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導學案(含解析)--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導學案(含解析)--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資源簡介

工業革命:兩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引起了生產關系的深刻變化,造成了階級的分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面貌,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弊端凸顯: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逐漸顯露并日益尖銳。
世紀覺醒:工人運動興起,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理論創立: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斗爭有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偉大嘗試:巴黎公社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
目標導航
課程標準 素養解讀 核心概念
1.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以及所引起的生產關系的深刻變化。 2.理解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及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 唯物史觀:了解工業革命的背景,理解工業革命發生的必然性。 時空觀念:了解兩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和發展歷程。 歷史解釋:搜集史料,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認識科技進步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改變。 資本原始積累 圈地運動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壟斷組織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時空坐標
知識點一 工業革命的背景 [學生用書(第51頁)]
內涵 工業革命是由一系列技術變革引起的從手工勞動轉向機器生產的重大飛躍
背景 政治 英國“光榮革命”后,國內政局穩定,政府積極鼓勵經濟發展
農業 英國農業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
殖民 擴張 英國通過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獲得了大量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
手工業 英國的手工工場發展水平較高,勞動分工細致,生產工具日趨專門化,工人的生產技術日益純熟,為技術改革和機器發明提供了條件
科技 17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歐洲的科學技術中心之一,很多科學家關心社會對技術的需求,熱心于生產技術的改進
市場 隨著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和需求的增長,提高生產力成為當務之急
問題思考 閱讀教材“歷史縱橫”,指出“圈地運動”與工業革命之間的關系。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圈地運動的推行,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農牧業的迅速發展,并為英國的工業革命準備了資本、國內市場和自由勞動力等條件。
(2023·威海高一期中)關于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有學者提出工業革命表面看來僅僅是經濟和技術問題,實際卻是非常復雜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大變動問題。這意在說明(  )
A.技術進步發揮決定作用 B.科學理論推動工業革命發生
C.多重因素促成工業革命 D.社會環境的變化是根本因素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學者認為,工業革命的原因不僅僅是經濟和技術問題,也是非常復雜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大變動問題,即多重因素共同促成了工業革命,C項正確。技術進步、科學理論和社會環境只是影響因素之一,排除A、B、D項。
知識點二 工業革命的進程 [學生用書(第51-52頁)]
項目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 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 19世紀中后期到20世紀初
中心 英國 美國、德國
標志 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電力技術的廣泛開發和應用
成果 珍妮紡紗機、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汽船、火車等 內燃機、發電機、電動機、電燈、汽車、飛機等
能源 煤 石油
部門 棉紡織業等 化學工業、石油化工業等
時代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思維點撥 蒸汽機使用帶來的影響
蒸汽機的使用解決了工業生產的動力問題,加快了工業化的速度;改變了工業的布局,使工廠擺脫自然條件的限制,向交通發達、資源豐富的地區集中,促進了工業城市的興起;帶來了交通運輸業的革命,極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區之間的聯系。
問題思考 閱讀教材“學思之窗”,分析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科技創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 作用:科技創新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重要的推動力。19世紀中后期,自然科學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并廣泛應用于生產,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主題一 “蒸汽時代”與“電氣時代”——兩次工業革命
