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中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三圖像專題 課件(共66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中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三圖像專題 課件(共66張PPT)

資源簡介

(共66張PPT)
專題三 圖像專題
   圖像題是將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物質的性質及化學變化中某些量的變化,以曲線或直線的形式表示出來。這類題目從內容上看,常見的考點有:化學反應中有關量的變化,溶液、溶質質量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溶液pH的變化,溫度的變化等。主要考查學生的信息提煉、收集與分析處理的能力和對不同學科知識的整合能力。考查方式多為選擇題,主要有坐標圖像和數字化實驗圖像兩類。
  解答坐標圖像題時,一定要先仔細閱讀題干,明晰考查原理,再仔細觀察并分析圖像的關鍵要素,最后細致作答。具體方法和流程如圖所示:
坐標圖像
一、溶液的pH
1.酸、堿稀釋的pH曲線
(1)稀釋堿性溶液,溶液pH由 7的某個數值開始逐漸 ,但溶液始終呈 性,溶液pH不會 7。
(2)稀釋中性溶液,溶液pH 7。
(3)稀釋酸性溶液,溶液pH由 7的某個數值開始逐漸 ,但溶液始終呈 性,溶液pH不會 7。
>
減小


=
<
增大


(1)圖1:起始時溶液的pH 7,終點時溶液的pH 7,說明起始溶液呈 性,最終溶液呈 性。故該圖是將 加入另一種堿溶液中的反應曲線。
(2)圖2:起始時溶液的pH 7,終點時溶液的pH 7,說明起始溶液呈 性,最終溶液呈 性。故該圖是將 加入另一種酸溶液中的反應曲線。
2.酸堿中和反應的pH曲線
>
<



<
>



1.向一定量水中加入某物質(如圖1)
起點時溶質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均為0,隨著該物質的不斷加入,溶質
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均不斷 。當溶液 后,溶質質量、溶
質質量分數均不再變化。
增大
達到飽和
二、物質溶解時的變化曲線
2.向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中繼續加入該物質(如圖2)
起點時溶質質量、溶液質量及溶質質量分數均 0,加入該物
質后溶質質量、溶液質量及溶質質量分數均不斷 ,待溶液達到飽
和后各量不再變化。
>(或大于)
增大
3.向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中繼續加入該物質(如圖3)
由于溶液已飽和,所以起點時溶質質量及溶質質量分數均大于0,繼續
加入該物質各量不再變化。
1.固體與液體反應
(1)將鋅加入到硫酸銅溶液中
固體+溶液→溶液+固體
Zn+CuSO4 ZnSO4+Cu
65 160 161 64
如圖1,起始時為硫酸銅溶液,即起點 (選填“是”或“不是”)0,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質量變化:溶質由160份質量的CuSO4變成161份質量的ZnSO4,溶液質量 ,直至反應完全后保持不變。
不是
增大
三、反應后各物質的變化曲線
(2)將硫酸銅溶液加入到鋅中
如圖2,起始時為鋅,即起點 (選填“是”或“不是”)0,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質量增加:溶質一開始為 ,反應結束后,繼續加入硫酸銅溶液,此時溶液溶質增加的是 ,因此曲線上升變緩。

ZnSO4
CuSO4
如圖3,起始時為稀鹽酸,即起點 (選填“是”或“不是”)0,隨著反應的進行,溶劑水質量增加,包括反應生成的水和 。反應結束后,繼續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此時溶劑只增加的是 ,因此曲線上升變緩。
2.液體與液體反應
向一定質量的稀鹽酸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NaOH+HCl NaCl+H2O
不是
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
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
由于生成的氧氣逸出,因此剩余固體質量不斷減小,但有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固體存在,因此不會減小到零。
(1)如圖4所示,當橫坐標為反應時間,隨著反應的進行,剩余固體質量不斷
,完全反應時,質量達到最 并保持不變。
(2)如圖5所示,當橫坐標為加熱時間,對于固體受熱分解的反應,固體需要達到分解溫度,反應才會發生,即剩余固體質量不會一開始就減小。
3.固體與固體反應
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
2KMnO4 K2MnO4+MnO2+O2↑
減小

