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課程標準 目標分解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體制各主要類型的產生和演變過程 1.結合近代英美政治體制的變革,了解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統一性與多樣性。(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 2.結合各國已有的現代化經驗,了解近代世界各國政治制度的選擇。(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自主預習】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古希臘的 政治制度 古代希臘城邦國家的形成 公元前8~前6世紀,古代希臘城邦國家發展起來。城邦的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實際實行的制度千差萬別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國家權力掌握在公民大會、議事會、官員和陪審法庭手中。① 由全體成年男性公民組成,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議事會議員從公民中抽簽產生,參與國家日常管理;官員由選舉產生;陪審法庭是主要司法機關。公民積極參與國家管理,是雅典城邦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 斯巴達的寡頭政治 斯巴達是希臘城邦國家中寡頭政治的代表。雖然公民大會名義上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但國王世襲繼承,壟斷了軍事統帥權;長老會議員終身任職;② 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擁有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等重要權力 古羅馬的 政治制度 羅馬共和國時期 主要包括執政官等高級官員及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等機構。執政官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元老院由卸任高級官員組成,終身任職,負責向官員提出建議。公民大會是羅馬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但受到高級官員和元老院的限制。所有官職均無薪金,窮人實際上無法當選。羅馬共和國政體具有濃厚的③ 特征 古羅馬的 政治制度 羅馬帝國時期 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共和國崩潰,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在羅馬帝國中,皇帝(元首)掌控羅馬國家的權力,實行獨裁統治古希臘羅 馬政治制 度的局限 公民都僅僅是少數。婦女、外邦人和奴隸不僅沒有資格參與政治,還受到剝削和多種壓迫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1.中古西歐國家的形成和初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最初的日耳曼人形成以封君、封臣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法蘭克王國的建立者查理大帝死后,國家陷入分裂,形成后世西歐三個主要國家即法蘭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雛形。2.世俗王權和基督教會的權力長期并立它是中古西歐國家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國王依靠教會支持獲得政權的合法性;教會依靠王權擴展基督教,維護教會權威。在走向統一國家的過程中,國王與教會多次發生沖突。法國國王腓力四世與教皇對抗,召開了由教士、貴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組成的三級會議,標志著法國進入④ 階段,有利于進一步強化王權。 3.王權和議會的沖突13世紀初,英國貴族、騎士和市民迫使國王簽署《大憲章》?!洞髴椪隆房隙藝醯暮戏ǖ匚慌c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時保障封建主的特權,并適當照顧騎士和市民的利益。14世紀,議會逐漸分為上下兩院,各自議事,并取得批準征稅、進行立法等重要權力。國王通過議會為自己的政策尋求支持;議會以向國王請愿的形式,要求國王改善統治。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產生 16~18世紀,資產階級對專制王權與封建制度發起沖擊,進行了多次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確立了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其中以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美國和法國的共和制最為典型發展 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確立與民主制度的基本形成 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基礎。此后,英王權力受到議會和法律限制。18世紀,英國逐漸形成內閣制度。國王的權力進一步受限,⑤ 實際掌握政府權力 美國1787年憲法的制定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后來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憲法規定美國是聯邦制共和國,實行三權分立。總統是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兼任陸海軍總司令。