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7張PPT)小小工程師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前言本單元通過介紹一些大型的工程項目,讓學生了解工程和技術的關系是互為支撐、互相促進的。從貼近學生生活的房屋建造工程入手,以建造塔臺為任務目標,讓學生一步步地體驗,經歷一個“工程”建造的系統過程:明確任務——設計——制作模型——測試——評估——改進。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工程的各個要素,了解設計師工程的核心,同時滲透工程思維,體會到工程實踐與科學探究的不同魅力,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材內容梳理判斷題選擇題探究題01030204目錄教材內容梳理01初步認識工程1.住房的基本結構門、窗、梁、柱、墻體、樓板等。2.住房必須的系統給排水、供電、煤氣、供暖、網絡、電路、采光、通風、承重等。3.住房的建造過程一套住房的建成需要經歷選址、設計、建造、驗收等過程。3.工程建設過程的一般步驟獲取建塔資格的方式競標要點:項目成本項目安全性經歷一個完整的工程建設過程1.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學校要在操場上建一座塔臺,以供足球教練站在塔臺上指揮隊員訓練。2.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要求:制作一個高60厘米的塔臺,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風力,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盡量節省材料。材料:70根20厘米的吸管、剪刀(1或2把)、膠帶、尺子(1或2把)3.制作塔臺模型搭建順序:底座搭建側面搭建整體搭建注意:嚴格按照設計圖進行制作,發現問題修改設計圖后再制作。4.測試塔臺模型測試標準:測試:米尺測量高度書本測試頂端承重風扇測試抗風能力地震模擬儀測試抗震能力5.評估改進塔臺模型根據評估結果,梳理交流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改進設計方案。總結:一項工程的完成要經歷明確目標、限制條件下設計、設計模型、制作模型、測試模型、評估模型、改進設計、再制作等過程。選擇題021. 小明家想新建一座房子,整個過程是( )A. 選址→設計→建造→驗收B. 設計→選址→建造→驗收C. 選址→設計→驗收→建造D. 設計→選址→驗收→建造考查:房屋建造的一般過程A2. 課堂上同學們在討論自己家房屋的結構,下列不屬于房屋結構范圍的是( )。A. 小A說自己家的戶型結構是三室一廳B. 小B說自己家是特殊的復式結構C. 小C說自己家里新購置了很多家具D. 小D說自己家很大,房間的結構像迷宮一樣考查:房屋的結構。C3. 如圖所示為我們住房中的( )系統。A. 供電B. 供水C. 供暖D. 排水考查:房屋里基本生活必需的系統。A4. 像下圖這樣的戶外太陽傘,一般情況下不容易被風吹倒,其原因是( )。A.上面體積小,下面體積大B.上面體積大,下面體積小C.上面輕,下面重D. 上面重,下面輕考查:上輕下重的結構更穩定的應用。類似的還有籃球框、不倒翁不容易倒的原因。C5. 如圖,三個相同的瓶子,裝的水量不同, 如果將底板慢慢傾斜,( )。A. A號瓶最后倒B. C號瓶最后倒C. B號瓶最后倒D. 同時倒考查:瓶子里裝水哪個更穩定。C6. 在同樣的塑料瓶里裝沙,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最穩定的是( )。考查:重心越低越穩定。BABCD7.某實驗室的方凳非常容易倒,主要原因是這種方凳( )。A. 上大下小B. 上輕下重C. 上重下輕D. 凳腳分得太開考查: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結構更穩定。C8. 下圖中的電動伸縮晾衣桿是應用了( )原理。A. 三角形的穩定性B. 四邊形的穩定性C. 四邊形容易變形D. 三角形容易變形考查:四邊形結構特點在生活中的運用。C9.如果給右圖中的四邊形框架右下方用力,圖中斜桿此時( )。A. 起“拉”的作用B. 起“推”的作用C. 同時起“推”“拉”的作用D. 完全不起作用考查:四邊形中加斜桿的作用。A10. 我們在工地上經常看到的塔式起重機,它非常牢固穩固,主要是因為它( )。A. 由大量的三角形框架組成B. 由大量的四邊形框架組成C. 上大下小,上輕下重D. 采用了實心的結構考查:三角形結構穩定的特點在生活中的運用。A11.中國天眼(FAST)工程,從1994年開始啟動選址,到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再到2016年落成,歷經22年終于建成了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此工程的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是( )A. 鐘南山B. 