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目標導航課程標準 素養解讀 核心概念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 時空觀念:利用地圖,認識各帝國的區域范圍和擴張歷程。 歷史解釋:理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 史料實證:認識早期文明交流的內容和方式。 家國情懷:培養對人類文明交流的理性情懷。 農耕文明 行省制 亞歷山大遠征 羅馬帝國 腓尼基字母時空坐標知識點一 古代文明的擴展 [學生用書(第5頁)]1.農耕文明擴展的條件:農耕文明區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使其具備了穩步擴大范圍和影響的潛能。2.表現(1)埃及文明①擴展方向:主要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張。②成就:埃及新王國時期,勢力曾達到兩河流域,并與西亞地區的大國爭霸。(2)西亞文明①擴展方向: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區擴張。②成就: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了兩河流域的統一,把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亞述不僅統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地區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3)希臘文明①方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殖民。②成就:在東起黑海東岸、西到西班牙的廣大地區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問題思考 閱讀教材“學思之窗”和“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說明古希臘人的殖民擴張有什么特點。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特點:古希臘人以移民方式展開殖民擴張;沿航海通道在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殖民;在廣大地區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思維點撥 農耕文明區和海洋文明區擴展方式不同的根源根本原因在于生產方式的不同:(1)農耕文明區主要是農耕經濟,擴張的目的是占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2)海洋文明區主要是工商業和海外貿易,移民更多是為了建立商業據點。古代埃及文明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勢力曾達到兩河流域;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了兩河流域的統一,把勢力擴展到地中海東岸;亞述帝國不僅統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地區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這些文明的擴張( )A.推動了城邦國家的發展 B.擴大了人類文明的交流C.促進了行省制度的完善 D.形成了統一的社會風俗答案 B解析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埃及、古巴比倫王國和亞述帝國不僅推動了本區域文明的融合,還擴大了與外界文明的交流,故B項正確。古代埃及、古巴比倫王國和亞述帝國不是城邦國家,故A項錯誤。實行行省制度的是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故排除C項。D項說法與史實不符,故排除。知識點二 古代世界的帝國 [學生用書(第6-7頁)]帝國 波斯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帝國興起時間 公元前6世紀 公元前4世紀晚期 公元前1世紀末疆域范圍 伊朗高原、小亞細亞、埃及、兩河流域、巴爾干半島北部 地跨歐亞非三大洲 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統治概況 (1)繼承了西亞的君主專制制度,宣揚君權神授; (2)地方實行行省制; (3)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 (1)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權神授,亞歷山大集政治、軍事等大權于一身; (2)地方實行行省制; (3)推廣希臘文化 (1)實行帝制,大力發展奴隸制; (2)1世紀,基督教興起,4世紀末成為國教衰亡概況 公元前4世紀晚期,被馬其頓滅亡 亞歷山大死后,帝國分裂為三個希臘化國家 4世紀末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5世紀后期西羅馬帝國滅亡問題思考 演說家阿利斯提德對羅馬城的描繪是:所有的貨物,所有現存的和曾經存在的東西,都在這里匯合。這里看不到的東西,肯定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說明:羅馬帝國的建立促進了商業和貿易的發展,加強了亞非歐各文明之間的聯系,羅馬城成為世界性的商貿中心。圖解歷史 羅馬帝國的興衰主題一 碰撞與交流——古代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名家論史 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及影響材料 亞歷山大遠征期間,建立了70多個城市,定都巴比倫城,保留波斯帝國的行政制度,鼓勵東西方種族通婚,以馬其頓人和希臘人作為骨干力量,保證征服者的統治地位;襲用東方的專制政體,并利用宗教進行統治,宣揚君權神授,從而使帝國的統治呈現出東方、馬其頓、希臘城邦三種因素的混合現象。