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歷史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羅斯福新政學習目標1. 通過創設情境,小組合作比較19世紀20年代和經濟危機時期美國社會狀態,梳理生產、民眾、銀行和股市之間的關系,知道完全放任的經濟政策的危險性,知道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了解新政背景。 2. 通過研讀圖片史料,小組合作分析新政措施,明確國家干預經濟的有效性,緩和勞資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理解新政是資本主義國家對生產關系局部調整的實質。 3. 通過研讀圖片史料,小組合作對比蘇聯計劃經濟和德日軍事擴張,分析理解羅斯福新政對西方經濟的影響。 4. 通過感知國家干預經濟手段的歷史和現實價值,理解改革是推動社會歷史事物的發展變化的方式。課前學習任務1. 預習課本58-62頁,梳理羅斯福新政原因、經過和結果。2. 聯系所學知識,嘗試思考分析初步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的影響。課上學習任務圖文解史:【學習任務一】 理一理:閱讀教材58-60頁,分析史料、觀看微課,說說危機爆發前美國社會的狀況,填入表格1“19世紀20年代”一欄,理一理銀行-股市-企業-民眾間的關系,完成填圖,探究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表119世紀20年代1929-1933經濟危機時期金融業工業農業勞資問題【學習任務二】 析一析 閱讀教材58-60頁,分析圖文史料,析一析經濟危機爆發對美國社會造成的影響,填入表格1“經濟危機(1929-1933)時期”一欄。 圖文析史:【學習任務三】 探一探:結合教材60-62頁,分析史料,找一找新政的主要措施,填入表格2。思考該措施解決的是生產問題還是消費問題,析一析新政影響。 1.找一找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填入表格。思考該措施解決的是生產問題還是消費問題,分析新政影響。 措施相關法律管理部門特點金融業工業農業勞資問題社保問題析一析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材料1: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以1929年為125計算,1932年為58,1936年回升到121,工人失業人數比1932年減少了一半。國民總收入1937年為1090億美元,比1929年危機前多46億美元…… ——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75頁 材料2: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公眾對美國民主制度的信心······美國國內一度出現的法西斯組織沒有了市場。因此,有人說“新政挽救了美國的自由民主制度”。 ——紀錄片《大國崛起》 材料3:新政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摸索出一條延長壟斷資本主義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徑,即大力發展非法西斯的、走所謂“福利國家”道路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二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采取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 ——劉緒貽 《羅斯福“新政”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美國研究》1994年01期 圖文悟史:【學習任務四】 辯一辯:根據所學,分析史料,辯一辯羅斯福新政中的變與不變,總結其性質和實質。 觀點A:羅斯福新政從一開始就遭到一部分資本家的反對,他們嫌羅斯福太遷就工人,課了壟斷資本家的商稅。報紙上連篇累牘咒罵羅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桿”。說羅斯福天天都吃“烤百萬富翁”。在關于《社會保障法》的聽證會上,有人高喊:“這個法案是從 《共產黨宣言》第十八頁逐字逐句抄下來的”。 ——內森·米勒《羅斯福正傳》 觀點B:有人把“新政”叫做“法西斯主義”,有人又叫做“社會主義",把本來很簡單和很實際的事情搞得十分復雜和理論化,而我只相信實際的詮釋和奉行實際政策······“我認為,我一直這樣認為,而且我仍將認為私人企業是美國健全經濟的主心骨”。 ——《羅斯福文選》推薦的學習資源1.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 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1932-1972年美國社會實錄》,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4. 簡·愛德華·史密斯:《羅斯福傳》,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 5.央視網紀錄片《世界》第83—84集的相關內容。 6.BBC經濟危機紀錄片《1929年大崩盤》全一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