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必備知識方法技巧知識1 光合作用一、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釋放氧氣的過程。2.反應式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二、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1.光照強度:光照強度增加,光合作用隨之加強;但光照強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夏季中午,氣溫過高,為防止因蒸騰作用而散失過多的水,部分氣孔關閉,從而影響二氧化碳的進入,光合作用反而減弱,因此夏季中午光照最強的時候,并不是光合作用強度最大的時候。2.二氧化碳濃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其濃度影響光合作用的強度。溫室種植蔬菜可適當提高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以提高產量。3.溫度: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最適溫度范圍。例如,高粱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范圍為20~30℃,而水稻則為25~30 ℃。三、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大棚種植農作物時,常通過延長光照時間、增加二氧化碳濃度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大田生產多采取合理密植和間作套種來提高光的利用率,增強光合作用。四、綠色植物對生物圈有重大作用1.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2.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3.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知識2 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一、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1.葉片的基本結構: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進行的,葉片一般由表皮、葉肉與葉脈三部分組成。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是植物體散失體內水分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它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2.蒸騰作用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片)以氣體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蒸騰作用。3.影響蒸騰作用的外界因素⑴光照和溫度:較強的光照提高了空氣溫度和葉面溫度,使葉內水分汽化過程加速,蒸騰作用加強。⑵濕度:較大的濕度使水分汽化速度減慢,蒸騰作用減弱。⑶葉片周圍的空氣流動:葉片周圍空氣流動越快,蒸騰作用越強。4.蒸騰作用的意義⑴促進植物根部對水分的吸收,并促進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⑵降低植物體尤其是葉片表面的溫度,避免植物因氣溫過高而被灼傷。⑶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位置 實質 輸導成分 輸導方向導管 木質部 由死細胞構成,兩個導管細胞之間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水分、無機鹽 從下向上篩管 韌皮部 由活細胞構成,兩個篩管細胞之間的橫壁上形成篩板,篩板上有篩孔 有機物 由合成部位向儲存部位二、導管和篩管的區別三、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概念細胞內的有機物發生氧化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2.反應式(以有機物是葡萄糖為例)葡萄糖+氧氣 二氧化碳+水+能量。3.影響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溫度、水分、氧氣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呼吸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⑴溫度:溫度對呼吸作用強弱的影響最大。在一定范圍內,溫度升高,呼吸作用增強;溫度降低,呼吸作用減弱。⑵水分:植物含水量適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強。⑶氧氣濃度:一定范圍內隨氧氣濃度增大,呼吸作用顯著加強。⑷二氧化碳濃度: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會抑制呼吸作用。在貯藏蔬菜、糧食時,用低溫、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可延長貯藏時間。4.意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5.呼吸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農田適時松土,農田水淹后及時排水,可促進呼吸作用;而貯藏蔬菜、水果、糧食時,通常在低溫條件下,是為了抑制呼吸作用。方法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對比比較內容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區別 部位 葉綠體 主要在線粒體條件 光照 必須是活細胞,有光、無光均可時間 一般在白天進行 全天都能進行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產物 有機物、氧氣 二氧化碳、水實質 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聯系 ①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消耗自身能量,這些能量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的。②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積累的。③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例1 如圖為某植物在夏季某一晴天的光合作用變化示意圖。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d點時的光合作用強度比c點時弱B.de段光合作用強度上升的原因是關閉的氣孔逐漸開放C.光合作用開始的時間在a點,而不是b點D.植物從b點后開始積累有機物,到g點時有機物積累最多D方法2 分析植物生理相關實驗的方法 首先通過實驗的探究目的、文字敘述或圖示,找出實驗的變量,再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實驗現象,說明變量對結果的影響,進而得出相應的實驗結論。例如,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通過遮光紙片控制的變量是有無光照,結果是見光部分遇碘變藍,說明見光部分有淀粉產生;而遮光部分遇碘不變藍,說明遮光部分沒有淀粉產生。所以得出的結論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例2 溫室大棚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使植物的產量增加,據圖回答問題:(1)某同學為探究大棚內植物A的生理活動,設置了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將該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后,發現透明塑料袋內壁上出現了小水珠,這些小水珠主要來自植物的 作用;繼續將該植物置于光下幾小時,摘下葉片脫色、漂洗,滴加碘液,發現②部分葉片為藍色, (填圖中序號)部分葉片為棕黃色,則可證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該同學進一步探究了光照強度對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的影響,并將探究的結果繪制成了圖乙曲線。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從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量方面比較,植物A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植物B。蒸騰③大于變式 下圖曲線表示光照強度與綠色植物CO2吸收量之間的關系。下列對該曲線的分析,正確的是 ( )A.曲線AB段表示綠色植物沒有進行光合作用B.曲線BC段表示綠色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C.B點表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釋放CO2的量相等D.整段曲線表明,隨光照強度遞增,光合作用增強,呼吸作用減弱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