五、優先反應
1.酸堿優先反應
當酸、堿、鹽混合相互反應時,一般酸與堿的反應優先于該酸與鹽的反應。
如:將稀鹽酸逐滴滴加到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先無明顯現象,后有氣泡產生。
(1)先: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 (寫出化學方程式,下同)。
四、金屬與酸反應的變化曲線(見微專題3金屬圖像題)
HCl+NaOH = NaCl+H2O
(2)后:當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后,稀鹽酸與碳酸鈉發生反應,產生氣泡,

但是當酸與鹽反應生成的沉淀是硫酸鋇時,酸與鹽、酸與堿的反應同時進行。
如:向鹽酸和硫酸鈉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氫氧化鋇與鹽酸的反應和氫氧化鋇與硫酸鈉的反應同時進行。
2HCl+Na2CO3 = 2NaCl+H2O+CO2↑
2.“氣體”優于“沉淀”
當酸與兩種可溶性鹽溶液混合有氣體、沉淀生成時,產生“氣體”優先“沉淀”。
如:向稀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開始產生氣泡,后出現白色沉淀。
這是因為碳酸鈉首先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鹽酸消耗完后,碳酸鈉再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
(1)先: 。
(2)后: 。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Na2CO3+CaCl2 = 2NaCl+CaCO3↓
1.(2023·河北)向盛有a g銅鋅混合物的燒杯中加入稀硫酸,該過程中剩余固體與加入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M點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ZnSO4
B.N點時,生成氣體的總質量達到最大
C.N→P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增大
D.該銅鋅混合物中鋅的質量為(a-b)g
C
2.(2023·包頭)常溫下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測得水的質量、氯化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乙表示的物質為氯化鈉
B.加入b克NaOH溶液時,恰好完全反應
C.加入c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中的陰離子為Cl-
D.NaOH溶液由a克遞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漸減弱
C
3.(2023·潛江)下列化學反應中y與x的關系,可以用如圖曲線表示的
是 ( )
A.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x表
示反應時間,y表示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分數
B.一定量的鎂片中滴加稀鹽酸,x表示加入稀
鹽酸的質量,y表示產生氫氣的質量
C.一定量的氧化鐵中加入稀鹽酸,x表示加入
稀鹽酸的質量,y表示溶液的總質量
D.一定量的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x表
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y表示溶液的pH
B
4.(2023·咸寧)某實驗小組用一定量大理石(雜質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和30 g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充分反應后,將反應后的剩余物過濾(不考慮溶質損失),向濾液中逐滴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0.6%的碳酸鈉溶液,測得濾液的pH與加入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氯化鈣溶液呈中性,碳酸鈉溶液呈堿性。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產生CO2的質量為0.88 g
B.c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2.34 g
C.a點對應的溶液中有三種溶質
D.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 =CaCO3↓+2NaCl
B
5.(2023·江西)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鐵的燒杯中不斷滴入稀硫酸,燒杯中有關量的變化見下圖,其中正確的是 ( )
C
6.(2020·樂山)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足量的水、金屬鐵、氫氧化鈣溶液、硝酸銀溶液。下列圖示正確的是 ( )
D
7.(2023·泰安)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實驗操作的是 ( )
A.等量NaOH和NaCl固體分別溶于室
溫下等量水中
B.一定質量的碳酸氫鈉固體受熱分解
C.用一定量的雙氧水制取氧氣
D.向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放入鐵釘
D
8.(2023·通遼)學會識圖能發展化學思維。下列圖像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
A.向等質量的水中分別加入等質量
的氫氧化鈉和硝酸銨固體
B.向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中分
別逐漸加入鋅粉和鐵粉至過量
C.向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
滴加入稀鹽酸
D.向過氧化氫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制氧氣
A
9.(2023·涼山州)以下能正確表示對應敘述的圖像是 ( )
A.電解水時生成H2和O2質量與時間的關系
B.兩份相同的H2O2溶液在有無MnO2的條
件下分解
C.充分高溫煅燒一定質量的木炭和氧化銅
的混合物
