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中考熱點專題6:精神家園熱點素材一: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熱點素材二:2023年6月10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截至2022年12月,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令人自豪。熱點素材三:2023年7月3日,第三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暨首屆世界漢學家大會在北京開幕,主題為“落實全球文明倡議,攜手繪就現代化新圖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賀信中強調,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文明倡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攜手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熱點素材四:2023年6月21日,福建省委常委會會議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文化擔當,勇擔文化使命,奮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要加強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加快發展文旅經濟,培育壯大文化創意等產業。要深化研究闡釋,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論成果,增強福建文化傳播力影響力。熱點素材五:2023年6月7日,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在深圳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以“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主題。1.從中華文化的角度(1)①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②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④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2)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4)①中華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經歷的奮斗歷程,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貫穿著中華民族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精神家園。②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③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④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2.從文化自信的角度(1)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3)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3.從民族精神的角度(1)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并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3)①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堅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4)①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②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③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4.從傳統美德的角度(1)內涵豐富,博大精深。(2)①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②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④誠信守法、見利思義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規范。⑥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3)①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②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③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4)①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②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③了解和宣傳中華傳統美德,學習古今具有中華傳統美德的英雄人物事跡。④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如熱愛祖國、愛崗敬業、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誠實守信、自強不息、助人為樂、扶危濟困等。6.從文化(文明)交流互鑒的角度(1)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獨特的,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經驗和智慧。要正確認識文化差異,相互尊重,通過平等交流、對話,達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2)面對多樣的文化,各國應當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學習和借鑒優秀外來文化,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4)我們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堅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5)要積極主動地與世界各國交往,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猜想1】傳承文化基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材料一中華文化理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愛國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敬業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出師表》 習近平: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誠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民法典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友善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平等待人,與人為善材料二 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廣東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自強,在交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份優異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目前,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總數達到157個,覆蓋了廣東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紀念地,從不同角度記錄反映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廣東愛國主義教育等紅色教育培訓,帶來更多新的選擇。2023年11月,第九屆(廣州)華人文化藝術節在廣州市舉辦。藝術節以“弘揚中華文化,凝聚民族情結”為宗旨,通過文藝展演、粵劇表演等多種形式有效凝聚廣大海內外僑胞力量,展現了新時代僑界群眾精神風貌,畫好僑界最大同心圓。2023年11月30日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正式開館,場館設計以“水中盛放的英雄花”為理念,突出嶺南風格和廣州地域特色。