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課標要求】了解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學習目標】通過對文字、圖片等多種史料的分析、整理,運用唯物史觀中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原理,能夠分析北洋軍閥統治的時期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點,認識這一時期黑暗與光明并存的近代化道路。通過了解近代知識分子為實現救亡圖存所做的探索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探討,增強承擔民族復興任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培養家國情懷。學生能夠掌握從歷史發展的不同視角探討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深遠影響。【重點難點】重點:了解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社會面貌。難點:認識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學習過程】一、“破碎神州日已曛”(一)袁世凱獨裁專制(1912-1916年)1、閱讀教材,厘清袁復辟前期準備的時間線索及思考其用意。思考袁世凱為什么要廢除《臨時約法》轉而頒行《中華民國約法》?與日簽訂“中日民四條約”和袁世凱復辟帝制之間有何聯系?(二)北洋軍閥割據混戰(1916-1928年)表1圖2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思考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哪些不利影響?(三)捍衛民主共和二、“獨立自養求嬗變”(一)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的發展1、閱讀教材,思考民族工業發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二)民國社會生活的新氣象三、“于無聲處聽驚雷”結合教材,請分析新文化運動的概況。(一)新文化運動的概況結合教材,請分析新文化運動的概況。1.興起標志:2.代表人物:3.核心內容:4.主要陣地:(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三)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為她而奮斗”隨堂習題1.(2020.7·浙江高考·11)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其指導發展實業的機構是A.實業部 B.參議院 C.錢業公會 D.工業建設會2.(2020·全國Ⅰ卷高考·29)20世紀20年代,中國度量衡的狀況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別”“同一天平也,有庫平、漕平、湘平、關平之分別”“同一尺也,有海關尺、營造尺、裁衣尺、魯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別”。這一狀況A.提高了市場交易的成本 B.加劇了軍閥林立的局面C.造成國民經濟結構失衡 D.阻斷了商品的大量流通3.(2019·全國Ⅰ卷高考·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平等”“民主”等詞出現頻次大體相當:1919~1922年,“民主”出現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1/20。這種變化可說明( )A.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生轉變 B.國民革命運動受到民眾普遍擁護C.資本主義政體模式被知識界否定 D.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改變4.(2019·全國Ⅲ卷高考·29)1916年1月,陳獨秀在《青年雜志》撰文稱:“個人之人格高,斯國家之人格亦高。個人之權鞏固,斯國家之權亦鞏固。而吾國自古相傳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陳獨秀意在( )A.主張國家至上 B.批判封建倫理C.反對西方民主 D.傳播馬克思主義5.(2016.4·浙江高考·27)【加試題】有學者認為:“在康德那個時代,啟蒙意味著一種覺醒,從自然王國中發現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紀的中國,啟蒙意味著一種背叛,要求砸碎幾千年以來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封建綱常禮教的枷鎖。”對此最恰當的理解是( )A.歐洲啟蒙運動源于對宗教神權的“覺醒”B.新文化運動旨在“背叛”封建綱常禮教C.啟蒙思想家因“覺醒”與“背叛”的矛盾而求索D.思想啟蒙的歷史蘊涵著“覺醒”與“背叛”的變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