(g) 高溫 C(s)+CO2(g) 2CO(g) 高溫 不一定平衡 不一定平衡 不一定平衡 一定平衡 一定平衡 不一定平衡 不一定平衡 一定平衡 一定平衡 一定平衡 一定平衡 一定平衡 在恒容的容器內(nèi)發(fā)生下列四個反應,當達到下列條件時是否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 ① ⑤ ⑥ ⑧ 在一定溫度下,在恒容的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發(fā)生反應: 2SO2+O2 2SO3。一段時間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 下列能說明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填序號)。 ①v正(SO2)=2v逆(O2) ②v(SO2)=v(SO3) ③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a mol SO2,同時生成a mol SO3 ④SO2、O2和SO3的濃度之比為2∶1∶2 ⑤混合氣體的總的物質(zhì)的量不再改變 ⑥混合氣體的壓強不再改變 ⑦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 ⑧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再改變 二、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 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人們希望促進有利的化學反應(提高反應速率,提高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即原料的利用率),抑制有害的化學反應(降低反應速率,控制副反應的發(fā)生,減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質(zhì)的產(chǎn)生),這就需要進行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 二、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 在化工生產(chǎn)中,為了提高反應進行的程度而調(diào)控反應條件時,需要考慮控制反應條件的成本和實際可能性。 催化劑 高溫、高壓 N2 + 3H2 2NH3 合成氨的生產(chǎn)在溫度較低時,氨的產(chǎn)率較高;壓強越大,氨的產(chǎn)率越高。 但溫度低,反應速率小,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化學平衡,生產(chǎn)成本高,工業(yè)上通常選擇在400~500℃下進行。 而壓強越大,對動力和生產(chǎn)設備的要求也越高,合成氨廠隨著生產(chǎn)規(guī)模和設備條件的不同,采用的壓強通常為10~30MPa。 二、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 (1)關(guān)于人類需要或?qū)θ祟愑欣幕瘜W反應 升高反應溫度、使用催化劑等增大反應速率,以提高生產(chǎn)或工作效率; 增大廉價反應物的濃度、或增大氣體反應物的壓強,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轉(zhuǎn)化率。 (2)關(guān)于有害或人類不需要的化學反應 降低反應溫度、使用負催化劑等,降低反應速率; 隔離會引發(fā)反應的物質(zhì),如在金屬表面形成保護層、森林火災時制造隔離帶等。 (3)關(guān)于特定環(huán)境或特殊需要的化學反應 對反應條件進行特殊的控制,如定向爆破、火箭發(fā)射等。 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 為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應如何調(diào)控燃燒反應的條件?(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如燃料的狀態(tài)、空氣用量、爐膛材料、煙道廢氣中熱能的利用,等等。) (1)燃料燃燒的條件 ①燃料與空氣接觸; ②溫度達到燃料的著火點。 (2)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①要有足夠的空氣或氧氣(助燃劑); ②燃料與空氣或氧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3)燃料充分燃燒的意義 ①使有限的能量發(fā)揮最大的作用,節(jié)約能源; ②降低污染程度。 延時符 化學反 應的限度 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的一種特殊的化學平衡狀態(tài),即為該反應在該條件下進行的限度。 目的:促進有利的化學反應、抑制有害的化學反應 措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改變可逆反應進行的限度 定義 可逆反應 平衡狀態(tài) 定義:在同一條件下既可以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可以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化學反應。 特點:雙向性、雙同性、共存性。 條件控制 直接判據(jù):①正逆反應速率相等;②各物質(zhì)濃度不變。 間接判據(jù):(變量不變)百分含量、物質(zhì)的量、壓強、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密度、顏色不隨時間改變。 定義: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進行到一定程度時,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特點:逆、動、等、定、變。 平衡 判斷 1.下列反應中可判斷為可逆反應的是( ) A.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氯化氫受熱分解生成氫氣和氯氣 B.氮氣與氫氣在高溫、高壓、催化劑作用下可以生成氨氣,同時氨 氣又分解為氮氣和氫氣 C.單質(zhì)溴可以置換出碘,氯氣又可以置換出溴 D.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在光照條件下可分解為 鹽酸和氧氣 B 2.下列關(guān)于化學反應限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就是這個反應在該條件下所能達 到的限度 B.可以通過延長化學反應時間改變化學反應限度 C.平衡狀態(tài)是一種靜止的狀態(tài),因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 D.化學反應的限度不可以通過改變條件而發(fā)生改變 A A 3.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 2SO3(g) 2SO2(g)+O2(g),將2 mol SO3 通入2 L容積恒定的密閉容器甲中,若維持容器內(nèi)溫度不變,5 min末 測得SO3的物質(zhì)的量為0.8 mol。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5min,SO2的生成速率v(SO2)=0.12mol·L-1·min-1 B.若起始時充入3 mol SO3,起始時SO3分解速率不變 C.若某時刻消耗了1 molSO3同時生成了0.5molO2,則表明該反應 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 D.達到平衡時,SO2和SO3的濃度相等 4.將煤塊粉碎、經(jīng)脫硫處理、在適當過量的空氣中燃燒,這樣處理 的目的是( ) ①使煤充分燃燒,提高煤的利用率 ②減少SO2的產(chǎn)生,避免造成“酸雨”; ③減少有毒CO的產(chǎn)生,避免污染空氣; ④減少CO2的產(chǎn)生,避免“溫室效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的圖像分析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反應限度問題常以圖像題的形式出現(xiàn),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可能出現(xiàn)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壓強、時間等因素。這類問題可按照“一看、二想、三判斷”這三步來分析解答。 (1)“一看”——看圖像 ①看面,弄清楚橫、縱坐標所表示的含義。 ②看線,弄清楚線的走向和變化趨勢。 ③看點,弄清楚曲線上點的含義,特別是曲線折點、交點、最高點、最低點等。 ④看輔助線,做橫軸或縱軸的垂直線(如等溫線、等壓線、平衡線等)。 ⑤看量的變化,弄清楚是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濃度的變化還是轉(zhuǎn)化率的變化。 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的圖像分析 (2)“二想”——想規(guī)律 如各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量之比與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的關(guān)系,用各物質(zhì)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與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的關(guān)系,外界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guī)律以及反應達到平衡時外界條件改變對正、逆反應速率的影響規(guī)律等。 (3)“三判斷” 利用有關(guān)規(guī)律,結(jié)合圖像,通過對比分析,作出正確判斷。 在溫度和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A氣體與B氣體反應生成C氣體。反應過程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g)+3B(g) 2C(g) B.到達t1 s時,該反應停止 C.(t1+10)s時,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 D.若該反應在絕熱容器中進行,也在t1 s時達到平衡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