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9張PPT)二輪復習備考計劃交流評展高中化學目錄CONTENTS研究新課標,精準備考考情研究,確定突破點制定計劃,科學備考12345強化教研,攜手共進答題方法技巧指導Er Lun Fu Xi Ji Hua01研究新課標,精準備考(一)高考評價體系《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內涵高考評價體系主要由“一核”“四層”“四翼”三部分內容組成。其中,“一核”為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是對素質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為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是素質教育目標在高考中的提煉回答“考什么”的問題。“四翼”為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是素質教育的評價維度在高考中的體現,回答“怎么考”的問題。同時,高考評價體系還規定了高考的考查載體---情境,以此來承載考查內容,實現考查要求。四層:“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必備知識必備知識是考生掌握對應學科能力的所需知識,而非教學中所必須熟悉的知識。必備知識主要包括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兩大部分。根據內容特點,將必備知識分為化學語言與概念,實驗原理與方法、反應變化與規律、物質結構與性質、物質轉化與應用等方面。(1)理解與辨析能力,主要是要求考生掌握已學過的化學符號、概念原理、事實等術語知識內容,并能融會貫通。辨識模型、圖表等各種類型信息,從中提取關鍵內容與有關已學知識進行整合。辨析化學在解決生產.生活與社會問題過程中運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解答簡單化學問題。(2)分析與推測能力,主要是要求考生能基于對化學反應規律的認識,能運用比較和分類等方法,預測物質的性質或可能發生的反應及產物;根據物質性質或反應現象等,判斷物質的結構特征;結合化學原理,推測簡單反應的過程和機理。(3)歸納與論證能力,主要是要求考生能認識不同呈現方式的數據和信息,并能利用數學方法對數據進行轉換,推導出物理化學參數以及它們之間的定量關系,歸納總結出變化特征和規律;比較不同方式得到的結果論證并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4)探究與創新能力,主要是要求考生能根據實驗操作和過程,分析實驗目的或預測實驗結果;根據實驗目的和要求,設計或評價簡單實驗方案;描述實驗現象,處理、分析實驗數據和結果,得出相應結論。在運用規律、原理和方法解決生產生活實踐探索項目、科學研究等實際問題過程中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清晰、準確而有邏輯地運用化學專業術語、數據圖表和模型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方案,科學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關鍵能力考查載體——情境在考題中的作用情境是高考命題實現 “價值引領、素養導向、知識為基、能力為重”的綜合考查的載體。情境是圍繞某一特定主題事實,以文字、數據、圖表等方式,為設計問題任務、達成測評目標而呈現試題信息的載體考查載體學習探索以化學學科專業語言與符號,按照學科邏輯呈現的形式情境,主要用于檢測基礎知識理解與調用,體現基礎性生活實踐現實生活中化學現象及其變化的內在邏輯呈現的真實情境,主要用于檢測知識遷移與應用,體現綜合性與應用性學術探索以化學科學研究問題為背景,按照學術研究的一般路徑呈現的真實情境,主要用于檢測問題建構與解決,體現綜合性與創新性(1)情境分類(2)情境的命題運用基于“四層”考查內容與“四翼”考查要求的關系,高考命題應設計以下四種類型的題目。一是基礎性為主的試題。在命制試題時,以問題情境為載體,加強對基本概念、原理的考查,體現高考試題的 “基礎性”。二是綜合性為主的試題。高考注重考查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關注不同知識內容之間、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整合所學知識并培養學生的實踐思維。在命制試題時,根據考查需要,注重選擇生產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參照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進行合理的簡化或處理來設置問題情境。