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屆高三化學二輪復習 專題課件(共56張PPT)-化學反應與平衡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屆高三化學二輪復習 專題課件(共56張PPT)-化學反應與平衡

資源簡介

(共56張PPT)
考 綱 要 求
1、 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
2、結合圖象考查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
3、化學平衡狀態的分析、判斷與比較
4、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含義,能夠利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簡單的計算,并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 5 、理解外界條件(溫度、壓強、濃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平衡的影響,認識其一般規律
6、了解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7、以圖象題綜合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應用以及速率與平衡之間的關系
1、可逆反應的特點:
①在相同的條件下,兩個方向相反的反應同時進行.
②無論什么條件下,反應都不可能進行徹底.
一、化學平衡狀態
2、平衡過程的建立:
在容積為1L的密閉容器里,加0.01molCO和0.01molH2O(g),CO+H2O CO2+H2
c(CO) 、c(H2O)最大,c(CO2) 和c(H2)為0
c(CO) 、c(H2O)逐漸減小
c(CO2) 、c(H2)逐漸增大
所以,正反應速率逐漸減小,逆反應速率逐漸增大.進行到一定程度,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的大小不再變化 ,
◆開始瞬時濃度:
◆反應過程中:
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
CO、H2O的消耗量等于CO2、H2反應生成的CO、H2O量
特別標志
V(正)
V(逆)
V(正)= V(逆)
時間
V速率
但反應仍在進行;四種物質的濃度均保持不變,即達到了動態平衡
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
3、化學平衡狀態
三要素
前提條件:
實質:
標志:
可逆反應
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
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
逆:可逆反應(或可逆過程)
等:正、逆反應速率相等,V正=V逆
動:反應并沒有停止,是動態的平衡. V正=V逆 ≠0
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組分的物質的量,質量,濃度及物質的量分數、質量分數、體積分數保持一定,不再變化
變:當外界的條件發生改變,化學平衡狀態會隨之改變,發生化學平衡的移動
4、 化學平衡特征:
(1)根本標志:
速率標志:“等”
①對于同一物質:
②對于不同的物質:
含量標志:“定”
反應混合物中各組成成分的含量(體積分數、摩爾分數、物質的量濃度等)不隨時間改變而改變
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相反方向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數之比
★考點突破——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
(3)不定標志:
①體系中氣體物質的總質量保持不變
②體系中氣體物質的總物質的量保持不變
③體系中氣體物質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
④氣體的總壓強不再發生改變
⑤體系中氣體的密度不再發生改變
(2)等價標志:
①反應物的轉化率不隨時間改變而改變
②體系的顏色不隨時間改變而改變
③產物的產率保持不變
④絕熱的恒容反應體系中的溫度保持不變
思考:2A(g)+B(g) 2C(g)
A(g)+B(g) 2C(g)
2A(g)+B(s) 2C(g)
(假設容器體積恒定)
★考點突破——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
(1)對于反應前后的氣體物質的分子總數不相等的可逆反應(如2SO2+O2 2SO3)來說,可利用“不定標志”判斷是否達到平衡
(2)對于反應前后氣體物質的分子數相等的可逆反應:(如H2+I2(g) 2HI),不能用 “不定標志” 判斷平衡是否到達,因為在此反應過程中,氣體的總壓、總體積、總物質的量都不隨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3)對于有非氣態物質參加的可逆反應來說, “密度不變”可以作為標志
(4)對于恒壓下的可逆反應來說, “密度不變”也可以作為標志
說明:
1、在固定體積的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
2NO2 2NO + O2 該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是:
(1)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 ( )
(2)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 ( )
(3)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 )
(4)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 ( )
(5)單位時間內消耗2nmolNO2的同時生成nmolO2 ( )
(6) O2氣體的物質的量濃度不變 ( )
練吧!