D.分別向等質量的鐵粉和鋅粉中逐滴加入
相同濃度的稀鹽酸至過量
D
10.(2023·鄂州)圖像能直觀表達各種變化關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下列對有關圖像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①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加水
B.②表示一定的溫度時,向NaCl飽和溶液
中加入NaCl固體并攪拌
C.③表示電解水
D.④表示加熱分解一定質量的氯酸鉀和
二氧化錳固體混合物
C
11.(2023·達州)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
A.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水
B.向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
C.在充滿空氣的密閉容器中,點燃紅磷
D.向一定量的鐵粉中加入足量硝酸銀溶液
D
12.(2023·聊城)下列圖像不能正確反映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
A.向一定質量接近飽和的KNO3溶液中
不斷加入KNO3固體
B.向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逐滴
滴加NaOH溶液
C.向等質量的Mg和Zn中,分別加入過量
的稀鹽酸
D.向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逐滴
滴加稀鹽酸
C
13.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飽和氯化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下列能正確反映該過程的是 ( )
B
14.有關量的變化圖像與其對應敘述相符的是 ( )
A.向一定質量的稀鹽酸中加入氧化鐵
B.向一定質量的稀鹽酸中加入大理石
C.加熱一定質量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
固體混合物
D.向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
稀硫酸
C
15.(2022·包頭)下列四組實驗均是向盛有不同物質的燒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過量。生成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X溶液的質量關系符合圖像的一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D
組別 燒杯中的物質 X溶液
① CuSO4和Na2SO4溶液 NaOH溶液
② 銅鋅合金 稀H2SO4
③ 稀HNO3和稀H2SO4 BaCl2溶液
④ NaOH和Na2CO3溶液 稀鹽酸
16.在完成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后,為檢測廢液中溶質的成分,同學們向廢液中分別加入四種不同物質并繪制圖像。下列圖像中不能與其他三個圖像得到同一結論的是 ( )
A
(1)看坐標——看坐標系的橫軸(x)和縱軸(y)分別表示什么量。
(2)看標度——看坐標系的橫軸(x)與縱軸(y)上的數值。
(3)明變化——明確知道該反應發生的變化是什么(如物質間發生了什么反應)。
(4)找原因——根據發生的變化尋找變化的原因(如物質之間的反應產生了氣體,會引起壓強的改變等)。
數字化實驗圖像
具體方法和流程如圖所示:
1.利用pH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對稀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進行探究,獲得pH-質量圖像和溫度-質量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X溶液為稀鹽酸
B.加入30 g X溶液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
C.從A點到B點溫度下降,說明該反應吸熱
D.B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為NaCl
B
2.(2023·青島一模)往100 mL某濃度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濃度的Ba(OH)2溶液,溶液的pH隨滴入Ba(OH)2溶液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甲所示,用電導儀測得該實驗過程中溶液的電導率(電導率越高表示溶液中離子濃度越高,導電性越強)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由圖甲可知CuSO4溶液顯酸性
B.圖乙中的C點表示兩種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C.圖乙中B點和D點電導率相同是因為溶液的成分相同
D.圖乙中D點對應的溶液可以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C
3.(2023·漳州一模)利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用傳感器記錄集氣瓶中壓強、溫度隨時間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對實驗記錄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b點壓強最大,說明紅磷燃燒結束
B.a→b段壓強增大是因為紅磷燃燒放熱
C.t1—t2 時段,壓強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氧氣大量被消耗
D.若在t3前打開止水夾,則測定的氧氣體積分數偏小
A
4.(2022·鹽城二模)運用手持技術探究金屬與酸的反應。向250 mL的燒瓶內注入25 mL某濃度的稀鹽酸(足量),分別剪取相同長度和寬度的鎂、鋁、鋅、鐵、銅金屬片,打磨后投入燒瓶中,迅速塞緊帶有壓強傳感器的橡皮塞(如圖1),點擊采集,得到如圖2所示的變化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曲線a和b分別是銅和鎂
B.曲線c在18 s左右達到最高點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裝置漏氣
