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法國《人權宣言》?波旁王朝統治與法國大革命?1.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材料一〕從路易十四到革命爆發,法國的政體不僅是專制的而且是很橫暴的;因為君主有權做的事比他們通常做的事要多得多。對于濫施淫威的遏制力量是很薄弱的。國王可以用“密札”①隨意監禁或流放任何人,用充公的辦法處置任何財產,用稅捐征收任何人的收入。當然,某些集團是有它們的自衛手段的,那就是它們的特權,但這些特權也很少受到尊重?!?br/>?──〔法國〕米涅著《法國革命史》導論?〔材料二〕路易十四在政治上大權獨攬,獨斷專行,自稱“太陽王”,被看作神的化身。國王的意志就是法令,路易十四的名言是“朕即國家”。一切國事公文由國王簽署。取消高等法院對國王旨意的異議權。并強調臣民只有義務,沒有權利,只需絕對順從。路易十四為使宮廷成為貴族國家的中心,還在巴黎郊外營建了豪華的凡爾賽宮,將大批貴族移居凡爾賽,給以豐厚的賞賜和俸祿,仰承國王鼻息,過著腐朽的寄生生活,從而喪失了對抗王權的能力。路易十四還極力加強對教會的控制。幾個世紀以來法國天主教的“高盧主義”②這時發展到了高峰,國王對高級教職有任命權,對教會財產有支配權。?──沈練之主編《法國通史簡編》?【解讀】在西歐,法國的封建專制君主制是一種典型的得到充分發展的君主制,這種專制君主制開始于16世紀,而在路易十四時期達到鼎盛。從1661~1715年的54年間,路易十四獨攬大權,統治一切,王權空前強化,中央集權的絕對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此時期常被稱為“路易十四時代”。上述兩段材料基本反映了法國大革命前波旁王朝特別是路易十四的封建專制統治,其表達的要點是:①在政治上,封建君主獨攬一切政治大權,實行個人的絕對統治,不受任何的約束。②在經濟上,通過各種苛捐雜稅剝削下層百姓,過著腐朽奢侈的生活。③在精神上,通過加強對教會的控制,為自己的王權罩上神圣的光環。④通過軟硬兼施的方法,對被統治者實施嚴格控制。?這兩段材料的內容表明:①路易十四的政治與精神統治,使下層人民毫無民主自由權利可言,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②路易十四的經濟政策不僅造成下層人民生活貧困,而且嚴重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③封建專制統治必然會加劇社會矛盾,使得法國出現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成為歷史的必然。?【注釋】①“密札”:路易十四時期為了對付反抗者而實行的一種制度,密札是國王頒發的捕人密令,持有密札即可不經審訊將拘捕的人投入巴士底獄。國王常常把密札出售和贈人。②“高盧主義”:即將法國天主教會置于法國國王控制之下。法國天主教自15世紀以來,就向著“高盧主義”發展,并在路易十四時代發展到高峰。?2.中世紀法國的封建等級制?……整個民族分成三個等級,每個等級又再分成許多階層,人民備受專制壓迫與社會不平等之苦。貴族分成幾類,一是宮廷權貴,靠著國王的恩寵度日,也就是靠人民供養,他們得到的是某幾省的軍區長官或高級軍職;另外一類是暴發戶新貴族,他們充當行政長官,被授與巡按使之職,占據各種文官職位;還有一類是穿袍貴族,執掌司法,而且只有他們才可以擔任此職;最后還有一類是地主貴族,他們運用在政治權利被取消后仍然保有的封建私法,對農村進行壓迫。僧侶分成兩個階層,一個是收入豐厚的主教和大修道院長,一個是窮苦的布道傳教者。第三等級,既受宮廷壓榨,又受貴族欺凌,也分成許多按照各自利益組成、但互相敵對的行會。第三等級僅擁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而靠著這點土地,還要向領主繳納封建地租,向教會繳什一稅,向國王繳賦稅。盡管它作出這樣多的貢獻,卻享受不到任何政治權利,不得參與政事,也不得擔任公職。?──〔法國〕米涅著《法國革命史》導論?【解讀】中世紀的法國是一個社會等級制度森嚴的國家,封建等級制度構成等級君主制的基礎,也是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11世紀時,有些思想家就提出了一套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理論,即整個社會的全體成員分為三個不同的等級:教士是第一等級,其職責是為人類的拯救而祈禱;貴族是第二等級,用刀劍保護其他社會成員是其基本職責;普通民眾是第三等級,其職責就是勞動,從事物質生產及養活前面兩個階級。上述材料反映的就是封建社會法國社會的政治格局,這種格局一直延續到法國大革命前夕。?這段材料表明:①法國社會等級森嚴。整個社會除了分為三個等級之外,每一個等級又分成若干個階層。②每一個等級的權利與義務極不合理。貴族把持著國家的政治權力機關,僧侶把持著精神統治,而第三等級不僅享受不到任何政治權利,而且負擔了養活整個社會的任務,遭受各種壓迫與剝削。因此,第三等級爭取平等與自由的斗爭具有必然性與合理性。?3.梅葉對大革命前法國社會制度和秩序的批判?……第一種禍害是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們之間的極不平等的現象;一些人仿佛生來就只是為了橫暴地統治別人,永久享受生活的一切幸福;相反地,另一些人生來就仿佛是為了作貧窮、不幸、受人鄙視的奴隸,畢生在貧困和沉重勞動的壓迫下受苦。?……在人類當中,特別是在我們法國流行著的第二種禍害,就是對完全無用的……只起蹂躪、掠奪和壓迫人民群眾作用的某些類人的容忍、支持,甚至合法化。?……還有一種禍害……就是一些人把土地資源和財富攫取為私有財產,而這些東西本來是應當按平等權利歸全體人類所有的。?──〔法國〕讓·梅葉著《遺書》第2卷?【解讀】法國啟蒙運動的準備階段始于17世紀,而在18世紀正式展開。吹響新時代號角的是一位造反的天主教神甫讓·梅葉(1664—1729)。梅葉是個貧苦的鄉村神甫,熟悉鄉間貧苦農民的生活,臨終前流下了三卷本巨著《遺書》。在《遺書》中,梅葉對大革命前法國的社會制度與秩序作了毀滅性的批判,從而為啟蒙運動的全過程創造了良好的開端。上述材料節選自《遺書》的第二卷,其主要內容是:①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之間的不平等是法國社會的第一種也是首要的禍害。②對特權階層的容忍、支持并使其合法化是法國的第二禍害。③特權階層攫取土地資源和社會財富是法國的另一禍害。?這段材料表明:①革命前法國社會的不平等、剝削掠奪現象十分嚴重。②梅葉通過對社會不平等、剝削壓迫及私有制的批判,希望建立沒有窮人和富人、沒有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美好社會。③梅葉對革命前法國的社會制度與秩序的猛烈抨擊,對啟蒙運動的后來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4.伏爾泰對教會的批判?教會制定的法律,非經政府明白批準,不應有絲毫效力?!?br/>?……?只有民政長官可以允許或禁止在宗教節日的勞動,因為教士的職務并不在于禁止人們去耕耘他們的土地。?