名家論史 兩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材料 工業革命并未隨著鐵路、跨大西洋汽船和電報通信的出現而結束。它一直持續到今天,在其發展過程中有幾個階段清晰可見……盡管科學在其發展伊始對工業沒有產生什么影響,但它卻逐漸成為所有大工業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
解讀 工業革命自開展以后,并未停止,一直持續到今天。它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階段特征,但總體趨勢是科學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史料探究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材料
類別 時間 國家 發明者 發明成果 備注
能源 1866年 德國 西門子 發電機 -
1870年 比利時 格拉姆 電動機 -
1882年 美國 愛迪生 紐約市珍珠街發電廠 第一座中心發電廠
交通 1885年 德國 卡爾·本茨和戴姆勒 汽車 最早的汽車
1893年 德國 卡爾·本茨 四輪車開始生產 現代汽車工業興起
1894年 美國 福特 制造出美國第一輛汽車 -
1903年 美國 萊特兄弟 飛機 -
根據材料,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開發出的新能源。結合表格及所學知識,概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特點。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新能源:電力和石油。特點: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幾乎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范圍廣、規模大、進展更迅速;各國工業革命的進程各具特色。
深化拓展 歷史解釋——兩次工業革命的對比
類別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不同點 技術發明 來源于實踐經驗,科學與技術尚未真正結合 來源于科學研究,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
發明者 技師和工人 科學家、工程師
主要國家 英國(“一枝獨秀”) 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百花齊放”)
起始行業 棉紡織業等輕工業 能源等重工業
生產力 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生產關系 現代工廠制(自由資本主義) 壟斷組織、公司制(壟斷資本主義)
世界市場 初步形成 最終形成
相同點 兩次工業革命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壯大了資產階級的力量,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2023·重慶高一期中)1785年,有律師在為阿克萊特辯護時指出:“工藝各部門中最有用的發明并不是關在書房里的專務理論的哲學家們的創作,而是通曉使用技術方法的、從實踐中得知什么構成其探討課題的靈巧的工匠的創作,這是眾所周知的事。”這段辯護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一時期工業革命的特點是(  )
A.工藝發明主要源于工匠的實踐
B.重化工業迅速發展
C.科學理論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D.壟斷組織逐漸形成
答案 A
解析 材料說明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發明創造是建立在工匠的長期勞動實踐的基礎上,是實踐的產物,A項正確;重化工業、科學理論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和壟斷組織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排除B、C、D項。
知識點三 工業革命的影響 [學生用書(第53-54頁)]
生產力 工業革命使生產力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給實現了工業化的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繁榮
生產組織 工業革命使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生產進一步集中,出現了壟斷組織
階級結構 形成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階級。工業資產階級通過改革,進一步鞏固了統治地位;工人階級為爭取自己的權利展開斗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中間階層的力量也開始發展
社會生活 工業城市興起;物質生活豐富,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休閑娛樂和群眾性體育運動逐漸興起;人們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女性獲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機會。從總的趨勢來看,人口增加明顯
世界市場 工業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世界各地大肆擴張;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
社會問題 工業革命導致了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工人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疾病與犯罪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問題思考 閱讀教材圖片“英國就業人口結構的變化”,這反映了什么現象?由此看出工業革命的影響有哪些?
提示 現象:工業革命后從事工業和服務業的人口增加。
影響:工業革命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變化;推動了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工業成為英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和決定性力量。