南仁東C. 屠呦呦D. 王亞平考查:中國天眼之父。B12. 甌江北口大橋勃發于甌江,縱貫南北,連接樂清黃華與靈昆島。5月29日,大橋正式通車。甌江北口大橋在建設時,遇到了強潮河口、深厚黏土層等技術難題,面對困難,建設者們的解決方案是( )A. 設計建造人工島B. 繞道建設,避開淤泥較多的水域C. 創新取土工藝,改進深水測量技術D. 直接放棄這項工程考查:工程建設中碰到困難如何辦。C13. 港珠澳大橋在設計時用( )方法克服了淤泥過多、機械容易滑出的問題。A. 在淤泥處建立隧道B. 將淤泥移到其他海域C. 用圓鋼筒圍島D. 繞道建設,避開淤泥較多的海域考查:工程建設中碰到困難如何辦。C14. 港珠澳大橋并非都在海面上,在中部有相當長一段是海底隧道,這主要是為了( )。A. 方便大型輪船通行B. 縮短通行距離C. 避開臺風的威脅D. 使旅客有多種風景體驗考查:工程設計過程中受到的限制條件。A15. 下列關于工程和技術的說法錯誤的是( )A. 技術為工程服務B. 工程的實施需要技術的支持C. 技術的提高使工程的實施更加簡單、安全D. 工程和技術沒有任何關系考查:工程與技術的關系。D16. 下列工程建設過程的正確順序是( )①明確問題 ②測試、評估改進 ③制作模型 ④設計 ⑤實施建設A. ①⑤②④③B. ①③④②⑤C. ①④③②⑤D. ①②⑤④③考查:工程建設的一般過程。C17.假設你要為演出的同學設計并制作一頂帽子,以下步驟正確的是( )。A. 畫出設計草圖→選擇合適的材料→量一量→做一做B. 選擇合適的材料→畫出設計草圖→量一量→做一做C. 量一量→做一做→畫出設計草圖→選擇合適的材料D. 畫出設計草圖→量一量→選擇合適的材料→做一做考查:產品制作的過程。A18. 工程建設的核心環節是( ),工程設計的重要環節是( )。A. 設計B. 實施建設C. 建立模型D. 測試模型考查:工程的核心環節和重要環節。AC19.在設計塔臺時,會考慮的因素有( )。①實用性 ②安全性 ③成本 ④人員分工 ⑤時間分配 ⑥承重能力 ⑦抗風抗震能力A. ①②③B. ②③④⑤C. ①④⑤⑥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考查:工程設計時的考慮因素。D20. 以下( )不屬于塔臺模型制作中的限制條件。A. 材料B. 時間C. 成本D. 天氣考查:模型設計和制作過程中的限制條件。D21.下列關于塔臺制作過程中的操作方法,不正確的是( )。A. 根據設計方案制作塔臺模型,過程中可以隨意更改方案B. 塔臺的接口處要固定牢固,同時也要考慮節省膠帶C. 塔臺建造完成后要及時檢查接口處是否牢固,是否還有地方需要修補D. 塔臺建造結束后給自己的塔臺模型取一個名稱考查:模型制作過程中的注意點。A22. 下列因素不會造成塔臺傾斜的是( )。A. 塔臺的立柱高度不相同B. 底座所在地面不水平C. 立柱所用材料質量不同,有軟有硬D. 底座的形狀采用四邊形考查:造成塔臺傾斜的原因。D23.測試塔臺模型的承重能力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 第一小組以書本來測試,第二小組用文具盒來測試B. 測試時盡量將書本放在塔臺頂上中間的位置上C. 要重復測試兩次D. 測試的結果不理想就直接丟棄作品,重新制作考查:測試塔臺承重能力過程中的注意點。B24.小科所在的小組制作的塔臺達到了規定高度。但在承重測試中,塔臺被三本科學書壓塌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可能是( )。A. 底座太重B. 塔身結構過于簡單,承重性不強C. 連接點黏合不牢固D. 塔臺底座高度不一,導致受力不均勻考查:影響承重能力的因素。A25.小金和同學們在測量各自塔臺的防風能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他們選用不同規格的電風扇進行吹風B. 各小組電風扇放置的位置和塔臺的距離要保持相同C. 小梁先用電風扇的最大風力吹,再慢慢降低風速D. 如果塔臺在二級風力時倒塌了,說明它能承受的風力等級就是二級考查:測試塔臺抗風能力過程中的注意點。B26.下列可以增強塔臺抗風能力的是( )。A. 增加塔臺底部的質量B. 減少塔臺底部的面積C. 增大塔臺頂端的面積D. 增加立柱的高度,使塔臺更高考查:影響塔臺抗風能力的因素。A27.( )對塔臺的抗震能力無影響。A. 塔臺的質量B. 塔臺下方是否加入滾珠C. 連接處是否牢固D. 是否使用三角形結構考查:影響塔臺抗震能力的因素。A28.沿海地區的城市每年都會經歷臺風,因此建設橋梁或房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A. 不能建高樓,容易被風吹倒B. 橋梁必須要短短的,防止被水沖走C. 大海就在旁邊,不需要考慮排水D. 可以建高樓和橋梁,但地基一定要打得非常穩固,并提高抗風能力考查:基于現實問題尋找解決辦法。D29.為了使自己的塔臺抗震能力更好,小青在塔臺的下面加了一些滾珠,這樣做可以使塔臺( )。A. 耐震B. 制震C. 免震D. 沒什么抗震效果考查:提高抗震能力的方式。耐震:加大底面積或加重底座;制震:底部加彈簧;免震:底部加滾珠。C判斷題031. 住房具有的系統很復雜,各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不可缺少也無法替代。 ( )2. 港珠澳大橋建造的過程中采用了運輸、制造、力學、建筑、電子、機械、通信等技術,說明了工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 ( )3. 在工程建設中,工程設計需要反復評估,不斷修改完善,才能達到最終的建造要求。 ( )4. 競標書的內容要簡潔,做到言簡意賅,形式不要太多樣。 ( )5. 設計塔臺時,我們首先得考慮其承重、抗風、抗震等安全性問題,再考慮成本、外觀的問題。 ( )√√√√×6. 測試塔臺模型的承重能力時,各小組選擇的重物需要相同,才能保證測試的公平性。 ( )7. 搭建塔臺模型時,我們應該先搭建底座。 ( )8. 制作塔臺模型要與設計方案相一致。 ( )9. 住房都有一定的結構,需求不同,結構也會存在差異。 ( )10. 在工程任務中,評估改進階段是最重要的環節,也是耗時最長的環節。 ( )11. 港珠澳大橋是集橋、島、隧為一體的,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橋。( )√√√√××探究題041. 圖書館登高梯。(雨傘架……)發布任務:蕭山區圖書館的重裝升級即將結束,管理員提出需要一批登高梯,用來整理高處的書籍。登高梯必須保證站立,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還要具有美觀、節省材料的特點。⑴ 根據任務要求,登高梯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 )(多選),限制條件是( )(多選)。A. 保證站立 B. 承受一定重量 C. 美觀D. 抗震能力 E. 節省材料ABDCE(2) 請用吸管為材料,設計一個登高梯模型。(3) 一個小組做完模型后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如下表:這個小組所做的模型的優點有: 。缺點是: 。項目 設計圖及 文字說明 梯子高度 頂端承重 抗震能力 材料成本 分工合作 美觀得分 3 3 3 1 3 2 2設計圖完整、高度達標、承重能力好抗震能力不好,材料成本高2. 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為了研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小亮用右面兩個塑料瓶做了下面的實驗。實驗步驟:①觀察、比較兩個空塑料瓶(一個瓶口向上放置,一個瓶口向下放置)。②觀察、比較兩個裝半瓶水的塑料瓶(一個瓶口向上放置,一個瓶口向下放置)。③給兩個塑料瓶裝滿沙子,繼續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比較。根據實驗情況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選項中,( )最不容易倒。A.瓶口向上的空塑料瓶 B.平口向下、裝半瓶水的塑料瓶C.瓶口向上、裝滿沙子的塑料瓶 D.瓶口向上、裝半瓶水的塑料瓶(2)小亮又準備了一個大塑料瓶,他將大、小兩個塑料瓶疊起來,建造一個穩定性好的“高塔”。他應將大塑料瓶放在 面,小塑料瓶放在 面,而且還要將沙子放在 面的塑料瓶中(填上或下)。下D上下3. 搭建胡蘿卜高塔。學校科學探究小組在學習完本單元后,各自在家搭建一座蘿卜塔。材料:蘿卜一根、小刀一把、牙簽若干。要求:蘿卜塔能穩定站立,高度越高越好,外形美觀。如圖是某些小組的作品:(1)搭建蘿卜塔是一項簡單的 ,在實施之前必須先進行 ,充分考慮搭建時會遇到的挑戰和限制,再克服這些限制。(2)圖1小組的蘿卜塔的底部四塊蘿卜特別大,這樣做的目的是: 。(3)圖2小組的每層都只用了3塊蘿卜,形成了 ,可以使結構更加 。(4)圖3小組的蘿卜塔,從整體上看,這座塔上小下大,上 下 ,中間還采用了許多的 結構,能使塔既美觀又牢固。(5)完成后,我們要對這些蘿卜塔進行 ,從圖中可以看出,圖 的蘿卜塔是最好的作品。工程設計底部重穩定三角形穩定輕重評價3框架4. 某校科學小組的同學用吸管、膠帶等材料做了幾個塔臺模型,請你仔細觀察、比較這些模型,回答下列問題:(1)這四種塔臺模型中都有大量的三角形結構存在,這是因為三角形具有 性。(2)同學們在實驗中都是按照( )的順序搭建的。A.先搭底座—再搭立柱—最后搭頂端 B.先搭立柱—再搭頂端—最后搭底座C.先搭頂端—再搭立柱—最后搭底座 D.先搭底座—再搭頂端—最后搭立柱(3)通過觀察發現,四個塔臺模型在形狀上的共同點是( )。A.上下等大 B.上小下大 C.上大下小 D.上重下輕穩定AB(4)他們用 和 測試塔臺的防風和防震,發現塔臺很容易倒塌。于是調整結構,讓塔臺的底部更 、更 ,使塔臺模型在抗風抗震中更穩固。(5)如果他們制作的塔臺成本過高,則需要減少 和 的數量。(6)檢測中發現有一個塔臺的頂端承重能力較差,下列改進措施不恰當的是( )。A.加固連接點防止脫落 B.在要求范圍內適當減低塔臺的高度,降低重心C.在頂部加看臺 D.在塔臺中心增加幾根支柱支撐薄弱部位電扇地震模擬儀大重吸管膠帶C易錯字詞:技術、地震模擬儀、設計、承重1查漏補缺2舉一反三3審題仔細小錦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