——摘編自齊濤《世界通史教程》解讀 亞歷山大遠征推動了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史料探究 地圖上的帝國材料早期的世界性帝國(公元前336年—公元1453年)——摘編自[英]艾瑪·瑪麗奧特著《世界文明5000年:一幅包羅萬象的世界文明索引圖》結合本課所學,說明地圖的編繪者力圖告訴我們些什么。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通過對外征戰,建立了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有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隨著亞歷山大不斷東征,希臘文明向東方擴散,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羅馬帝國疆域廣闊,地中海成為內海,該地區保持了長期和平,不同地區間經濟聯系加強,空前繁榮;游牧民族具有遷徙和擴張的優勢,如哥特人、匈奴人。深化拓展歷史解釋——古代世界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各大帝國擴張,建立了世界性的大帝國,給被征服地區人民帶來了災難;但同時傳播了先進的文明,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1)波斯帝國:繼承了西亞地區傳統的君主專制制度;希臘、小亞細亞和波斯多種文化間實現了和平共處和相互適應,開始了希臘化的進程;促進了帝國商業的繁榮和東西方文明的傳播。(2)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推廣希臘文化;帝國的建立及希臘化世界的形成推進了從中亞、印度到東地中海、歐洲之間古代各文明區的文化交流和經濟交往。(3)羅馬帝國:在羅馬帝國統治下,地中海地區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帝國在1—2世紀空前繁榮;羅馬化使帝國統治下有著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個地區成為一體,客觀上維系了羅馬帝國的存在,促進了羅馬帝國的強盛。(2023·青島高一期中)在世界古代歷史上,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都曾修建大規模的道路系統;亞述帝國和波斯帝國都采用過遷移居民的做法。這說明( )A.各地文明相互借鑒B.文明發展具有歷史統一性C.人類文明同步發展D.古代帝國均選擇中央集權答案 B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國家在國家治理上采用了相同的措施,體現了文明發展具有歷史統一性,B項正確;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處于不同時期,并沒有相互借鑒,排除A項;“同步發展”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均選擇中央集權”說法過于絕對且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知識點三 文明的交流 [學生用書(第7-8頁)]1.趨勢:文明之間交往的總趨勢是不斷加強,相互影響也不斷擴大。2.表現(1)技術①西亞的農耕技術,逐步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一些地區。②冶鐵技術起源于西亞,從那里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2)文學藝術①西亞的神話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②希臘最初的雕塑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3)文字:腓尼基字母①起源于西亞地區,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②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③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成為今天歐洲幾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頭。(4)經貿往來①公元前后,漢朝和羅馬帝國通過絲綢之路,雙方有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②東漢的班超為經營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③2世紀,已經有來自羅馬的商人到達洛陽。此后,羅馬商人不斷東來,與中國進行貿易。概念闡釋 人類文明交流的趨勢及作用(1)人類文明交流的趨勢:①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系和影響。②文明之間交往的總趨勢是不斷加強,相互影響也不斷擴大。(2)人類文明交流的作用:古代世界各地區的思想、文化和技術的傳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現,促進了文明的發展。圖解歷史 古代亞非歐文明的交流主題二 交流聯系——古代文明的擴展與交流名家論史 文明交流的影響材料 希臘科學的基礎完全是東方的,不論希臘的天才多么深刻,沒有這些基礎,它并不一定能夠創立任何可與其實際成就相比的東西……我們沒有權利無視希臘天才的埃及父親和美索不達米亞母親。——哈佛大學教授、科學史專家喬治·薩頓解讀 古代世界各地區的文明之間不斷加強交流,并相互影響,促進了文明的發展。史料探究 歐亞聯系的加強材料 到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安息帝國、貴霜帝國和漢帝國一起,連成了一條從蘇格蘭高地到中國、橫貫歐亞大陸的文明地帶,從而使各帝國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響。