思維點撥 工業革命后西方殖民擴張的雙重影響
工業革命后西方的殖民擴張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在殖民地掠奪原料、傾銷商品,壓迫、奴役殖民地人民,給殖民地人民帶來災難;另一方面,將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思想傳播到落后地區,客觀上沖擊與摧毀了相對落后的社會體制。
主題二 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工業革命的影響
名家論史 就業結構
材料 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實現了企業的規模化,新技術下的重化工業需要大量資金和大規模才能滿足,大企業相較于之前能為工人提供更多相對穩定且多樣化的崗位,這也使得專業化分工由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簡單化向著復雜化演進。
——摘編自李智明《新工業革命時代技術進步對就業的挑戰與思考》
解讀 兩次工業革命期間,人們的就業由相對簡單且不穩定的就業模式轉變為相對復雜且豐富多元的模式。
史料探究 世界市場的形成
材料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在世界更大范圍的開展,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列強為了爭奪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上都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王斯德等主編《大學世界史》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作用。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作用: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世界范圍內工業生產的空前發展;實力強大的壟斷公司致力于頻繁的跨國貿易和資本輸出;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變革加速了商業信息的傳播和交流,密切了世界各地區間的聯系;亞非拉國家淪為列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為西方國家的市場、原料產地和勞動力供應地。
深化拓展 唯物史觀——工業革命推動社會轉型
經濟發展方式轉型 工業革命下的機器化生產方式是對傳統生產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術革命則使生產方式面臨從單純增長到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產業結構轉型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城市化轉型 工業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經濟地理狀況和人口結構,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動
經濟理論轉型 自由主義成為工業革命時期主要的經濟思想
生產組織形式轉型 工廠制和壟斷組織先后成為主要生產組織形式
文明形態轉型 人類社會逐漸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
(2023·哈爾濱高一期中)從1841年到1877年英國就業人口結構的比例中,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由20%下降到14%,從事工業的人口比例由43%上升到55%。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
A.農業生產力非常落后
B.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低
C.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
D.政府重視工業的政策
答案 C
解析 19世紀中后期,在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英國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下降,從事工業的人口比例上升,C項正確;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下降不等于農業生產力落后,且農業生產力落后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就業人口比例變化與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無關,排除B項;政府重視工業的政策不是英國工農業人口比例變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
知識體系 學科術語
1.18世紀中期,英國具備了工業革命的條件,即市場、資本、勞動力、技術等,因此工業革命最早開始于英國。 2.兩次工業革命使“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相繼到來。 3.工業革命是人類由農業社會演進到工業社會的轉折點。它改變了世界,推動了歷史發展,使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成一體。 4.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也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
史學新論 工業時代的“文藝復興”
工業文明是人類簽署的一份浮士德契約,機器如同一個潘多拉魔盒,將人們帶到一個美妙的新世界……機器時代的人類已經徹底征服了自然,甚至這個“宇宙的孤兒”已經進入太空時代,但機器與技術也將人類帶入一個尷尬的十字路口……中國一位學者為此提出“第二次文藝復興”:“第一次文藝復興使人從神的統治下解放出來,今日的文藝復興是人需要從機器(科學機器和社會機器)的統治下解放出來。這一解放不是通過社會革命,而是通過尋找人性。”——摘編自杜君立《現代的歷程:一部關于機器與人的進化史筆記》
解讀 工業文明下工人成為被鐘表控制的工具,人性迷失,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疾病、犯罪等社會問題越來越多;新時代下暴露的弊端,呼吁人性的回歸。
家國情懷 兩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1)第一次工業革命
①列強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學習西方技術的歷程。