國會分為眾議院和參議院,擁有立法權。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和國會規定設立的⑥ 法院 法國共和制度的確立 法國共和制的確立經歷了長期過程。1792年,法國首次建立共和國,但共和制度最初并不穩固。1870年,法國建立第三共和國,1875年通過新憲法。憲法規定,法國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立法權由兩院行使??偨y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經過數年動蕩,法國成為一個⑦ 制共和國 作用與 局限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適應了⑧ 的需要,部分實現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理想,但它仍有歷史局限,如英國婦女長期沒有選舉權,美國憲法一度承認了黑人奴隸制的合法地位。經過19~20世紀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漸走向穩定和成熟 【答案】①公民大會 ②監察官?、圪F族寡頭 ④等級君主制 ⑤內閣 ⑥下級 ⑦議會?、噘Y本主義發展思考點 雅典、斯巴達和羅馬共和國的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 又有哪些不同 解題關鍵:梳理教材正文并進行歸納。尋找不同點時注意羅馬共和國同斯巴達一樣更接近寡頭政治,二者的政治制度具有相似性。思路引領:可從城邦制度的一般特點、公民大會的權力、官員的數量和權力等方面進行梳理,然后歸納。答案提示相似之處: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國家權力屬于公民,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不同之處:在斯巴達和羅馬共和國,官員數量少,且沒有薪金,普通人實際上無法出任,因此斯巴達和羅馬共和國的政治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寡頭特征。羅馬共和國最終演變成帝國,皇帝成為獨裁者。學思之窗 與羅馬共和國比較,羅馬帝國的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解題關鍵:理解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認識共和國和帝國之間的區別。思路引領:從權力的分配入手,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答案提示:材料表明,屋大維不僅掌控了軍隊,而且把元老院、高級長官和立法的職權都集于一身。在羅馬帝國中,皇帝掌控羅馬國家的權力。學思之窗 閱讀材料,想一想:《大憲章》對王權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解題關鍵:研讀材料,并從中提取關鍵信息。思路引領:材料重點是《大憲章》限制國王征稅和隨意處置民眾的權力。注意第39條中的自由人主要是指貴族,第41條中的商人是事實上的自由人。答案提示:(1)《大憲章》限制國王隨意抓人、處置民眾和對被統治者征稅的權力。(2)《大憲章》主要保護的是貴族的利益,尤其是規定貴族未經合法審判不得被逮捕、監禁、沒收財產等,使國王不得隨意處置貴族。(3)對商人利益的保護,一方面說明商人當時已經相當重要,另一方面說明此前國王曾對商人苛捐雜稅。【探究與拓展】問題探究 查找資料,比較英國與美國政治制度的異同。解題關鍵:兩種制度在基本設計和具體運作上的異同。思路引領:了解兩種不同的制度,然后進行比較。答案提示:(1)英國議會議員經選舉產生,在議會選舉中贏得勝利的黨派的領袖有權組閣,但如果政府失去議會信任,則政府可以解散議會再度大選,或者內閣選擇辭職。(2)美國總統、國會議員的任期不同,總統任期為4年,參議員任期可以長達6年,眾議員的任期只有2年,因此總統、國會的選舉并不同時【知識圖示】1.英國政治權力結構圖解讀:(1)英國君主立憲制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的混合體。國王是國家的象征,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2)議會是國家權力的中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腦,由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袖擔任,全體內閣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并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4)以代議制為基礎,內閣是君主立憲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權并對議會負責,議會監督內閣。2.代議制的統一性、多樣性【概念闡釋】1.責任內閣制與內閣集體負責制責任內閣制:責任內閣制是資本主義國家由內閣總攬國家行政權力并對議會負責的一種國家政權組織形式。由于具有內閣制政府對議會全權負責的特征,故其又稱議會內閣制。責任內閣制以議會(國會)為權力核心,行政系統受議會的節制,行政權與立法權合一,政府(內閣)則對議會負責。內閣集體負責制:責任內閣制是英國憲政的核心制度之一,而內閣集體負責制則是責任內閣制中使內閣(政府)團結一致面對國王、議會和人民的重要機制。內閣集體負責制加強了首相的權力,因為它強調內閣制政府的集體本質特征,而不強調內閣成員個人負責。2.議會制共和制和總統制共和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的典型國家是法國,實行總統制共和制的典型國家是美國。這兩種政體的差別體現在政府的產生方式上:法國總統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對議會負責;美國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不對國會負責,政府由總統任命,經國會批準,對總統負責。進行。總統一旦當選,除非任期結束或遭到彈劾或去世,一般來說不會因為自己所在的黨派在國會大選中失敗而下臺。因此,相對而言美國的制度更利于施政穩定。