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必備知識方法技巧知識1 常見的酸和堿1.酸⑴酸的組成:H++酸根離子。⑵常見酸的性質及其用途①鹽酸a.濃鹽酸的物理性質:無色液體,有刺激性氣味,具有揮發性。b.用途:重要的化工產品。用于金屬表面除銹、制造藥物等。②硫酸a.濃硫酸的特性: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b.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產化肥、農藥、火藥、染料,冶煉金屬,精煉石油和金屬除銹等。⑶酸的化學性質稀鹽酸 稀硫酸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酸+活潑金屬→鹽+氫氣 2Al+6HCl 2AlCl3+3H2↑ 2Al+3H2SO4 Al2(SO4)3+3H2↑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稀鹽酸除鐵銹: Fe2O3+6HCl 2FeCl3+3H2O 稀硫酸除鐵銹: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酸+堿→鹽+水 2HCl+Cu(OH)2 CuCl2+2H2O H2SO4+Cu(OH)2 CuSO4+2H2O酸1+鹽1→酸2+鹽2 實驗室制取CO2: CaCO3+2HCl CaCl2+H2O+CO2↑ H2SO4+BaCl2 BaSO4↓+2HCl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 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H+)2.堿⑴堿的組成:金屬離子(或NH4+)+OH-。⑵常見堿的物理性質及其用途①氫氧化鈉(NaOH)a.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b.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極易溶于水,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易潮解。c.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工業。②氫氧化鈣[Ca(OH)2]a.俗稱:熟石灰、消石灰。b.物理性質:白色粉末狀物質,微溶于水。c.用途:建筑業上常用熟石灰作建筑材料;工業上把它作為原料來制造漂白粉、氫氧化鈉;農業上用它來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結構等。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堿+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2NaOH+CO2 Na2CO3+H2O Ca(OH)2+CO2 CaCO3↓+H2O酸+堿→鹽+水 H2SO4+2NaOH Na2SO4+2H2O 2HCl+Ca(OH)2 CaCl2+2H2O 堿1+鹽1→堿2+鹽2 CuSO4+2NaOH Na2SO4+Cu(OH)2↓ Ca(OH)2+Na2CO3 CaCO3↓+2NaOH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 堿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OH-)⑶堿的化學性質知識2 酸堿指示劑、酸堿度、中和反應1.溶液酸堿性的強弱表示法——pH⑴酸堿性與pH、酸堿指示劑的關系溶液酸堿性 pH(常溫下) 石蕊 酚酞酸 性 <7 紅色 無色中 性 =7 紫色 無色堿 性 >7 藍色 紅色⑵溶液pH的測定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少許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顯色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溶液的pH。2.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原溶液 溶質 溶液pH 加水稀釋酸性溶液 酸或某些鹽(如氯化銨) pH<7 pH變大,但不會等于或大于7中性溶液 某些鹽(如氯化鈉) pH=7 pH不變堿性溶液 堿或某些鹽(如碳酸鈉) pH>7 pH變小,但不會等于或小于73.中和反應⑴概念: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⑵中和反應的探究(以NaOH與HCl反應為例)①原理:NaOH+HCl NaCl+H2O。②指示劑的選擇:一般選用無色酚酞溶液。向NaOH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紅,再滴入稀鹽酸,反應恰好中和時溶液呈中性,變為無色。4.常溫下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及溶質成分的判斷(不考慮酚酞)⑴酸入堿(將鹽酸滴入含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如圖a)A點:紅色溶液,溶質為NaOH,pH>7;AB段:紅色溶液,溶質為NaCl和NaOH,pH>7;B點:無色溶液,溶質為NaCl,pH=7;C點(或B點以下):無色溶液,溶質為NaCl和HCl,pH<7。⑵堿入酸(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鹽酸中,如圖b)A點:無色溶液,溶質為HCl,pH<7;AB段:無色溶液,溶質為NaCl和HCl,pH<7; B點:無色溶液,溶質為NaCl,pH=7;C點(或B點以上):紅色溶液,溶質為NaCl和NaOH,pH>7。