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屆高三化學二輪復習 計劃課件(共82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屆高三化學二輪復習 計劃課件(共82張PPT)

資源簡介

(共82張PPT)
2024年二輪復習備考計劃
化學
目錄
CONTENTS
研究新課標,精準備考
考情研究,確定突破點
制定計劃,科學備考
1
2
3
4
5
強化教研,攜手共進
答題方法技巧指導
Er Lun Fu Xi Ji Hua
01
研究新課標,精準備考
‘高考命題嚴格依據高中課程標準,確保“內容不超范圍,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內容限定在課程標準范圍之內。’
備考依據: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新課程標準、教材、高考藍皮書、真題
核心內容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內涵
2023年新課標卷理綜化學命題全
面落實《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一核、
四層、四翼”的理念。以化學基礎知識
和基本理論為支撐,加強考生對化學
知識本質的深度理解,同時進行學科
交叉融合,突出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
的考查,體現學科素養與核心價值觀
,促進考生全面發展,充分發揮立德
樹人、服務選才的作用,從而指導高中教學。
高考化學試題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在測試考生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思維方法的基礎上,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對化學學習能力的要求如下: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1)對化學基礎知識能正確復述、再現、辨識,并能融會貫通
(2)通過對自然界、生產和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觀察,以及實驗現象、
實物、模型的觀察,對圖形、圖表的閱讀,獲取有關的感性認識和
印象,并進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儲
(3)從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地提取實質性內容,并與自己已有知識整
合,重組為新知識塊
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化學試題創新試題呈現方式,要求學生能夠閱讀和理解文本、符號、圖形、表格等信息,深度挖掘數據,客觀全面地提取有效信息,準確概括和描述所涉及現象的特征及其相互關系,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信息中蘊含的規律或原理。例如,新課標卷第13題以向飽和AgCl溶液中滴加氨水的反應為背景,呈現一個自變量下的多個因變量變化過程圖,考查學生從圖中提取和加工實驗數據的能力;新課標卷第9題以圖文形式呈現由多種元素構成的晶體的結構,選材新穎前沿,考查學生理解掌握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圖文閱讀分析與信息判斷的能力,體現了新課標體系下對課本知識點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思想與內涵。
9、一種可吸附甲醇的材料,其化學式為[C(NH2)3]4[B(OCH3)4]3Cl,部分晶
體結構如圖,其中[C(NH2)3]+ 為平面結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該晶體中存在N-H···O氫鍵
B. 基態原子的第一電離能:CC. 基態原子未成對電子數:BD. 晶體中B、N和O原子軌道的雜化類型相同
【情境設計】 一種可吸附甲醇的材料
【必備知識】《選必修2》的氫鍵、第一電離能、核外電子排布的軌道表
示式、軌道雜化類型。(此題是亮點!)
【關鍵能力】 信息處理;邏輯分析
【核心素養】 微觀探析;證據推理
CBB和O是sp3,N是sp2
+
胍鹽
12、“肼合成酶”以其中的Fe2+配合物為催化中心,可將NH2OH與NH3轉
化為肼(NH2NH2),其反應歷程如下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 NH2OH、NH3和H2O均為極性分子
B. 反應涉及N-H、N-O鍵斷裂和N-N鍵生成
C. 催化中心的Fe2+被氧化為Fe3+,后又被還原為Fe2+
D. 將NH2OH替換為ND2OD,反應可得ND2ND2
【情境設計】 酶催化反應的機理
【必備知識】《必修1》的氧化還原反應、核素;《選必2》的分子的極性
【關鍵能力】 獲取信息;邏輯分析
【核心素養】 微觀探析;證據推理
NH2OH
NH2H
ND2NH2
29、氨是最重要的化學品之一,我國目前氨的生產能力位居世界首位。
(1)根據圖1數據計算反應1/2N2(g)+3/2H2(g)= NH3(g)的△H= -45 kJ·mol-1。
(2)研究表明,合成氨反應在Fe催化劑上可能通過圖2機理進行( *表示催化劑表
面吸附位,N2*表示被吸附于催化劑表面的N2)。判斷上述反應機理中,速率
控制步驟(即速率最慢步驟)為 (ii) (填步驟前的標號),理由是N≡N的鍵能
最大,使其斷裂需要的能量最多。
(3)合成氨催化劑前驅體(主要成分為Fe3O4)使用前經H2還原,生成α-Fe包裹
的Fe3O4。已知α-Fe屬于立方晶系,晶胞參數a=287pm,密度為7.8g·cm-3,
則α-Fe晶胞中含有Fe的原子數為 (列出計算
式,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為NA)。
7.8×(287×10-10)3 NA
56
(473+654)-(339+397+436)=-45
N≡N:946kJ/mol
H-H:436kJ/mol
決定總反應速率的基元反應
(4)在不同壓強下,以兩種不同組成進料,反應達平衡時氨的摩爾分數與溫度的計
算結果如下圖所示。其中一種進料組成為xH2=0.75、xN2=0.25,另一種為xH2=
0.675、xN2=0.225、xAr=0.10。
(物質i的摩爾分數xi=ni/n總)。
②進料組成中含有情性氣體Ar的圖是圖4。
③圖3中,當p2=20MPa、xNH3=0.20時,氮氣的轉化率α=33.33%。該溫度時,反