作為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一張名片,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是一個集收藏、展覽、研究、教育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國際化、數字化博物館和廣州門戶美術平臺,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新地標,也為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提供新去處。(1)請結合材料一歸納中化文化的特點,并運用所學知識概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關系。(2)請你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談談廣東省的文化強省建設將給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答案】(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①有利于在緬懷英烈中傳承紅色基因,感悟英烈精神,積蓄不斷前進的力量。②有利于厚植愛國主義情感,增強國家認同和民族凝聚力,激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③有利于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定文化自信。【分析】考點考查:中華文化的特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關系、文化建設的作用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責任意識【詳解】(1)第一小問: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中華文化的特點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茍利國家,不求富貴→可鏈接中華文化的特點;關鍵詞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鏈接中華文化的特點;關鍵詞③: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可鏈接中華文化的特點;關鍵詞④: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可鏈接中華文化的特點;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第二小問:本題考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關系。依據教材內容回答即可。(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廣東省。需要運用文化建設的作用的有關知識,從作用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總數達到157個→可鏈接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主義情感;關鍵詞②:第九屆(廣州)華人文化藝術節在廣州市舉辦→可鏈接增強國家認同和民族凝聚力;關鍵詞③:廣州藝術博物院新館正式開館,場館設計以“水中盛放的英雄花”為理念,突出嶺南風格和廣州地域特色→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堅定文化自信;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猜想2】守護精神家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廣東省奮力開創新時代廣東改革發展新局面,牢牢扛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歷史使命。【健康保障】2023年10月2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堅持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持續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堅強健康保障。(1)這份堅強健康保障彰顯了黨和政府怎樣的情懷?【智慧支撐】11月10日,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2023年科學技術年會在廣州舉行,本次會議以“科技創新引領,助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為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為充分發揮廣大科技工作者“智庫”作用,本次年會設置了12個專題論壇,來自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圍繞大氣環境與污染控制、水污染防治、土壤環境保護、無廢城市、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等領域作了116場精彩的學術報告,為推進生態環境科技自立自強,以高水平保護服務高質量發展,助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提供了有力的智慧支撐。(2)請你分析我省“科技創新引領,助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的理論依據是什么。(要求從三個不同的角度作答)【闖創精神】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天的廣東擊鼓催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將繼續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3)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你準備怎么做?【答案】(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黨的奮斗目標;發展的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法治中國。(2)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我國資源日益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3)樹立崇高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磨礪堅強意志。【分析】考點考查:發展思想、奮斗目標、法治中國、創新重要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中國夢。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責任意識。【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發展思想、奮斗目標、法治中國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可鏈接我國的發展思想、黨的奮斗目標、法治中國等相關知識點。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創新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關知識,從意義和措施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科技創新引領,助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鏈接創新的重要性、我國資源環境現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做法相關知識點。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本題考查青少年如何保持“闖”的精神和“創”的勁頭,屬于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猜想3】文化交流互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青少年是當前國內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某校開展了“文明上網,爭做合格網民”的宣傳教育活動,請你積極參加。【網絡助力促發展】近年來,一些城市憑借獨特個性引爆社交媒體,在流量加持下,這些“網紅城市”受到各地游客的廣泛青睞,旅游消費市場火爆。比如因螺螄粉而聞名的廣西柳州,因電視劇《狂飆》而熱度狂飆的廣東江門……媒體傳播的不僅是特色符號,還有文化元素與城市底蘊。(1)依據以上材料,歸納這些城市得以成為“網紅城市”的秘訣。【網絡清朗顯關懷】2023年7月中央網信辦開啟“清朗·署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聚焦網上涉未成年人突出問題,嚴厲整治各類有害內容和違法犯罪,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隱私的欺凌視頻擴散傳播;對于學習類App、兒童智能設備等,禁止出現各類違法不良內容,不得誘導充值消費;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讓模式真正成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保護盾”。