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春中江縣教學質量監測(一)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細則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12道德與法治、13-24歷史)1-5:BABBC 6-10:DDBAA 11-12:CB13.A詳解:本題根據題干設問詞,據時間信息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主人,A項正確;祖國大陸獲得統一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排除B項;徹底摧毀我國封建土地制度是新中國成立后新解放區土改工作的完成,排除C項;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D項。故選A。14.D詳解:1949年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主要任務是籌備建設新中國,因此政協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簽名的“天書”是籌建新中國的歷史見證,D項正確。政協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簽名冊無法體現革命成果來之不易,排除A項:政協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的簽名無法體現群眾參政熱情高漲,排除B頂:中國共產黨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標志是1949年9月新政協通過的《共同綱領》,排除C項。故選D。15.B詳解:根據材料中的關鍵字“光榮的志愿軍戰士”可知,志愿軍是我國抗美援朝時期軍隊的稱呼,B項正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是社會主義探索和建設時期的口號,與題意無關,排除A項: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流行語,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時期的流行語,排除D項。故選B。16.B詳解:根據材料“1949一1952中國主要農業產品產量統計”表中信息可知,1949年至1952年,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不斷增加,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實行土地改革,徹底廢除我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由此可知,當時主要是因為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城鄉經濟差距日益縮小,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農產品是否參與了商品流通環節,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排除D項。故選B。17.C解析:根據本題題干的提示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表可知,建國初期,國民經濟恢復后,國家制定“一五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以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因而重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領先于輕工業和農業,C項正確:圖表所示農輕重三業沒有均衡發展,排除A項:一五計劃的完成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排除B項:農業增長緩慢,不能說明國家對農業發展沒有政策支持,排除D項。故選C。18.B詳解:根據圖片信息“選民證”“一輩子第一回”,可知圖片所指的歷史事件是建國初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主政治權利,反映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成就,B項正確。土地改革強調農民獲得土地,與選民證無關,排除A項: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使生產資料所有制發生了根本變化,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排除C項: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立,排除D項。故選B。19.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五四”憲法草案征求了全國政協委員,以及各大行政區、各省、市、自治區及解放軍的意見,更多的是征求全國人民的意見和建議,反映了它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答案)第1頁(共4頁)2024年春中江縣教學質量監測(一)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說明;1、本試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第 I 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全卷共8頁???生作答時,須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及 答題卡交回。2. 全卷總分為120分,其中道德與法治60分、歷史60分,監測時間為100分鐘。第 I 卷 選擇題(共48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12道德與法治、13-24歷史)1. 漫畫《參與》表明①我國人民的意愿和要求都得到了實現 ②公民參與民主生活的積極性不斷提高③在我國,公民能直接管理國家事務 ④公民積極行使建議權,促進決策的科學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 某校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政協”活動,引導同學們走進社區開展調查研究,撰寫“提案”,為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建言獻策。開展這一活動①有利于增進學生對協商民主的感性認識,培養政治認同 ②旨在保障學生當家作主 的權利 ③有利于培養學生民主意識,提高民主參與能力 ④能促進學生走進社會、關心社會,增強主人翁意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 下列古語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價值準則的是①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 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③天地之大,黎元為先④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1頁(共8頁)4、《感動中圈》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通過它,100多位人物和群體的事跡走 遜人們的精神世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世人彰顯了“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舉辦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①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②有利于弘揚社會正氣,傳遞社會正能量 ③有利于提高人們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素養④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5. 全民應選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綠色理念轉化為自覺行動。在下列選項中,屬于低碳微行動的是①防止污水、廢水進入河流 ②適量點餐,踐行“光盤行動” ③建立公共預警機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④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這說明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②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駕于自然之上③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 ④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國家當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7. 近年來,在補貼、稅收、牌照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 一些先進技術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利于①減少大氣污染,保護環境 ②推動綠色消費、低碳出行 ③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使我國由“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 ④徹底扭轉世界氣候變暖的趨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3年4月6日,針對美國國會眾議長麥卡錫等國會議員在美國執意會見“過境”竄美 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予以強烈譴責。