當然,即使早在古代文明時期,也始終存在著某種地區之間的相互接觸,如游牧部落向四面八方的入侵就是一個證明。但是,在古典時代,技術進一步發展,使農業和文明的擴展大大超過過去,商隊的路線已遍繞整個歐亞大陸,歐亞地區之間的相互聯系更為緊密。——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根據材料,概括古典時代歐亞聯系加強的原因。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原因:生產力的提高;商業貿易的發展;帝國的出現及擴展。深化拓展歷史解釋——世界文明之間交流的主要途徑經貿往來 經貿往來是世界文明交流的基本形式,雖然沒有擴張或戰爭引發的交流引人注目,但是,和平的經貿往來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類文明交往形式人口遷徙 人口遷徙使不同種族、文明的族群產生接觸,從而推動文明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大大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亞地區的人口遷徙較復雜,文明之間的交流也相當活躍軍事征服 征服者的文明占據優勢地位,往往能夠大大加速其文明的傳播速度。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進了希臘文明的傳播,推動了東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規模交流國家統一 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內,由于相對穩定的環境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將更加便捷。羅馬帝國繁榮時期,亞非歐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羅馬帝國繁榮的基礎(2023·鐵嶺高一階段練習)公元前13世紀,受西亞字母影響的22個線形字母成為腓尼基通用的字母文字。這種文字比當時流行的任何一種文字都簡便易寫,從而受到腓尼基商人的普遍歡迎。這表明,腓尼基字母的產生與使用( )A.是文明出現的標志B.加強了文明間的交流C.適應了貿易的需求D.使區域語言得到統一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腓尼基字母更簡便,受到商人普遍歡迎,適應了當時商業發展的需要,C項正確;腓尼基字母并不是文明出現的標志,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字母對文明交流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關于語言統一的信息,排除D項。知識體系 學科術語1.農耕民族以武力擴張,海洋民族以殖民擴張,共同推動了古代文明的擴展。 2.古代文明的區域性擴張促使波斯等帝國興起,帝國的統治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古代文明區。 3.5世紀后期,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西歐封建社會的開始。 4.不同地區文明之間的交往和影響不斷加強和擴大,促進了文明的發展。唯物史觀 農耕文明的外向性農業文明的本質特征是孤立的、閉塞的。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擴張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農業文明的發展,使文明區內人口愈來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況下便有可能離開文明中心而向四周遷徙。其二,農業文明物質資料手段的先進性和可靠性,極易為文明周邊原始部族所了解、所模仿,從而發展農業。其三,農業的先進性使生產出現了剩余,從而使一部分人能脫離農業而從事工商業,而工商業在本質上又是需要與外界交往的。——劉景華《人類六千年》解讀 作者認為農耕文明的本質是封閉性的,但人類歷史早期階段,農耕文明獨具優勢,使得農耕文明處于領先地位,具有了對外擴張的條件。圖解歷史 文字的演進與傳承解讀 腓尼基字母在東西方演化為不同的字母,成為今天幾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頭。這說明世界文明是多元的,同時又是相互影響的,文明在相互交流中得到發展。感悟與思考 記錄點滴心得 培育歷史學科素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時精練1.(2023·桂林高一期中)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等地區擴展,西亞文明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區擴張,古代希臘人則以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區擴大影響。材料中各文明不同擴展方式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社會分工的不同 B.社會組織方式的不同C.經濟形態的不同 D.文明開化程度的不同答案 C解析 據材料和所學可知,古希臘文明屬于海洋文明,工商業發展是其海外移民和殖民擴張的條件和動力,埃及和西亞屬于大河流域的農耕文明,農業發展要求其向周圍地區擴張并占領,經濟形態的不同決定了二者擴展方式的不同,C項正確。2.公元前8世紀起,由于人口的增長,希臘人開始了大規模的海外殖民活動,他們在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市國家。這些殖民活動( )A.擴大了古代希臘的疆域B.阻礙了傳統中西方的貿易C.促進了希臘文明的擴展D.體現了近代歐洲殖民特征答案 C解析 據材料可知,希臘海外殖民地區沿用了母邦政治經濟制度,促進了古代希臘文明對外擴展,C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希臘人的海外殖民活動,建立了眾多獨立的城市國家,沒有擴大古代希臘的疆域,也不具備近代歐洲殖民的特征,排除A、D項;希臘殖民與中西方貿易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3.