應1/2N2(g)+3/2H2(g) NH3(g)的平衡常數Kp= (MPa)-1(化為最簡式)。
①圖中壓強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p1【情境設計】 工業合成氨
【必備知識】《選必1》焓變的計算;活化能;化學平衡移動;圖像分析;轉化率的
計算;平衡常數的計算;《選必2》涉及晶胞的計算(亮點)。
【關鍵能力】 讀圖、析圖;分析;歸納;計算
【核心素養】 微觀探析;平衡思想
3
36
2、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1)將實際問題分解,通過運用相關知識,采用分析、綜合的方法 ,解決簡單化學問題
(2)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及成果,能正確地運用化學術語及文字、圖表、模型、圖形等進行表達,并作出合理解釋
3、化學實驗與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實踐化學實驗的一般過程
(2)在解決化學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化學原理和科學方法,能設計合理方案,初步實踐科學探究
27、鉻和釩具有廣泛用途。鉻釩渣中鉻和釩以低價態含氧酸鹽形式存在,主
要雜質為鐵、鋁、硅、磷等的化合物,從鉻釩渣中分離提取鉻和釩的一
種流程如下圖所示:
已知:最高價鉻酸根在酸性介質中以Cr2O72-存在,在堿性介質中CrO42-
存在。
(1)煅燒過程中,釩和鉻被氧化為相應的最高價含氧酸鹽,其中含鉻化
合物主要為Na2CrO4(填化學式)。
(2)水浸渣中主要有SiO2和Fe2O3。
(3)“沉淀”步驟調pH到弱堿性,主要除去的雜質是Al(OH)3。
CrO42-
VO3-
AlO2-
PO43-
SiO32-
SiO2、Fe2O3
Al(OH)3
MgSiO3、MgNH4PO4
加熱過的SiO2活性下降!
CrO42-
(4)“除硅磷”步驟中,使硅、磷分別以MgSiO3和MgNH4PO4的形式沉
淀,該步需要控制溶液的pH≈9以達到最好的除雜效果,若pH<9時
,會導致c(PO43-)降低,不利于生成MgNH4PO4沉淀;pH>9時,會
導致Mg2+形成Mg(OH)2沉淀。
(5)“分離釩”步驟中,將溶液pH調到1.8左右得到V2O5沉淀,V2O5在
pH<1時,溶解為VO2+或VO3+;在堿性條件下,溶解為VO3-或VO43-
,上述性質說明V2O5具有c(填標號)。
A.酸性 B.堿性 C.兩性
(6)“還原”步驟中加入焦亞硫酸鈉(Na2S2O5)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為3S2O52-+2Cr2O72-+10H+=6SO42-+4Cr3++5H2O。
【情境設計】 從鉻釩渣中分離提取鉻和釩
【必備知識】《必修1》的Fe2+易被氧化;《必修2》的AlO2-與酸反應;《選
必1》沉淀的溶解、轉化;陌生氧化還原型離子方程式書寫
【關鍵能力】 邏輯推理;信息獲取與加工
【核心素養】 變化觀念;微觀探析;證據推理
想“沉淀的溶解、轉化”!
易錯寫成“Cr(OH)3”!
(1)化學表征能力:涉及化學規范用語和使用,能夠通過宏觀 、微觀、符
號、曲線對化學事物進行表征,并理解對同一化學事物各種表征的聯
系。如元素符號、原子結構示意圖、結構式、熱化學方程式、電極反
應式、離子方程式等。
(2)實驗與探究能力: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
運用化學實驗、調查等方法進行探究,獨立完成探究。如設計合理實驗
方案,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儀器的操作,實驗數據的處理,對實驗
過程、現象、結論的正確描述等。
(一)關鍵能力:
(3)化學方法和分析能力:對化學知識進行概括、判斷、比較等,能從多角
度、動態的、宏微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如對化學概念的概
括,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歸納總結,掌握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關系,科
學解釋化學現象,運用化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等。
(4)化學信息處理能力:包括接受、整合、交流、評價信息,從提供的新信
息中準確提取實質性內容,并與已有知識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的能力
,能與同伴溝通交流科學信息并能根據已有知識做出合理評價。
(5)發現與提出問題能力: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敢于質疑、勇
于創新,能夠從化學情境中發現、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對資料中某一
概念、描述、定義等的質疑,對實驗中出現“異常”現象的思考,對理
論計算與事實之間差距的猜測等。
(7)模型認知能力:通過分析、推理等方法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征、構成
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建立模型,并能用模型解釋現象,揭示本質。如通過
實物模型認識有機分子結構,建立元素“位—構—性”的認知模型等。
(6)證據推理與論證能力:具有證據意識,能夠收集證據,基于證據對物質
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或證偽;
具有建立觀點、結論和證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的能力。如預測反應進行的
方向,再通過合理的實驗或者理論對預測進行論證,以支持論點。
(二)、《新課程標準》變化部分
高中新舊版本教材內容變化對比
(三)、情景載體
情境是高考命題實現 “價值引領、素養導向、知識為基、能力為重”的綜合考查的載體。
無情景不入題、實驗探究情景
7、化學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復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A. 竹簡的成分之一纖維素屬于天然高分子
B. 龜甲的成分之一羥基磷灰石屬于無機物
C. 古陶瓷修復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為Ca(OH)2
D. 古壁畫顏料中所用的鐵紅,其成分為Fe2O3
【情境設計】 文物的化學成分以及修復時涉及到的化學物質!
