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目標任務 主干內容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素養達成 1.時空觀念:借助時間軸和地圖,遵循歷史時空順序,列舉列強在亞非拉殖民擴張的基本史實,認識世界殖民擴張的建立過程。 2.唯物史觀:以唯物史觀為指導,認識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雙重影響。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典型代表西 班 牙 過程 ①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②16世紀中葉,把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政策 建立總督轄區進行管理,國王任命總督和高級官吏,并派人監督總督,總督代表國王在轄區內行使軍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權力葡萄牙 過程 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政策 設立總督制度,國王任命總督治理巴西。總督享有行政權和征稅權2.殖民方式殖民掠奪 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實行專制統治,推行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瘋狂開采金銀礦,掠奪了巨額財富奴隸貿易 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為彌補勞動力不足,他們發展起罪惡的黑奴貿易控制經濟 宗主國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國家進行貿易,限制了殖民地經濟的發展3.殖民結果到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系統認知] 隨著新航路開辟,西班牙、葡萄牙成為早期殖民擴張的急先鋒。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建立了廣大的殖民地,掠奪財富。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1.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 ①方式:主要是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 ②結果:到16世紀中葉,葡萄牙已經在亞洲建立了幾十個商站西班牙 入侵菲律賓,將其變成了殖民地2.17世紀以后南亞 英國 ①通過東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搶掠、侵占土地、強征巨額土地稅、種植并走私鴉片等手段,掠奪了大量財富和巨額利潤; ②挑動印度人打印度人或者直接進行武力侵略; ③到19世紀中后期,幾乎控制了印度全境東南亞 荷蘭 17世紀初,侵入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巴達維亞殖民地,后來,占領了整個印度尼西亞英國 19世紀末,將緬甸和馬來半島的大部分變成殖民地法國 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撾美國 從西班牙手里奪得菲律賓西亞 英法俄等 18世紀末19世紀初,紛紛在奧斯曼帝國擴大勢力范圍,分割領土俄國英國 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經濟和內政,而且分別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劃分勢力范圍東亞 列強 迫使清政府在鴉片戰爭后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日本 1910年,吞并了朝鮮半島[系統認知] 從16世紀開始,列強開始對亞洲進行殖民侵略。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絕大多數亞洲國家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殖民者在亞洲對殖民地的爭奪斗爭異常激烈,許多殖民地多次易手。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早期殖民 從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以前,在非洲沿海地區進行奴隸貿易續表全 面 殖 民 北非 ①英法控制了蘇伊士運河,1882年,英國占領了整個埃及; ②英國以埃及為基地對蘇丹實行武力擴張; ③法國從19世紀30年代就入侵阿爾及利亞,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擴張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①英國妄圖建立一個北起開羅,南至開普敦,縱貫非洲大陸的龐大殖民地;②法國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從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東非的索馬里;③德國希望在赤道兩側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柏林會議 目的 為解決矛盾和進一步瓜分非洲內容 通過了“有效占領”原則;決定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結果 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們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系統認知] 西方列強對非洲的殖民始于15世紀,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非洲被瓜分完畢,殖民體系最終形成。歐洲列強占有的殖民地不平衡,使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矛盾沖突不斷,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這種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為世界范圍的戰爭埋下了禍根。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時間 19世紀末20世紀初表現 亞非拉的絕大多數地區已經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原因 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越來越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影響對列強 它們之間擴張與爭奪的加劇,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對世界 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對殖民地 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系統認知]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對資本主義國家、殖民地半殖民地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資本主義國家占據世界的主導地位,利用自己的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優勢去剝削、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與此同時,在列強侵略的過程中,客觀上也給被侵略國家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推動了這些國家的社會轉型和近代化發展。探究點 血與火的征服——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任務驅動 1.——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特征[材料] 在殖民體系下,主權是歐洲列強的特權,也是其對其他地區“落后民族”進行野蠻殖民掠奪、占領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據。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擁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歐洲列強,居于金字塔中間的則是較弱一等的歐洲國家以及擁有主權或半主權的亞洲和非洲國家,居于金字塔底層的則是完全喪失主權的亞非拉被征服、掠奪和占領的“落后民族”和“野蠻地區”。這一體系是少部分國家享有主權、大部分國家主權被剝奪的等級體系,也是大國通過武力掠奪、殖民而實現崛起的暴力體系。——摘編自韋宗友《殖民體系、后殖民體系與大國崛起》[解讀] 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呈現出鮮明的特征:以西歐國家為核心的充滿暴力的侵略與被侵略的弱肉強食體系;形成西方文化圈如葡語、西班牙語、英語文化圈;以武力、經濟實力為支撐。其形成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資本主義經濟本質的擴張性和開放性;地理大發現及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殖民擴張及掠奪;兩次工業革命的促進作用。2.——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雙重影響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摘自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解讀] 對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影響,我們必須要用歷史的觀點和辯證的觀點來認識。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產生了雙重影響:一方面是破壞性,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被壓迫民族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也孕育了列強間新的更大的沖突;另一方面是建設性,資產階級憑借生產工具的進步,低廉的商品和便利的交通、通信,把一切民族卷進工業文明中來,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世界緊密連為一體。