(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為什么中央網信辦要開展未成年人的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網絡環境齊共建】感悟:網絡是把雙刃劍。為免遭反噬,青少年要學會正確利用網絡。(3)結合以上材料,談談我們應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做合格網民 【答案】(1)①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網絡為文化傳播搭建新平臺。(2)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網絡上存在詐騙、暴力、色情和危害社會穩定的信息,會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未成年人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保護。④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⑤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3)①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學會“信息節食”,不沉溺于網絡;③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⑤學會自我保護,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辨別覺察能力和抗誘惑能力;⑥對于網絡上違反道德和法律的現象,我們要積極譴責,及時舉報。⑦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利用網絡傳播正能量。【分析】考點考查:網絡的作用、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理性參與網絡生活能力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道德修養、法治觀念【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政府,需要運用網絡改變世界的有關知識,從認知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在流量加持下,這些“網紅城市”受到各地游客的廣泛青睞,旅游消費市場火爆→可鏈接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關鍵詞②:媒體傳播的不僅是特色符號,還有文化元素與城市底蘊→可鏈接網絡為文化傳播搭建新平臺。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中央網信辦,需要運用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的有關知識,從原因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嚴厲整治各類有害內容和違法犯罪,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隱私的欺凌視頻擴散傳播→可鏈接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網絡上存在詐騙、暴力、色情和危害社會穩定的信息,會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關鍵詞②:對于學習類App、兒童智能設備等,禁止出現各類違法不良內容,不得誘導充值消費→可鏈接未成年人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關鍵詞③: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讓模式真正成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保護盾→可鏈接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⑤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合理利用網路的有關知識,從認知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網絡是把雙刃劍。為免遭反噬,青少年要學會正確利用網絡→可鏈接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一)單項選擇1.2023年9月21日,以“匯聚向上向善力量涵養剛健樸實文化”為主題的2023廣東網絡文明大會在廣州開幕。與會嘉賓圍繞扎實推動網上網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等話題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為建設網上美好精神家園,我們應該( )①保護自己,在網上不說真話 ②遵守網絡規則,規范自身言行③尊法守法,不轉發網絡謠言 ④遠離網絡,避免瀏覽不良信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合理利用網絡。②③: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我們要恪守道德和法律,規范自身言行;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我們要學會辨別,要遵法守法,不轉載網絡謠言,②③說法正確;①:我們要明辨是非,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也要真誠交友,不說真話的說法太絕對,①說法錯誤;④: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而不是遠離網絡,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2.“活力廣東時尚灣區”2023廣東旅游文化節將于11月24至26日在珠海舉辦。活動期間,不僅有開幕式的大型主題文藝演出,集中展示粵港澳大灣區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資源和文旅產業發展成果,還有灣區美食推介活動推廣粵港澳三地特色美食,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禮物”展銷活動展示非遺項目、特色旅游工藝品、特色文創產品等“城市禮物”。廣東旅游文化節的開展會帶來哪些積極影響,下面錯誤的選項是( )A.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廣東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B.對宣傳展示廣東及主會場城市的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加強文旅交流合作、推動文旅產業融合、促進文旅消費升級、提升整體旅游形象有著積極作用。C.有利于廣東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D.有利于廣東文旅市場持續升溫,拉動經濟發展。【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文化。A:結合所學知識,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廣東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與題文不符,故A說法錯誤;BCD:結合所學知識,對宣傳展示廣東及主會場城市的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加強文旅交流合作、推動文旅產業融合、促進文旅消費升級、提升整體旅游形象有著積極作用。 有利于廣東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利于廣東文旅市場持續升溫,拉動經濟發展,故BCD說法正確;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故本題選A。3.廣東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主要以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為主。既有開平碉樓、客家圍樓等傳統建筑,也有粵劇、潮汕功夫茶等民俗文化。由此可見,廣東文化( )A.內涵豐富,是廣東人民集體智慧 B.代代相傳,是最優秀的地方文化C.源遠流長,蘊含豐富的道德資源 D.開放創新,推動了廣東經濟發展【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文化的相關知識。A:題干中廣東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既有開平碉樓、客家圍樓等傳統建筑,也有粵劇、潮汕功夫茶等民俗文化。這說明廣東文化內涵豐富,是廣東人民集體智慧,故A正確;B:最優秀,說法絕對,文化無優劣之分,故B錯誤;C:題干未涉及蘊含豐富的道德資源,故排除C;D:題干中未涉及推動廣東經濟發展,故排除D;故本題選A。4.