由此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能力的水平,從而體現出高考試題的“ 綜合性”。三是應用性為主的試題。選取工業生產、產品制造、技術論證以及政策討論等實際存在的現實問題,通過提供多種形式的材料,命制結論開放、解題方法多樣、答案不唯一的試題,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引導學生打破常規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考查學生學以致用、應對生活實踐問題情境的學科素養,體現高考試題的“應用性”。四是創新性為主的試題。創新性試題的命制,緊密結合我國社會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科學技術前沿理論、工程技術領域的重大項目等進行編擬,使試題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和鮮明的中國特色。此類問題情境要求學生多角度、開放式地思考問題,旨在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對問題或觀點提出不同看法并進行論證的能力,考查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批判的思維能力,考查學生創新性地運用知識去發現新規律、研發新理論、開發新技術的能力。總體而言,這種類型的試題考查的是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意識的“創新性”。高考化學的情境分類情境分類 具體內容 命題指向日常生活情境 食物營養、合成藥物、常見材料和能 量轉化設備; 考查學生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闡釋生 活中的現象和問題;生產環保情境 自然資源利用、生產條件優化、廢物 回收利用和毒害物質處理; 生產環保情境呈現工業生產或環境保 護中的實際問題,體現應用性和綜合 性的考查要求;學術探索情境 最新合成方法、新穎功能物質和新型 催化技術; 主要考查物質結構與牲質;考查推理 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判斷反應歷程 和機理以及反應的轉化率等;實驗探索情境 基本操作實驗;研究型實驗; 定性占定量分析情境;物質制備與純 化情境;化學史料情境 試題中展現已有理論或成果使用的儀器、方法和研究數據,真實再現己有 理論的發現或成果的研發過程。 還原到理論創立的真實過程中考查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和過程。如2022年高考全國卷及新高考省份卷化學試題的設計。大部分試題是以學術專著、科技期刊、會議論文等資料為素材背景編寫的,呈現新穎的結構、新的功能物質、新的合成裝置,以這些文獻為基礎命制的試題有利于開闊考生的科學視野,讓考生通過試題情境認識化學學科價值。Er Lun Fu Xi Ji Hua02研究考情,確定突破點2022全國卷化學試題整體評價〇 試題分別從考查情境、考查目標、考查內容、考查要求4個維度進行構建。〇 體現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命題理念。〇 優化考試內容、突出立德樹人導向、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重主干知識考查,聯系教材緊密,引導教學回歸。★ 情境設計優化,陌生度有所增強,聚焦核心素養,凸顯關鍵能力考查。★ 試卷難度適中,合理調控試卷難度。★ 試卷問題設置合理,有一定的靈活性,有很好的區分度,達到選拔人才 的目的。2023“四省聯考”化學試題整體評價★ 近幾年來化學試題始終難度系數穩定在0.48-0.52,2023年的化學試題依然會維持穩定。★ 2023年的高考試題與適應性考試試題的框架 (7+4) 相同,但不能確定選擇題的題序。★ 要關注之前發布的試題樣例,比較試題樣例與適應性試題的差異性和共性。★ 要關注新舊教材的變化,尤其關注新教材新增的內容,例如適應性試題出現了超分子等,2022 高考試題出現了胺類物質 (含氮有機物)。★ 各省份教材不同,高考命題依托于課程標準,不完全以各省份教材為依據。★ 高考以前出現過的問題應重視,命題專家可能認為“考過即已知”,例如分壓平衡等。變化的是情境不變的是知識聚焦的是素養考查的是能力高考題的得分手段50分以下:用化學知識與技能得分,要求雙基牢固;50~80分:用學科能力及應試技術得分,追求考試藝術;80分以上:用學科素養得分,分數體現的是其較高的化學修養;90分以上:功底+能力+水平+技術+規范+運氣。(一)2022全國卷(選擇題)考點分析甲卷考點統計乙卷考點統計選擇題考查角度保持穩定對比近年全國卷發現,化學選擇題命題十分穩定。選擇題均從以下幾個重點知識入手進行考查:1. 