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西方的文官制度課程標準 目標分解了解中國科舉制與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淵源關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點 1.結合唐代科舉制與英國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異同,探討中國科舉制與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淵源。(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家國情懷) 2.結合英國文官制度對中國科舉制的借鑒,了解英國文官制度改革。(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唯物史觀)【自主預習】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中古時期 西歐社會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① 。后來國王和權貴常常憑個人的喜好隨意恩賜官職給身邊的人,官員類似于仆從 17~18世紀 歐美國家少數人或集團掌握著官員的任免權。內閣制和政黨政治形成后,出現了所謂的“② ”。這種瓜分國家權力的做法不但造成腐敗泛濫,還嚴重影響政府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工業革命后 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國家管理職能急劇擴展,管理的事務也越來越復雜,亟須建立有能力、能迅速處理日常事務的職業官僚體系。同時,隨著“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們要求③ 參與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強烈。于是,向社會開放政府公職、改革官員錄用制度以建立廉潔高效政府的呼聲日益高漲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建立(英國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國家)(1)18世紀初,為了防止國王通過任命官員干預議會活動,英國規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員不得當選為下院議員。(2)19世紀初,為了保證政府工作不受政黨更替的影響,英國的一些政府部門開始設立④ 的職位。這樣,英國政府的官員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務官,他們隨內閣共進退;另一類是事務官,即文官,不受黨派影響,長期任職。 (3)1854年,英國與俄國在克里米亞作戰,英軍傷亡慘重,人們對政府官員的管理能力強烈不滿。1855年,英國頒布法令,建立不受黨派干涉的⑤ ,對被推薦的候選人進行考試。 (4)⑥ 年,英國再次頒布了法令,規定多數重要文官職位必須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文官委員會有權獨立決定文官的基本錄用條件,最終確立了文官制度。 2.擴展在學習英國文官制度的基礎上,1883年,美國國會通過《美國文官法》,建立了美國文官制度。⑦ 后,法國、德國和日本等國的文官制度也最終建立起來。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和影響1.共同特點(1)凡是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公民,都可以參加文官考試,成績優異者得到錄用。(2)文官要在資產階級各政黨之間嚴格⑧ ,不得公開參與政治活動。 (3)文官必須忠實執行政策,在⑨ 的領導下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4)文官只要沒有嚴重過錯,便可任職到退休。文官根據工作成績得到晉升或懲罰。2.評價(1)規范了西方國家政府行政部門事務官的選用和管理,實現了政治和管理的分離,有利于政府工作的⑩ ,促進了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2)這種制度也容易滋生官僚習氣和僵化現象。文官人數急劇膨脹,大大增加了國家財政負擔;文官的層次也越來越多,工作項目層層報批,推諉扯皮,出現爭權奪利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答案】①封建領主 ②政黨分肥制 ③平等 ④常務次官 ⑤文官委員會 ⑥1870 ⑦第二次世界大戰 ⑧保持中立 ⑨政務官 ⑩穩定性和持續性【概念闡釋】文官制度文官制度是指國家關于各級文官的考試、任用、管理、權利和義務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是以其特定的內容與形式構成的關于文官進、管、出的法律制度,目的在于選賢任能,提高行政效率。文官制度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中國西漢時期的官吏任免制度,特別是隋朝時興起的科舉制度。現代西方國家的文官制度開始于英國。近代西方學習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依據本國國情制定、發展、完善本國的文官制度。現代中國又學習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務員考試制度。【歸納總結】1.古代中國的選官制度對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影響(1)中國隋唐時期出現的科舉制隨著中西文化交流傳到西方,對西方近代的文官選拔制度有一定的影響。(2)中世紀西歐各國主要實行賜官制,任用官員不用考試,弊端很多。(3)新航路開辟后,西方一些傳教士來到中國,仔細研究中國的典章制度,并將其介紹到歐洲,對后來歐洲也通過考試選用文官的做法產生了影響。2.英國文官制度的特點及其作用英國文官制度是西方國家建立最早的文官制度,其主要特點:(1)具有穩定的傳統。文官從進入政府到退休為止,在政府內部流動較少,與外界接觸不多,容易滋長墨守成規的傾向。(2)重視通才教育。文官考試著重大學文化課程,錄取人員來自少數貴族學校,20世紀80年代以后雖有專業教育的呼聲,但因各方面阻力未能實現。(3)強化職業道德。文官有嚴格的職業道德和紀律,有利于樹建良好的政風和法紀。作用:它不僅推動了英國政治文明的發展,也推動了西方政治文明的發展。(1)鞏固和加強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統治。(2)有利于提高官員的文化素質和各部門的行政效率,公開考試,擇優錄用,保證了文官的質量。(3)保證了政局的穩定性和政策的連續性以及社會的正常運行。(4)對西方國家起到了模范作用,促進了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的發展,并且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思考點 為什么說工業革命推動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解題關鍵:工業革命在經濟、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影響。