粵劇主要流行于粵港澳地區及廣西南部等使用粵方言地區的城鄉,它廣泛吸收廣東音樂、廣繡、牙雕、陶瓷、灰塑等地方藝術形式,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粵劇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原因是( )A.廣東是我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省份 B.粵劇可以給廣東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C.粵劇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 D.粵劇后繼乏人,搶救性發展至關重要【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的是中華文化的相關知識。C:粵劇文化是中國戲曲文化的一部分,粵劇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原因就是因為粵劇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故C正確;A:廣東是中國經濟最發達、文化最開放的省份,故A說法錯誤;B:說法過于絕對,故B說法錯誤;D:“粵劇后繼乏人”說法過于絕對,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5.廣東某中學開展“文化之旅”研學活動方案設計,“抗戰東江縱隊革命故事展演”“粵港澳大灣區建筑群有聲漫畫”“粵劇、粵菜藝術體驗之旅”等系列作品讓同學們沉浸其中,為中華文化驕傲自豪的同時也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 )A.創造性地轉化構筑了中華文化最深層內核B.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滋養著時代青年成長C.同學們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和文化自信D.一幅幅文化作品,鑄就了中華文化新輝煌【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文化自信。C:廣東某中學開展“文化之旅”研學活動,為中華文化驕傲自豪的同時也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同學們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和文化自信,C正確;A:價值觀是最深層內核,A錯誤;B:沒有體現革命文化,排除B;D:材料沒有體現“一幅幅文化作品,鑄就了中華文化新輝煌”,D錯誤;故本題選C。6.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為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憲法意識,廣東多級法院舉行憲法宣誓儀式。國家公職人員向憲法宣誓是因為憲法( )A.規定了國家工作人員的具體職責 B.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認可的C.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 D.只是對國家工作人員具有約束力【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憲法是最高行為準則。C:國家公職人員向憲法宣誓,因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根本活動準則,公職人員必須遵守憲法,維護憲法尊嚴,故C說法正確;A: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根本問題,不會規定國家工作人員的具體職責,故A說法錯誤;B:憲法有全國人大制定的,故B說法錯誤;D:憲法對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約束力,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7.“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 的廣東精神是廣東不斷發展并永葆生機的內在動力,是對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新時期要繼續弘揚培育廣東精神,因為廣東精神( )A.是中華民族的根 B.是廣東人民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C.以愛國主義為核心 D.是廣東經濟社會工作的中心【答案】B【詳解】試題分析:一個民族要生存發展,就必須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而廣東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所以新時期要繼續弘揚培育廣東精神,因為廣東精神是廣東人民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B是正確的,A是錯誤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C是錯誤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D是錯誤的,經濟建設是經濟社會工作的中心,排除,故選B。考點:本題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2000多年前,一條海上絲路串起了亞非沿海諸國,書寫了經貿交流、文明互鑒、人員往來的歷史。廣東作為古代海上絲路的重要發祥地,2017年評選出“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有“廣州十三行、廣州黃埔古港、徐聞古港、揭陽惠來沿海海絲遺跡”等遺址記錄當年輝煌。據此回答題8.以上“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評選活動體現了中華文化①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②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③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動力 ④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9.今天我們提出 “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①全面吸收各國不同的文化 ②宣傳、弘揚中華文化③讓世界了解中國 ④恢復古代輝煌的歷史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答案】8.B 9.A【分析】試題分析:此題以絲綢之路為背景,考查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8.試題分析: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運用。材料中廣東文化地理坐標,體現了中華文化從古到今,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中②觀點錯誤,世界各國的文化都是平等的,所以排除,正確答案選B。9.試題分析: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運用。材料中“一帶一路”建設,既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也有利于學習借鑒世界先進文化成果,所以②③觀點正確;①④觀點絕對,是錯誤的,正確答案選A。10.2023年5月,“未來太空車”、“科技七巧板”等多項青少年科創比賽在廣東科學館舉行,青少年在比賽中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技創新思維能力,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這啟示我們要( )A.勇于質疑,否定一切 B.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追求標新立異C.不斷創新,以發明創造為首要任務 D.勤奮學習,不斷開發自身創造潛力【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開發創造的潛力。D:舉行多項青少年科創比賽啟示我們平時應勤奮學習,不斷開發創造潛力,D說法正確;A:否定一切的說法過于絕對了,A說法錯誤;B:“追求標新立異”說法錯誤,青少年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敢于向權威挑戰,不能追求標新立異,B說法錯誤;C:青少年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能把時間都花在發明創造上,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11.3月13日傍晚,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員王爍在走訪查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時被一輛急速行駛的面包車從后側撞倒,經全力搶救無效,于當晚23時不幸因公殉職。