【必備知識】《必修1》的鐵紅、《必修2》的熟石膏、《選必1》的羥基
磷酸鈣、《選必3》的纖維素
【關鍵能力】 理解與辨析
【核心素養】 社會責任
石膏:
CaSO4·2H2O
熟石膏:
2CaSO4·H2O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情境是圍繞某一特定主題事實,以文字、數據、圖表等方式,為設計問題任務、達成測評目標而呈現試題信息的載體
考查載體
學習探索
以化學學科專業語言與符號,按照學科邏輯呈現的形式情境,主要用于檢測基礎知識理解與調用,體現基礎性
生活實踐
現實生活中化學現象及其變化的內在邏輯呈現的真實情境,主要用于檢測知識遷移與應用,體現綜合性與應用性
學術探索
以化學科學研究問題為背景,按照學術研究的一般路徑呈現的真實情境,主要用于檢測問題建構與解決,體現綜合性與創新性
(1)情境分類
(2)情境的命題運用
基于“四層”考查內容與“四翼”考查要求的關系,高考命題應設計以下四種類型的題目。
一是基礎性為主的試題。在命制試題時,以問題情境為載體,加強對基本概念、原理的考查,體現高考試題的 “基礎性”。
二是綜合性為主的試題。高考注重考查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關注不同知識內容之間、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整合所學知識并培養學生的實踐思維。在命制試題時,根據考查需要,注重選擇生產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參照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進行合理的簡化或處理來設置問題情境。由此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能力的水平,從而體現出高考試題的“ 綜合性”。
三是應用性為主的試題。選取工業生產、產品制造、技術論證以及政策討論等實際存在的現實問題,通過提供多種形式的材料,命制結論開放、解題方法多樣、答案不唯一的試題,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引導學生打破常規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考查學生學以致用、應對生活實踐問題情境的學科素養,體現高考試題的“應用性”。
四是創新性為主的試題。創新性試題的命制,緊密結合我國社會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科學技術前沿理論、工程技術領域的重大項目等進行編擬,使試題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和鮮明的中國特色。此類問題情境要求學生多角度、開放式地思考問題,旨在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對問題或觀點提出不同看法并進行論證的能力,考查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批判的思維能力,考查學生創新性地運用知識去發現新規律、研發新理論、開發新技術的能力。總體而言,這種類型的試題考查的是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意識的“創新性”。
高考化學的情境分類
情境分類 具體內容 命題指向
日常生活情境 食物營養、合成藥物、常見材料和能 量轉化設備; 考查學生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闡釋生 活中的現象和問題;
生產環保情境 自然資源利用、生產條件優化、廢物 回收利用和毒害物質處理; 生產環保情境呈現工業生產或環境保 護中的實際問題,體現應用性和綜合 性的考查要求;
學術探索情境 最新合成方法、新穎功能物質和新型 催化技術; 主要考查物質結構與牲質;考查推理 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判斷反應歷程 和機理以及反應的轉化率等;
實驗探索情境 基本操作實驗;研究型實驗; 定性占定量分析情境;物質制備與純 化情境;
化學史料情境 試題中展現已有理論或成果使用的儀器、方法和研究數據,真實再現己有 理論的發現或成果的研發過程。 還原到理論創立的真實過程中考查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3.情境素材建議● 有關化學發現的故事:電離理論的建立、元素周期律的發展、原電池的發現、氯氣的發現、人工合成尿素、工業合成氨、青蒿素的提取等。● 有關理論、模型不斷發展的史實:苯分子結構、原子結構模型、氧化還原反應理論等。● 化學研究技術及應用:波譜、色譜、X射線衍射、飛秒化學、原子示蹤技術等;汽車尾氣中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測定、食物中亞硝酸鹽等含量的測定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化學科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化學科學與技術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作出貢獻的事例。
主題2:常見的無機物及其應用