C.曲線d對應的反應速率適中,適合實驗室制取氣體
D.曲線e在300 s后迅速上升,是因為鹽酸濃度變大
C
5.如圖所示,同時傾斜錐形瓶使試管內的稀鹽酸流入瓶中與固體發生反應,利用數字化設備采集瓶內氣壓,瓶內氣壓與時間關系如曲線所示。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反應結束后,稀鹽酸一定有剩余
B.曲線①表示鋅粒與稀鹽酸的反應
C.比較c、d兩點,說明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反應物的接觸面積
D.a、b、c、d四點處的溶質成分相同
C
6.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壓強傳感器研究等量蒸餾水和NaOH溶液分別對CO2的吸收效果,實驗裝置及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是 ( )
A.曲線Ⅰ是CO2溶解和CO2與H2O反應的綜合結果
B.曲線Ⅱ說明CO2和NaOH溶液反應后,容器內壓強下降得更低
C.對比曲線Ⅰ和曲線Ⅱ,說明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蒸餾水的好
D.若選用等量飽和石灰水進行實驗,其曲線在Ⅰ上方
D
7.將生銹的鐵釘放入盛有稀鹽酸的密閉容器中,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容器內壓強和反應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CD段壓強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反應速度減慢
B.BC段發生的反應是Fe+2HCl= FeCl2+H2↑
C.D點反應結束
D.E點溫度大于A點
B
類型一 坐標圖像
1.(2023·邵陽)有關下列圖像的描述,錯誤的是 ( )
A.圖①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斷加水
B.圖②表示足量紅磷在盛滿空氣的密
閉容器中燃燒
C.圖③表示向HCl和CaCl2混合溶液中
不斷加入Na2CO3溶液
D.圖④表示分別向等質量等溶質質量
分數的稀鹽酸中同時加入Fe粉和Zn粉至過量
D
強化訓練
2.(2023·懷化)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 )
A.某溫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鉀飽和溶液
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
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錳中加入過氧化氫
溶液
C.向盛有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稀硫
酸的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過量的金屬
鎂和鋁
D.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過量的稀鹽酸
C
3.(2023·郴州)下列各圖的變化趨勢與選項要求不相符的是 ( )
A.向NaOH溶液中不斷加入稀鹽酸
B.向足量的稀硫酸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
Zn、Fe
C.T ℃時,向NH4Cl飽和溶液中加水稀釋
D.向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
C
4.(2023·隨州)下列所示的四個圖像中,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
A.向等質量的水中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
NaOH和NH4NO3固體
B.分別向等質量的鎂粉和鐵粉中滴加溶質
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
C.向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D.向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C
5.(2023·棗莊)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的實驗操作的是 ( )
C
6.(2023·岳陽)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 )
B
7.(2022·湘潭)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過量。水的質量、氫氧化鈉的質量、硫酸鈉的質量隨稀硫酸質量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丙代表硫酸鈉的質量
B.加入m克稀硫酸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
C.a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種類為三種
D.b點對應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C
8.(2022·重慶) 學會識圖能發展科學思維。一小塊未打磨的鋁片和一定質量的稀鹽酸反應,產生氣泡的快慢和反應時間的關系如下圖。下列猜想正確的有 ( )
①0—t1階段,可能是鋁表面有層氧化膜
②t1—t2階段,可能是鋁和稀鹽酸反應放出熱量
③t3時刻,可能是稀鹽酸過量
④t3時刻,可能是稀鹽酸不足
A.1項 B.2項 C.3項 D.4項
D
9.(2022·自貢) 元素化合價和物質類別是認識物質的兩個重要維度,構建元素化合價和物質類別的二維圖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是碳元素的“價類二維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A點對應物質一定是金剛石
B.B點對應物質與C點對應物質可以相互轉化
C.D點對應物質很不穩定,容易分解
D.E點對應物質可能是K2CO3
A
10.興趣小組對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廢液進行了探究,最終確認廢液中的溶質為CaCl2和HCl。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某同學取了一定質量的該廢液于燒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以下坐標圖是他對燒杯中物質變化情況的分析圖,其中明顯不合理的是 ( )