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王爍在奉獻中延伸了生命的價值②王爍用責任書寫了自己的生命價值③在走訪查看中,王爍沒有珍惜自己的生命④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對社會的貢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生命的價值的相關知識。①②④:題干中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員王爍在走訪查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時被一輛急速行駛的面包車從后側撞倒,經全力搶救無效,于當晚23時不幸因公殉職。這體現出王爍在奉獻中延伸了生命的價值,用責任書寫了自己的生命價值,同時也證明了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對社會的貢獻,故①②④說法正確;③:王爍是敬畏生命的表現,不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非選擇題12.在中山古鎮,女童不幸墜樓,在千鈞一發之際,湛江“過路哥”鄧加天成功接住女童,但英勇負傷。“廣州最美公交司機”吳志宏突發心肌梗塞,仍忍痛靠邊停車,安排乘客換乘……他們用行動踐行了“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的新時期廣東精神,傳送了愛,傳達了善,傳遞了社會正能量。(1)在鄧加天、吳志宏等人身上體現了哪些社會正能量 (至少列舉兩個以上)(2)請結合材料,運用八年級所學知識,談談中學生應怎樣做一名傳遞“正能量”的使者 (至少從三個方面作答)【答案】(l)與人為善,不圖回報: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勇于承擔責任;見義勇為,維護正義:忠于職守.盡職盡責,愛崗敬業。(只要回答兩個即可)(2)①村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選擇善良正義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②見義見為,匡扶正義,積極同破壞公平正義的行為作斗爭,做一名有正義感的人。③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對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將心比心,擯棄傷害他人的惡習。④增強誠信意識,學會做一個誠實的人,誠懇地待人,誠實地學習、生活。⑤積極參加青年志愿者、扶助老弱病殘等公益活動,養成親社會行為,服務社會、回報社會。⑥樹立公民意識,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做一個合格的公民。⑦培養責任意識,樹立負責任的人生態度,用實際行動承擔社會責任,不言代價和回報。(只要國境線是非善惡觀、誠信、公平正義、樹立公民意識、勇于擔當責任、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要求至少從個方面作答,每小點得2分;如果公從其中某個方面進行分析,最高得分不得超過3分。)【詳解】發展先進文化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正確的輿論引導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通過對最美人物的宣傳學習,社區居民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形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有利于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這是發展先進文化的中心環節,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考點:發展先進文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今年的元宵節期間,廣東潮汕的英歌“出了圈”,本地群眾和四方游客掌聲雷動,相關視頻和多個網絡平臺熱傳,到各地演出亦常常造成轟動,萬人空巷。英歌舞是潮汕地區集戲劇、舞蹈、武術于一體的傳統藝術,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又老又潮被不少網友稱為“民間街舞”、“中華戰舞”。(1)結合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廣東“英歌”文化的認識。材料二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我們從對歷史的回顧中汲取精神養分:在黨的關懷和領導下,“新安旅行團”一行15人用17年時間,馳騁江淮,轉戰淞滬,奔赴綏遠前線,遠達塞外荒原,邊宣傳抗日救亡邊學習,途經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程5萬余里,吸收團員600多人。他們以文藝為武器,喚起民眾抗日救亡之志,宣傳黨的主張,在中國青少年革命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2)結合材料二,分析我們能從“新安旅行團”的故事中獲得哪些精神養分?【答案】(1)廣東英歌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優秀代表之一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②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③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④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⑤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2)①新安旅行團展現和踐行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②新安旅行團邊宣傳抗日救亡邊學習,啟示我們要自強不息,熱愛學習,立志成才。③新安旅行團以文藝為武器,喚起民眾抗日救亡之志等,啟示我們要愛黨愛國,有責任心,敢于擔當。④新安旅行團經歷了中國革命史上最艱苦的歲月,他們不怕艱苦,輾轉各地宣傳黨的主張,啟示我們要培養堅強意志,能吃苦,樂奉獻。⑤新安旅行團堅持17年,行程5萬余里,啟示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不懈。【分析】考點考查: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能力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政府, 需要運用中華文化的有關知識,從認知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英歌舞是潮汕地區集戲劇、舞蹈、武術于一體的傳統藝術→可鏈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關鍵詞②:廣東潮汕的英歌“出了圈”,本地群眾和四方游客掌聲雷動,相關視頻和多個網絡平臺熱傳→可鏈接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關鍵詞③: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鏈接中華文化的作用;堅定文化自信;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 需要運用中華民族精神的有關知識,從認知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新安旅行團”一行15人用17年時間,馳騁江淮,轉戰淞滬,奔赴綏遠前線,遠達塞外荒原,邊宣傳抗日救亡邊學習→可鏈接踐行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培養堅強意志,能吃苦,樂奉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不懈。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為了把教育這個事關千家萬戶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辦好,必須使教育惠及不同階段不同群體的孩子,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繼續加大高校招生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的力度。材料二 目前,國家除了保障學生受教育的物質條件,還非常重視制定相關制度,加強精神引導。為響應國家號召,廣東某校以“做合格公民,當道德先鋒”為目標舉辦了多個校園活動,如舉辦憲法知識競賽,“憲法宣誓”“憲法與我的生活”情景劇表演等活動;開展關愛弱勢群體、見義智為等主題班會。該校學生的法治素養和道德修養都得到了提高。(1)材料一體現了憲法哪一原則?(2)結合材料一,從公平正義的角度談談教育惠及小同階段、不同群體的孩子有什么意義?(3)結合材料二,談談青少年應如何實現“做合格公民,當道德先鋒”的目標?【答案】(1)尊重和保障人權。