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核心素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核心素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課程標準】
通過遼夏金元族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養】
1、從“時空觀念”角度認識遼夏金元政權的建立和發展。
2、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遼夏金元的制度建設。
3、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遼夏金元時期多民族的國家的發展,突出元代國家統一,培養中華民族愛國愛家的情懷。
【學習目標】
1、了解遼、西夏的建立,認識遼、西夏民族政權的發展及貢獻
2、概述金的興起及擴張,認識其政治、經濟發展的貢獻
3、概述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認識元朝的制度建設和民族融合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重點難點】
1、重點:遼、西夏、金的政治制度以及它們與宋的關系;
2、難點:多角度認識遼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特征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主流。
【知識體系】
一、遼與西夏
1.遼與遼宋對峙
(1)遼的建立
興起 遼朝的建立者契丹族與鮮卑同源,在遼河上游過著游牧、漁獵生活。
建國 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后來版圖擴大,改國號為遼。
創制 遼朝的職官設置分為南、北面官,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四時捺缽制度。
(2)遼宋對峙:遼與北宋長期對峙,大部分時間里維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頻繁,貿易活躍。
2.西夏建立與對外關系
(1)西夏建立
①起源:西夏的建立者黨項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陜北、寧夏一帶形成邊疆藩鎮,宋初仍然保持半獨立的地位。
②建國:1038 年,黨項首領元昊脫離宋朝稱帝,定都興慶府, 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③制度: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
(2)對外關系:西夏向北宋稱臣,北宋“歲賜”。北宋滅亡后,西夏向金朝稱臣,但保持著事實上的獨立。
二、金朝入主中原
1.起源: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動于黑龍江、松花江流域, 以農業、狩獵、畜牧為生。
2.建國:1114 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舉兵反遼,次年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
3.金與遼宋關系:1125 年,金滅遼,1127年,滅北宋,與南宋逐漸形成對峙局面。
4.遷都:1153 年,金遷都燕京,將燕京改名為中都(北京成為王朝都城的開始)。
5.制度:基本沿襲唐宋并實行猛安謀克制。
6.由盛轉衰:12 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統治進入鼎盛時期。世宗死后,金朝統治逐漸衰落。
【歸納總結】
三、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
(一)統一時期
1、建立政權:1206年鐵木真統一草原,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為“成吉思汗”
2、建立元朝: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
3、完成統一:1279年完成統一
(二)元朝的制度建設
1、中央:宰相機構是中書省
2、地方:行省制度與邊疆管理
(1)中央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稱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東地區由中書省直轄(稱腹里)外,全國共設10個行省。
(2)設宣政院,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并統轄吐蕃(今西藏)地區的軍政事務。
(3)設澎湖巡檢司,經略臺灣。
(4)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加強對西域的管轄
【知識歸納】行省制度的意義:
①權力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權力大而不專,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③促進了邊疆經濟文化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
④是我國省制的開端。
3、驛站制度
為鞏固統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也用來運輸官府物資。又隔一定距離分設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
(三)元朝的民族關系
1、蒙古族和回族形成
(1)蒙古原是漠北的一個游牧部落,統一草原后逐漸將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
(2)中亞、西亞的大批穆斯林隨著蒙古的征服移居中國,在伊斯蘭教整合下形成了一個新的文化共同體,時稱回回人,成為回族的前身。
2、四等人制
為保障蒙古貴族的統治利益,元朝在很多方面對不同民族實行差別對待政策,被后人概括為“四等人制”,依次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兒、回回等。
漢人主要指北方的漢族,也包括已經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南人指原南宋統治區的居民。
評價:造成民族隔閡,激化民族矛盾。成為元朝滅亡的重要因素
(四)元朝滅亡
1、原因:社會貧富差距帶來的階級矛盾嚴重,引發農民起義。
2、概況:1368年,元朝滅亡,以宮廷貴族為核心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內地的蒙古人,以及回回以外的色目人,逐漸與漢族相融合。
【深化拓展】
一、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特點
1、民族政權并立,如遼、北宋、西夏的并立,南宋與金的并立。
2、兩宋政權的民族政策以軟弱為主,多次對少數民族用兵失敗,對遼、西夏、金以輸納“歲幣”等方式換取和平。
3、民族矛盾突出,兩宋、遼、西夏等政權都亡于民族政權的進攻。
4、民族融合是主流,北宋與遼、西夏分別在邊境地區開設榷場進行貿易,南宋時大批契丹人、女真人進入中原地區,與漢族人民共同生活、勞動,民族間的差別逐漸縮小,南宋后許多蒙古人進入中原。
5、民族間經濟交流頻繁,中原先進的封建生產方式不斷向邊疆地區擴展。
二、猛安謀克制
1、概念:金朝制度基本沿襲唐宋,但卻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叫作猛安謀克。凡女真民戶,每300戶編為一謀克(意為百、百夫長,為氏族單位),10謀克編為一猛安(意為千、千夫長,是部落單位)。他們被大批遷入中原,在漢族村落之間筑寨居住,平時耕作,戰時選拔丁壯出征,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制度。
2、性質: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組織
3、影響:減少財政支出,保證較強戰斗力,加強女真族封建化進程,促進社會進步。
三、中國古代行政區劃簡表
時期 秦 漢初 東漢 隋唐 唐末 宋 元
高層政區 州 道/藩鎮 路 行省
中層政區 郡 郡/國 郡 州 州 府/州/軍/監 路/府/州
基層政區 縣 縣 縣 縣 縣 縣 縣
注:①元朝的省下有路、州(府)、縣,路歸省管。府和州有的歸路管,有的歸省管,還有的州歸府管。縣有的歸路管,有的歸府管,有的歸州管。
②明清地方區劃名稱有所變動,但基本承襲元代。
四、遼夏金元時期各政權概況
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與宋關系(重大事件)
遼(契丹) 契丹 10世紀初 耶律阿保機 上京 戰:澶州之戰和議:澶淵之盟
北宋 漢 960年 趙匡胤 東京
西夏 黨項 11世紀前期 元昊 興慶 戰和議:宋夏和議
金 女真 1115年 阿骨打 會寧(上京)燕京(中都) 戰:滅北宋南宋抗金和議:宋金和議
南宋 漢 1127年 趙構 臨安
元 蒙古 1271年 忽必烈 大都 戰:滅南宋統一全國
【課堂小結】
行中書省
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岑巩县| 融水| 五河县| 左云县| 合山市| 富蕴县| 永新县| 长兴县| 寻乌县| 库伦旗| 竹山县| 黔西| 息烽县| 禹城市| 祁连县| 荥经县| 循化| 万载县| 屏东县| 木兰县| 闸北区| 石狮市| 汉川市| 南丹县| 察隅县| 扶风县| 金昌市| 仲巴县| 西峡县| 溧阳市| 察哈| 钦州市| 启东市| 彰化市| 宿松县| 许昌市| 德庆县| 蒲江县| 比如县| 临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