史論形成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原因及評價(1)形成原因: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的開放性和擴張性。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必然導致世界各地聯系的加強;二是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列強不僅要求擴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還要求向海外輸出剩余資本,因此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評價①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②它徹底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封閉孤立狀態,使世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客觀上有利于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③這是一個極其不平等的體系。它是建立在列強宰割、奴役亞非拉人民基礎之上的,這種聯系的加強,體現的是列強對亞非拉廣大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控制,是不正常的現象,必然遭到亞非拉人民的反抗。遷移訓練 1.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到來,歐美國家在亞非拉國家建立商站、租借地、移民區、殖民地,通過控制和掠奪他們的資源,構成了新興工業世界全球經濟體的中心區。材料反映出壟斷資本主義( )A.推動了資本主義政治體系的確立B.阻礙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發展C.促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D.助推了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形成解析:選D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壟斷資本主義助推了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形成,故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資本主義政治體系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故A、C兩項錯誤;壟斷資本主義助推了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形成,從而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發展,故B項錯誤。2.19世紀中葉,日本被迫“開國”,澳大利亞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國控制,中國的門戶被打開,亞非拉多數國家成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這表明( )A.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B.世界各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C.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成熟D.各國積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解析:選A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在19世紀中葉進行殖民擴張,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故選A項。多閱讀·發展學科素養(一)——歷史認知更豐滿英國、法國對埃及蘇伊士運河的爭奪1859年,法國取得了開鑿蘇伊士運河的特許權,并取得了法國和埃及合資建立的運河公司的52%的股權。為開鑿蘇伊士運河,成千上萬的埃及勞工累死在工地上。蘇伊士運河在1869年完工,法國控制了運河。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大大縮短了從西歐到亞洲的航路,重要性日益顯現。當時,埃及政府十分腐敗,大舉向英法等國借款。1875年,英國趁埃及政府財政拮據,低價收購了運河公司44%的股權,英法從經濟上控制了運河。1882年,英國借出兵侵略埃及之機,完全占領了運河。(二)——換一種視角看歷史對殖民主義的認識從廣義上講,殖民主義作為一種歷史現象,應被看成是一個獨具特色的發展階段。作為近現代歷史發展整體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體現的是1500年以后全球市場經濟形成的過程中,世界范圍內發達與欠發達國家之間不斷發展變化的關系,表現為一個相應的社會發展階段。一般說來,它是適應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產生的,但要比資本主義更早地退出歷史舞臺。從狹義上講,殖民主義代表著一系列的政策、觀念與行為方式等,它指的是在現代世界體系中,西方宗主國為維護中心與外緣地區之間的不平等關系而制定的,反映了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特色的方針、政策。它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上對外緣地區和半外緣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既打斷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發展進程,對它們的財富進行了肆意的剝削和掠奪,又在客觀上具有社會改造作用,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了物質基礎。——摘編自高岱《“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考釋》精訓練·體現核心價值1.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官吏“把自己居留殖民地的時期看作他們一生中永遠不會再有的幸福時代,如果在這些年代里不置些財產,就會成為笑柄”。這句話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拉美地區物產豐富B.西、葡在拉美的殖民機構非常腐朽C.殖民者的專制統治D.拉美地區受西、葡殖民者的瘋狂掠奪解析:選D “如果在這些年代里不置些財產,就會成為笑柄”說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官吏在拉美殖民地瘋狂掠奪,故選D項。2.有學者認為,1880年時的世界,是一個由兩部分所合成的全球體系: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賴的、貧窮的。這反映了( )A.殖民體系的不公正性B.資本主義的先進性C.全球聯系進一步加強D.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解析:選A 19世紀末,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資本主義各國占有更多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但另一方面,其殖民統治和掠奪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故選A項。3.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列強已經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這種現象( )A.反映了世界歷史發展趨勢B.是極其不合理的一種狀態C.造成被壓迫民族難以解放D.導致了壟斷資本主義形成解析:選B 據材料“奴役和控制……殖民體系”可知這種現象違背和諧共處,是一種極其不合理的狀態,故選B項;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應該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平與發展,殖民統治不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排除A項;二戰后殖民地國家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殖民體系崩潰,排除C項;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壟斷資本主義形成,進而形成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排除D項。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世紀中期,法國加緊在埃及擴張勢力,與埃及簽訂條約,開鑿蘇伊士運河。條約規定埃及無償提供勞動力,運河通航后出租99年,每年可收取運河收益的15%。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后,英國等西方國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它把紅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聯結起來,大大縮短了從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到西歐、北歐的距離,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之一。——摘編自趙軍秀《評英法開鑿蘇伊士運河的矛盾》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中后期蘇伊士運河的發展狀態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一小問,根據材料可知蘇伊士運河日益繁忙。第二小問,根據材料可知資本主義國家進一步加強了殖民擴張,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此時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蘇伊士運河地理位置重要等。答案:發展狀態:19世紀中后期,蘇伊士運河日漸繁忙。原因: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資本主義國家進一步加強殖民擴張,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蘇伊士運河地理位置重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