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學設計一、素養目標1.科學觀念:(1)地球是一個液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星球。(2)地球陸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體類型。(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積遠大于陸地面積。2.科學思維:用猜測、觀察、對比的方法收集信息,證明地球是一個水的星球。3.探究實踐:(1)能耐心觀察地球儀和世界地圖,整理記錄陸地和海洋的相關信息。(2)能用數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較陸地和海洋的面積。4.態度責任:(1)知道水資源對于人類的意義,有保護水資源的意識。(2)體驗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帶領我們認識更多的地球秘密。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生經歷數格子活動,形成“地球表面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的認識。難點:通過量化的方式對比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三、評價任務評價任務 評價標準 表現程度 自評 互評 師評☆☆☆ ☆☆ ☆觀測地球儀 能直觀看出海洋面積大于陸地 能 基本能 不能海陸面積誰大 能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比較海陸面積大小 能 基本能 不能學習收獲四、教學過程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效果評價(一)情境導入 我們已經了解了太陽和月球的一些特征,它們有很多不同之處,那地球和它們相比有哪些獨特的地方 學生觀看視頻,了解地球與太陽、月球區別。 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地球與太陽、月球更多不同之處。 關注學生對地球獨特特征的已有認知。(二)探究活動 評價活動一:觀測地球儀 地球儀是為了便于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形地球儀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貌特征,如海洋、陸地、山峰、江河、湖泊等。我們來看看地球儀,通過它,你觀察到了什么 提示:不用關注國家、城市等的名稱,重點關注地球的地貌特征。 小組觀察交流: 地球儀上有陸地和水域。陸地上有綠色的平原、棕色的山峰,平原比較低矮、山峰高聳入云……,水域包括海洋、湖泊、江河、運河、海峽…… 教師小結: 地球與太陽、月球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其中一個不同之處就是地球有非常豐富的液態水,這也是地球的最大特征之一。 當然,地球上不只有海洋、湖泊、河流等液態水,還有冰山等固態水,大氣層里還含有氣態水,地球上的水循環使得這個星球的生命得以繁衍生息,形成豐富的物種多樣性。 總之,地球是一顆有著豐富液態水的星球。 活動評價二:海陸面積誰大 1.觀察地圖,你認為陸地與海洋相比,哪個面積大?用什么方法比較出來的? 學生看圖自由回答。 2. 數格子比較 觀看視頻,怎么數格子比較?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看完視頻后,教師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 (1)實驗材料:透明計算紙、等積投影地圖 (2)實驗方法1:直接在等積投影地圖數陸地和海洋各占多少格子。 (3)實驗方法2: ①將透明計算紙覆蓋在地圖 ②數出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所占的格子數 (4)溫馨提示 ①將透明計算紙的格子線與地圖邊框對齊 ②用橫著數或豎著數的方式進行 ③超過半格記一格,不到半格不計 ④以打“√”的形式將海洋的格數全部勾出來,再統計 ⑤以打“ ”的形式將陸地的格數全部勾出來,再統計 (5)填寫實驗表格 (6)實驗發現: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活動一:旨在認識地球的地貌特征,從中直觀地感受地球的陸地與水域。 活動二:旨在幫助學生利用數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較陸地與水域的面積 活動一:知道地球是一顆有著豐富液態水的星球。 活動二:考查學生能否正確數格子,計算海陸面積(三)研討 1. 查看第1課中太陽和月球的維恩圖,對比一下,地球和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明確: 2.你認為地球上有豐富的液態水會帶來哪些好處? 明確:液態水是地球這個星球擁有生命、擁有精彩的生物圈的非常重要的基礎,給地球帶來了很多的好處——豐富的淡水資源讓生命繁衍生息,河流的流動造就了遼闊的平原,遼闊的海洋給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環境,海水的蒸發也給陸地帶來了降水,…… 通過韋恩圖形式比較地球與太陽、月球的異同,理解液態水的作用 鼓勵學生不斷豐富韋恩圖,突出地球特點。(四)拓展 觀看視頻,你明白了什么? 明確:科學家在探索太空時,把星球上有沒有水的存在當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因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進一步理解地球水的重要性。 知道水是判斷生命存在的重要標準(五)知識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談收獲、啟示,實現科學育人。 鼓勵學生多談收獲,及時給予表揚。五、成果集成知道地球是一個液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星球,地球陸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體類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積遠大于陸地面積。六、作業設計【知識技能類作業】1.