3. 情境素材建議●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應用:補鐵劑;實驗室中硫酸亞鐵的保存與使用;印刷電路板的制作;打印機(或復印機)使用的墨粉中鐵的氧化物(利用磁性性質);菠菜中鐵元素的檢測;鈉著火的撲救;鈉用作強除水劑。●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應用:火山噴發中含硫物質的轉化;“雷雨發莊稼”;氮的循環與氮的固定;工業合成氨、工業制硫酸(或硝酸);氮肥的生產與合理使用;食品中適量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去色、殺菌、抗氧化);含氯消毒劑及其合理使用;氯氣、氨氣等泄漏的處理;酸雨的成因與防治;汽車尾氣的處理。●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電離理論建立的化學史料;氧化還原理論建立的史料;日常生活中的氧化還原反應。
課標上的情景素材建議
主題3:物質結構基礎及化學反應規律
3.情境素材建議●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表)的發現史料;鋁制品的合理使用,用鋁和氫氧化鈉的反應疏通下水管道;稀土資源、核能的開發與利用。●化學鍵:化學鍵存在的證據,如水的三態變化與水分解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比較;利用化學鍵討論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的本質,如氫氣與氯氣、甲烷燃燒等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反應限度和快慢:化學反應存在限度的證據,如高爐煉鐵、合成氨、氯化鐵與碘化鉀的反應、氯氣與水的反應等;汽車安全氣囊的膨脹、食物腐敗等生活中與化學反應速率有關的現象;催化劑在調控化學反應速率中的作用,如燃料電池、工業制硝酸(或硫酸)、合成氨、汽車尾氣處理等反應中的催化劑。
主題4: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
3.情境素材建議●原油的分餾、裂化及裂解產品和用途,常見燃油標號的含義;乙烯工業,用于水果催熟的乙烯制劑。●我國釀酒技術與酒文化,工業酒精的制備,不同飲用酒中酒精的濃度,乙醇汽油,固體酒精,酒后駕車的檢驗,酒精在人體內的轉化,乙醇鈉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我國釀醋技術與食醋文化。●食物中的糖類、油脂、蛋白質在人體內的轉化,常見體檢指標中的有機化合物;有機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塑料的分類及合理使用,水立方的外立面膜結構材料——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塑膠跑道的材料、手機貼膜等。
課標、教材在變、化學基本原理不變;
載體、情景在變,考查的知識點不變;
理念、觀念在變,命題人員可能會變,考試的形式會變。
Er Lun Fu Xi Ji Hua
02
研究考情,確定突破點
2023年高考全國卷科學調控試題難度,關注學生感受
在充分調研、科學分析學情教情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試題設問的開放性、思維的層次性、情境的新穎性、計算的復雜性等因素對難度的影響,在保證整體區分度的前提下,從以下3個方面合理調控試題難度。
第一,合理調控基礎題數量。3套試卷均保證了適當的基礎題比例,增加考查基本概念的試題數量,幫助學生穩定心態,發揮正常水平,提高答題參與度。
第二,降低計算量和復雜程度。在設計試題時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科思維,盡可能避免較為復雜的數據計算。化學試題中,新課標卷第29題晶胞中含有Fe原子數的計算要求學生列出計算式即可;全國乙卷第28題反應焓變的計算通過字母表示,避免復雜的數值運算。
第三,精心調整設問方式。化學試題中,全國甲卷第36題第(7)問在存在較多同分異構體的情況下給出限定條件使問題簡化,并且采用選擇正確答案的方式降低難度;全國乙卷第26題第(3)問試劑的選取通過給出選項限定答案范圍,降低難度。
2023新課標試題評析
1、知識體系考查更加全面,突出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要求。
2、關鍵能力考查更加凸顯,在命題材料的選擇上更加開放和靈活,對學生的理解與辨析、分析與推測能力考查尤為突出。
3、情景設計更加豐富新穎,全面考查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4、問題設計考查點更細、更精,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全面和扎實,理解更透徹和細致。
5、總體難度有所增大,創新性有一定增強,表現在問題設計的精細化和情景創設的豐富性與新穎性。
選擇題命題評析
2023新課標試題評析
1、無機工藝流程綜合題:以無機物的制備提取化工流程為主體背景材料,PH的調控,方程式書寫,實驗試劑和產物分析、實驗操作進行設問。試題呈現的方式體現了化學反應原理與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相融合,重點考查學生信息獲取與加工能力、分析與推測能力、歸納與論證能力。
2、實驗綜合題:以有機物的制備為載體,主要考查熱傳導介質的選擇、儀器名稱、基本實驗操作、物質性質與應用、實驗設計和評價、產率計算等知識,重點考查學生信息獲取與加工能力、分析與推測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 該實驗題側重考查學生對反應原理的過程性分析,試題的每一個設問都指向實驗中會遇到的一個實際問題,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知識基礎,突出對學生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的考查。