(2)①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②教育公平不僅能保證個人應得的利益,保障受教育的權利,提高個人素質,使個人獲得生存和發展,對就業、縮小貧富差距等都具有重要作用;③教育公平能讓人感受到尊嚴,從而激發自身潛能,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④公平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⑤教育公平有利于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減少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秩序,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⑥教育公平有利于營造更好的競爭環境,有利于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促進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維護社會持續發展。(3)①學法守法尊法,依法自律,依法維權;②積極宣傳法律知識,促進法治建設;③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等。【分析】考點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權、公平正義的作用、青少年的責任擔當能力考查:提煉觀點和分析運用能力核心素養:法治觀念、責任意識【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做法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調用憲法原則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我國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惠及不同階段不同群體的孩子,重視義務教育發展→聯系尊重和保障人權。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做法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教育,需要調用公平正義的有關知識,從意義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教育惠及不同階段、不同群體的孩子的意義→聯系公平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回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本題考查青少年怎樣實現做合格公民當道德先鋒的目標,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熱點速遞考點鏈接命題猜想實戰演練PAGE2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中考熱點專題6:精神家園熱點素材一: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熱點素材二:2023年6月10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截至2022年12月,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令人自豪。熱點素材三:2023年7月3日,第三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暨首屆世界漢學家大會在北京開幕,主題為“落實全球文明倡議,攜手繪就現代化新圖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賀信中強調,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文明倡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攜手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熱點素材四:2023年6月21日,福建省委常委會會議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文化擔當,勇擔文化使命,奮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要加強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加快發展文旅經濟,培育壯大文化創意等產業。要深化研究闡釋,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論成果,增強福建文化傳播力影響力。熱點素材五:2023年6月7日,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在深圳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以“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主題。1.從中華文化的角度(1)①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②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④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2)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4)①中華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經歷的奮斗歷程,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貫穿著中華民族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精神家園。②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③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④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2.從文化自信的角度(1)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3)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3.從民族精神的角度(1)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并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3)①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堅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4)①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②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③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4.從傳統美德的角度(1)內涵豐富,博大精深。(2)①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②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④誠信守法、見利思義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規范。⑥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3)①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②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③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4)①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②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③了解和宣傳中華傳統美德,學習古今具有中華傳統美德的英雄人物事跡。④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如熱愛祖國、愛崗敬業、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誠實守信、自強不息、助人為樂、扶危濟困等。6.從文化(文明)交流互鑒的角度(1)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獨特的,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經驗和智慧。