填空題(1)科學家在探索太空時,星球上有沒有________的存在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因為有它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2)________是一顆有著豐富液態水的星球。(3)地球儀上的水域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4)地球的表面積大約71%被__________覆蓋。2.判斷題(1)雖然地球上有很多陸地,但是地球上更多部分被水所覆蓋。( )(2)地球上的液態水主要存在于巖石。( )(3)地球上海洋面積約占地球總面積的60%。( )(4)地球上陸地和海洋面積不規則,無法測量、比較面積大小。( )3.選擇題(1)下列星球上存在著豐富的液態水資源的是( )。A.月球 B.地球 C.水星(2)地球和太陽、月球相比,最獨特之處是( )A.有豐富的礦物資源 B.不斷在運動 C.有豐富的液態水(3)地球的表面分布著陸地和海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B.陸地面積比海洋面積大C.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一樣大【綜合實踐類作業】查閱資料,了解更多有關地球方面的知識參考答案1.(1)水 (2)地球 (3)海洋 (4)海洋2.(1)√ (2) (3) (4) 3.(1)B (2)C (3)A七、板書設計地球——水的星球 海洋>陸地八、教學反思學生已經認識到地球有很多的水,例如一望無際的大海、日夜奔流的江河。那么這些液態水到底占到多大的比例呢?學生并不了解。水資源對于一個星球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學生還沒有深刻認識。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主要認識了太陽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對于地球,學生還沒有深入學習。由于課時限制,故他們將在本課重點認識地球上的水資源,探索水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本課主體有兩個活動,第一個是觀察地球儀,認識地球的地貌特征,從中直觀地感受地球的陸地與水域。第二個活動則是利用數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較陸地與水域的面積。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將認識地球是一個表面有豐富水資源的藍色星球。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單元(或主題)名稱 太陽、地球和月球主題概述 太陽、地球和月球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天體。在本單元,我們將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觀察活動、模擬實驗、制作海報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個天體的更多特征以及三個天體的運動所引起的簡單自然現象和規律,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和對人類日常生活的影響。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 (1)宇宙中的地球 (2)地球系統 (3)人類活動與環境 (4)技術、工程與社會 二、學習內容: (1)9.1.1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太陽系有八顆行星。(2)9.2.2觀察并描述太陽光照射下物體影長從早到晚的變化情況。 (3)9.4.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通過望遠鏡觀察或利用圖片資料,了解月球表面的概況。 (4)10.2.3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情況,說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體類型。 (5)11.1.2說出人類生活離不開水的例子,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 (6)12.3.4初步說明一些技術產品涉及的科學概念或原理,嘗試應用科學原理設計并制作簡易裝置(如傳聲器、聽診器等)。 三、學業要求: (1)知道地球與月球、地球與太陽的關系,能說出月球表面的概況。 (2)能在教師引導下,觀測和歸納一天中物體影長的變化情況。 (3)能在教師引導下,通過望遠鏡觀察,結合圖片資料或模擬實驗,認識月球表面的概況;初步具有從具體現象提出問題,并制訂簡單探究計劃能力。 (4)能通過動畫或利用圖片資料,認識地球、月球和太陽的運動關系,具有根據事實提出觀點的意識。(5)能說出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概況和主要水體類型。 (6)知道礦產、淡水、土壤等自然資源對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 (7)能在教師引導下,利用常用工具制作某種產品的簡化實物模型,并能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學原理。教材分析 本單元共有8課,分3個層次。前3課——仰望天空、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影子的秘密,學生將了解太陽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關系。第4到第7課——月相變化的規律、月球——地球的衛星、地球的形狀、地球——水的星球,學生將對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夠認識,同時逐步探索三者關系。第8課——太陽、月球和地球,學生將通過制作主題海報的形式,對地球展開更加深入的探索。學情分析 從古至今,人類對神秘的宇宙一直保持著極強的好奇心。3年級的學生也不例外:“太陽的表面是什么樣?”“地球是什么形狀的?”“月亮為什么晚上會亮起來?”“月相變化的規律是什么?”等問題都在不斷吸引學生去探索。