2. 能夠說明N2 +3H2 2NH3反應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 )
①容器內N2、H2、NH3三者共存
②容器內N2、H2、NH3三者濃度相等
③ 容器內N2、H2、NH3的濃度比恰為1:3:2
④t min內生成1molNH3同時消耗0.5molN2
⑤t min內,生成1molN2同時消耗3molH2
⑥ 某時間內斷裂3molH-H鍵的同時,斷裂6molN-H鍵
⑦容器內質量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⑧容器內壓強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⑨容器內密度不再發生變化
⑩容器內的平均摩爾質量不再發生變化
⑤ ⑥ ⑧ ⑩
3、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可逆反應H2(g)+I2(g) 2HI(g),下列各項可以說明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的是
A.反應混合氣體壓強不變
B. 反應混合氣體平均分子量不變
C. 反應混合氣體顏色不變
D. 反應混合氣體總的物質的量不變
C
4、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可逆反應 2A(g)+B(s)
2C(g),下列各項可以說明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的是
A.反應混合氣體壓強不變
B. 反應混合氣體平均分子量不變
C. 反應混合氣體密度不變
D. 反應混合氣體總的物質的量不變
BC
二、化學平衡的移動
1、化學平衡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建立并保持,當外界條件改變,舊的化學平衡必將被破壞并在新條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狀態。
2、研究對象:
已建立化學平衡狀態的反應體系
3、平衡移動的原因及結果
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發生改變
條件改變使V正≠ V逆
(1)原因
(2)結果
4、影響平衡移動的因素
改變濃度,反應速率—時間圖像:
①濃度: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動;增大生成物濃度或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動。
②溫度: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 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改變溫度,吸、放熱反應速率—時間圖像:
對于可逆反應aA(g) + bB(g) cC(g) + dD(g)
改變壓強,反應速率—時間圖像:
③壓強: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物質系數減小的方向移動;
減小壓強,平衡向氣體物質系數增多的方向移動。
若方程式兩邊氣體的系數和相等,改變壓強, 平衡不發生移動。
④催化劑的影響
催化劑能同等程度地改變正逆反應速率,所以催化劑不能使平衡發生移動。
加入催化劑的速率—時間圖像
★小心陷阱!
縮小體積增大壓強
擴大體積減小壓強
增大N2或H2的濃度
減小NH3的濃度
增大壓強
降低溫度
使用催化劑
1、對于反應N2+3H2 2NH3(正反應放熱反)分析下圖,確定t1—t5各點所改變的條件分別是什么?
t1
t3
t4
t5
t2
練吧!
2、對于一個平衡體系,采取下列措施一定會使平衡發生移動的是( )
A.加入一種反應物 B.增大體系壓強
C.升高溫度 D.使用催化劑
3、反應NH4HS(s) NH3(g) + H2S(g) 在一定溫度下達到平衡,下列各種情況下不能使平衡發生移動的是( )
A.溫度、容積不變時通入SO2氣體
B.移走一部分NH4HS固體
C.保持溫度、容積不變,充入氮氣
D.保持溫度、壓強不變,充入氮氣
C
BC
5、恒溫下, 反應aX(g) bY(g) +cZ(g)達到平衡后, 把容器體積壓縮到原來的一半且達到新平衡時, X的物質的量濃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4、下列事實中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
A、密閉、低溫是存放氨水的必要條件 B、實驗室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氯氣
C、硝酸工業生產中,使用過量空氣以提高NH3的利用率
D、在FeSO4溶液中,加入鐵粉以防止氧化
D
A
6、已知反應mX (g) + nY (g) qZ (g)的△H < 0, m + n > q,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通入稀有氣體使壓強增大,平衡將正向移動
B.X的正反應速率是Y的逆反應速率的m/ n倍
C.降低溫度,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變小
D.增加X的物質的量,Y的轉化率降低
B
7、將CH4轉化成CO,工業上常采用催化轉化技術,其反應原理為:CH4(g) +3/2O2(g) CO(g) + 2H2O(g) △H=-519kJ/mol。工業上要選擇合適的催化劑,分別對X、Y、Z三種催化劑進行如下實驗(其他條件相同)
①X在750℃時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應速率加快約3×105倍;
②Y在600℃時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應速率加快約3×105倍;
③Z在440℃時催化效率最高,能使逆反應速率加快約1×106倍;
根據上述信息,你認為在生產中應該選擇的適宜催化劑是 (填“X”或“Y”或“Z”),選擇的理由是 ;
Z
催化效率高且活性溫度低
★考點突破——化學平衡中的圖像
1、速率 —(條件改變)— 時間
2、某量(n、濃度、n%、轉化率等)對條件的改變
注意:橫縱坐標意義;起點、終點、轉折點;總趨勢
3、某量—(條件改變)— 時間
mA(g)+nB(g)?? pC(g)+qD(g),若m+n>p+q且ΔH>0
P
C(c)
T1
T2
T1>T2
T
C(c)
P1
P2
P1>P2
1、對于反應:A2(g)+3B2(g)??2AB3(g) ΔH<0
下圖中正確的是(  )
A
練吧!