③洋務企業、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產生,工業化開始起步。
(2)第二次工業革命
①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②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
③中國人救亡圖存運動高漲,出現義和團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等。
④學習西方的重點由技術轉向制度。
感悟與思考 記錄點滴心得 培育歷史學科素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時精練
1.(2023·南陽高一階段練習)“英國的社會結構不像歐洲大陸那樣僵硬不變。沒有因襲的社會風尚去阻撓擁有土地的士紳經營工業或做買賣;沒有法律上的障礙去阻止一個工匠的社會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業革命最早從英國開始是因為(  )
A.圈地運動改造了英國的傳統農業
B.海外擴張奴隸貿易完成了資本積累
C.完成社會革命建立資產階級政權
D.工場手工業時期技術和經驗的積累
答案 C
解析 與歐洲大陸僵硬不變的社會結構不同,英國的社會結構更加的靈活,這主要是因為英國完成了社會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C項正確;圈地運動、海外擴張和技術經驗的積累與開放的社會結構無關,排除A、B、D項。
2.(2023·舟山高一期中)新航路開辟后,英國積極進行殖民擴張,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為“日不落帝國”。一個英國手工工場主稱:以后我生產的呢絨恐怕供不應求了。該手工工場主的言論反映了(  )
A.殖民擴張的動力源于手工工場的發展
B.手工生產一直是英國主要的生產方式
C.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始于呢絨行業
D.殖民擴張為英國提供廣闊的海外市場
答案 D
解析 英國通過早期殖民擴張奪取了大片殖民地,為國內手工生產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D項正確;材料反映手工工場的發展動力來源于英國殖民擴張所占有的海外市場,排除A項;手工生產是工業革命前的生產方式,排除B項;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始于棉紡織業,排除C項。
3.(2023·西安高一期中)以下是某時段英國農產品價格指數變化統計圖。該變化對英國經濟的影響是(  )
時間 糧食平均價格指數 羊毛平均價格指數 羊毛和毛紡織品出口價格指數
1450-1459 100 100 100
1460-1469 101 132 98
1480-1489 116 138 130
1500-1509 114 113 158
1510-1519 117 145 168
A.農業經營模式日益商品化
B.城鄉經濟的差距不斷拉大
C.農業產品結構更趨均衡化
D.農村勞動力不斷涌向城市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在大多數時間里,圈地養羊生產毛紡原料比種植糧食能獲得更多的收入,體現了英國農業經營模式日益商品化,A項正確;工業革命后城鄉經濟的差距不斷拉大,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農產品結構的不平衡發展,排除C項;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農村勞動力不斷涌向城市,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4.有歷史學家在考察19世紀歐洲運輸革命與工業革命的關系時指出:“這種運輸設施的開展,使先前未曾開發地區卷入世界經濟活動內,更因其克服運輸量、畜力、季節及移動速度等限制……工業革命成果得以擴大。”該歷史學家所說的“運輸革命”最有可能是(  )
A.輪船的通航 B.汽車的量產
C.鐵路的興起 D.運河的開通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可知,這種運輸設施具有運輸量大、速度快的特點,描述的是鐵路運輸,故選C項;當時的輪船速度較慢,排除A項;汽車運輸量較小,排除B項;運河不屬于工業革命時期“運輸革命”,排除D項。
5.(2023·哈爾濱高一期中)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美國許多大公司紛紛成立工業研究實驗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實驗室成為現代工業研究實驗室的典范。這一現象主要說明了(  )
A.科學、技術與生產之間緊密聯系
B.當時美國科研開發力量最為雄厚
C.美國已經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D.國力強弱取決于現代科技的發展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美國許多“大公司”紛紛成立為工業生產服務的研究實驗室,這體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為生產與科學技術緊密結合,A項正確;題干未涉及美國與其他國家科研開發力量的對比,排除B項;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尚未取得世界霸主地位,排除C項;經濟和科技是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排除D項。
6.愛迪生創辦了美國第一個工業實驗室,這個實驗室被戲稱為發明工廠,后來發展成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從1868年到1910年,以愛迪生的名字命名的新發明就有1 300多項。這一發展歷程表明(  )
A.美國率先進入電氣時代
B.經濟發展動力發生轉變
C.現代工廠制度加快確立
D.工業革命助推科技創新
答案 A
解析 據材料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電器發明在美國處于領先地位,說明美國率先進入電氣時代,故選A項;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經濟發展的動力仍然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巨大的生產力滿足生產的需要,排除B項;現代工廠制度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已經確立,排除C項;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科技創新助推工業革命,排除D項。