A B C D
C
11.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鐵粉末的燒杯中不斷加入稀鹽酸,燒杯中相關量的變化與圖像相符的是 ( )
A
12.下列選項的操作中,固體質量的變化符合如圖所示圖像的是 ( )
A.向一定質量的MnO2粉末中加入H2O2溶液
B.向一定質量的銅粉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
C.一定質量的鎂帶在密閉容器中燃燒
D.煅燒一定質量的石灰石
D
類型二 數字化實驗圖像
1.(2023·無錫模擬)電導率傳感器可以探測溶液中是否存在離子以及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在實驗過程中,電導率數據出現,就說明存在離子。電導率數據越大,說明溶液中離子濃度越大。如圖是蔗糖與食鹽分別放入水中的電導率圖像。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食鹽放入水中,起始電導率幾乎不變是因為未攪拌,食鹽還未溶解在水中
B.食鹽與水混合后數據上升,說明食鹽在水中能電離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
C.在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足量的食鹽,最終電導率不再變化說明溶液達到飽和狀態
D.從圖像的數據變化發現, 食鹽與水混合后數據上升, 而蔗糖放入水中的數據不變,說明了食鹽溶液中離子含量較多,蔗糖溶液中離子含量較少
D
2.(2023·無錫)某化學興趣小組應用壓強傳感器探究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反應,得到壓強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步驟①:推入氫氧化鈉溶液,瓶內氣體被壓縮,壓強從E到F瞬間變大
B.步驟②:振蕩三頸燒瓶,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壓強從G到H迅速減小
C.步驟③:推入稀鹽酸,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壓強從I到K增大
D.從J到K,反應生成氣體,導致壓強超過實驗初始壓強
D
3.某化學小組定量探究鐵的銹蝕設計了如圖1裝置實驗,檢查氣密性,將5 g鐵粉和2 g碳粉加入三頸燒瓶,t1時刻加入2 mL飽和NaCl溶液后,再將一支裝有5 mL稀鹽酸的注射器插到燒瓶上,采集的溫度和壓強數據如圖2和圖3,
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圖2中t2后反應未停止溫度卻開始降低,原因是鐵生銹放出熱量小于裝置散失的熱量
B.圖3中對比AB段和BC段說明加氯化鈉溶液前,鐵銹蝕較慢
C.圖3中t3壓強突然變大是鐵銹蝕消耗氧氣,裝置內壓強減小,注射器內鹽酸被吸入燒瓶,然后反應產生較多氫氣
D.圖2中t3—t4時刻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 2FeCl3+3H2O
D
4.(2022·成都) 實驗小組用圖1裝置探究稀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能否反應,測得數據如圖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燒杯中只能盛放稀氫氧化鈉溶液
B.圖2不能證明反應是放熱反應
C.60 s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鈉
D.實驗證明氫氧化鈉與鹽酸能反應
D
5.利用數據傳感技術可以形象地比較不同形狀的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速率。某同學傾斜錐形瓶,使試管內的稀鹽酸流入瓶中與碳酸鈣發生反應,測得瓶內氣壓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實驗中涉及的化學反應基本類型屬于復分解反應
B.曲線②表示塊狀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
C.相同的氣壓時,反應速率:①<②
D.兩個裝置內最終產生CO2的質量:①=②
C
6.小組同學用壓強傳感器研究蒸餾水或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注射器內各裝有等體積的液體,同時等速度注入各自錐形瓶中,一段時間后,同時振蕩錐形瓶。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曲線1表示注入蒸餾水后裝置內的壓強變化
B.0—t1段壓強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注入液體后氣體被壓縮
C.t1—t2段壓強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振蕩錐形瓶,使反應進行更充分
D.對比曲線1和曲線2,可說明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蒸餾水吸收CO2的效果好
C
7.如圖甲所示裝置,同學們借助傳感器監測溶液pH和溫度的變化情況來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圖乙為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曲線,圖丙為反應過程中溶液溫度的變化曲線,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B.由圖丙可知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C.圖乙曲線的c點表示該反應恰好完全反應
D.圖乙曲線的d點溶液中溶質為NaCl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曲水县| 农安县| 孟村| 泽库县| 乌兰浩特市| 涿鹿县| 长岭县| 柳州市| 武城县| 黄浦区| 磴口县| 越西县| 松溪县| 贡嘎县| 菏泽市| 梓潼县| 开鲁县| 西峡县| 措美县| 论坛| 太仓市| 定陶县| 成武县| 楚雄市| 崇信县| 南郑县| 加查县| 宣汉县| 邵阳市| 泰宁县| 玉龙| 丰顺县| 灌云县| 谢通门县| 江门市| 波密县| 库尔勒市| 信丰县| 周口市|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