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必備知識方法技巧知識1 長度、體積、溫度的測量1.刻度尺的使用正確操作方法 舉例剖析選 根據要求測量的長度和精確程度,選擇適當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測學校操場的寬度可以選分度值為1厘米的卷尺;測窗玻璃的寬度可以選分度值為1毫米的米尺看 看零刻度線是否磨損 零刻度線磨損了,另選一個整刻度線作為測量的起點 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刻度尺的量程為0~3 cm,分度值為1 mm 正確操作方法 舉例剖析放 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或某一整刻度線對準物體的一端 沒有對齊零刻度線 尺邊要沿著被測直線,不能歪斜 沒有放正 有刻度線的一邊必須緊貼被測物體 刻度線沒有與物體緊貼 正確操作方法 舉例剖析讀 視線要正對刻度線且與尺面垂直 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如上圖視線B正對2.4 cm刻度線,正確讀數為2.40 cm記 測量結果必須有單位,沒有單位的測量結果無意義 2.量筒的使用選、放、倒、讀(視線與量筒中凹液面最低處相平)、記(記錄數據應注明單位)。注意:仰視讀數偏小;俯視讀數偏大。3.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⑴溫度的單位:溫度的常用單位為攝氏度,用符號℃表示。注: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 ℃,沸水的溫度為100 ℃,0 ℃和100 ℃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攝氏度。零攝氏度以下,應讀作“零下多少攝氏度”或“負多少攝氏度”。⑵溫度計的原理:實驗室常用的水銀、酒精等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⑶溫度計的使用:①不能超過溫度計量程;②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③一般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物體中拿出來讀數;④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⑷體溫計:①體溫計的測量范圍通常為35~42 ℃,分度值為0.1 ℃;②體溫計的玻璃管與玻璃泡之間有一段特別細的彎曲的玻璃管;③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下次使用前要用力甩幾下,把玻璃管中的水銀甩回到玻璃泡中。誤差與錯誤疑點難點誤差 錯誤產生原因 1.儀器精確度不夠 2.實驗方法不完善 3.環境對儀器的影響 4.觀察者估讀時的偏差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實驗方法不當或者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可否避免 不可避免 可以避免特點 有誤差的測量數據一般比較接近真實值 錯誤的數據一般遠遠偏離真實值控制方法 ①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②使用精確度更高的測量工具;③運用更完善的實驗方法 采用正確的測量方法,遵守儀器的使用規則,記錄數據時要細心知識2 質量、密度及其測量一、天平的使用1.天平的調節:依照“游碼歸零”和平衡螺母“左偏右調,右偏左調”的原則調節平衡。2.質量的測量⑴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⑵用鑷子從大到小添加砝碼;⑶加上最小砝碼后指針偏右時,應取下該砝碼,并撥動游碼;⑷讀游碼所對的刻度值時以左邊為準;⑸m物=m砝+m游示。二、密度1.密度知識的應用 應用 公式 方法 舉例計算較大物體的質量 m=ρV 通過查密度表或測一小塊樣品得到密度,再測出它的體積,根據公式算出該物體的質量求一塊大理石紀念碑的質量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 積 V= 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物質的密度可以從密度表中查出,根據公式可算出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測量形狀不規則的機器零件的體積2.判斷物體是空心還是實心方法 判斷思路 判斷結果 比質量 假設此物體是實心的,查密度表中此物質的密度,根據m=ρV計算物體的理論質量m 若m物比體積 假設此物體是實心的,查密度表中此物質的密度,根據V= 計算物體的理論體積V 若V物>V,則是空心 若V物=V,則是實心比密度 根據質量和體積計算出物體的密度,通過比較物體的密度與制成該物體材料的密度ρ的大小關系來判斷 若ρ物<ρ,則是空心若ρ物=ρ,則是實心三、液體密度的測量及其誤差分析根據公式ρ= 可知,密度的測量與質量和體積的測量緊密相關。質量的測量一般使用天平,體積的測量一般使用量筒,但其中有一個順序問題要注意。例如,測量油的密度的過程如下:方案一1.步驟⑴用天平測量空燒杯的質量為m1;⑵將油倒入燒杯,用天平測量燒杯和油的總質量為m2;⑶將燒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測出油的體積為V;⑷油的密度ρ= 。2.誤差分析先測出油的質量,再將油從燒杯中倒入量筒中時,有少許油殘留在燒杯壁上,導致所測V偏小,ρ偏大。方案二1.步驟⑴將適量的油倒入量筒中,測出體積為V;⑵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m1;⑶將量筒中的油倒入燒杯,測出總質量為m2;⑷油的密度ρ= 。2.誤差分析先測出油的體積,再將量筒中的油倒入燒杯中,會有少許油殘留在量筒壁上,導致所測m2偏小,ρ偏小。1.特殊情況下使用天平造成讀數的偏差疑點難點特殊情況 造成原因 讀數偏差游碼沒有歸零 游碼忘記歸零,但橫梁是平衡的,就直接稱量物體 m讀數>m物物碼顛倒 調節好天平后,測量時,物體與砝碼的位置放錯 若沒有使用游碼,m讀數=m物;若使用了游碼,m讀數>m物(m物=m讀數-2m游示)砝碼生銹 砝碼自身質量會變大 m讀數砝碼沾上污物 砝碼上沾有灰塵或小水珠,砝碼自身質量變大 m讀數砝碼磨損 砝碼自身質量變小 m讀數>m物2.區分平衡螺母與游碼的作用平衡螺母 游碼作用 平衡螺母是天平橫梁的一個補充,在調節天平平衡時才能使用,向左或向右調節使天平平衡。在測量過程中不可以轉動平衡螺母 游碼相當于是對砝碼的補充,在測量過程中如果只用砝碼不能使天平平衡時,可移動游碼實現天平平衡知識3 壓強 物理學上的壓力,是指發生在兩個物體的接觸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氣體對于固體和液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體對于固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 物體所受的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叫作壓強,壓強用來比較壓力產生的效果,壓強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強的計算公式是p= ,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一、對壓強公式p= 的理解1.此公式適用于固體、液體、氣體的壓強計算。2.此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分別是p(Pa)、F(N)、S(m2)。