3、反應原理綜合題:本題以高中化學課程中的重點內容合成氨反應為情境載體,緊密聯系工業生產實際,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物質結構與性質等知識。
4、有機題考查時嚴格依標命題——針對新課標所要求的“胺的結構特點”設問,考查了氨基官能團的名稱。不追求標新立異,不出“繁、難、偏、怪”試題,命題趨勢趨于穩定,未涉及有機合成路線設計的考查
非選擇題命題評析
一是注重模塊知識內容間的融合,促進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此外, 2023年新課標卷化學試題的呈現沿襲以往方式的同時做了較大調整——取消了原來選考試題呈現的方式,把《物質結構與性質》選考題變為必考題,而且代之以選擇題為主要呈現方式,打破三個選擇性必修內容之間相互獨立的狀況,原理與結構相結合,有機與結構相結合。
因此,在高三備考過程中,要注重幫助學生對化學學科必備知識進行融合:
二是注重模塊之間的相互融合,促使知識體系結構化
2024適應性考試化學卷(9省聯考)
選擇題數量基本為14道左右,熱點考查方向為:實驗基礎(8題)、有機基礎(5題)、電化學(5題)、化學與生活(4題)、元素化合物(4題)、元素原子推斷(4題)、化學工藝生產流程(4題)、反應方程式正誤判斷(4題)、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濃度(4題)、NA計算(3題)、化學用語(3題)、物質結構與性質(3題)、速率與平衡(2題)、反應機理與歷程(2題)、其他(2題)。通過統計可以發現各省選擇題命題方向十分明確,核心考點非常集中,非常全面的考查了化學學科主干知識,進一步引導教學要打牢基礎,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為以后進一步學科奠定基礎。非選擇題的命題,分別從實驗綜合、原理綜合、化工流程、有機綜合四個方面命制四道大題(各省題目順序稍有變化),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不再出綜合題,這跟2023年大多數新高考地區自主命制試卷保持一致,體現了高考命題改革穩步推進的思想。
進一步加強教考銜接,引導教學回歸學科本質。
1、依據課標,緊扣教材。試題命制根據課標要求,緊扣教材,充分全面考查了學科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如四省都通過阿伏伽德羅相關計算考查了化學三大守恒思想觀念;又如都通過化學(離子)反應方程式正誤判斷題考查常見元素化合物性質及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等核心原理;再如每省試題都出現了兩道實驗基礎題,考查了跟課本緊密聯系的基礎實驗知識,比如廣西卷第9題A選項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B選項粗鹽中鈣鎂離子的去除、貴州卷第10題B選項銨根離子檢驗、葡萄糖檢測等考查點都直接來自于教材,引導教學回歸教材,凸顯教材對教學的導向價值,體現加強教考銜接導向。
2、注重學生學科能力考查。引導教學注重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思維品質的培養。試題命制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表格、坐標曲線和其他各種圖文信息,要求學生能夠進行圖文轉化、信息分辨、提取、整合重組與再造。如四個省的試卷選擇題都采用了化學物質制備工藝流程來進行命制,而且選項的問題設計也比較全面開放,這類題需要學生具備對化學生產流程有清晰的思維模型,同時還需要能靈活的分析和應對,充分考查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對學生思維品質有極高要求。如安徽卷16題的以鎳鉬礦分離鉬的工藝流程圖與溶解度曲線圖的結合,貴州省16題的鈷酸鋰生產流程與浸取率坐標圖結合,吉林卷18題的溫度關系圖、反應路徑圖,廣西卷16題的熱力學數據表格、轉化率曲線圖、分步驟的活化能方程式等圖形表格組合形式,要求學生能夠閱讀和理解文本、符號、圖形、表格等信息,深度挖掘數據,客觀全面地提取有效信息,準確概括和描述所涉及現象的特征及其相互關系,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信息中蘊含的規律或原理。
1.化學與STSE(生活、能源、安全、環境)
2.有機化學基礎(實驗、結構,性質,同分異構體、反應類型)
3.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內容考查
4.化學實驗基礎:基本操作,制備分離提純方法(課本實驗)
5.電化學(新型電池、電解應用為背景,金屬防腐等)
6.NA(考查知識點廣泛)
7.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創新數據呈現方式)
8.化學(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及離子共存
9.微觀探析(化學反應與能量,結合反應熱考查催化劑與活化能)
10.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及其應用
11.工藝流程分析
12.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
選擇題常考考點
Er Lun Fu Xi Ji Hua
03
制定計劃,科學備考
三輪復習時間安排
一輪 二輪 三輪
時間
目標
方式
策略
方法
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初
2月中至4月中
4月中至6.6
全面復習系統知識,形成網絡,夯實雙基
重組知識,完善體系,突出方法,提高能力