關于婚姻的一切,應該完全決定于民政長官。教士本身應該限于為結婚祝福的莊嚴職務。?……?所有教士既是國家的臣民,一切就應受政府的支配。?以同胞給與一個教士的土地的頭年收入獻給一個外國教士①的那種可笑而又可恥的慣例,應該永遠予以廢除。?教士不能以違反神律的罪名剝奪一個公民的絲毫權利,因為教士自己也是一個有罪的人,他應該為其他的罪人禱告,而不應裁判他們。?官吏、勞動者和教士既然都是同樣地屬于國家,便應同樣地繳納租稅。?應該只有一種度量衡的標準和一種法律制度。?──周一良、吳于廑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上冊?【解讀】伏爾泰(1694—1778)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倡導人和巨擘。伏爾泰生活的年代,法國完全被天主教會所控制,教會不僅是封建專制統治的精神支柱,而且不斷地壓制并迫害新教徒。同時,舊教之中又分許多不同的教派,彼此爭吵不休,相互迫害。面對這種不正常的社會現實,伏爾泰畢生致力于揭露和打擊黑暗的封建制度特別是宗教統治,寫下了許多作品,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正如雨果所指出的,伏爾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整整一個時代。上述材料節選自伏爾泰的《簡明哲學辭典》一書,其要點是:①教會應當受制于政府,教士是國家的臣民。②教士不應干涉民眾的一般事務,不能以違反神律的罪名剝奪公民的權利。③度量衡的標準與法律制度應當統一,官吏、勞動者和教士應同樣繳納租稅。?從上述材料不難看出:①伏爾泰將斗爭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強烈要求廢除封建僧侶的各種特權。②伏爾泰對教會的批判摧毀了教會的威信,有利于喚醒法國民眾,從而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作了思想上的準備。?【注釋】①外國教士:指羅馬教皇。?5.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每一個國家有三種權力:(一)立法權力;(二)有關國際法事項的行政權力;(三)有關民政法規事項的行政權力。?依據第一種權力,國王或執政官制定臨時的或永久的法律,并修正或廢止已制定的法律。依據第二種權力,他們媾和或宣戰,派遣或接受使節,維護公共安全,防御侵略。依據第三種權力,他們懲罰犯罪或裁決私人訟事。我們將稱后者為司法權力,而第二種權力則簡稱為國家的行政權力。?一個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種心境的平安狀態。這種心境的平安是從人人都認為他本身是安全的這個看法產生的。要享有這種自由,就必須建立一種政府,在它的統治下一個公民不懼怕另一個公民。?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因為人們將要害怕這個國王或議會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執行這些法律。?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同立法權合而為一,則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專斷的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而為一,法官便將握有壓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個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貴族或平民組成的同一個機關行使這三種全力,即制定法律權、執行公共決議權和裁判私人犯罪或爭訟權,則一切便都完了。?──〔法國〕孟德斯鳩著《論法的精神》?【解讀】孟德斯鳩(1689—1755)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生活在法國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轉衰的年代,當時法國絕對專制主義的統治使得法國的階級矛盾異常激烈,形成了僧侶、貴族和第三等級的尖銳對立。本國資產階級的日益壯大以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傳播,都對孟德斯鳩產生了重要影響。孟德斯鳩作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叛者,從資產階級利益出發,用他的熱情、智慧、淵博的知識和犀利的文筆,堅決而勇敢地抨擊封建主義,為新興的資產階級提出許多理論構想,對后來的法國大革命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本段材料選自孟德斯鳩的代表作《論法的精神》,該著作出版于1748年,是孟德斯鳩一生辛勤研究的最后成果和理論的總結。該材料所表達的要點是:①他把國家的權力分為三種: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②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權必須分立。只有三權分立才能實現公民的政治自由,才能有效地防止君主濫用權力,避免走向專制。③政府存在的基本理由是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這段材料表明:①孟德斯鳩繼承了英國洛克的分權思想,明確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對資產階級國家的形式和政體構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②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學說的目的在于限制國王的無限權力,反映了新興階級要求參政的愿望。③“三權分立”學說成為法國大革命中資產階級的政治綱領。?6.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要尋求一種結合的形式,使它能夠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來防御和保護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而同時又使每一個與全體相聯合的個人只不過是在服從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樣地自由?!边@就是社會契約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這一契約的條款是這樣地被訂約的性質所決定,以至于就連最微細的一點修改也會使它們變得毫無意義而且失去作用的;……社會公約一旦遭到破壞,每個人就立刻恢復了他原來的權利,并且在喪失了約定的自由時,就又重新獲得了他為約定的自由而放棄的自己的天然的自由。?