(2023·天門高一階段練習)公元前6世紀,波斯國王大流士進行改革,主要內容涉及:建立完備的軍政分權的地方行政制度;統一貨幣鑄造制度,規定只有波斯國王有權鑄造金幣;修筑道路,設置驛站;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他的改革主要意在( )A.增強軍事力量 B.鞏固帝國統一C.擴大貴族特權 D.發展奴隸經濟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波斯國王大流士通過政治、經濟、交通、宗教等方面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鞏固帝國統一,B項正確;大流士改革雖然也起到增強軍事力量和發展奴隸經濟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D項;大流士改革打擊了貴族特權,排除C項。4.(2023·南京高一檢測)波斯帝國新首都的大門是由亞述人的巨像、人頭牛和獅子守護著。裝飾石柱采用埃及風格,在浮雕和裝飾中可以發現希臘風格的細微之處。帝王谷的十字形入口和居魯人的陵墓是由希臘人設計的。這說明,波斯帝國( )A.改變了歐亞大陸政治格局B.融合古代亞歐文明C.對周邊國家產生重大影響D.傳承區域傳統文化答案 B解析 據材料“波斯帝國新首都”有“亞述”“埃及”“希臘”等歐亞地區多種文明的風格可知,波斯帝國融合古代亞歐文明,B項正確;材料沒有關于歐亞大陸政治格局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及波斯帝國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波斯帝國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排除D項。5.(2023·漯河高一聯考)亞歷山大繼位后,對帝國境內的希臘城邦,名義上恢復它們的自由,但實際上往往干預其內政,禁止它們擴大城市的領土。對鞭長莫及的地區,如小亞細亞的內陸高原和印度、中亞的一些地區,他僅要求當地的王公貴族承認他的統治權和征稅權。這說明亞歷山大( )A.繼承了波斯帝國的政治制度B.采取因地制宜的統治策略C.尊重被征服地區的思想文化D.推行特殊的專制君主政體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亞歷山大對希臘城邦和部分邊遠地區采取不同的統治策略,這體現了其因地制宜的思想,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亞歷山大對波斯帝國制度的繼承,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及亞歷山大對被征服地區思想文化的態度,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專制君主政體,排除D項。6.(2023·菏澤高一期中)如圖為公元前44年,取得蒙達之戰勝利后的凱撒在其執政時期發行的一款銀幣圖案。該銀幣( ) 正面:帶桂冠的凱撒肖像 反面:手持勝利女神和星節權杖的維納斯女神A.見證了羅馬帝國的繁榮B.發揮了政治宣傳功能C.彰顯了君權神授的權威D.催生了希臘先進文化答案 B解析 在羅馬貨幣上刻印凱撒的肖像,贊頌他的功績,能起到政治宣傳的作用,B項正確;公元前44年羅馬帝國尚未建立,故該銀幣不能見證羅馬帝國的繁榮和彰顯君權神授,排除A、C項;希臘文化產生在前,羅馬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排除D項。7.(2023·青島高一期中)西亞的農耕技術,逐步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一些地區。西亞的冶鐵技術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西亞的神話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希臘最初的雕塑藝術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據此可知( )A.文明交流以技術傳播為主B.古代希臘文明源自于西亞C.不同文明之間存在著交流D.西亞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了不同地區在技術、藝術等方面的相互影響,說明文明與文明之間存在交流,C項正確;“雕塑藝術”和“神話”不屬于技術傳播,排除A項;古希臘文明受到西亞文明影響,但不能表述為古代希臘文明源自于西亞,排除B項;西亞文明影響了其他地區的文明,但并非所有文明均發源于西亞,排除D項。8.(2023·太原高二期中)某歷史學家在《古代社會》中指出,人類是同源的,有著相同的智力原理,因此人類在各地創造的物質文明既具有根本上宏觀上的相似性,又在工藝、性質、用材等方面表現出區域性和差異性。該學者的話可以用來說明( )A.文化發展的多源性促進多元性B.文化交流對文明發展的重要性C.文明不可能在完全封閉中產生D.文明的區域性會阻礙文化傳播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既具有根本上宏觀上的相似性,又表現出區域性和差異性,說明在文明發展過程中,通過文化交流可以促進不同地區文化的發展,B項正確;材料認為人類是同源的,沒有體現文化的多源性,排除A項;“不可能”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文明的區域性會阻礙文化傳播”的說法錯誤,排除D項。9.(2023·武威高一月考)“這些新殖民出去的城邦和母邦間相距遙遠……彼此充斥著恩怨和矛盾,有時還會發生戰爭,但是希臘人為了使自身同非希臘的野蠻人相區別,有意保持了強烈的希臘性。”為此,希臘在地中海世界的各殖民城邦跋山涉水來到奧林匹亞圣地,參加那里的宗教盛宴。由此可見,希臘的殖民活動( )A.延續了母邦政治制度 B.推動希臘文化傳播C.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D.