全國卷選擇題考點(1) 化學與STSE(生活、能源、安全、環境、社會熱點、傳統文化、古籍),體現學以致用;(2) 陌生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有機實驗、結構與性質,同分異構體、反應類型等);(3) 基于元素推斷的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表)的綜合考查;(4) 化學實驗基礎:基本操作,制備分離提純方法(課本實驗),表格式、陳述式、裝置式;(5) 電化學原理及應用(新型電池為背景,電解,金屬防腐等,體現學以致用);(6) 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創新數據呈現方式,坐標曲線圖, Ksp等);(7) NA(氣體、反應、可逆、微粒結構、溶液微粒)及化學常用計量;(8) 微觀探析(以反應歷程或機理圖像為載體,考查反應原理、反應熱、催化劑與活化能等);(9) 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10) 化學(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及離子共存(離子反應);(11)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及其應用;(12) 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分類;(13) 化學用語(微粒及各類表示符號和方法、化合價、化學式、各類方程式、電離能、電負性等);(14) 氧化還原反應;(15) 微化學工藝流程(片段)分析;(16) 蓋斯定律、反應熱。必考、高頻、輪考、可考近年Ⅲ卷/甲卷選擇題題型比較近年全國Ⅱ卷/乙卷選擇題考點比較規律6+1;一變六不變;穩定是關鍵近年全國Ⅰ卷/乙卷選擇題考點比較2. 全國卷化學選擇題答案分布規律說明: 全國甲卷使用省份: 云南、貴州、四川、西藏、廣西,共5省區。注: 2021年起,Ⅱ卷與 Ⅰ 卷合并為全國乙卷注意:命題一般不把答案放在A項,否則就會降低另外3個選項的價值。但有時為了降低題目難度,可能把少量答案放在A項。乙卷使用省份:山西、河南、安徽、江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共12省區。甲卷考點統計乙卷考點統計(二)2022全國卷(選擇題)考點分析非選擇題題型特點(題型固定、考點穩定)近年全國卷非選擇題題型比較試題情景換;題型固定;考點輪現近年全國卷主觀題(非選擇題)的主要考查角度(基礎知識、主干知識、高頻考點)★ 綜合化學實驗(實驗原理、裝置的選擇、儀器的名稱、試劑的選擇、試劑的作用、分離提純、實驗方案設計及評價、簡單計算)★ 無機綜合(工業流程圖)以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工業生產流程為背景,通過題中所給信息、結合數據分析(如離子沉淀的pH等)、圖表分析、考查物質的工業制備、試劑的作用或選用、相關操作分析及原因闡述、分離提純、濾渣或濾液成分判斷、氧化還原方程式的書寫、相關定量的計算、綠色化學(如循環操作)等。★ 化學反應原理(綜合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電解質溶液、電化學(包含原電池和電解池)、速率、平衡及平衡的移動)★ 物質結構與性質(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電子排布式、電子排布圖(軌道表示式)]、核外電子運動狀態、電負性和電離能等。分子結構與性質:類型的判斷(化學鍵類型、雜化類型、立體構型)、性質的判斷(極性、熔沸點等)。晶體結構與性質:晶體的類型、晶體的性質、圍繞晶胞的分析和計算等。★ 有機合成(官能團的名稱、有機物命名、反應類型、有機化學方程式書寫、結構簡式、同分異構體,手性碳、合成物質路線的設計)近年五類圖形信息出現形式及次數Er Lun Fu Xi Ji Hua03制定計劃,科學備考1、復習進度較慢,一輪復習花費時間較長2、高考題做的比較少3、學生思維的訓練及解題能力方面仍存在欠缺一輪復習中存在的問題三輪復習時間安排一輪 二輪 三輪時間目標方式策略方法開學初至3月中3月中至5月中5月中至6.6全面復習系統知識,形成網絡,夯實雙基重組知識,完善體系,突出方法,提高能力綜合運用,查漏補缺,考前調整,全面應試章節復習專題復習綜合模擬以課本為載體,以考點為依據,以運用為目標,以知識點為主線,全面滾動地復習以專題為主攻目標,查找知識上的缺漏,構建知識網絡,熟練解題方法,實現知識成網、方法成套三輪復習精做模擬訓練題,規范作答要求。成熟心理素質,提高應試技巧、能力章節復習宜采用看、練、聽,看書整理、訓練鞏固、聽講診誤。專題復習宜采用聽、看、練,聽專題指導、看方法總結、練過程分析。綜合復習宜采取練、聽、看的方式。練方法技巧、聽精細點評、看錯點誤點。