學生通過日常觀察、課外閱讀等途徑對三個天體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且在2年級已經學習了地球家園、太陽的位置和方向、觀察月相等內容,在本單元,他們將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個天體的更多特征以及三個天體的運動所引起的簡單自然現象和規律。單元目標 一、科學觀念 1.太陽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衛星。 2.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3.月球表面有許多環形山,月相變化是有規律的。 4.地球表面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有各種水體類型,液態水資源豐富。 5.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 二、科學思維 通過觀察活動、模擬實驗、制作海報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三個天體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對人類日常生活的影響。 三、探究實踐 1.能通過觀察比較圖片的方式獲取天體信息,并描述天體的外部特征。 2.能用模擬實驗方式推理、論證實驗猜想,用科學詞匯、圖示符號記錄模擬實驗結果。 3.能在一天之中堅持觀察和記錄影子的變化情況,制作和使用簡易日晷。 4.能通過獲取、加工、篩選和整理的資料,用維恩圖方式對比不同天體信息特征。 四、態度責任 1.能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對探索天文保持興趣。 2.通過模擬實驗收集事實證據,根據有說服力的事實證據調整自己的觀點。 3.愿意與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協作,樂于分享自己的收獲。單元結構化活動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 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 2.作業設計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 3.對《太陽、地球和月球》的測試性評價。 圍繞單元和主題目標 1.分層設置單元測試。 2.制作色彩海報。單元課時課型規劃 課 時課型課時內容課時目標 (單元目標分配)課時學習任務(或問題)(一般1-2個)達成評價1觀察課仰望天空了解太陽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相同和不同。關于太陽和月球,我們知道什么?它們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知道太陽是一顆恒星,知道太陽給地球帶來光照和熱量。太陽和月球都是球體,它們表面各不相同,到地球的距離也不同。1觀察課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探索一天之中影子的變化規律,以此進一步認識太陽位置會怎樣變化,進而了解太陽對地球以及人們生活的影響一天中影子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知道一天中,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的影子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太陽位置的變化會引起物體影子的變化1觀察課影子的秘密探索和認識影子變化的秘密。影子的變化是怎么產生的?知道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遮擋物的陰影。光源、遮擋物和屏是影子產生的條件。光源和遮擋物的變化會導致影子的變化。影子的變化包括方向和大小長短的變化1觀察課月相變化的規律認識月相變化的規律月相變化有什么規律?知道一個月內,月相變化有一定的規律。 1觀察課“月球——地球的衛星通過查看圖片、查找資料和模擬制造環形山等方式、多個維度地認識月球。月球是一個怎樣的星球?月球還有什么秘密?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衛星。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環形山 1觀察課地球的形狀了解人類探究地球形狀的歷史過程。人們是如何認識地球形狀的?又是怎樣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知道地球和太陽、月球一樣,都是一個球體。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1觀察課地球——水的星球通過觀察地球儀、畫圖、數格子等方式充分認識到地球是一個液態水十分豐富的星球。我們已經了解了太陽和月球的一些特征,它們有很多不同之處,那地球和它們相比有哪些獨特的地方呢 知道地球是一個液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星球。地球陸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體類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積遠大于陸地面積。1活動課太陽、月球和地球從選用什么顏色來表示太陽、地球和月球的角度切入,學生會直觀地認識到太陽、地球和月球的不同點用什么色彩來表示太陽和月球 我們又該用哪些色彩來做一張有關地球的主題海報 知道太陽、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題顏色。地球的資源十分豐富,顏色也是五彩繽紛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3.7《地球——水的星球》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3.7《地球——水的星球》課時課件.pptx 【大單元整體教學】教科版科學三下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教學規劃.docx 太陽、月球和地球.mp4 尋找外星生命先要找水.mp4 數格子.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