要正確認識文化差異,相互尊重,通過平等交流、對話,達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2)面對多樣的文化,各國應當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學習和借鑒優秀外來文化,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4)我們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堅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5)要積極主動地與世界各國交往,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猜想1】傳承文化基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材料一中華文化理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愛國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敬業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出師表》 習近平: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誠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民法典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友善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平等待人,與人為善材料二 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廣東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自強,在交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份優異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目前,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總數達到157個,覆蓋了廣東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紀念地,從不同角度記錄反映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廣東愛國主義教育等紅色教育培訓,帶來更多新的選擇。2023年11月,第九屆(廣州)華人文化藝術節在廣州市舉辦。藝術節以“弘揚中華文化,凝聚民族情結”為宗旨,通過文藝展演、粵劇表演等多種形式有效凝聚廣大海內外僑胞力量,展現了新時代僑界群眾精神風貌,畫好僑界最大同心圓。2023年11月30日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正式開館,場館設計以“水中盛放的英雄花”為理念,突出嶺南風格和廣州地域特色。作為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一張名片,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是一個集收藏、展覽、研究、教育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國際化、數字化博物館和廣州門戶美術平臺,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新地標,也為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提供新去處。(1)請結合材料一歸納中化文化的特點,并運用所學知識概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關系。(2)請你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談談廣東省的文化強省建設將給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猜想2】守護精神家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廣東省奮力開創新時代廣東改革發展新局面,牢牢扛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歷史使命。【健康保障】2023年10月2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堅持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持續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堅強健康保障。(1)這份堅強健康保障彰顯了黨和政府怎樣的情懷?【智慧支撐】11月10日,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2023年科學技術年會在廣州舉行,本次會議以“科技創新引領,助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為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為充分發揮廣大科技工作者“智庫”作用,本次年會設置了12個專題論壇,來自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圍繞大氣環境與污染控制、水污染防治、土壤環境保護、無廢城市、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等領域作了116場精彩的學術報告,為推進生態環境科技自立自強,以高水平保護服務高質量發展,助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提供了有力的智慧支撐。(2)請你分析我省“科技創新引領,助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的理論依據是什么。(要求從三個不同的角度作答)【闖創精神】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天的廣東擊鼓催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將繼續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3)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你準備怎么做?【猜想3】文化交流互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青少年是當前國內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某校開展了“文明上網,爭做合格網民”的宣傳教育活動,請你積極參加。【網絡助力促發展】近年來,一些城市憑借獨特個性引爆社交媒體,在流量加持下,這些“網紅城市”受到各地游客的廣泛青睞,旅游消費市場火爆。比如因螺螄粉而聞名的廣西柳州,因電視劇《狂飆》而熱度狂飆的廣東江門……媒體傳播的不僅是特色符號,還有文化元素與城市底蘊。(1)依據以上材料,歸納這些城市得以成為“網紅城市”的秘訣。【網絡清朗顯關懷】2023年7月中央網信辦開啟“清朗·署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聚焦網上涉未成年人突出問題,嚴厲整治各類有害內容和違法犯罪,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隱私的欺凌視頻擴散傳播;對于學習類App、兒童智能設備等,禁止出現各類違法不良內容,不得誘導充值消費;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讓模式真正成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保護盾”。(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為什么中央網信辦要開展未成年人的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網絡環境齊共建】感悟:網絡是把雙刃劍。為免遭反噬,青少年要學會正確利用網絡。(3)結合以上材料,談談我們應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做合格網民 (一)單項選擇1.2023年9月21日,以“匯聚向上向善力量涵養剛健樸實文化”為主題的2023廣東網絡文明大會在廣州開幕。與會嘉賓圍繞扎實推動網上網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等話題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為建設網上美好精神家園,我們應該( )①保護自己,在網上不說真話 ②遵守網絡規則,規范自身言行③尊法守法,不轉發網絡謠言 ④遠離網絡,避免瀏覽不良信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活力廣東時尚灣區”2023廣東旅游文化節將于11月24至26日在珠海舉辦。活動期間,不僅有開幕式的大型主題文藝演出,集中展示粵港澳大灣區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資源和文旅產業發展成果,還有灣區美食推介活動推廣粵港澳三地特色美食,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禮物”展銷活動展示非遺項目、特色旅游工藝品、特色文創產品等“城市禮物”。廣東旅游文化節的開展會帶來哪些積極影響,下面錯誤的選項是( )A.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廣東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B.