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春中江縣教學質量監測(一)文化的形成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點,如建筑文化、飲食文化等。下圖是一位設計師為浙江、安徽、貴州和內蒙古四省區簡稱設計的藝術字,這些字中八年級地理、生物試卷蘊含著各自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讀圖完成下面4-6小題。說明:1.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第I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全卷共12頁。學生作答時,須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在本試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監測結束后,新喻黔黹將試卷及答題卡交回4.以上藝術字所代表的省級行政區域全稱及行政中心配對正確的是2.本試卷滿分120分,其中地理60分,生物60分。監測時間為100分鐘」A.浙江省一南京B.安徽省一南昌C.貴州省一貴陽D.內蒙古自治區一哈爾濱第I卷(選擇題共60分)5,甲、丙藝術字中蘊含了“傾斜屋頂設計”的建筑特點,形成這種建筑特點的主要自然因一、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素是2023年8月29日是第20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今年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A.氣候因素B.地形因素C.河流因素D.市場需求周,仍以“規范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為主題。讀圖完成下面1-3小題。6.丙地老臘肉現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當地居民為了應對自然環境而制造的地方性100產品,其防腐能力強,能延長保存時間,并增添特有的風味。老臘肉多產于南方的原因是A.氣溫高,利于臘肉腌制B.氣溫高,肉類易變質C.空氣干燥,利于臘肉腌制D.南方人喜歡臘肉風味2023年4月1日,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蘭州至河口段,黃河塑造了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兩大平原農業發達,被蓉為“塞上江南”。讀黃河干流泥沙含量沿途變化圖(圖),完成7-9題。口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T河口年平均流量(立方米秒)3.48/981、6.67/786利津248/1514b.桃花峪26.6/18207,黃河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1.我國領土A.源頭一蘭州B.蘭州一河口C.河口一桃花峪D.桃花峪一利津A.幅員遼闊,跨寒、溫、熱三帶B.最東瑞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8.“地上河”出現在黃河的C.陸上國界線長,鄰國眾多D.與韓國既陸上相鄰又隔海相望A.源頭一蘭州段B.蘭州一河口段2.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位置優越性的敘述,錯誤的是B.西部降水豐沛,利于農業生產C.河口一桃花峪段D.桃花峪一入海口段A.南北氣候差異大,利于發展多種農業C.海陸兼備,發展空間大D.海岸線長,利于海洋事業發展9.與蘭州相比,河口的黃河水量劇減,主要原因是3.我國在釣魚島周邊開展常態化巡航的意義是A.降水減少B.河水下滲C.引黃灌溉D.蒸發增大①強化周邊島礁及海域有效管理②樹立公民海洋國土觀念10.秦嶺一準河一線是我國最重要的地理界線,關于其地理意義正確的是③治理海洋環境污染④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十完整A.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分界線B.半干旱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C.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D.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八年級地理、生物試卷第1頁(共12頁)八年級地理、生物試卷第2頁(共1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