方法 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及除去雜質的方法 NaOH溶液變質的實質是NaOH溶液與空氣中的CO2反應生成了Na2CO3,根據反應的具體情況可分為兩種:不完全變質,即溶液中的溶質有NaOH和Na2CO3;完全變質,溶液中的溶質只有反應生成的Na2CO3。在不同的題目中,可能會要求通過實驗檢驗:NaOH溶液是否變質;NaOH溶液是否完全變質。1.檢驗NaOH溶液是否變質的方法只需檢驗溶液中是否存在Na2CO3即可。加入的試劑可以是稀鹽酸(與Na2CO3反應有氣泡)、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與Na2CO3反應生成白色沉淀)、Ca(OH)2溶液(與Na2CO3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但不能使用無色酚酞溶液,因為NaOH溶液、Na2CO3溶液均呈堿性。2.檢驗NaOH溶液是否完全變質的方法⑴原理:可通過分別檢驗NaOH、Na2CO3的方法來驗證NaOH溶液是否完全變質。⑵操作步驟①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目的是檢驗并除盡Na2CO3,現象是有白色沉淀產生。②過濾,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若溶液變紅,說明溶液中有NaOH,NaOH溶液部分變質;若溶液仍為無色,說明NaOH溶液完全變質。本探究的關鍵是要確認NaOH和Na2CO3是否同時存在。在檢驗NaOH時必須先檢驗Na2CO3并排除Na2CO3的干擾,因為Na2CO3溶液也顯堿性,也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選擇試劑時,不能用鹽酸,因為鹽酸與NaOH也反應;也不能用Ca(OH)2,因為Na2CO3與Ca(OH)2反應[Na2CO3+Ca(OH)2 CaCO3↓+2NaOH]生成NaOH,干擾NaOH的檢驗;可選用CaCl2溶液檢驗并除去Na2CO3(CaCl2+Na2CO3 CaCO3↓+2NaCl),CaCl2溶液和生成的NaCl溶液均呈中性,不會干擾NaOH的檢驗。3.除去變質NaOH溶液中Na2CO3的方法⑴試劑:適量的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⑵原理:Na2CO3+Ca(OH)2 CaCO3↓+2NaOH或Na2CO3+Ba(OH)2 BaCO3↓+2NaOH⑶方法:取變質的NaOH溶液,加入適量的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過濾,所得濾液即為NaOH溶液。方法點睛例 實驗室中有一瓶燒堿固體,打開瓶蓋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同學們認為它可能變質,請你和他們一起探究。(1)小王認為燒堿暴露在空氣中會變質的原因: (寫化學方程式),所以保存氫氧化鈉必須 。(2)小王認為這瓶燒堿的可能組成有:A.全部是燒堿;B.全部是碳酸鈉。小李認為還有第三種可能性,這第三種可能是C. 。(3)對于第三種可能性,小李設計了以下探究實驗,請你幫他一起完成。2NaOH+CO2 Na2CO3+H2O 密封燒堿和碳酸鈉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固體,往其中滴加 有氣泡冒出 固體中含有 另取少量固體,加水充分溶解,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固體中含有碳酸鈉對上述反應后的混合物過濾,在濾液中加入酚酞溶液 變紅色 固體中含有氫氧化鈉稀鹽酸出現白色沉淀碳酸鈉(4)請你寫出上述實驗第二步的化學方程式: 。(5)你認為小李的第三步設計正確嗎 說出理由: 。(6)小趙認為檢驗固體中有氫氧化鈉的實驗可以這樣設計:取少量固體,加水充分溶解,往其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呈堿性,說明固體中還有氫氧化鈉。這種設計合理嗎 說明理由: 。分分析)。檢驗是否變質只需檢驗是否有Na2CO3,而檢驗變質程度或變質后樣品的成分需要檢驗NaOH和Na2CO3。Ca(OH)2+Na2CO3 CaCO3↓+2NaOH不正確,因為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過量的氫氧化鈣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另外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新生成的氫氧化鈉也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不合理,因為碳酸鈉溶液也顯堿性,即使固體中沒有氫氧化鈉,也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變式 某學習小組測定實驗室里一瓶NaOH溶液是否變質,以及變質程度,進行了下列實驗,實驗方案正確的是 ( )A.取少量樣品,加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由無色變紅色,證明氫氧化鈉溶液沒有變質B.取少量樣品,加入少量稀鹽酸,沒有氣泡產生,證明氫氧化鈉溶液沒有變質C.取少量樣品,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向濾液中加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不變色,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完全變質D.取少量樣品,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向濾液中加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由無色變紅色,證明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