但美國總統要受到國會和法院的制約,美國的制度是典型的三權分立體制。學習拓展 查找資料,了解英國、美國、法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談談它們各自的特點。解題關鍵:查閱相關書目,如《英國政治制度史》《原則與妥協——美國憲法的精神與實踐》《法國史》等。思路引領:結合英法美等國家近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進行論述。答案提示:(1)英國政治制度從中古時期發展而來。17世紀的英國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18世紀,英國逐漸形成內閣;19世紀經過三次議會改革,最終形成英國當今的制度:議會議員經選舉產生,占據議會中多數的黨派負責組閣,內閣直接對議會負責,因此與議會共進退。(2)美國誕生于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中,封建殘余較少,有利于創建共和政體,并較多吸收了啟蒙思想家的制度設計,結合當時北美的情況,實行三權分立。總統、國會和司法系統各自獨立,相互制約。(3)法國封建傳統濃厚,君主派勢力強大,又面對歐洲大陸的反法勢力,因此共和制度的確立過程曲折復雜。其制度不同于美國、英國,但也承認政府經選舉產生,需要對選民負責??偨y、國會和總理各司其職,形成法國基本的制度框架。【合作探究】任務1 近代英美政治體制的變革材料一 1688年,(英國)議會兩黨密謀,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威廉來英國奪取王位,從而實現了權力的交接。這是一次妥協的事變。從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點也沒有改變,但實質上的變化卻非常大……這以后,國王的權力一點點丟失……流血的革命沒有解決問題,非暴力竟將問題解決了。——摘編自錢乘旦《社會變革的和平方式:英國的范例》材料二 美國憲法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利益相互妥協”的產物,而且在實施中也變成了一種妥協的機制。它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特別注重對美國社會在地域、群體等各方面多元利益的沖突的協調,辦法是讓不同的利益集團通過多方位、連續不斷的“談判”而達成妥協,使不同的群體均可從中實現利益分沾和共享,而不必走上推翻憲政的極端道路,從而保證了憲法能夠面對不斷出現的現實挑戰,適應不斷發展變動的社會。——摘編自李劍鳴《美國憲法何以成為“活著的憲法”——讀王希<原則與妥協:美國憲法的精神與實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國王的權力”是如何“一點點丟失”的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憲法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是如何實現“多元利益相互妥協”的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英美政治體制變革中蘊藏的歷史啟示。【參考答案】 (1)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確立君主立憲制,國王權力受議會限制;責任內閣制形成,國王的行政權轉至內閣;19世紀中期,伴隨著兩黨制和選舉制的發展,國王逐漸“統而不治”。(2)確立聯邦制原則,在聯邦政府掌握國家主權的前提下,保留各州較大的自治權;國會選舉中,參議員人數各州不論大小每州兩人,眾議員人數根據各州人口多少確定;保留黑人奴隸制,黑人數量在眾議員選舉中按白人人口的五分之三計算。(3)啟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歷程兼具統一性與多樣性;漸進與妥協是追求民主進步的寶貴智慧。“四讀” 讀題引、讀設問、讀出處、讀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從引文中得出是關于“英國社會變革的和平方式”,進而概括材料和所學知識中英國王權不斷削弱的過程。 材料二:從引文中得出是關于美國憲法制定和實施過程的特點,進而概括出材料和所學知識中憲法實現“多元利益相互妥協”的表現“兩定” 限定詞(時間、空間、角度): 第(1)問,時空限定——近代英國;內容限定——國王的權力。第(2)問,時空限定——近代美國;內容限定——憲法。第(3)問,要求從英美政治體制變革比較的角度定位詞(原因、特點、影響): 第(1)問,從立法權、行政權兩個角度思考,據材料一“1688年,(英國)議會兩黨密謀,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威廉來英國奪取王位,從而實現了權力的交接。這是一次妥協的事變”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回答。第(2)問,從中央與地方的妥協、參議院與眾議院的妥協、南方與北方的妥協等角度入手,據材料二“特別注重對美國社會在地域、群體等各方面多元利益的沖突的協調,辦法是讓不同的利益集團通過多方位、連續不斷的‘談判’而達成妥協”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回答。第(3)問,據兩則材料得出,英美兩國都實行代議制,且二者的代議制又各具特色,得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歷程兼具統一性與多樣性;據材料一“這是一次妥協的事變”、材料二“美國憲法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利益相互妥協’的產物,而且在實施中也變成了一種妥協的機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漸進與妥協是追求民主進步的寶貴智慧任務2 近代世界各國政治制度的選擇材料 從各國已有的現代化經驗看,政治民主化并沒有一個通用的模式。它不僅依據各國的具體情況諸如歷史背景、文化傳統、社會現實等確立不同的政治民主化的模型,而且各國的政治民主化實際上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建立起一個盡善盡美、萬世不易的模型。