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必備知識方法技巧知識1 聲音及其特性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定義 決定因素 日常描述音調 聲音的高低 發聲體振動的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①同一音階中“1、2、3、4、5、6、7”音調逐個升高②聲音的尖細指音調高,低沉指音調低③唱歌時“這一句太高,我唱不上去”,這里的“高”指音調高響度 聲音的強弱 ①發聲體振動的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②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①“你的聲音太小,我聽不清”這里的“小”指響度小②“震耳欲聾”指響度大音色 聲音的特性 發聲體的材料、結構 “聞其聲而知其人”指每個人聲音的音色不同二、聲音的三要素說明:①音調變高不一定響度變大,響度大的音調不一定高;②音色只與發聲體本身有關,不受音調、響度的影響;③聲速與聲音的振動頻率無關,取決于介質種類和溫度。三、聽到聲音的四個條件及其原因條件 原因發聲體振動 可以產生聲有介質 能夠傳播聲響度足夠大 能量足夠大,可引起鼓膜振動頻率合適 頻率在20~20 000 Hz之間四、樂音和噪聲的比較樂音 噪聲物理學角度 發聲體做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是悅耳動聽的聲音 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嘈雜刺耳的聲音舉例 樂器演奏的聲音,人們唱歌的聲音 電鋸、電鉆工作時發出的聲音波形 樂音的波形如圖所示 噪聲的波形如圖所示 環保角度 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五、控制噪聲的方法1.在聲源處減弱,如禁止汽車鳴笛;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如關閉車門車窗;3.在人耳處減弱,如佩戴耳塞。六、超聲波與次聲波超聲波 次聲波共同點 超聲波、次聲波和人耳可聽聲波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但超聲波和次聲波的頻率超出了人耳聽覺的頻率范圍,雖然有振動,但人耳卻聽不到 應用 汽車的倒車雷達和交通中的測速雷達 監測火山爆發、龍卷風和核爆炸發生的方位和強度利用超聲波清洗物體 醫生利用超聲波能夠成像診斷器官是否有疾病,如B超 知識2 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一、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原理 圖示說明影子 光在沿直線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時,光被物體擋住,無法到達物體后面,在物體后面形成了與物體輪廓相似的黑暗區域,這就是物體的影子。如手影、路燈下的人影等 原理 圖示說明日食、 月食 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線上時,月球就擋住了一部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月球背后會形成長長的影子。月球在地球上的影子分為兩部分,中心的區域叫作本影,外面的區域叫作半影。位于半影區的人看到的是日偏食;位于本影區的人看到的是日全食;若地月之間距離較遠時,還會看到日環食。同樣的道理,當地球轉到月球和太陽之間時,地球就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就會形成月食 原理 圖示說明小孔成像 由于擋光板的阻礙,光源射出的光線中,大部分光線被擋光板擋住,只有那些射向小孔的光線,恰可沿直線通過小孔在光屏上形成光斑。這樣光源的每一個發光點射向光屏的光線,都將在光屏上對應形成一個小光斑,而無數個小光斑組合起來,便在光屏上顯示出一個倒立的與光源相似的圖樣,這一圖樣就是光源的像。這個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因此是實像原理 圖示說明激光準直 在開鑿大山隧道時,工程師們常常用激光束引導掘進機,使掘進機沿直線前進,保證隧道方向不出現偏差 射擊瞄準 射擊時利用“三點一線”進行瞄準 二、光的反射1.含義:光在傳播到不同物質時,在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說明: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2.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歸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說明:光路具有可逆性,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類⑴鏡面反射:平行光線射到光滑表面上時反射光線也是平行的,這種反射叫作鏡面反射。⑵漫反射:平行光線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這種反射叫作漫反射。4.應用⑴平面鏡:成虛像,如穿衣鏡;⑵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如太陽灶;⑶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如汽車的觀后鏡。5.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區別相同點 區別 光路圖 應用鏡面反射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行光射入,平行光射出 平面鏡成像漫反射 平行光射入,非平行光射出 黑板做得粗糙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⑴物、像等大;⑵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⑶物、像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⑷平面鏡成虛像。疑點難點2.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線射到鏡面上發生反射,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在鏡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圖所示,點光源S在鏡后的像S'并不是實際光線會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的,所以S'是S的虛像。如果把光屏放在S'處,是承接不到這個像的,所以虛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呈現在屏上。3.平面鏡成像的應用⑴利用平面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如在挖井、掘山洞時,用平面鏡把太陽光反射到作業區照明;⑵利用平面鏡成像,增強室內寬敞明亮的視覺效果;⑶利用平面鏡反射的光來將微小的形變放大,以便觀測。疑點難點知識3 光的折射1.折射規律: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不等、光路可逆。⑴注意“一點、兩角、三線”。⑵在空氣與其他介質間折射時,空氣中的角大。2.折射現象:筷子變彎、池底變淺、海市蜃樓、彩虹、日出、星光閃爍等。注意看到的像均為虛像。3.規律總結:水上看魚魚上升,水下看樹樹變高,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位于物體的上方。物距與焦距的關系 像距與焦距的關系 位置關系 像的性質 應用舉例u=∞(平行光) v=f 像與物異側 一個點 測定焦距u>2f 2f>v>f 縮小、倒立、實像 照相機u=2f v=2f 等大、倒立、實像 測定焦距2f>u>f v>2f 放大、倒立、實像 幻燈機u=f v=∞ 不成像 探照燈的透鏡u4.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應用說明:⑴凸透鏡所成的實像必倒立,且物與像分居透鏡的兩側,可以是放大的、等大的或縮小的;成虛像必正立,且物與像位于透鏡的同側,像一定是放大的。⑵物體沿主光軸移動,像也沿主光軸移動。對于實像來說,物體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像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且像越來越大。對虛像來說,物向凸透鏡移,像也向凸透鏡移,且像越來越小。⑶物體的物距一定,沿垂直主光軸向上、向下移動時,虛像的移動方向跟物體的移動方向是一致的,但實像的移動方向跟物體的移動方向恰好相反(即物向上移,像要向下移;物向左移,像要向右移)。⑷透鏡的一部分被遮擋,這部分不透光,其余仍透光,仍能成完整的像,只不過像變暗些。透鏡破裂后去掉一部分,就相當于遮擋了一部分,像的大小、位置不變,只是變暗些。方法 動態成像問題的解題方法1.凸透鏡成像的規律⑴物體處于2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如圖所示。(P為二倍焦距處)⑵物體處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如圖所示。⑶物體處于焦點以內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如圖所示。2.動態變化規律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遠像變大(成實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成虛像時);離焦點越近像越大(成實像虛像時均成立)。例 如圖所示,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鏡焦距為18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所成的像是實像B.所成的像是縮小的C.蠟燭向左移動所成的像變大D.該圖與照相機成像原理相同變式 如圖所示,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鏡焦距為18 cm。若將蠟燭和光屏對調,則光屏上看到 像,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可制成 ,當蠟燭向左移動時,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倒立縮小的實照相機變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