這些條款,確切地加以理解之后,盡可以歸結為一句話,那就是:每個結合者及其自己的一切權利全部都轉讓給整個的集體。……?因而,如果我們撇開社會公約中的一切非本質的東西,我們就會發現社會公約可以簡化為如下的詞句:“我們每個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①的最高指導之下,而且我們在共同體中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全體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這一結合行為立刻就產生了一個道德的與集體的共同體,以代替每個訂約者的個人;組成共同體的成員數目就等于大會中的票數,并且共同體就以這一行為而獲得它的統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法國〕盧梭著《社會契約論》?【解讀】盧梭(1712—1778)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啟蒙運動中,盧梭作為比較急進的民主主義者登上歷史舞臺,一開始就向舊制度提出了勇敢的挑戰,勇往直前地追求真理,成為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者?!渡鐣跫s論》是盧梭的代表作,于1762年出版。這本書是盧梭原計劃寫作的《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書中概括了盧梭政治學說的基本原理,集中體現了他的民主主義政治思想?!渡鐣跫s論》已經成為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古典文獻之一?!渡鐣跫s論》所表達的思想極為豐富,本段節選材料所闡述的要點是:①社會契約的根本任務和目的,就是通過以社會契約的形式組成政治共同體,保障每個結合者的利益和權利。②這一契約的條款是被訂約的性質決定的,普天之下都是同樣的。③真正的社會契約既不是個人與個人之間訂立的,也不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訂立的,而是人民同由他們自己組成的政治共同體訂立的,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就是一種社會契約關系。④由于訂立了契約,人們的處境比他們以前要好得多。?從本段材料可以看出:①盧梭的社會契約理論有力地批判了“君權神授”說,對喚醒人民的主權意識有積極作用。②論證了用暴力推翻封建專制政權的合理性,從而為法國大革命以及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奠定了理論基礎。?【注釋】①公意,就是把人們結合在一起的締約者的共同利益,也即“公共的大我”。?《人權宣言》的發布?1.《人權宣言》的基本原則?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顯出社會上的差別。?第二條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第三條整個主權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國民。任何團體、任何個人都不得行使所未明白授予的權力。?第四條自由就是指有權從事一切無害于他人的行為?!?br/>?第五條法律僅有權禁止有害于社會的行為。凡未經法律禁止的行為即不得受到妨礙,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從事法律所未規定的行為。?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诜擅媲?,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七條除非在法律所規定的情況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續,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br/>?第十一條自由傳達思想和意見是人類最寶貴的權利之一;因此,各個公民都有言論、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規定的情況下,應對濫用此項自由負擔責任。?第十七條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除非當合法認定的公共需要所顯然必需時,且在公平而預先賠償的條件下,任何人的財產不得受到剝奪。?──吳緒等選譯《十八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解讀】1789年7月9日國民議會宣布更名為制憲議會,準備制定憲法。當時有代表提出應在憲法之前加一個宣言,以說明制訂憲法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8月26日,制憲議會正式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本節材料是《人權宣言》的節錄,也是《人權宣言》的核心部分。它表達的基本內容是:①提出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主權在民。②宣布了公民所擁有的最基本和不可侵犯的權利,這些權利主要包括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等;人民享有言論、信仰、著作和出版的自由;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③強調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過這段材料可以看出:①《人權宣言》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集中表達了資產階級人權思想的基本內容。②《人權宣言》是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一面旗幟。它提出的資產階級借以立國的一些基本原則,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斗爭的綱領性文件,等于宣告了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誕生,對于推動革命的深入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③《人權宣言》所闡述的資產階級法制原則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實現政治統治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