以今天的美國政治和二百年前甚至是一百年前的美國政治相比較,我們都能很容易地看到其中的差別。如果人們無視政治民主化在各國的特殊性和階段性,人為地追求某一既成的模式和超前發展,那么必定不能成功,甚者會適得其反。——摘編自馬勇《重尋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的世界近代史知識,自擬觀點并進行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參考答案】 觀點:國家政治制度的選擇要適合本國國情。論證:各國民主政治制度的最終選擇是這個國家歷史、經濟、文化以及各階級共同努力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如16~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起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展壯大并提出自身的政治訴求。歷經內戰、處死國王、成立共和國、王朝復辟、宮廷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王權最終達成了妥協,1689年出臺的《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議會權力超過王權,英國逐漸形成適應其特殊國情的君主立憲制。法國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導致資產階級力量相對較弱,傳統勢力相對強大,故法國大革命后法國的政體經歷了多次反復。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直到1875年君主派和共和派達成妥協,法蘭西的民主共和制度才最終確定下來。總之,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是這個國家的人民長期斗爭和摸索的結果,是一個歷史和理性選擇的結果。(問題會設計、知識能遷移、思維講層次、分段有講究)審試題要求,確定命題主旨 初步設計“問題”(論點)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的世界近代史知識,自擬觀點并進行論證。(試題主題不明確——自擬觀點)讀相關素材(史料、圖表等) 有效信息 “從各國已有的現代化經驗看,政治民主化并沒有一個通用的模式”“如果人們無視政治民主化在各國的特殊性和階段性,人為地追求某一既成的模式和超前發展,那么必定不能成功,甚者會適得其反”時空定位 世界近代史實梳理(準備論據,先“多多益善”,再“去偽存真”) 近代英、美、法等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確立的歷史、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層次鮮明 從近代英國君主立憲制到法國的民主共和制其他方面 結合所學知識答題步驟 確定論點 國家政治制度的選擇要適合本國國情梳理論據(2個為宜,不貪多求全)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權利法案》的出臺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法國大革命后法國的政體曲折反復、民主共和制度的最終確立得出結論(回望論點,展示素養) 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是這個國家的人民長期斗爭和摸索的結果,是一個歷史和理性選擇的結果【隨堂檢測】1.有學者在評價古希臘公民的價值取向時稱:“(希臘人)最高的幸福在于參與城邦本身的生活和活動,而家庭以及朋友和財產,只有在作為這種最高幸福的組成部分時才能充分發揮作用而使人享有樂趣。”據此可知,古希臘人( )。A.信奉城邦利益至上 B.主張民主治理C.強調人文主義關懷 D.反對享樂主義【解析】由材料可知,古希臘人的最高幸福在于參與城邦活動,而家庭、朋友和財產只有在作為城邦活動的組成部分時才能充分發揮作用而使人享有樂趣,這表明古希臘人重視城邦利益,故A項正確;材料并沒有涉及民主治理,故排除B項;人文精神強調的是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認可,而材料強調的是古希臘人將城邦利益放在首位,故排除C項;材料中該學者主張財產只有在作為城邦活動的組成部分時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其并未反對享樂主義,故排除D項。【答案】A2.1215年6月頒布的《大憲章》規定:國王不得隨意征稅,要確立相關法定程序;國王不得隨意逮捕或監禁任何自由人或沒收其財產。這反映了《大憲章》( )。A.確立了議會至上原則 B.保護了公民的基本人權C.取消了國王的征稅權 D.奠定了英國憲政的基礎【解析】由“國王不得隨意征稅,要確立相關法定程序;國王不得隨意逮捕或監禁任何自由人或沒收其財產”可以看出《大憲章》對英國國王的權力進行限制,這為后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定了基礎,故選D項。議會至上是《權利法案》確立的原則,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該規定的實施情況,無法得出B項結論,排除;《大憲章》只是不允許國王隨意征稅,其并沒有取消國王的征稅權,排除C項。【答案】D3.美國總統華盛頓通過國務卿杰斐遜致信大法官們,就國際法領域一些令人困擾的問題征求最高法院的意見,首席大法官約翰·杰伊和其他大法官們將問題擱置了三周,并最終拒絕了總統的要求。對此理解恰當的是( )。A.最高法院制約了總統的權力B.最高法院遵循司法獨立原則C.行政機關依法尋求司法合作D.總統干涉了最高立法權行使【解析】題干“首席大法官約翰·杰伊和其他大法官們將問題擱置了三周,并最終拒絕了總統的要求”體現了大法官不受總統的干擾,說明最高法院遵循司法獨立原則,故B項正確;總統掌握行政大權,題干不能體現最高法院制約了總統的權力,故排除A項;C項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題干沒有涉及最高立法權,故排除D項。【答案】B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