科學合理安排早讀內容時間 早讀內容3.25 專題一 化學與生活、物質的組成、分類4.1 專題二 化學常用計量 、專題三 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4.8 專題四 元素化合物4.15 專題五 常見有機物及應用4.22 專題六 化學實驗基礎4.29 專題七 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5.6 專題八 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5.13 專題九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5.20 專題十 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5.27 專題十一 化工流程題6.3 專題十二 綜合實驗探究題備注: 化學早讀內容以早讀資料為主,為確保早讀高質高效,請各位老師在當天內對早讀內容掌握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督促學生。二輪復習的第一個階段(3月20日— 5月14日)時間 大專題 小專題 課時 基本考點3.20-3.26 基本概念(8課時) 物質的組成、分類 1 酸堿鹽氧化物電解質化學用語 1 分子式、結構式、電子式等STSE 1 化學與傳統化學、生產、生活、科技、能源、環保等阿伏加德羅常數 1 有關NA在選擇題中的應用離子反應 2 離子方程式書寫、正誤判斷、離子共存氧化還原反應 2 基本概念、簡單計算、陌生方程式書寫3.27-4.9 基本理論(12課時) 化學反應與能量 2 △H計算(鍵能、生成焓、燃燒熱、蓋斯定律)、熱化學方程式書寫電化學 3 原電池、電解池、新型可逆電池、金屬的腐蝕與防腐、離子及電子移動方向的判斷、電極方程式的書寫,電池或電解池中的相關計算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 4 化學反應速度與平衡、勒夏特列原理應用、平衡圖像的突破、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四大平衡常數及其應用(含相關計算)電解質溶液、有關圖像題解題策略 3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平衡常數的綜合應用,中和滴定應用,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離子平衡的綜合應用,讀圖識圖,沉淀溶解平衡與Ksp的有關計算時間 大專題 小專題 課時 基本考點4.10-4.16 常見無機物(8課時) 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 3 常見非金屬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備方法,主要性質及其應用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 2 常見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備方法主要性質及其應用,合金無機工藝流程題答題策略 3 陌生“核心反應”方程式的書寫轉化操作的目的、原理分析及產物判斷試劑及條件的選擇、副產物的循環利用產品分離提純的實驗操作及原因分析,讀懂圖答題策略與規范4.17-4.23 物質結構與性質(8課時) 原子結構與性質 8 元素推斷分子結構與性質 元素周期律晶體結構與性質 物質結構與性質晶體分析與晶胞計算物質結構題的答題策略與規范時間 大專題 小專題 課時 基本考點4.23-5.7 化學實驗(10課時) 基本儀器、 2 實驗裝置的選擇與連接,試劑選擇基本操作及實驗安全 現象、原因、目的描述物質的制取、檢驗、分離和提純 3 物質的制備、凈化,物質的分離提純離子檢驗綜合化學實驗與實驗探究 5 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定量實驗與分析計算,綜合實驗題的答題技巧與規范5.8-5.14 有機化學基礎(8課時) 常見的有機物及其應用 2 典型有機物的用途、同系物、基本有機實驗有機物的組成與結構烴、鹵代烴、烴的含 氧衍生物 糖類、蛋白質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6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官能團的性質及名稱,有機反應類型判斷(取代、加成、消去、水解、酯化、加聚、縮聚)有機合成思路、方法與合成路線的設計,有機反應條件及反應方程式的書寫,限定條件下同分異構體書寫、數目及命名,有機綜合題的答題技巧與規范化學實驗 儀器連接順序操作步驟排序特殊裝置作用溫度和過濾、洗滌化學計算 滴定專題熱重分析計算電化學 各種離子交換膜問題速率、平衡 化學平衡常數、圖像識圖能力電解質溶液 四大常數的計算圖像:對數圖像與分布系數圖像化學用語 平衡移動分析、實驗操作工藝流程 循環使用的物質蒸發結晶操作有機化學 同分異構體設計合成路線微專題復習內容預測、高考真題訓練:穿插在二輪復習和三輪強化過程中第二階段:(5月15日—5月25日)微專項復習(解決難點)第三個階段(5月25-6月6):回歸課本、模擬高考5.25 星期三 13 回歸5.26 星期四 12 回歸5.27 星期五 11 回歸5.28 星期六 10 回歸5.29 星期日 9 回歸5.30 星期一 8 回歸5.31 星期二 7 回歸6.1 星期三 6 高考押題卷講評6.2 星期四 5 高考押題卷講評6.3 星期五 4 高考押題卷講評6.4 星期六 3 高考押題卷講評6.5 星期日 2 高考押題卷講評6.6 星期一 1 高考押題卷講評回歸:1.