7.(2023·阜陽高一期中)下圖為15-19世紀世界各主要地區人口變化示意圖。關于人口變化的原因,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國與印度人口增長主要在于歐洲移民進入
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是歐洲人口增長根本原因
C.屠殺和外來傳染病是非洲19世紀人口下降的主因
D.生產力迅速提高是拉丁美洲19世紀人口增長根源
答案 B
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工業革命使歐洲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這是歐洲人口不斷增長的根本原因,B項正確;玉米等高產作物的傳入促使中國與印度人口不斷增長,排除A項:19世紀非洲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黑奴貿易對非洲人口的掠奪,排除C項;歐洲移民涌入與大量黑奴被販賣到拉丁美洲是拉丁美洲19世紀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
8.(2023·邯鄲高一期中)根據一份19世紀40年代的記錄,英國工人吃的主要是面包,新鮮肉類如牛羊肉和新鮮水果蔬菜等缺乏。19世紀晚期,英國工人家庭的日常飲食中增加了果醬、人造黃油、蛋類、牛奶、沙丁魚罐頭等。這反映了當時(  )
A.歐洲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
B.農業和工業結構得以調整
C.社會貧富差距已不斷縮小
D.工業革命提升社會消費能力
答案 D
解析 19世紀晚期英國工人的物質生活日漸豐富,說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這與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有關,D項正確;材料主旨是英國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沒有強調世界市場的擴大、產業結構的相關信息,排除A、B項;根據所學,工業革命使得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排除C項。
9.(2023·三明高一期中)如圖漫畫《下一個!》(1904年)把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描繪成一只章魚,章魚的頭好似儲油罐。章魚的觸須不只向工業設備延伸,還纏住了國會和白宮。畫面最前方描繪了企業家慘遭魚肉的樣子。這幅漫畫反映了(  )
A.美國建立起殖民帝國
B.三國同盟的形成
C.壟斷組織產生的影響
D.跨國公司的蔓延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壟斷組織形成,影響了國家政權的內外決策,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美國建立起殖民帝國的信息,排除A項;三國同盟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壟斷企業的規模擴大而不是跨國公司的發展,排除D項。
10.(2023·眉山高一階段練習)有學者指出,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開展,先前那種“多級階梯”的“各個不同等級”已不復存在,階級對立變得簡單化。該學者的觀點有助于解釋,工業革命后(  )
A.勞資矛盾激化的社會基礎
B.工人陷入貧困的經濟根源
C.社會走向普遍富裕的假象
D.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推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觀點意在說明工業革命使社會階級結構日益分化為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對立的階級,該學者觀點有助于解釋勞資矛盾激化的社會基礎,A項正確;工人陷入貧困的經濟根源在于資本家對剩余價值的剝削,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B項;“普遍富裕”與材料中的階級對立信息明顯矛盾,排除C項;該學者的觀點并未涉及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推廣,排除D項。
11.(2023·蘇州高一期中)下圖是研究者根據相關史料繪制的英國農業工人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動趨勢圖。對該圖史料價值分析正確的是(  )
A.可直接用于研究工業革命影響
B.經甄別后可用于研究圈地運動
C.屬于一手史料,信息可信度高
D.屬于二手史料,信息可信度低
答案 B
解析 圈地運動開始于15世紀末,導致部分底層農民失去土地淪為自由勞動力,而農場主則積極順應變化,改變經營形式,反而有利于增加收入,可見經甄別后趨勢圖可用于研究圈地運動,B項正確;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排除A項;根據材料“研究者根據相關史料繪制”可知,這是二手史料,排除C項;二手史料不一定可信度低,排除D項。
12.(2023·新疆阿克蘇高一階段練習)14世紀以來,貴族的鋪張浪費、鄉紳和中產階級的模仿攀比等過度消費引起英國統治階級的高度警覺。14-16世紀英國議會制定了11部禁奢法令,詳細規定了全國各階層的飲食、服飾消費標準,如1336年的飲食禁奢法令規定所有人平時每餐最多可以享用兩道菜。禁奢法令(  )
A.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影響
B.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C.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D.旨在維護封建等級制度
答案 B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禁奢有利于形成較為理性的消費習慣,有利于資本原始積累,B項正確;人文主義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項;禁奢法令將貴族的鋪張浪費及鄉紳和中產階級的模仿攀比作為立法重點,不是為了維護封建等級制度,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無關,排除C、D兩項。
13.下表所示為近代英國棉紡織業領域的技術革新。由表可知,這一時期的技術創新(  )
(1) 1733年,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用飛梭的自動往返代替了手工投遞,織布速度明顯加快,并使布面加寬