在計算壓強時,只有當F的單位為N,S的單位為m2時,壓強的單位才能是Pa,因此在計算中必須統一單位。3.壓強估測: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約為0.5 Pa。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 Pa。4.壓力大小一般不等于重力,壓力和重力的大小沒有必然的聯系。5.受力面積是指物體間相互接觸并相互擠壓部分的面積,這個面積不一定等于底面積(如圖所示)。 圖中甲、乙間的受力面積為S乙; 圖中甲與地面間的受力面積為S甲,甲、乙之間的受力面積為S乙; 圖中甲、乙間的受力面積為a2。6.由公式p= 推導出F=pS和S= ,可用于計算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大小。說明:即使壓力在數值上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時,也不能把公式直接寫成p= ,而應先注明F=G,或寫成 p= = 。二、液體壓強的產生原因、特點和計算公式1.產生原因⑴液體受到方向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對支撐它的容器底部產生壓力和壓強;⑵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夠流動,對限制它流動的容器的側壁產生壓力和壓強;⑶液體內部各相鄰部分之間互相擠壓,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2.特點: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壓強相等;深度增加,液體的壓強增大;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3.計算公式:p=ρgh。說明:液體壓強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而產生的,但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壓強都與重力無直接關系,在計算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壓強時,不管容器形狀如何,都可以應用公式p=ρgh計算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再用公式F=pS(S為容器底面積)計算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三、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方法 實例增大壓強的方法 減小受力面積 刀、斧、切削工具的刃都磨得很薄,釘子、針、鋸齒等的尖端都加工得很尖,啄木鳥的喙和鷹的爪都很尖銳,這些都是用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增大壓強增大壓力 剎車時必須用力握住車閘,農民犁地時為了犁得深些往往找個人站在犁耙上,這些都是用增大壓力的方法增大壓強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受力面積 高樓大廈的墻基很寬,坦克和履帶式拖拉機都有寬大的履帶,載重汽車裝有很多的輪子,鐵軌下鋪上枕木,滑雪時穿上滑雪板,在爛泥地上鋪上木板,駱駝長著大腳掌,這些都是采用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減小壓強減小壓力 現代建筑中采用空心磚,車輛限載,這些都是采用減小壓力的方法減小壓強1.壓力與重力疑點難點重力 壓力定義 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產生原因 地球的吸引 物體對物體的擠壓方向 總是豎直向下 垂直于受壓面且指向被壓物體作用點 物體的重心 被壓物體的表面施力物體 地球 對受力物體產生擠壓作用的物體聯系 在通常情況下,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其重力大小等于物體對地面的壓力 注意 壓力不一定是由于物體受到重力而引起的。物體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產生壓力,但壓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2.固體壓強與液體壓強固體壓強 液體壓強產生原因 固體間接觸且相互擠壓 液體受到重力作用且液體具有流動性影響因素 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大小 液體的密度和深度常用公式 p= p=ρgh壓力、壓強的計算 如果物體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①先根據F=G確定壓力; ②再根據公式p= 計算壓強 ①先根據公式p=ρgh計算壓強;②再根據公式F=pS計算液體產生的壓力方法1 巧挖質量(或體積、密度)不變條件解決密度問題的技巧很多物理問題中有些條件需要仔細分析推理才能發現,這類條件稱為隱含條件。尋找隱含條件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密度知識的有關問題中的隱含條件有:①質量不變,如水結成冰,冰熔化成水等;②體積不變,如瓶子問題;③密度不變,如樣品問題。A. ρ冰 B. ρ冰C. ρ冰 D. ρ冰例1 雪在外力擠壓下可形成冰。物理實踐活動中,小偉通過實驗估測雪的密度:在平整地面上選取一定厚度(記為H)的積雪,腳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個下凹的腳印,然后測量腳印的深度h,如圖所示。則雪的密度的表達式ρ雪(已知冰的密度為ρ冰,用h、H、ρ冰表示)為 ( )C方法2 區別固體和液體產生的壓力和壓強的技巧 在“裝有液體的容器放在水平面上”情境中,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壓強遵循液體的壓力、壓強規律;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力、壓強遵循固體的壓力、壓強規律。在解固體壓強問題時,若滿足以下條件:a.物體在水平面上,且受力面積是該物體的底面積;b.物體是“柱形”的(如圓柱體、長方體等);c.物體的質量分布均勻。這時可應用p=ρgh求該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強。現將求解固體和液體壓力、壓強的一般解題思路歸納如下:例2 如圖所示,小長方體甲疊放在大長方體乙上且充分接觸,它們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重G1,下表面的面積為S1;乙重G2,下表面的面積為S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DA.甲對乙的壓力就是甲受到的重力B.乙對桌面的壓力就是乙受到的重力C.甲對乙的壓強大小為 D.乙對桌面的壓強大小為 變式 如圖所示,小長方體甲上方疊放大長方體乙,二者充分接觸,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的重力為G1,下表面的面積為S1;乙的重力為G2,下表面的面積為S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乙對甲的壓力就是甲受到的重力B.甲對桌面的壓力就是乙受到的重力C.乙對甲的壓強大小為 D.甲對桌面的壓強大小為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