回歸教材。一是課本實驗的重現,二是回歸課本典型段落文字(在老師的指導下翻看課本)2.回歸錯題:學生反思典型題匯編和綜合測試題Er Lun Fu Xi Ji Hua04強化教研,攜手共進備課程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重點跟蹤課后交流學習研究課程標準、教材、教參等相關資料。抓住“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主備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陳述自己的備課方案,所有老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討論比較,揚長避短,統一思想,達成共識。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研討,相互補充、完善教案。跟蹤聽課,對經過研討的教案進行檢驗,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完善。課下老師們多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促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教師加強對課程標準的學習,把考點分解到每節課,復習中重視知識的橫向與縱向深入,把握高考復習的正確方向。組織教師精心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關注“變化點”,體會新課改下高考的命題思想及測試方向,準確把握和定位高考內容的深廣度、高考方向和考查的方式。1. 每次集體備課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教材”,提高復習的針對性確定好小專題后,課堂教學要強化主干、突出重點、關注熱點、專攻簿弱,注重概念和規律的深層次理解,突出能力提升。提倡問題導學、變式訓練,給學生以成就感;提倡建模、用模思想,注重歸理提升、注重規范訓練,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狠抓聽課效率和訓練質量兩個關鍵點。上好兩種課型,即專題復習課和講評課。2. 抓住課堂,優化教學結構,提高復習的 實效性Ⅰ、專題復習課:要立足主干知識,建構知識網絡,深化概念和規律的深層次的理解,注重方法,突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不斷總結解題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2)學會將新問題還原為已知化學原理的思維方法,新舊搭橋,實現遷移;(3)學會將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問題來解決,化綜為單,分層得分;(4)學會建立解題的思維模型;(5)加強變式訓練,變條件、變角度、變方法,打破定勢思維。Ⅱ、講評課:① 講審題(關鍵詞、有效信息)② 講思路(解題方法、過程與流程)③ 講步驟(模板的應用)④ 講規范(細節決定成敗,規范決定輸贏)⑤ 講規律(命題規律、解題規律)講拓展(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題型變化)講解題注意事項和易失誤點通過講評,幫助學生克服“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遇新不會”的情況。要教會學生“題后小結”和“題后反思”。學生能力是練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進行有效訓練,精心選題是關鍵。選題遵循以下原則:(1)選題要注意基礎性、典型性、針對性、綜合性。特別注重近幾年化學高考試題精選和改編,重能力、有梯度,符合校情、教情和學情。(2)選題時要參照考點,考過的知識點作好記號,避免知識點的多次重復和遺漏。3. 精心選題,規范訓練,提高訓練的有效性Er Lun Fu Xi Ji Hua05答題方法技巧指導從高考閱卷情況看,考生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① 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不系統,導致題目不會分析,抓不住關鍵字詞,不能按答題要求作答;②對信息的挖掘、提取能力不高,導致看不到題中的隱含信息,不能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元素化合物有機結合;③邏輯思維能力弱,審題答題方法欠缺,導致答案不規范,缺乏邏輯性、層次性;④學科素養不高,運用知識不靈活,導致機械照搬知識,不能根據有效信息,靈活調動運用所學知識;⑤書寫能力差,字跡潦草,導致不能正確辨認答題內容而誤判,無法得到相應分數,同時也嚴重影響閱卷進度和老師心情。