習近平主席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這體現了①國家安全以政治安全為基礎,必須高度警惕 ②臺灣問題事關國家核心利益,不容 他國干涉 ③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是中國的內政 ④解決臺灣問題才能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3年1月13日,全國民委主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推動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 義現代化的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出臺配套政策文件,助力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我國各族人民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可見我國處理民族關系應堅持的基本原則是①各民族平等 ②各民族團結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 ④ 各民族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2頁(共8頁)10. 回歸祖國以來,澳門經濟快速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進入世界前列,作為世界旅游休 閑中心享譽全球,國際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建設成果豐碩……灼灼蓮花生光輝。祖困始終 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堅強后盾,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政策措施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提供了新空間、創造了新機遇。這說明①“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取得成功 ②澳門經濟發展全靠旅游業和國際貿易 ③國家持續支持澳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 ④當今的澳門已不需防范外部勢力干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 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下列古語能體現中華傳統美德的有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②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 巾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節目用現代流行元素演繹巾國古典詩詞,讓巾華優秀傳統文 化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呈現出來,深受大眾歡迎,該節目的成功,使我們感受到中文化具有 的特點。①.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一成不變、固步自封③.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④.一枝獨秀、唯我獨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13. 農業是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立國之本,農業生產技術的革新歷來受到重視,生產工具不斷推陳出新,下圖是出現于漢代的一種新式農具是A B C D14. 商鞅批判了拘泥古制的觀點,提出了“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復”,“治民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的觀點。據此可知,他主張A. 施行仁政 B. 因勢而變 C. 無為而治 D. 尚賢節儉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3頁(共8頁)15. 學習中國古代歷史時可以將相關內容歸納為四個大單元,東漢應歸屬于單元 主要內容第一單元 從文明起源到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二單元 民族交融與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三單元 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統一第四單元 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A. 第一單元 B. 第二單元 C. 第三單元 D. 第四單元16. 導致中國古代歷朝南北方人口總數及所占比例變化的原因是朝代 南方 北方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A. 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 B. 人口第一次大規模遷移C. 科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D. 北民南遷促進經濟發展17. 某歷史興趣小組在探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時,小組成員尋找到一些相關的素材。下列尋 找的素材與史實相符合的一項是A. 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張“兼愛非攻”,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B. 華佗是東漢末年的名醫,發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戲,被稱為“醫圣”。C. 唐朝末年火藥傳入歐洲,對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變革。 D.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18. 史書記載“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 一坐群站, ……在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系從坐到 站到跪說明A. 選官制度追求法律平等 B. 君主專制趨勢不斷加強C. 中央集權強調思想控制 D. 還相制度維護官員利益19. 復習了中國近代史后,謝謠同學默寫出以下知識,出此可知她復習內容的主題是鴉片戰爭(1840——1842年) 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甲下中日戰爭(1894——1895年) 戊戌變法(1898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A. 侵略與反抗 B. 沖擊與反應 C. 探索與變革 D. 制度與創新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4頁(共8頁)20、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外國公使開始進駐北京。為了適應形勢的變化,清政府于1861年 設立總理各困事務衙門,負責辦理對外交涉以及通商、海關等事務。這表明第二次鴉片戰爭后A. 封建社會開始轉變為兩半社會 B. 清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的工具C、 近代化外交從此被中國人接受 D. 告訴世人救亡圖存是時代主題21. 某歷史名家寫道:“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 理由,不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倘使同治光緒年間的改革移到道光咸豐年間,我們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弊髡咧卦趶娬{鴉片戰爭的A. 背景 B. 目的 C. 啟示 D. 結果22. 要了解辛亥革命的知識,可以通過(1)電影《辛亥革命》(2)話劇《裂變·1911》(3) 博物館里的志士手稿《辛亥首義補述》(4)歷史著作《辛亥·搖晃的中國》,其中屬于 一手資料的是A.《 辛亥革命》 B.《辛亥首義補述》C.《 裂變·1911》 D.《 辛亥·搖晃的中國》23.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前,從太平天國到義和團到辛亥革命的綱領口號,都沒有正面地 明確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張,都沒有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基本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反 對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在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中共七大24.