對宣傳展示廣東及主會場城市的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加強文旅交流合作、推動文旅產業融合、促進文旅消費升級、提升整體旅游形象有著積極作用。C.有利于廣東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D.有利于廣東文旅市場持續升溫,拉動經濟發展。3.廣東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主要以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為主。既有開平碉樓、客家圍樓等傳統建筑,也有粵劇、潮汕功夫茶等民俗文化。由此可見,廣東文化( )A.內涵豐富,是廣東人民集體智慧 B.代代相傳,是最優秀的地方文化C.源遠流長,蘊含豐富的道德資源 D.開放創新,推動了廣東經濟發展4.粵劇主要流行于粵港澳地區及廣西南部等使用粵方言地區的城鄉,它廣泛吸收廣東音樂、廣繡、牙雕、陶瓷、灰塑等地方藝術形式,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粵劇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原因是( )A.廣東是我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省份 B.粵劇可以給廣東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C.粵劇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 D.粵劇后繼乏人,搶救性發展至關重要5.廣東某中學開展“文化之旅”研學活動方案設計,“抗戰東江縱隊革命故事展演”“粵港澳大灣區建筑群有聲漫畫”“粵劇、粵菜藝術體驗之旅”等系列作品讓同學們沉浸其中,為中華文化驕傲自豪的同時也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 )A.創造性地轉化構筑了中華文化最深層內核B.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滋養著時代青年成長C.同學們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和文化自信D.一幅幅文化作品,鑄就了中華文化新輝煌6.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為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憲法意識,廣東多級法院舉行憲法宣誓儀式。國家公職人員向憲法宣誓是因為憲法( )A.規定了國家工作人員的具體職責 B.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認可的C.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 D.只是對國家工作人員具有約束力7.“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 的廣東精神是廣東不斷發展并永葆生機的內在動力,是對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新時期要繼續弘揚培育廣東精神,因為廣東精神( )A.是中華民族的根 B.是廣東人民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C.以愛國主義為核心 D.是廣東經濟社會工作的中心2000多年前,一條海上絲路串起了亞非沿海諸國,書寫了經貿交流、文明互鑒、人員往來的歷史。廣東作為古代海上絲路的重要發祥地,2017年評選出“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有“廣州十三行、廣州黃埔古港、徐聞古港、揭陽惠來沿海海絲遺跡”等遺址記錄當年輝煌。據此回答題8.以上“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評選活動體現了中華文化①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②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③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動力 ④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9.今天我們提出 “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①全面吸收各國不同的文化 ②宣傳、弘揚中華文化③讓世界了解中國 ④恢復古代輝煌的歷史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10.2023年5月,“未來太空車”、“科技七巧板”等多項青少年科創比賽在廣東科學館舉行,青少年在比賽中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技創新思維能力,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這啟示我們要( )A.勇于質疑,否定一切 B.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追求標新立異C.不斷創新,以發明創造為首要任務 D.勤奮學習,不斷開發自身創造潛力11.3月13日傍晚,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員王爍在走訪查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時被一輛急速行駛的面包車從后側撞倒,經全力搶救無效,于當晚23時不幸因公殉職。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王爍在奉獻中延伸了生命的價值②王爍用責任書寫了自己的生命價值③在走訪查看中,王爍沒有珍惜自己的生命④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對社會的貢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非選擇題12.在中山古鎮,女童不幸墜樓,在千鈞一發之際,湛江“過路哥”鄧加天成功接住女童,但英勇負傷。“廣州最美公交司機”吳志宏突發心肌梗塞,仍忍痛靠邊停車,安排乘客換乘……他們用行動踐行了“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的新時期廣東精神,傳送了愛,傳達了善,傳遞了社會正能量。(1)在鄧加天、吳志宏等人身上體現了哪些社會正能量 (至少列舉兩個以上)(2)請結合材料,運用八年級所學知識,談談中學生應怎樣做一名傳遞“正能量”的使者 (至少從三個方面作答)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今年的元宵節期間,廣東潮汕的英歌“出了圈”,本地群眾和四方游客掌聲雷動,相關視頻和多個網絡平臺熱傳,到各地演出亦常常造成轟動,萬人空巷。英歌舞是潮汕地區集戲劇、舞蹈、武術于一體的傳統藝術,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又老又潮被不少網友稱為“民間街舞”、“中華戰舞”。(1)結合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廣東“英歌”文化的認識。材料二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我們從對歷史的回顧中汲取精神養分:在黨的關懷和領導下,“新安旅行團”一行15人用17年時間,馳騁江淮,轉戰淞滬,奔赴綏遠前線,遠達塞外荒原,邊宣傳抗日救亡邊學習,途經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程5萬余里,吸收團員600多人。他們以文藝為武器,喚起民眾抗日救亡之志,宣傳黨的主張,在中國青少年革命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2)結合材料二,分析我們能從“新安旅行團”的故事中獲得哪些精神養分?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為了把教育這個事關千家萬戶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辦好,必須使教育惠及不同階段不同群體的孩子,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繼續加大高校招生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的力度。材料二 目前,國家除了保障學生受教育的物質條件,還非常重視制定相關制度,加強精神引導。為響應國家號召,廣東某校以“做合格公民,當道德先鋒”為目標舉辦了多個校園活動,如舉辦憲法知識競賽,“憲法宣誓”“憲法與我的生活”情景劇表演等活動;開展關愛弱勢群體、見義智為等主題班會。該校學生的法治素養和道德修養都得到了提高。(1)材料一體現了憲法哪一原則?(2)結合材料一,從公平正義的角度談談教育惠及小同階段、不同群體的孩子有什么意義?(3)結合材料二,談談青少年應如何實現“做合格公民,當道德先鋒”的目標?熱點速遞考點鏈接命題猜想實戰演練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熱點專題·廣東專版】中考二輪道德與法治復習學案 專題6 精神家園 學案(學生版).doc 【熱點專題·廣東專版】中考二輪道德與法治復習學案 專題6 精神家園 學案(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