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第5課 第1課時 跨越代溝教學目標:1. 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與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體會父母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態度對待父母,堅持正確的看法和行為;2. 能以平等的態度與父母溝通,掌握一些處理與父母關系的具體方法。教學重難點:要多從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正確的態度與父母的沖突。一、預習導學1. ______________是跨越“代溝”的最好方式。2. 遵守學校行為規范,__________________,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3. 溝通是一門學問,溝通是一種技巧,溝通是一項藝術。那么你有哪些與父母有效溝通的好方法?二、課內研討1. 材料導入:兒子眼中的父親P512. 探究(一):細想自己與父母的差異主要有哪些。P52 啟示:子女對父母產生代溝的原因。3. 探究(二):當自己的觀點與父母不一致,應采取什么態度解決你與父母的沖突? 啟示:如何正確處理與父母的代溝。4. 對話:親邁父母、了解父母。三、同步練習或者補充習題四、課堂小結五、拓展延伸某市中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就初中學生與父母溝通情況對388名初中學生進行了調查,部分數據統計如下: 比 例調查內容占調查總人數的比例(%)男女不太喜歡與父母溝通6442.3與父母溝通有障礙48.737.2主動與父母溝通45.249不會把自己的秘密告訴父母81.883.3請結合所學知識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下列問題:(1)這個調查反映了什么現實情況?(2)與父母溝通有什么積極意義?個人主頁教學內容第5課 第2課時 克服逆反心理教學目標: 1. 體會父母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態度對待父母,堅持正確的看法和行為;2. 能以平等的態度與父母溝通,掌握一些處理與父母關系的具體方法,學會溝通的技巧和克服逆反心理。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逆反心理。一、預習導學1. 青少年在14歲左右的一個明顯的心理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逆反心理有哪些具體表現?3. 從青少年自身的角度分析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二、課內研討1. 我們應怎樣辯證地看待逆反心理?2. 逆反心理的危害。3. 從青少年自身的角度分析學生逆反心理的原因。4. 你認為克服逆反心理的對策有哪些?三、同步練習或者補充習題四、課堂小結五、拓展延伸在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中,經常可以遇到一些采用消極、冷漠甚至敵對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的學生。父母讓他向東,他偏要往西;父母要他念書,他偏要寫字。小芳學琴5年了,小芳恨透了鋼琴和小提琴。她對父母時常提醒自己“別忘了練琴”之類的話尤其反感,甚至聽到他們提醒“快起床”、“早些休息”、“快練琴”的話都心生厭倦,更不用提父母過問她的學習成績了。有時,她從心里討厭她的父母。總之,小芳反感父母說的每一句話。(1)你認為小芳的表現屬于什么心理現象?這種心理現象的具體表現是什么?(2)結合自身實際簡要分析小芳“逆反”的原因。(3)請你告訴小芳,如果不設法調整,將給她帶來哪些危害?(4)在與父母的交往中,你是怎樣克服逆反心理的?個人主頁教學內容第5課 第3課時 有話好好說教學目標:1. 正確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懂得與父母平等溝通,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2. 認識逆反心理的危害,積極主動地與父母交流、溝通,努力做到有話好好說,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說話時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問題。一、預習導學1.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強,我們與父母之間因意見不一樣產生一些矛盾是一種普遍現象。2. ___________是人類社會中的一個基本組織形式,它為我們提供了最基本的環境。它需要我們用________來營造。3. 兩代人之間的和睦相處,需要雙方的_____________。4. 父母是我們最早最親近的朋友,作為子女應該敞開心扉,積極地與父母______、___________,努力做到__________,讓他們走進我們的內心世界。二、課內研討1. 對父母在家里缺少共同語言現象的原因?2. 在家庭里為什么要做到有話好好說?3. 怎樣才能做到有話好好說?4. 請從有話好好說的角度,列舉出你對父母沖突時的一些具體策略。三、同步練習或者補充習題四、課堂小結五、拓展延伸小飛是個“冒失鬼”,常常弄壞東西、染臟衣服、摔破花盆,惹得父母生氣。可他家的親子關系并沒有因為毛毛的過失、父母的批評而疏遠,小飛覺得與父母在一起很開心。當問及小飛有什么訣竅時,他說:“我有錯會認,挨批評會聽,幫父母做事,還會夸贊父母,爸爸媽媽能不喜歡我嗎?”(1)小飛與父母親子關系為什么那么親密?(2)談談你對“你想讓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這一與父母交往黃金法則的理解。(3)你與父母交往有哪些竅門?請講給大家聽聽。個人主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