“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25軍進行了偉大 的長征。我們黨領導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 大犧牲,勝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征……”此次勝利A. 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最發揮了播種機作用B. 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建黨建軍原則C. 提出了“政權是出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D. 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一井岡上根據地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72分)二、非選擇題(36分)25. 材料一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年來,受到越來越廣泛的歡迎和響應。“鮮衣 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弊鳛樽罘e極、最有生氣的社會力量,中國青年當以昂揚奮進的姿態,勇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使命重擔,以青春之我,創造中國之未來。(1)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中國青年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應如何做出自己的貢獻 ( 8 分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5頁(共8頁)(選外經貿合作因區五利共素截至2021年底,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四區家計投責430:8億|美元,為當地創進了34.6方個就業崗位。) (周友圍日監擴犬截至2023年8月底,中國色與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帶一路”谷作文件。際組織)材料二 束隆平是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他有兩個夢想, 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 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一生孜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 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2019年,求隆平榮獲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勛章”。羅陽是一名國防科技工作者, 一直夢想研制出國產航母艦載機。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 他終于看到了我國自行研制的殲-15艦載機首次圓滿完成航母起降飛行試驗。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羅陽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2)結合上述材料,運用共圓中國夢相關知識談談你從他們的追夢經歷中受到什么啟發 (6分)26.2023年是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共建“一帶一路”十年成績單≤國際經貿盛會持續釋放活方進博會、廣交會、 消博會、經貿會等一看 列國際經貿盛會持續折 射出中國超大規模市場 的魅力。 其中,截至2021年 底,進博會已連續成功 舉辦四屆,累計成交額 達2.722:7億美元。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我國是如何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的 ( 6 分 )27. 材料 — 2023年7月12日,全國高校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 紹,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創新指數顯示,我國的全球排名從十年前的第34位躍升到了2022年的第11位,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1)我國創新指標在全球排名躍升,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得益于什么 (8分)材料二 我國高鐵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引進技術、探索學習到高鐵核心技術完全國產化 的發展歷程。如今的中國已經是高鐵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 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高鐵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高鐵讓中國體會到創新帶來的自信。(2)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國企業為什么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 8 分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6頁(共8頁)三、非選擇題(第28題12分,第29題12分,第30題12分,共36分)28. 閱讀材料,究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一北宋開封、南宋臨安和元大都都是當時國際性大都市,商業區域廣,門店種類豐富,店 中商品琳瑯滿目,街道配套設施齊全。北宋開封,最繁華的是大相國寺,場地寬闊,每月舉 辦多次廟會,進行商品交易,還有傀儡戲、舞劍、雜技等表演。南宋臨安文化娛樂業更為發 達,城內外都有瓦子。元大都規模大,商業繁榮區在皇城后,雜劇演出活動很多。——統編中國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宋元城市商業繁榮的表現。(6分)材料二開埠前天津的傳統交通方式較發達,1860年開埠后天津的新式交通逐步興起,并實現了交通方式的變革。在此基礎上,天津的內聚外聯效應得到發揮,城市快速實現近代化。工商 業迅速發展,對外貿易擴大, 一戰后,天津成為“近代北方經濟的龍頭”。摘編自杜希英《交通變革與天津城市近代化》(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近代使天津被迫開放的條約名稱。(2分)(3)根據材料二分析近代天津城市發展的原因。(4分)29. 閱讀下列材料,川答問題。(12分)材料新政之大事年表同治元年(1862年) 李鴻章奏設同文學館于上海,譯出西書頗多同治四年(1865年) 李鴻章在上海設江南制造總局同治五、六年(1866—1867年 左宗棠奏請在福建設船廠,附設船政學堂同治六年(1867年) 設同文館于京師同治十一年(1872年) 設輪船招商局光緒元年(1875年) 籌辦鐵甲兵船光緒二年(1876年) 設船政學堂于福州,并派船政學生赴英、法 學習造船和駕船光緒六年(1880年) 設水師學堂于天津,又設電報局光緒七年(1881年) 設開平礦務局光緒十四年(1888年) 李鴻章成立北洋海軍光緒十五年(1889年) 總署請造鐵路,張之洞請筑盧漢線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摘編自蔣廷蔽《中國近代史》 第7頁(共8頁)(1)有學者稱“新政”為“自強運動”,也有學者稱之為“同光新政”,還有學者稱它為“自 救運動”。請選擇其中一個觀點并闡明理由。(3分)(2)回憶所學內容說出“新政”的思想主張。(3分)(3)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新政”。(6分)30.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國古代史重要事件(部分)時期 事件春秋戰國(前770—前221年 諸侯紛爭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和推廣商鞅變法百家爭鳴秦朝(前221—前207年) 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實行暴政,被農民起義推翻西漢(前202—9年) 劉邦建立漢朝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出現,“文景之治’漢武帝實現“大一統”——據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編制 (1)指出材料中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2分)(2)從上面材料中提取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確定一個觀點。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 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字數150字左右)(10分)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8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答案.pdf 掃描文件_20240328_132232(1).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