綜合運用,查漏補缺,考前調整,全面應試
章節復習
專題復習
綜合模擬
以課本為載體,以考點為依據,以運用為目標,以知識點為主線,全面滾動地復習
以專題為主攻目標,查找知識上的缺漏,構建知識網絡,熟練解題方法,實現知識成網、方法成套
三輪復習精做模擬訓練題,規范作答要求。成熟心理素質,提高應試技巧、能力
章節復習宜采用看、練、聽,看書整理、訓練鞏固、聽講診誤。
專題復習宜采用聽、看、練,聽專題指導、看方法總結、練過程分析。
綜合復習宜采取練、聽、看的方式。練方法技巧、聽精細點評、看錯點誤點。
1、一輪復習進度推進較快,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生知識漏洞較多、知識碎片化嚴重,系統性建構不足;學生的知識構建仍然停留在“點”上,甚至復習后面的知識忘記前面的知識。
2、重資料、輕課本;重做題、輕反思;重經驗,輕具體問題分析,學生沒有發生深度學習,同一個類型的題目遷移到其他情景中就做不了。
3、分析、引導、練習不到位。學生思維的訓練及解題能力方面仍存在欠缺。
一輪復習中存在的問題
專題強化,突破重點,限時訓練,提升能力(綜合性+應用性)
1、構建學科主干知識網絡為中心的復習方法
2、以專題為主線,注重知識間的橫向聯系,形成立體的知識網絡
3、以高頻考點為重點,深化知識理解,著力培養遷移能力和綜合
4、強化大題量限時訓練,有效提高答卷速度
5、注重錯題重做,做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靈活運用
6、一天一題,凝練思維模型
7、20天重溫教材,夯實基礎,穩抓中低檔題,力爭難題。
2、二輪復習目標
二輪化學復習資料的專題
專題一 化學語言概念
專題二 元素化學
專題三 化學實驗
專題四 化學反應原理
專題五 物質結構與性質
專題六 有機化學
第一階段:(2月18日—4月15日)
化學實驗 儀器連接順序
操作步驟排序
特殊裝置作用
溫度和過濾、洗滌
化學計算 滴定專題
熱重分析計算
電化學 各種離子交換膜問題
速率、平衡 化學平衡常數、圖像識圖能力
電解質溶液 四大常數的計算
圖像:對數圖像與分布系數圖像
化學用語 平衡移動分析、實驗操作
工藝流程 循環使用的物質
蒸發結晶操作
有機化學 同分異構體
設計合成路線
微專題復習內容預測、高考真題訓練:穿插在二輪復習和三輪強化過程中
第二階段:(4月16日—5月16日)微專項復習(解決難點)
一天一題,
凝練思維模型
(一)回歸:
1.回歸教材。一是課本實驗的重現,二是回歸課本典型段落文字、關注教材中的[思考與交流]、[方法指導]、[資料卡片]、[科學探究]、[實驗]、[整理與提升]等內容(在老師的指導下翻看課本)
2.回歸錯題:學生反思典型題匯編和綜合測試題
(二)高考模擬試卷:高考押題試卷
第三個階段(5月17-6月6):回歸課本、模擬高考
Er Lun Fu Xi Ji Hua
04
強化教研,攜手共進
備課程序:
個人初備
集體研討
修正教案
重點跟蹤
課后交流
學習研究課程標準、教材、教參等相關資料。抓住“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
主備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陳述自己的備課方案,所有老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討論比較,揚長避短,統一思想,達成共識。
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研討,相互補充、完善教案。
跟蹤聽課,對經過研討的教案進行檢驗,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完善。
課下老師們多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促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教師加強對課程標準的學習,把考點分解到每節課,復習中重視知識的橫向與縱向深入,把握高考復習的正確方向。組織教師精心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關注“變化點”,體會新課改下高考的命題思想及測試方向,準確把握和定位高考內容的深廣度、高考方向和考查的方式。
1. 每次集體備課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教材”,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確定好小專題后,課堂教學要強化主干、突出重點、關注熱點、專攻簿弱,注重概念和規律的深層次理解,突出能力提升。提倡問題導學、變式訓練,給學生以成就感;提倡建模、用模思想,注重歸理提升、注重規范訓練,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狠抓聽課效率和訓練質量兩個關鍵點。上好兩種課型,即專題復習課和講評課。
2. 抓住課堂,優化教學結構,提高復習的 實效性
Ⅰ、專題復習課:
要立足主干知識,建構知識網絡,深化概念和規律的深層次的理解,注重方法,突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不斷總結解題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
(2)學會將新問題還原為已知化學原理的思維方法,新舊搭橋,實現遷移;
(3)學會將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問題來解決,化綜為單,分層得分;
(4)學會建立解題的思維模型;
(5)加強變式訓練,變條件、變角度、變方法,打破定勢思維。
Ⅱ、講評課:
① 講審題(關鍵詞、有效信息)
② 講思路(解題方法、過程與流程)
③ 講步驟(模板的應用)