思路引領:結合工業革命的影響,從經濟、政治、思想等方面及其關聯,分析其對文官制度建立的推動因素。答案提示:工業革命后,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國家管理職能急劇擴展,管理的事務也越來越復雜,亟須建立有能力、能迅速處理日常事務的職業官僚體系。同時,隨著“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們要求平等參與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強烈。于是,向社會開放政府公職、改革官員錄用制度以建立廉潔高效政府的呼聲日益高漲,推動了文官制度的建立。學思之窗 閱讀材料,想一想:這份報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解題關鍵:考試選拔與晉升獎勵。思路引領:根據材料“考試系統”“選拔能干的人才”“成績突出的……可以得到晉升”“能夠勝任工作的人員可以得到最高獎勵”“鼓勵……勤勉的工作態度和進取心”,可以歸納總結。答案提示:公開競爭、擇優錄取。【探究與拓展】問題探究 閱讀材料,談談你對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解題關鍵:西方文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思路引領:根據第一段材料“能讓政府在交替過程中產生的脫節減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以說明文官制度的積極作用;根據第二段材料“更換部長意義極小”“這支官吏隊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識……被資產階級關系的氣氛所籠罩”“凝固了,變硬了,僵化了”“特權把他們拴住了”“完全成了金融資本的奴才”等可以說明文官制度的弊端。最后,對利弊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答案提示:材料說明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利弊。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規范了西方國家政府行政部門的事務官員的選用和管理,實現了政治和管理的區分,既維持了代議制下政黨輪流執政的特點,又保證了政府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還能夠吸收大批高素質人才進入政府管理隊伍,有利于官員管理的法制化和專業化,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但是,文官制度并沒能觸碰資本主義基本制度,而且容易滋生官僚習氣和僵化現象。學習拓展 查閱相關資料,分析文官制度對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有什么作用。解題關鍵:文官制度的作用。思路引領:結合所學西方文官制度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產生的作用進行說明。答案提示:參考[問題探究]。【合作探究】任務1 唐代科舉制與英國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異同材料一 唐代科舉取士,明經科和進士科是其中常設的兩個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讀書人自己決定。雖然明經易考,但考上后一般不被朝廷重用,很難做到大官;雖然進士難考,但考上后十分受重視且容易做到大官。所以說“大抵眾科之目,進士尤為貴,其得人亦最為盛焉”。下表所示為唐代明經、進士兩科的考試內容:初試 二試 三試明經 選《禮記》或《左傳》之一及《孝經》《論語》《爾雅》,每經帖十條 口答諸經大義十條 答時務策三道進士 選《禮記》或《左傳》之一及《爾雅》,每經帖十條 作詩、賦、文各一篇 作時務策五道——摘編自陳茂同《中國歷代選官制度》材料二 在中世紀的英國,宮廷和政府之間沒有明確界限,官員主要由國王遴選,并被視為國王的仆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后,文官開始出現。“光榮革命”后,國王和權貴通過行使有封建特權色彩的官職恩賜權來任用官員。直至18世紀末,文官錄用仍無常規可據,文官錄用權主要由國王、宮廷權貴和各部長官直接行使,私人關系成為獲取官職的關鍵因素。工業革命催生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在英國,文官并不包括組成內閣的大臣,即與內閣共進退的“政務官”,而僅指“事務官”,其職責是執行當時政府的政策,而非參與政黨活動。他們構成了政府中所謂的“非政治”分子,即不參與黨派之爭的人。1854年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關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報告》,建議實行公開競爭考試錄用制,并認為考試科目應有四類:古典文學;數學和自然科學;政治經濟學、法學和近現代哲學;現代語言、近現代史和國際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擇優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職恩賜制的重要起點。1870年樞密院關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規定,多數重要文官職位必須按照文官制度委員會的要求,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該令的頒布成為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標志。——摘編自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等(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唐代科舉考試的特點。指出唐代科舉取士與英國工業革命前官員選用的主要區別。(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代科舉制與英國近代文官考試制度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共同之處。【參考答案】 (1)特點:分科考試,形式多樣;分初試、二試、三試,程序規范;內容以儒家學說為主;注重時政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區別唐代:公開考試,擇優錄用。英國:國王和權貴的恩賜;依靠私人關系或個人感情。(2)共同之處:打破特權階層對官職的壟斷;增進社會公平、公正;有利于選拔實際有用的人才;提高了官員隊伍的素質;加強了對社會的有效管理。“四讀” 讀題引、讀設問、讀出處、讀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從題引“唐代明經、進士兩科的考試內容”以及材料內容得出唐代科舉考試的特點。 