2、對于反應2A(g) + B(g) 2C(g) △H<0,下列圖像正確的是( )
400℃
200℃
600℃
400℃
200℃
1.01×109Pa
1.01×108Pa
1.01×105Pa
1.01×109Pa
1.01×108Pa
1.01×105Pa
AD
A
B
C
D
3、下圖曲線a表示放熱反應X(g) + Y(g) Z(g) + M(g) + N(s)進行過程中X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若要改變起始條件,使反應過程按b曲線進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溫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劑
D。增大體積
C
4、溫度和壓強對反應 X+Y 2Z 的影響如圖,圖中縱坐標表示平衡混和氣體中Z的體積分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上述可逆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B。X、Y、Z均為氣態
C。X和Y中至多有一種為氣體,Z為氣體
D。上述反應的逆反應的△H>0
C
5、
mA(g)+nB(g)? ? pC(g)+qD(g),若m+n T2)
P
A的轉化率
T1
T2
1. 定義:
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就是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以化學方程式中計量數為冪)
2. 表達式:
m A(g) + n B(g) p C(g) + q D(g)
在一定溫度下達到化學平衡時:
3.單位:
K的單位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關,
由化學方程式決定,無固定的單位。
三、化學平衡常數
[C]p · [D]q
[A]m · [B]n
K=

4. K僅受溫度影響
正向吸熱反應,升高溫度,K值增大;
正向放熱反應,升高溫度,K值減小。
(2)平衡常數K值的大小,可推斷反應進行的程度。 K值越大,表示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反應物的轉化率越大; K值越小,表示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小,反應物的轉化率越小。
(1)平衡常數K與溫度有關,與濃度無關,由K隨溫度的變化可推斷正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
(4)反應的平衡常數與反應可能進行的程度。 一般來說,反應的平衡常數KC≥105,認為正反應進行得較完全;KC ≤10-5則認為這個反應的正反應很難進行(逆反應較完全)。
★平衡常數的意義
(3) 借助平衡常數,可以判斷一個化學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 對于化學反應aA+bB cC+dD的任意狀態, cc(C) cd(D) /[ca(A) cb(B)]稱為濃度商(Q)。若Q= K,則說明該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狀態。若Q≠ K,則說明該反應沒有達到平衡狀態。
Q > K 反應向逆向進行 V正 < V逆
Q < K 反應向正向進行 V正 > V逆
①若反應的平衡常數數值極小,說明正反應在該條件下幾乎不可能進行。如:N2+O2 2NO K=10-30(298K)
所以常溫下用此反應固氮是不可能的。因此沒有必要在該條件下進行實驗,以免浪費人力物力。或者改變條件使反應在新的條件下進行。
注意理解:
②平衡常數數值的大小,只能大致告訴我們一個可逆反應的正向反應所進行的最大程度,并不能預示反應達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如:2SO2(g)+O2===2SO3(g)
  298K時K很大,但由于速度太慢,常溫時,幾乎不發生反應。
【例】現有反應:CO(g)+H2O(g) CO2(g)+H2(g); △H<0。在850℃時,K=1。
(1)若升高溫度到950℃時,達到平衡時K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850℃時,若向一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同時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則:
①當x=5.0時,上述平衡向   方向移動。
②若要使上述反應開始時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x應滿足的條件是     。
(3)在850℃時,若設x=5.0和x=6.0,其他物質的投料不變,當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H2的體積分數分別為a%、b%,則a   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小于
逆反應
0﹤x<3.0
小于
(1)如果反應中有固體和純液體參加,它們的濃度不應寫在平衡關系式中,因為它們的濃度是固定不變的,化學平衡關系式中只包括氣態物質和溶液中各溶質的濃度。如:
CaCO3(s) CaO(s)+CO2(g) K=[CO2] CO2(g)+H2(g) CO(g)+H2O(l) K=[CO]/([CO2][H2])
★考點突破——書寫平衡常數關系式的規則
(2)同一化學反應,可以用不同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來表示,每個化學方程式都有自己的平衡常數關系式及相應的平衡常數。
如:N2 (g) + 3 H2 (g) 2NH3 (g) K1 = 1.60 10 5
1/2N2 (g) + 3/2 H2 (g) NH3 (g) K2 = 3.87 10 2
K1 K2
K1 = K22
如:2NO (g) + O2 (g) 2NO2 K1
2NO2 (g) N2O4 K2
2NO (g) + O2(g) N2O4 (g) K
K = K1 K2
(3)多重平衡規則:若干方程式相加(減),則總反應的平衡常數等于分步平衡常數之乘積(商)
練習: C (s) + CO2(g) 2CO(g) K
C (s) + H2O (g) CO (g) + H2 (g) K1
CO (g) +H2O (g) CO2 (g) + H2 (g) K2
K = K1/K2
★考點突破——有關平衡常數的計算
對于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各物質的濃度變化關系,在計算中注意:
(2)生成物:平衡濃度=初始濃度 + 轉化濃度
生成物D: [D] = c0(D) +△c(D)
(3)各物質的轉化濃度之比等于它們在化學方程式中相應的化學計量數之比。△c(A):△c(D)=a:d
(1)反應物:平衡濃度=初始濃度 - 轉化濃度;
反應物A: [A] = c0(A) - △c(A)
(4)反應物A的平衡轉化率:
也可用n計算
例:合成氨的反應 N2+3H2 2NH3 在某溫度下各物質的平衡濃度是:[N2]=3mol·L-1,[H2]=9mol·L-1 [NH3] =4mol·L-1 ,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和N2、 H2的初始濃度以及N2的轉化率。
解:①求平衡常數K
 K=[NH3]2/([N2][H2]3)=16/(3×93)=7.32×10-3
  ②求N2、H2的初始濃度。  
        N2 + 3H2  2NH3         
初始(mol·L-1)
變化(mol·L-1) 2 6 4
平衡(mol·L-1) 3  9   4
(3+2)  (9+6)  0
③ N2的轉化率:
a=40%
1、恒溫下,在容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A中通入1mol N2與1mol H2的混合氣體,發生如下反應:
N2(g)+3H2(g) 2NH3(g),△H<0,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若平衡時氨氣的物質的量為0.4mol。
(1)計算此溫度時該反應的K值為 ; (2)若在此溫度下,向另一容積為1 L的恒容容器B中按物質的量分別為2 mol 、1 mol 、1 mol充入N2、H2、NH3此時,該反應是否處于平衡狀態______(填“是”或“否”),此時,反應向 方向進行。
(3)若降低A容器的溫度,該反應K值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12.5


增大
練吧!
2、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反應:CO+H2O(g) CO2+H2 △H>0。其化學平衡常數K與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①寫出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 ;
②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O2] [H2]=[CO] [H2O] 試判斷此時的溫度為 K;
③若維持此溫度不變,測得密閉容器中H2O(g)、CO2、H2的平衡濃度分別為1.8mol/L、1.2mol/L、1.2mol/L。則CO平衡濃度為 .
T(K)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0.8mol/L
830
3:在2L的容器中充入 1mol CO和 1mol H2O(g),發生反應:CO(g)+H2O(g) CO2(g)+H2(g) 800℃時反應達平衡,若k=1.求:
(1)CO的平衡濃度和轉化率。
(2)若溫度不變,上容器中充入 的是1mol CO和 4mol H2O(g), CO和H2O(g)的平衡濃度和轉化率是多少。
0. 25mol/L、50%
CO: 0.1mol/L、80% H2O:1.6mol/L、20%
4.(1)化學平衡常數K表示可逆反應的進行程度,K值大小與溫度的關系是:溫度升高,K值___。(填一定增大、一定減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 (2)在一體積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時發生如下反應:
CO和H2O濃度變化如右圖,則0~4min的平均反應速率v(CO)=______mol/(L·min)(3)t℃(高于850℃)時,在相同容器中發生上述反應,容器內各物質的濃度變化如右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間反應處于_____狀態.C1數值___0.08mol/L(填“>、<或=”)。