④ 講規范(細節決定成敗,規范決定輸贏)
⑤ 講規律(命題規律、解題規律)
講拓展(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題型變化)
講解題注意事項和易失誤點
通過講評,幫助學生克服“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遇新不會”的情況。
要教會學生“題后小結”和“題后反思”。
學生能力是練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進行有效訓練,精心選題是關鍵。選題遵循以下原則:
(1)選題要注意基礎性、典型性、針對性、綜合性。特別注重近幾年化學高考試題精選和改編,重能力、有梯度,符合校情、教情和學情。
(2)選題時要參照考點,考過的知識點作好記號,避免知識點的多次重復和遺漏。
3. 精心選題,規范訓練,提高訓練的有效性
Er Lun Fu Xi Ji Hua
05
答題方法技巧指導
從高考閱卷情況看,考生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不系統,導致題目不會分析,抓不住關鍵字詞,不能按答題要求作答;
②對信息的挖掘、提取能力不高,導致看不到題中的隱含信息,不能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元素化合物有機結合;
③邏輯思維能力弱,審題答題方法欠缺,導致答案不規范,缺乏邏輯性、層次性;
④學科素養不高,運用知識不靈活,導致機械照搬知識,不能根據有效信息,靈活調動運用所學知識;
⑤書寫能力差,字跡潦草,導致不能正確辨認答題內容而誤判,無法得到相應分數,同時也嚴重影響閱卷進度和老師心情。
選擇題訓練建議
①高考考什么,就練什么;考的多,就多練;考的少,就少練;切不可平均用力。讓學生總結自身弱點,逐一設法改進。
②關注高頻考點(注重化學概念和理論的復習),抓住本質。
③計算在選擇題中出現得較少,注意巧解巧判。
④回歸教材,關注教材中的[思考與交流][學與問][資料卡片][科學探究][實驗]等內容;深挖必修教材內容,對資源的利用、基本營養物質、高分子材料等內容及時復習與鞏固。
⑤開拓思維,注意銜接。關注催化劑催化機理,電化學與有機化合物相結合的考察,電化學原理的學科內綜合問題考查的內容;抓一般規律,關注物質的特殊性質,突破難點,提升解答題能力。
⑥加強讀題審題訓練,規范專題訓練,把準確率放在第一位。
加強選擇題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的強化訓練
選擇題每次訓練應不斷強化自己選擇題的準確度,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解題方法,特別是排除法。避免小題大作,真正做到準確和快速。通過訓練,要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大部分同學都能在15分鐘以內完成七道選擇題,并且失誤控制在一題之內。
選項內容:所學知識+題干信息
集中精力審題,抓住關鍵字
每道題都當新題做,看全4個選項再作答(可能出現陷阱或干擾選項)
四個選項邊讀邊判斷正確與否,慎重選擇
選擇題答題技巧:快讀題、找關鍵、準作答
答題方法要掌握,貫穿于教學過程,減少丟分。
答案來源:題干信息+所學知識
準確讀取圖表、題干信息:抓關鍵、想考點、巧避陷阱、注意題干信息
盡量用規范術語答題,避免錯別字
強化答題模板
非選擇題答題技巧:規范答題
化學實驗(主觀題)考查大方向分為:
(1)無機物質的制備實驗
(2)有機物質的制備實驗
(3)實驗方案的設計
(4)定量實驗
化學實驗常考考點
1、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名稱、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及實驗基本操作(儀器的洗滌、連接與氣密性(漏液)檢查、溶液的配 制和稀釋、試劑的取用和保存、試紙使用、一般常見事故處理、關于“沉淀”三實驗等)
2、常見氣體的制備(包括所用試劑名稱、用量;儀器選擇、連接 、用途;反應原理;除雜、干燥、收集方法;尾氣處理等)
3、常見物質的檢驗方法(根據“特征陰、陽離子、特殊物理、化學性質、特定實驗事實”檢驗)、分離和提純方法(常用“溶解、過濾、洗滌、萃取、分液、蒸餾、分餾、結晶、洗氣、滲析、升華 ”等方法及其所用儀器的名稱、作用等)
4、化學實驗方案(性質、制備、檢驗)的設計與評價
5、定量實驗(配制溶液、中和滴定、氧化還原反應滴定、物質組成及元素含量、轉化率、產率測定)
6、化學探究性實驗(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化學平衡理論、電化學理論等原理探究、物質組成等進行探究,題目涉及實驗設計與評價、單一變量法的運用,實驗基本操作技能等,物質組成等進行探究,實驗操作、現象與結論相匹配)
7、實驗條件控制(對比實驗)與數據處理(計算)
化學實驗的備考策略
(1)實驗知識模塊進行復習,保證實驗復習的系統性、完整性。
(2)注重實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有機、無機實驗裝置圖有關的知識,
實驗設計、實驗評價題型的復習與訓練。
(3)對教材課本典型實驗進行素材挖掘,創設問題,拓展延伸。
通過教材中的實例,體會分析問題的方法
對比強化記憶
5-1知識模型
有機物制備的常用裝置
有機物分離提純
對比強化記憶
適度拓展提升
模型建構
實驗前
通入H2 CO2 N2 惰性氣體
排除試劑中的空氣
實驗中
實驗后
排除裝置的空氣
煮沸 、通入氣體等
加入抗氧化性物質
實驗過程中產生還原性物質
防止空氣中氧氣進入
現配現用
密封保存
較強還原性物質制備的一般模型
模型建構
裝置前
防止水蒸汽進入
制備裝置
裝置尾
加入對應的酸或堿
實驗過程中產生抑制水解物質
防止水蒸汽進入
易水解物質制備的一般模型
(一)有關實驗操作的問題