材料二:從設問得出“英國工業革命前官員選用”,進而比較得出材料中英國工業革命前官員選用與唐代科舉取士的異同“兩定” 限定詞(時間、空間、角度): 第(1)問第①小問,時空限定——唐代;內容限定——科舉考試;第②小問,時空限定——唐代、英國工業革命前;內容限定——官員選用;角度——比較不同點。第(2)問,時空限定——唐代、英國近代;內容限定——科舉制、文官考試制度……推動社會進步方面;角度——比較相同點定位詞(原因、特點、影響): 第(1)問第①小問,由材料“明經科和進士科是其中常設的兩個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讀書人自己決定”以及表格內容分別概括。第②小問,由材料“國王和權貴通過行使有封建特權色彩的官職恩賜權來任用官員”“私人關系成為獲取官職的關鍵因素”得出。第(2)問,由材料“以擇優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職恩賜制”“認為考試科目應有四類……”“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該令的頒布成為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標志”分別歸納得出任務2 英國文官制度材料 19世紀,英國政府除了管理國防、財政、稅收、社會治安等傳統事務外,還要管理經濟、科技、教育等新事務。當時國王、貴族仍主導著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門工作效率低下。曾任中華領事館翻譯的密迪樂提出,英國應采取公開競爭的原則,面向全體國民,實行以考試錄用官員的制度。1850~1870年,許多雜志介紹了中國科舉制的選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國開始實行文官考試制度,確立考試競爭和擇優錄取的原則。1870年,英國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實現了從直接任命官職到公開競爭、考試錄用的重大轉變。根據上述材料,圍繞“英國文官制度改革”,確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參考答案】 論題:19世紀的英國借鑒中國的科舉制,確立了文官考試制度。闡述: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英國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政府職能不斷擴大,工作內容日趨復雜,需要大量專業人才。然而當時英國的官僚體制具有諸多弊端,無法滿足現實需求,于是出現了借鑒中國科舉制、以考試方式選官的呼聲。因此,英國進行了文官制度改革,1855年,英國政府接受關于英國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建議,建立起了不受政黨干涉的文官委員會。英國文官制度改革提高了官員的素質,為英國政府提供了專業性人才,有利于英國資產階級政治的完善。由此可見,英國通過借鑒中國的科舉制,確立了適應本國國情的文官考試制度。(問題會設計、知識能遷移、思維講層次、分段有講究)審試題要求,確定命題主旨 初步設計“問題”(論點) 根據上述材料,圍繞“英國文官制度改革”,確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試題主題不明確——確定一個具體論題)讀相關素材(史料、圖表等) 有效信息 “曾任中華領事館翻譯的密迪樂提出,英國應采取公開競爭的原則,面向全體國民,實行以考試錄用官員的制度。1850~1870年,許多雜志介紹了中國科舉制的選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國開始實行文官考試制度,確立考試競爭和擇優錄取的原則” “英國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時空定位 中國古代、世界近代史實梳理(準備論據,先“多多益善”,再“去偽存真”) 英國工業革命;中國科舉制;英國官僚體制的弊端;英國文官制度改革及其影響層次鮮明 背景:英國傳統的官僚體制無法適應工業革命的開展。過程:借鑒中國科舉制進行文官制度改革。影響:文官制度改革的作用其他方面 結合所學知識答題步驟 確定論點 19世紀的英國借鑒中國的科舉制,確立了文官考試制度梳理論據(2個為宜,不貪多求全) 工業革命開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擴大英國文官制度改革對中國科舉制原則的借鑒及其影響得出結論(回望論點,展示素養) 英國文官考試制度借鑒了中國的科舉制【隨堂檢測】1.1841年,美國輝格黨(共和黨前身)人哈里森擔任總統后,把大部分民主黨官員趕下臺。1845年,民主黨人波爾克擔任總統,又把大批輝格黨人撤掉。在當時的美國,公職成為為政黨服務的酬謝,黨魁利用手中權力收買人心。這一現象造成的影響是( )。A.行政效率降低,腐敗泛濫B.政黨制度建立,輪流執政C.南北矛盾激化,內戰爆發D.啟蒙思想實現,自由民主【解析】19世紀中期,美國不同黨派之間互相傾軋,這會導致行政效率低下,腐敗泛濫,A項正確;美國這一時期已經建立了政黨政治,排除B項;材料所述不是內戰爆發的原因,排除C項;D項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答案】A2.1870年,英國樞密院規定:凡未經考試、未持有合格證書者一律不能擔任任何官職。所有官吏必須經競爭考試,從中擇優錄取。英國首相帕麥斯頓薦舉一個親信參加文官考試,結果落選,派人到文官委員會去索取該生的考卷,遭到拒絕。這體現出英國近代文官制度( )。A.保證了政局的穩定 B.克服了政治腐敗源頭C.遵循公平競爭原則 D.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解析】依據材料“凡未經考試、未持有合格證書者一律不能擔任任何官職。所有官吏必須經競爭考試,從中擇優錄取”可知,英國近代文官以考試方式進行選拔,擇優錄取;依據材料“英國首相帕麥斯頓薦舉一個親信參加文官考試,結果落選,派人到文官委員會去索取該生的考卷,遭到拒絕”可知,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反對徇私舞弊,由此可以看出英國近代文官制度遵循了公平競爭原則,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英國近代文官制度的作用,排除A項;“克服了”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B項;“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項。【答案】C3.有人認為西方國家的文官制度是:“老板經常變化,干具體活的人基本不變。”這體現了文官制度的原則是( )。A.文官職務常任 B.考核公平公正C.可以終身任職 D.人人生而平等【解析】根據材料“老板經常變化,干具體活的人基本不變”可知,文官不受黨派影響,長期任職,A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出考核公平公正原則、終身任職原則、人人生而平等原則,故B、C、D三項排除。【答案】A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