②反應在4min~5min間,平衡向逆方向移動,可能的原因是____(單選),
表中5min—6min之間數值發生變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單選)。
A 增加水蒸氣 B 降低溫度
C 使用催化劑 D 增加氫氣濃度
0.030
平衡
>
D
A
CO(g)+H2O(g) CO2(g)+H2(g)
△H=-Q KJ/mol(Q>0)
1、定義: 外界條件相同時,可逆反應只要起始濃度相當,無論經過何種途徑,都可以達到相同的平衡狀態。
2、概念的理解:
(2)相同的平衡狀態:通常是指平衡混合物各組分的百 分含量對應相同,但各組分的物質的量、濃度可能不同。
(1)外界條件相同:通常可以是①同T同V,②同T同P
四、等效平衡
(3)平衡狀態(終態)只與始態有關,而與途徑無關,(如:①無論反應從什么方向開始②投料是一次還是分成幾次③反應容器經過擴大—縮小或縮小—擴大的過程,)只要起始濃度相當,就達到相同的平衡狀態。
I類:對于一般的可逆反應,通過化學計量數比換算成同一邊物質的物質的量與原平衡相同,則二平衡等效(等同)。
3、等效平衡的分類
Ⅱ類:m+m=p+q,通過化學計量數比換算成同一邊物質的物質的量的比例與原平衡相同,則二平衡等效。
Ⅲ類:換算成平衡式同一邊物質的物質的量與原平衡比例相同,則達平衡后與原平衡等效。
(2)定T、定p下
(1)定溫(T)、定容(V)
mA(氣)+nB(氣) pC(氣)+qD(氣)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1、步驟
2、起始濃度相當的判斷
(1)同T同V下
A、對于反應前后氣體體積發生變化的反應來說:
B、對于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沒有變化的反應來說:
(2)同T同P下(即體積可變化)
等效轉化后,對應各物質起始投料的物質的量成比例。
等效轉化后,對應各物質起始投料的物質的量成比例。
等效轉化后,對應各物質起始投料的物質的量均相同。
(1)進行等效轉化;(2)判斷起始濃度是否相當
4、等效平衡的解題思路
例:體積相同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分別充有等物質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溫度下發生反應:2SO2+O2 2SO3并達到平衡。在這一過程中,甲容器保持體積不變,乙容器保持壓強不變,若甲容器中SO2的轉化率為p%,則乙容器中SO2的轉化率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無法判斷
B
對于有固體參加的可逆反應:
處理方法:
①不考慮固體物質,先進行等效轉化,應該符合上述的規律。
②根據題意計算出達到平衡時選定物質的物質的量,以及所需的固體物質的最小量,那么,只要固體物質的起始投料大于這個最小量即可保證達到同一平衡狀態(因為固體物質的量多與少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或化學平衡)
例 : 在一個1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 ,發生下述反應:2A(g)+B(g) 3C(g)+D(s)
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為1.2mol/L , C的體積分數為a% 。
(1)維持容器的體積和溫度不變,按下列配比作為起始物質,達到平衡后,C的濃度仍是1.2mol/L的是( )
A、3mol C+xmol D(x>0.6)
B、1mol A+0.5mol B+1.5mol C+xmol D(x>0.1)
C、2mol A+1mol B+xmolD(x≥0)
D、1mol A+0.5mol B+4.5mol C+xmol D(x>0.7)
ABC
正反應為氣體體積_____的反應
_____反應
正反應為_____反應
反應特點
五、補充:
(1)合成氨
N2+3H2 2NH3 △H<0
分析:合成氨的反應特點
可逆
放熱
減小
理論分析結論:低溫、高壓有利于化學平衡正向移動,N2、H2濃度比為1:3有利于化學平衡正向移動。
合成氨適宜條件
催化劑____________
溫度____________
根據設備動力選擇壓強________________
N2、H2投料比______
及時分離________

700K左右
1×107~ 1×108Pa
1:2.8
氨氣
實際工業生產中:
說明:①選擇合成氨條件時,要綜合考慮反應速率和平衡轉化率的影響因素(應尋找以較高的反應速率獲得適當平衡轉化率的反應條件),另外還應考慮原料的價格、未轉化的合成氣的循環使用、反應熱的綜合利用等問題。
②溫度選擇700K左右原因:一是催化劑的活性大;二是加快反應速率
(2)化學反應的方向
③ N2、H2投料比為1:2.8的原因:因氮氣在催化劑上的吸附為總反應中最難發生的步驟,是影響反應速率的關鍵步驟;實驗表明適當提高氮氣比例,即N2、H2物質的量之比為1:2.8時更能加快合成氨反應的進行。
④在中壓工藝條件下,合成氨廠出口氣中的氨含量一般為13%~14%,產率較低,采取分離出氨、循環使用氮氣、氫氣。