1.檢驗離子是否已經沉淀完全的方法
規范解答:將反應混合液靜置,在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沉淀劑××,若不再產生沉淀,則××離子已經沉淀完全,若產生沉淀,則××離子未完全沉淀。
2.過濾時洗滌沉淀的方法
規范解答:向過濾器中加蒸餾水至沒過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復操作2~3次。
答題模板:化學實驗題
(二)有關物質檢驗的問題
1.檢驗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的方法
規范解答:取少許試樣置于試管中,加NaOH溶液加熱,冷卻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加入幾滴硝酸銀溶液,若產生淺黃色沉淀,則證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2.證明碳酸鈉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的實驗方法
規范解答:取少許碳酸鈉溶液置于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紅色,再向紅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至過量,產生白色沉淀,溶液的紅色逐漸消失,則證明碳酸鈉溶液的堿性為碳酸根水解所致,即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三)有關現象或原理的解釋、試劑或操作的作用等問題
1.高鐵酸鈉既能用作凈水劑又能對水進行消毒、殺菌的原理
規范解答:Na2FeO4中的鐵元素呈+6價,具有很強的氧化性,能對水進行殺菌、消毒,其還原產物Fe3+發生水解反應生成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的Fe(OH)3(膠體),能夠吸附水中懸浮雜質使水澄清。
2.酸性H2O2溶液溶解銅片的實驗中,銅片溶解的速率隨著溫度的升高先加快后減慢的原因
規范解答:溫度升高能夠加快該反應的反應速率,故銅的溶解速率加快。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H2O2濃度的降低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超過了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故銅的溶解速率減慢。
(1)增大原料浸出率(離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攪拌、升高溫度延長浸出時間、增大氣體的流速(濃度、壓強),增大氣液或固液接觸面積及接觸時間。
(2)加熱的目的:加快反應速率或促進平衡向某個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動。
(3)溫度不高于××℃的原因:適當加快反應速率,但溫度過高會造成(如濃硝酸)揮發、(如H2O2 、NH4HCO3)分解、如Na2SO3)氧化或促進(如AlCl3)水解等,影響產品的生成。
(4)從濾液中提取一般晶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晶體)的方法:蒸發濃縮至有晶體出現、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冰水洗、熱水洗、乙醇洗等,各自的目的要明確)、干燥。
答題模板:工藝流程題
晶胞相關計算
1、用好課本,鞏固雙基
2、反思總結,構建網絡( 思維導圖)
(1)反思必備知識:題目考查意圖(角度)及考查知識點(核心考點)。
(2)反思解題策略及方法:一題多解、多解歸一、一題多變。
(3)反思失誤主要原因:失誤屬于知識上的缺陷或能力上的不足?審題是否有誤?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題意?在解題時走過哪些彎路?解題步驟是否不規范?計算題的物理量單位是否沒有正確換算?公式運用正確嗎?是否因丟三落四、張冠李戴而失分?解答這類題的思維模式是什么?反思試題陷阱,推理是否嚴密、有無漏洞?
(4)解題規范:表述是否準確、簡明、嚴謹、完整?解答過程及步驟是否優化全面?關鍵要點是否準確作答?哪些思維回路是在盲目中被多余添加的?
(5)書寫“錯題本”:選典型題目,在糾錯中反思,在改錯中提升
加強答題書寫規范訓練
在非選擇型題目中,經常出現文字敘述和書寫計算過程及化學用語等問題,很多考生經常在此處馬虎,造成非知識性失分,可惜至極。特別是文字敘述中,考生經常答不到采分點上,建議平時做完題后,仔細分析參考答案的語言,弄清楚每句話的意義,還要做到言簡意賅、書寫規范,最后形成習慣。
1.對而不全的問題。
2.會做不會寫的問題(文字敘述)。
3.一看就懂,一做就錯(計算)。
4.選擇題不丟分。
5、答題卡好評、優生交流。
著力解決以下問題-特別是尖子生的培養
高三備考獲得些什么?
知識
方法
能力
心態
主動研究的意識
不言放棄的精神
樂于合作的心態
終生學習的習慣
謝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托克逊县| 定西市| 青川县| 山东省| 时尚| 南投县| 蒲城县| 贵阳市| 开江县| 彭州市| 邵阳市| 丰城市| 黔西| 庄浪县| 佛学| 萍乡市| 高雄市| 滕州市| 阜康市| 平山县| 滨州市| 修文县| 宽城| 福清市| 团风县| 屯昌县| 九龙县| 宜良县| 小金县| 桐柏县| 南丰县| 张家港市| 江阴市| 乌鲁木齐县| 玉屏| 霍林郭勒市| 仁寿县| 萨迦县| 尼勒克县|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