貫穿著民族認同感答案 B解析 據材料可知,殖民國家基本都保留了希臘文化,甚至“參加那里的宗教盛宴”,這反映了希臘的殖民活動推動了希臘文化在地中海周邊的傳播,B項正確;材料并沒有政治制度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參與宗教活動只是材料中的一個例證,不能說明宗教色彩濃厚,排除C項;材料反映殖民城邦之間也會有戰爭,沒有涉及民族認同感,排除D項。10.有學者指出,亞歷山大大帝認為自己的才能足以統治這龐大的帝國。在他遠征期間,帝國的事務都源源不斷地自后方傳來,一切皆由他本人處理,而幫他處理政務的親信卻沒有明確的職責范圍。這說明帝國( )A.中央集權得到加強B.有效防止了君主親信專權C.統治中心逐漸東移D.缺乏良好的權力運行機制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亞歷山大獨裁,使其親信集團沒有明確的職責范圍,這說明帝國統治缺乏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A項;“有效防止了君主親信專權”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無法得出帝國統治中心逐漸東移的結論,且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11.(2023·南陽高一期中)在古羅馬龐貝城,到處都能看到眾多的廣告遺跡。如競選廣告“請投菲爾穆斯一票!”;宣傳角斗士表演的廣告“英雄,斯拉申塞拉杜斯,你能打動姑娘們的芳心”;還有租房子的廣告、公共建筑物的銘文廣告等。這反映出龐貝城( )A.民主政治的發達 B.商業環境的開放C.奴隸制度的繁榮 D.社會生活的豐富答案 D解析 據材料“競選廣告”“角斗士表演的廣告”“租房子的廣告、公共建筑物的銘文廣告”可知,龐貝城的廣告涉及政治、文藝、經濟、建筑等方面,反映出龐貝城社會生活的豐富,D項正確;民主政治、商業環境和奴隸制度都只與材料的一部分信息相關,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B、C項。12.(2023·莆田高一期中)如圖為古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早期希臘字母、希臘字母、拉丁字母的對比。這體現了( )A.埃及的象形文字領先世界B.希臘字母是希臘化時期的產物C.世界文化存在影響與借鑒D.文明交融是文化發展的源頭答案 C解析 材料展現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到拉丁字母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出表格中的字母形態存在相似之處,體現了世界文化存在影響與借鑒,C項正確;材料是對字母文字發展的客觀展現,并無優劣對比的信息,排除A項;希臘字母形成要早于希臘化時期,排除B項;材料核心是字母文字的發展演變,并非討論文化發展的源頭,排除D項。13.《劍橋古代史》主編伯里認為:“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歐和北歐的凱爾特人和森林中去尋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那里尋根。”該主張( )A.否定了希臘文明作為歐洲文化源頭的歷史觀點B.強調西方文明是古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的產物C.可以在冶鐵技術和雕塑藝術方面找到史實依據D.是對20世紀以來西方中心論思想的根本突破答案 C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西方文明深受古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的影響,冶鐵技術起源于西亞,希臘最初的雕塑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C項正確;材料強調了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對希臘羅馬文明的影響,并沒有否定希臘文明是歐洲文化源頭,排除A、B項;“根本突破”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14.(2023·武漢高一期中)(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23年2月21日新華社《在文明輝映互鑒中破解難題共同進步——習近平主席給希臘學者的復信引發熱烈國際反響》。習近平強調,在人類歷史的漫長進程中,各民族創造了具有自身特點和標識的文明,共同構成人類文明絢麗多彩的百花園。習近平指出,歷史充分證明,只要堅持兼容并蓄、開放包容,人類文明就能不斷發展繁榮。根據材料,請以“世界文明的交流”為主題自擬論題,并運用世界古代史相關史實予以簡要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答案 示例:論題: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闡述:人類最初的文明雖然出現在亞非歐大陸的若干地區,相互之間的聯系較少;但古代文明各自的擴展,使不同文明區域相互連接起來,促進了古代不同文化的交流與交融。如西亞的農耕技術,逐步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一些地區;西亞的神話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亞地區的腓尼基,這里地處埃及文明和西亞文明的交匯點,腓尼基字母影響了古代西亞、埃及、印度等地的字母,以及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漢朝和羅馬帝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古代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都曾擴張領土,促進了不同地區經濟文化交流和文明的交融。(言之有理即可)總之,古代世界文明之間的交流促進了彼此的發展。(“示例”僅供參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