例1. 在一個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發生反應 ,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為cmol/L,若維持容器的容積和溫度不變,按下列4種配比作為起始物質,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仍為cmol/L的是( )。
A、4molA+2molB  
B、2molA+1molB+3molC+1molD  
C、3molC+1molD+1molB  
D、3molC+1molD  
E、1molA+0.5molB+1.5molC+0.5molD
DE
例2:在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的氣體后發生反應2A(g)+B(g) xC(g), 達到平衡后,C的體積分數為m%。若維持容器容積和溫度不變,按0.6molA、0.3molB和1.4molC為起始物質的量,達到平衡后,C的體積分數仍為m%。則x的值可能為(   ) 
A、1      B、2      
C、3      D、4
BC
例3:在等溫、等容條件下有下列反應:2A(g)+2B(g)
C(g)+3D(g)。現分別從兩條途徑建立平衡:
Ⅰ、A和B的起始濃度均為2mol/L;
Ⅱ、C和D的起始濃度分別為2mol/L和6mol/L。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Ⅰ和Ⅱ兩途徑達到平衡時,體系內混合氣體的體積分數相同
B、Ⅰ和Ⅱ兩途徑達到平衡時,體系內混合氣體的體積分數不同
C、達平衡時,Ⅰ途徑的反應速率等于Ⅱ途徑的反應速率  
D、達平衡時,Ⅰ途徑混合氣體密度為Ⅱ途徑混合氣體密度的1/2  
AD
例4:在一定溫度、壓強下,在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內充有1molA和1molB,此時容積為VL,保持恒溫恒壓,使反應:A(g)+B(g) C(g)達到平衡時,C的體積分數為40%,試回答下列問題: 
欲使溫度和壓強在上述條件下恒定不變,在密閉容器內充入2molA和2molB,則反應達到平衡時容器的容積為     ,C的體積分數為     。 
40%
10V
例5:在恒溫恒壓條件下,向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充入3LA和2LB發生如下反應3A(g)+2B(g) xC(g)+yD(g),達到平衡時C的體積分數為m%。若維持溫度不變,將0.6LA、0.4LB、4LC、0.8LD作為起始物質充入密閉容器中,達到平衡時C的體積分數仍為m%。則x、y的值可能為( ) 
A、x=3、y=1     B、x=4、y=1  
C、x=5、y=1     D、x=10、y=2   
 
CD
起始C(mol/L) 2 1 0
平衡C(mol/L) 0.8 0.4 1.2
例: 2SO2+ O2 2SO3
2SO2+ O2 2SO3
0 0 2
0.8 0.4 1.2
以上兩個平衡,有什么異同?
1、某溫度下,向某密閉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使之反應合成NH3,平衡后測得NH3的體積分數為m。若T不變,只改變起始加入量,使之反應平衡后NH3的體積分數仍為m,若N2、H2、NH3的加入量用X、Y、Z表示應滿足:
(1)恒定T、V:
[1]若X=0,Y=0,則Z=-----------。
[2]若X=0.75,Y=----------,Z=----------。
[3]X、Y、Z應滿足的一般條件是---------------。
(2)恒定T、P:
[1]若X=0、Y=0,則Z-----------。
[2]若X=0.75,則Y---------,Z---------------。
[3]X、Y、Z應滿足的一般條件是----------------。
2mol
2.25mol
0.5mol
>0
=2.25mol
≥0
Y=3X,Z≥0
X+Z/2=1 , Y+3Z/2=3
練吧!
2、在一個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保持一定溫度,進行以下反應,H2(氣)+Br2(氣) 2HBr(氣),已知加入1mol H2和2molBr2時,達到平衡后生成amolHBr(見下表已知項),在相同條件下,且保持平衡時各組分的百分含量不變,對下列編號(1)-(3)的狀態,填寫表中空白:
2a
0
0.5
2(n-2m)
(n-m)a
3、在一個盛有催化劑的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保持一定溫度壓強,進行以下反應,N2(氣)+3H2(氣) 2NH3(氣),已知加入1mol N2和4molH2時,達到平衡后生成amolNH3,在相同條件下,且保持平衡時各組分的百分含量不變,填寫表中空白:
1.5a
0
0.5
2(n-4m)
(n-3m)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滋市| 如皋市| 棋牌| 城口县| 库尔勒市| 略阳县| 昌邑市| 康保县| 佳木斯市| 于都县| 舒城县| 黎川县| 青冈县| 肇东市| 莲花县| 深州市| 天水市| 葫芦岛市| 蓬溪县| 安溪县| 达拉特旗| 临夏县| 丹江口市| 都兰县| 潢川县| 巨鹿县| 海盐县| 通山县| 巴中市| 玉屏| 尉犁县| 海原县| 玉溪市| 筠连县| 恩平市| 三明市| 庄浪县| 宣城市| 临武县| 元江|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