1.整合教材重歸類,在歸納類比中求真(1)增大原料浸出率(離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攪拌、升高溫度延長浸出時間、增大氣體的流速(濃度、壓強),增大氣液或固液接觸面積及接觸時間。(2)加熱的目的:加快反應速率或促進平衡向某個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動。(3)溫度不高于××℃的原因:適當加快反應速率,但溫度過高會造成(如濃硝酸)揮發、(如H2O2 、NH4HCO3)分解、如Na2SO3)氧化或促進(如AlCl3)水解等,影響產品的生成。(4)從濾液中提取一般晶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晶體)的方法:蒸發濃縮至有晶體出現、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冰水洗、熱水洗、乙醇洗等,各自的目的要明確)、干燥。答題模板:以工藝流程題(一)有關實驗操作的問題1.檢驗離子是否已經沉淀完全的方法規范解答:將反應混合液靜置,在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沉淀劑××,若不再產生沉淀,則××離子已經沉淀完全,若產生沉淀,則××離子未完全沉淀。2.過濾時洗滌沉淀的方法規范解答:向過濾器中加蒸餾水至沒過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復操作2~3次。答題模板:化學實驗題(二)有關物質檢驗的問題1.檢驗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的方法規范解答:取少許試樣置于試管中,加NaOH溶液加熱,冷卻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加入幾滴硝酸銀溶液,若產生淺黃色沉淀,則證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2.證明碳酸鈉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的實驗方法規范解答:取少許碳酸鈉溶液置于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紅色,再向紅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至過量,產生白色沉淀,溶液的紅色逐漸消失,則證明碳酸鈉溶液的堿性為碳酸根水解所致,即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三)有關現象或原理的解釋、試劑或操作的作用等問題1.高鐵酸鈉既能用作凈水劑又能對水進行消毒、殺菌的原理規范解答:Na2FeO4中的鐵元素呈+6價,具有很強的氧化性,能對水進行殺菌、消毒,其還原產物Fe3+發生水解反應生成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的Fe(OH)3(膠體),能夠吸附水中懸浮雜質使水澄清。2.酸性H2O2溶液溶解銅片的實驗中,銅片溶解的速率隨著溫度的升高先加快后減慢的原因規范解答:溫度升高能夠加快該反應的反應速率,故銅的溶解速率加快。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H2O2濃度的降低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超過了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故銅的溶解速率減慢。2.加強選擇題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的強化訓練選擇題每次訓練應不斷強化自己選擇題的準確度,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解題方法,特別是排除法。避免小題大作,真正做到準確和快速。通過訓練,要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大部分同學都能在15分鐘以內完成七道選擇題,并且失誤控制在一題之內。3.加強答題書寫規范訓練在非選擇型題目中,經常出現文字敘述和書寫計算過程及化學用語等問題,很多考生經常在此處馬虎,造成非知識性失分,可惜至極。特別是文字敘述中,考生經常答不到采分點上,建議平時做完題后,仔細分析參考答案的語言,弄清楚每句話的意義,還要做到言簡意賅、書寫規范,最后形成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