(2) 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可以同時帶動有8個豎錠的紡車
(3) 1779年,克隆普敦設計出一款新的紡紗機,名為“驟機”,能快速紡出既結實又均勻的紗線
A.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升
B.拉開了“蒸汽時代”的序幕
C.實現了科學理論的突破
D.體現了科學與技術密切結合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這些技術創新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升,故選A項;拉開“蒸汽時代”序幕的是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的使用,排除B項;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生產技術的革新都是來源于工匠的經驗而沒有實現科學理論的突破,排除C項;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科學與技術尚未密切結合,排除D項。
14.(2023·臺州高一期中)如圖為1840—1900年英、法、美、俄商品出口總額示意圖。其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國家分別是(  )
A.英國、法國、美國、俄國
B.英國、俄國、美國、法國
C.美國、英國、法國、俄國
D.美國、俄國、英國、法國
答案 A
解析 19世紀中期,英國率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加之其擁有大量的殖民地,有利于商品出口,故①為英國;法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較早,占據殖民地數量僅次于英國,故②為法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工業發展水平超過英國和法國,所以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增長速度最快的是美國,故③為美國;俄國在19世紀后期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所以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俄國增長也較快,但因為其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整體工業生產能力落后于英國、法國、美國,故④為俄國。A項正確。
15.(2023·贛州高一階段練習)19世紀末,資本家對工人階級的剝削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靠對工人偷偷摸摸的辦法來相互競爭已不合算了”,資本家開始因“講道德”而變得文明起來了。促使資本家文明起來的主要原因是(  )
A.壟斷資本帶來了高額的利潤
B.技術革新帶來生產力的發展
C.國際工人運動的聯合與發展
D.工業革命帶來思想觀念變化
答案 B
解析 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末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技術革新促使勞資關系發生變化,資本家承認工會、罷工的合法性,甚至取消選舉的財產資格限制,擴大工人的政治權利,因此資本家開始因“講道德”而變得文明起來了,B項正確;高額利潤不是資本家“講道德”的原因,排除A項;國際工人運動的聯合與發展、工業革命帶來思想觀念變化是資本家文明起來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項。
16.(2023·廣安高一期中)(15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兩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成果
成果 時間 發明人 國家
飛梭 1733 凱伊(織工) 英國
珍妮紡紗機 1765 哈格里夫斯(織工) 英國
水力紡紗機 1769 阿克萊特(理發師) 英國
騾機 1779 克隆普敦(紡紗工) 美國
復動式蒸汽機 1782 瓦特(工程師) 英國
水力織布機 1785 卡特萊特(工程師) 英國
蒸汽機輪船(汽船) 1807 富爾頓(工程師) 美國
蒸汽機車 1814 斯蒂芬森(礦工) 英國
發電機 1866 西門子(工程師) 德國
電動機 1870 格拉姆(發明家) 比利時
電話 1876 貝爾(發明家) 美國
汽車 1885 卡爾·本茨和戴姆勒(發明家) 德國
柴油機 1887 狄塞爾(工程師) 德國
飛機 1903 萊特兄弟(科學家) 美國
(1)依據材料中成果,你覺得工業革命該如何分期?分期的依據是什么?(5分)
(2)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具有怎樣的特點?(5分)
(3)假定舉辦一次博覽會,展示18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的重大發明。在博覽會上,參觀者要投票產生一個最具影響力的發明獎,你會把票投給誰?請說明理由。(5分)
答案 (1)分期:以1866年為界。依據:1866之前發明人多為英國人,動力上主要為蒸汽機;1866年之后,發明人的國籍多樣化,動力上主要是電力。
(2)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范圍廣,規模大,進展更迅速;美德兩國最為突出。
(3)答案一:投給瓦特。理由: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試制成功復動式蒸汽機,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也是生產技術史上的一次飛躍;此后,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答案二:投給西門子或格拉姆。理由: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表現為電力技術的廣泛開發和應用,電力成為補充、取代蒸汽的新動力,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山| 黎川县| 咸宁市| 延庆县| 深州市| 定日县| 堆龙德庆县| 双峰县| 峨眉山市| 大邑县| 盘山县| 磐石市| 青神县| 孟州市| 马鞍山市| 巴林左旗| 苏州市| 崇仁县| 韶山市| 电白县| 专栏| 九台市| 宝坻区| 油尖旺区| 布尔津县| 于田县| 楚雄市| 浠水县| 永定县| 武陟县| 台中县| 绍兴县| 饶平县| 墨玉县| 兖州市| 宜兴市| 靖安县| 沭阳县| 抚顺市| 察隅县|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